一种具有智能管理系统的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14166发布日期:2018-08-07 19:21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立体车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智能管理系统的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车辆的家庭拥有率越来越高。而与此形成反差的是,车库或停车位的数量远远赶不上车辆的拥有速度,导致现在车库和停车位的严重短缺。建设占地面积小的立体车库是缓解交通拥堵及停车难的有效途径。

目前,机械式立体车库建造过程均采用焊接或者利用大量螺栓连接组成,照明及监控系统均采用单独布线的方式进行,或者有的不具有照明与监测系统,无法实现智能化管理,仍然存在停车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智能管理系统的立体车库,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智能管理系统的立体车库,包括多层停车平台、设置在所述多层停车平台上的搬运机器人以及管理系统;所述多层停车平台的每层停车平台包括若干个车位,每个所述车位包括顶板、底板以及支撑所述顶板和底板的若干支撑柱,所述管理系统包括控制器、车辆识别机构、照明灯、充电桩和质量传感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顶板上,所述车辆识别机构设置在所述车位的前端,所述车辆识别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车位id号和对应设置在所述顶板上的摄像头,所述充电桩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位于所述车位的后端,所述照明灯设置在所述顶板上,所述质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底板上,连接所述控制器、摄像头、照明灯和充电桩的电线汇总成总电线设置在所述顶板内。

作为优选,所述顶板设有电路插头,左右相邻两个车位的顶板之间通过所述电路插头连接实现电路的连通。

作为优选,每个所述车位,所述顶板和底板均为矩形,所述顶板的每个直角处设有一个下沉的锥状光孔,所述底板的每个直角处设有一个下沉的锥状螺纹孔,所述支撑柱设有四个,每个所述支撑柱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平头锥形段、圆柱段和第二平头锥形段,所述第一平头锥形段设有螺纹机构,所述第二平头锥形段无螺纹结构,所述支撑柱的第一平头锥形段设置在所述底板的锥状螺纹孔内,所述支撑柱的第二平头锥形段设置在所述顶板的锥状光孔内。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柱上,第一平头锥形段和圆柱段,以及第二平头锥形段和圆柱段之间各设置一变径限位帽,所述变径限位帽的直径大于所述圆柱结构的直径。

作为优选,每层停车平台的相邻车位之间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设有第一圆孔,另一端设有第二圆孔,所述第一圆孔套设在一车位的支撑柱上,所述第二圆孔套设在相邻车位的支撑柱上。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上设有若干减速带,若干所述减速带设置成梳齿状结构。

作为优选,上下相邻车位之间,设置在下方的车位的顶板为设置在上方的车位的底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所述具有智能管理系统的立体车库,包括多层停车平台、设置在所述多层停车平台上的搬运机器人以及管理系统,所述多层停车平台采用模块化、无螺栓式组装模式,施工效率高、建设周期短。每个车位内置智能管理系统,集成了监控、照明、智能充电输出、自身运营状态等多参数据采集及上传模块,车位具有唯一的id号,系统采集该车位各类数据信息与id对应上传至管理中心。对于停车场的管理以及构建数字化停车场提供基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一具体实施例的具有智能管理系统的立体车库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结构一具体实施例的顶板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结构一具体实施例的底板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结构一具体实施例的支撑柱的示意图。

图中所示:1-顶板、11-锥状光孔、12-电路插头、2-底板、21-锥状螺纹孔、22-减速带、3-支撑柱、31-第一平头锥形段、32-圆柱段、33-第二平头锥形段、34-变径限位帽、4-控制器、5-照明灯、6-摄像头、7-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需说明的是,本发明附图均采用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请参见图1~3,一种具有智能管理系统的立体车库,包括多层停车平台、设置在所述多层停车平台上的搬运机器人以及管理系统。所述多层停车平台的每层停车平台包括若干个车位,每个所述车位包括顶板1、底板2以及支撑所述顶板1和底板2的若干支撑柱3。所述管理系统包括控制器4、车辆识别机构、照明灯5、充电桩(未图示)和质量传感器(未图示)。所述控制器4设置在所述顶板1上;所述车辆识别机构设置在所述车位的前端,所述车位的入口为前端,通过车辆识别机构可对驶入车辆进行识别并登记,所述车辆识别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2上的车位id号和对应设置在所述顶板1上的摄像头6,摄像头6可实时监控车位,车位具有唯一的id号,并且以id号为标识进行综合信息管理,通过管理id号可对车库车位情况进行监测,在车主驶入车库时告知车主此刻车库车位的分布情况;所述充电桩设置在所述底板2上,且位于所述车位的后端,所述充电桩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充电桩,设置有快充和慢充两种充电模式;所述照明灯5设置在所述顶板1上,采用led节能光源,能提供足够的亮度,又节能耐用;所述质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底板2上,对车位进行监控,从而对车库整体质量分布进行识别并计算,不仅可以实时监控车库健康状态,还可以根据整体质量分布情况借助车辆识别机构对不同类型及不同载重的车辆进行引导,停到相应位置,使车库整体质量分布均匀,提高车库的安全性;连接所述控制器4、摄像头6、照明灯5和充电桩的电线汇总成总电线设置在所述顶板1内,所述顶板1设有电路插头12,左右相邻两个车位的顶板1之间通过所述电路插头12连接实现电路的连通。

请参见图2~4,每个所述车位,所述顶板1和底板2均为矩形,所述顶板1的每个直角处设有一个下沉的锥状光孔11,所述底板2的每个直角处设有一个下沉的锥状螺纹孔21,所述支撑柱3设有四个,每个所述支撑柱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平头锥形段31、圆柱段32和第二平头锥形段33,所述第一平头锥形段31设有螺纹机构,所述第二平头锥形段33无螺纹结构,所述支撑柱3的第一平头锥形段31设置在所述底板2的锥状螺纹孔内,所述支撑柱3的第二平头锥形段33设置在所述顶板1的锥状光孔21内。所述支撑柱3上,第一平头锥形段31和圆柱段32,以及第二平头锥形段33和圆柱段32之间各设置一变径限位帽34,所述变径限位帽34的直径大于所述圆柱段32结构的直径。所述底板2上设有若干减速带22,若干所述减速带22设置成梳齿状结构。所述多层停车平台采用模块化、无螺栓式组装模式,施工效率高、建设周期短。

每层停车平台的相邻车位之间设有连接板7,所述连接板7的一端设有第一圆孔,另一端设有第二圆孔,所述第一圆孔套设在一车位的支撑柱3上,所述第二圆孔套设在相邻车位的支撑柱3上,有效的保证了相邻车位之间的稳定性。

上下相邻车位之间,设置在下方的车位的顶板1为设置在上方的车位的底板2,实现多层拼接。

本发明所述具有智能管理系统的立体车库,采用多层停车平台,所述多层停车平台采用模块化、无螺栓式组装模式,施工效率高、建设周期短。每个车位内置智能管理系统,集成了监控、照明、智能充电输出、自身运营状态等多参数据采集及上传模块,车位具有唯一的id号,系统采集该车位各类数据信息与id对应上传至管理中心。对于停车场的管理以及构建数字化停车场提供基础。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