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质高延性混凝土装配式梯形组合梁楼板系统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87905发布日期:2018-11-17 01:16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轻质高延性混凝土装配式梯形组合梁楼板系统模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梁板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进行装配式生产的轻质高延性混凝土装配式梯形组合梁板楼板系统模板,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隔音防火等性能,可以进行工厂批量化生产,重量轻便于运输,无需现场安装拆卸周转模板。

背景技术

模板工程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的一部分,使得浇筑混凝土的时候按设计的尺寸和形状进行施工,达到混凝土构件使用的要求和目的。模板系统必须满足保证混凝土结构和构件各部位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性,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接缝严密不漏浆等要求。按模板施工方法不同可以分为现场装拆式模板,固定式模板和移动式模板等。现场装拆式模板是按照设计要求的结构形状、尺寸以及空间位置在施工现场组装,当混凝土达到拆除模板强度后即拆除模板,多用于定型模板和工具式支撑;固定式模板主要是按照构件的形状、尺寸在施工现场或预制厂制作,然后涂刷隔离剂、浇筑混凝土,当混凝土达到规定的强度后,即脱模、清理模板,再重新涂刷隔离剂,继续制作下一批构件;移动式模板是随着混凝土的浇筑,模板可沿着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移动,直至混凝土结构或构件成型。然而,为了保证模板周转流畅,现场装卸式模板需求较大;固定式模板自重大,安装不便;移动式模板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传统的模板材料有木材、钢材、塑料、钢筋混凝土等,存在易变形生锈,不耐高温,安装不便等问题。因此亟待开发一种便于运输吊装,安装简便,耐久性好,能够进行批量化生产的多功能模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便于进行装配式生产的轻质高延性混凝土装配式梯形组合梁楼板系统模板,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隔音防火等性能,可以进行工厂批量化生产,重量轻便于运输,无需现场安装拆卸周转模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轻质高延性混凝土装配式梯形组合梁楼板系统模板,包括:

梁模板,所述梁模板包括梁底板和两个梁侧板,所述梁底板和两个梁侧板合围成梁模腔,所述梁模腔内部中空呈梯形空间,所述梁模板上部开口并贯通至所述梁模腔;

楼板模板,所述楼板模板承载于相邻两个所述梁模板之间,所述楼板模板包括楼板底板和两个楼板侧板,所述楼板底板和两个楼板侧板合围成楼板模腔,所述楼板模腔呈倒梯形结构,所述楼板模板上部开口并贯通至所述楼板模腔,所述楼板侧板与所述梁侧板连接,且所述楼板侧板设置成与所述梁侧板相适应的形状。

所述梁模腔内部,沿所述梁模板长度方向间隔均匀地设有肋板,所述肋板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梁侧板的内壁上。

所述肋板开有孔,以使所述肋板两侧的空间相互连通。

两个所述梁侧板均开孔,对应两个所述梁侧板开孔,两个所述楼板侧板亦开孔,且所述梁侧板开孔与所述楼板侧板开孔相通。

所述肋板下部开设有缺口,所述梁模腔底部铺设有沿所述梁模板长度方向布置的钢筋,所述钢筋穿过所述缺口。

还包括防火层,所述防火层设于所述梁模板下方。

所述楼板模板的厚度和所述梁模板的厚度相同,所述楼板模板底部中央处向内凹陷形成拱状凹腔。

所述梁模板与楼板模板均通过轻质高延性混凝土制成,所述轻质高延性混凝土组分为:水泥,硅灰,玻璃空心微珠,水,高效减水剂和pe纤维,其中按照质量比,水泥:硅灰:玻璃空心微珠:水=1:0.17:0.7:0.7;以水泥,硅灰、玻璃空心微珠和水均匀混合后的总体积为基数,pe纤维的掺量为总体积的1%,高效减水剂为总体积的1%。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轻质混凝土装配式梯形组合梁板楼板模板系统模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作所述梁模板,所述梁模板包括梁底板和两个梁侧板,所述梁底板和两个梁侧板合围成梁模腔,所述梁模腔内部中空呈梯形空间,所述梁模板上部开口并贯通至所述梁模腔;

(2)制作所述楼板模板,楼板模板,所述楼板模板承载于相邻两个所述梁模板之间,所述楼板模板包括楼板底板和两个楼板侧板,所述楼板底板和两个楼板侧板合围成楼板模腔,所述楼板模腔呈倒梯形结构,所述楼板模板上部开口并贯通至所述楼板模腔,所述楼板侧板与所述梁侧板连接,且所述楼板侧板设置成与所述梁侧板相适应的形状;

(3)将所述梁模板与所述楼板模板运输至施工现场,并将所述梁模板和楼板模板进行拼装,并在所述梁模腔及楼板模腔上铺设钢筋;

(4)在所述梁模腔及楼板模腔内同时浇灌混凝土形成组合混凝土梁楼板系统,经自然养护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在本发明成型后强度,密度稳定,具有良好的延性、隔热保温、隔音防火等性能。内部加肋保证模板整体的稳定性。整体自重轻,制作工艺简便,可实现工厂预制、现场装配从而提高建筑生产率。本发明继承了传统模板的优点,所述梁模板上部开口并贯通至所述梯形空间,便于从所述梁模板上部开口向所述梁模板内部浇筑混凝土。同时,所述梁模板采用梯形截面使楼板模板形成双向坡度,可充分发挥楼板模板的拱效应,提高承载力,充分发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大的优点,楼板模板的受力更为合理。所述梁模板两侧开孔,对应所述梁模板两侧开孔,所述楼板模板两侧亦开孔,因此可以同时对梁和楼板模板进行浇筑,形成混凝土抗剪键增强梁板的整体性。合理利用轻质混凝土自重小的优势,运输吊装方便,避免了在运输途中破坏模板影响其工作性能。本发明模板在混凝土浇筑后不用拆除,不仅省时省力,同时可以作为混凝土的保护层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节省后期维修费用。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发明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轻质高延性混凝土装配式梯形组合梁楼板系统模板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如图1所示的轻质高延性混凝土装配式梯形组合梁楼板系统模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梁模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如上所述,如图1、2、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轻质高延性混凝土装配式梯形组合梁楼板系统模板100,包括:

梁模板10,所述梁模板10包括梁底板10a和两个梁侧板10b,所述梁底板10a和两个梁侧板10b合围成梁模腔11,所述梁模腔11内部中空呈梯形空间,所述梁模板10上部开口并贯通至所述梁模腔11;如图1、2所示,所述梁模板10的截面呈梯形结构,轻质高延性混凝土从所述梁模板10上部开口浇筑至所述梁模腔11内,并填满整个所述梁模腔11,再通过自然养护成型。

楼板模板20,所述楼板模板20承载相邻两个所述梁模板10之间,所述楼板模板20包括楼板底板20a和两个楼板侧板20b,所述楼板底板20a和两个楼板侧20b板合围成楼板模腔23,所述楼板模腔23呈倒梯形结构,所述楼板模板20上部开口并贯通至所述楼板模腔23,所述楼板侧板20b与所述梁侧板10b连接,且所述楼板侧板20b设置成与所述梁侧板10b相适应的形状。轻质高延性混凝土从所述楼板模板20上部开口浇筑至所述楼板模腔23,并填满整个所述楼板模腔23,再通过自然养护成型。如图1和2所示,所述楼板模板20的两个楼板侧板20b的形状与所述梁模板10的两个梁侧板10b的形状互补,以使楼板侧板20b与梁侧板10b的接触面积最大化,如图2所示,所述楼板侧板20b是承载所述梁侧板10b上,所述梁侧板10b对所述楼板侧板20b有一个倾斜向上的支撑力。如此设计能够充分发挥楼板模板20的拱效应,充分发挥楼板卸荷作用,将楼板由受弯状态转变为受压状态,大大发挥混凝土的材料效能,减少了楼板受弯开裂情况,提高承载力,充分发挥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大的优点。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梁模板10的梁底板10a和梁侧板10b是一体浇筑成型,所述梁模腔11是由所述梁模板10的梁底板10a和梁侧板10b共同围成;所述楼板模板20的楼板底板20a和两个楼板侧板20b同样是一体浇筑成型,所述楼板模腔23是由所述楼板底板20a和两个楼板侧板20b共同围成。需要说明的是,梁模板10和楼板模板20均可以在工厂预制,然后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装配,将梁模板10和楼板模板20装配好之后,同时对梁模板10和楼板模板20的模腔内浇筑混凝土,经自然养护形成,本发明所用到的混凝土是轻质高延性混凝土。

如图1和3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梁模板10内部,沿所述梁模板10长度方向间隔均匀地设有肋板12,所述肋板12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梁侧板10b的内壁上。所述肋板12与所述梁模板10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肋板12能够将所述梁模板10的两个梁侧板10b很好地连接为一个整体,通过所述肋板12能够有效地提升所述梁模板10的整体性,确保在浇筑轻质高延性混凝土时,所述梁模板10的结构稳定。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肋板12开有孔13,以使所述肋板12两侧的空间相互连通。通过孔13,能够使得所述肋板12两侧的空间通过孔13进行连通,确保所述梁模板10内成型的梁的整体性不受到影响,保证梁具有足够的承载力。所述肋板12的孔13能够让混凝土在梁模腔11中自由流动形成咬合结构,增强梁模板10的整体性。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肋板12与所述梁模板10一体结构,所述肋板12与所述梁模板10共同浇筑成型。

如图1和3所示的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梁侧板10b均开孔14,对应两个所述梁侧板10b开孔14,两个所述楼板侧板20b亦开孔21,且所述梁侧板10b开孔14与所述楼板侧板20b开孔21相通。需要说明的是,孔14和孔21的直径至少为50毫米,能够确保让混凝土中的粗骨料通过,可以使得梁与楼板形成混凝土抗剪键,加强梁和楼板之间的咬合力,使得楼板能够更好地承载于梁上,提高楼板和梁之间的整体性,同时还能减少搭接钢筋锚固长度。

如图1和2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肋板12下部开设有缺口15,所述梁模腔11底部铺设有沿所述梁模板10长度方向布置的钢筋16,所述钢筋16穿过所述缺口15。能够有效地防止出现在高温情况下,(例如发生火灾)纤维融化后承载力不够的问题。所述肋板12下部开设的所述缺口15是所述肋板12与所述梁模腔11底部之间形成的,也即是所述肋板12下部未与所述梁模腔11底部完全接触,如此也能使得所述肋板12两侧的空间是相互连通的,进一步地确保所述梁模腔11内形成的梁的整体性,确保梁具有足够的承载力。

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防火层(图上未示),所述防火层设于所述梁模板10下方。设置所述防火层能够有效地在防止发生火灾时,火灾直接把所述梁模板10底部的纤维熔化,能够有效地保护所述梁模板10,不受到火灾的破坏。无火灾时,受拉可由高延性混凝土模板层承担;火灾时,保护层可作为防火层牺牲,纤维熔化后形成孔道,释放混凝土内部水蒸气压力而避免混凝土剥落。

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所述楼板模板20的厚度和所述梁模板10的厚度相同,所述楼板模板20底部中央处向内凹陷形成拱状凹腔22。由于楼板模板20的截面形状是倒梯形状,因此将所述楼板模板20底部向内凹陷形成拱状凹腔22,可充分发挥所述楼板模板20的拱效应,提高所述楼板模板20的承载力,充分发挥了高延性轻质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大的优点,使所述楼板模板20的受力更为合理。

所述梁模板10与楼板模板20均通过轻质高延性混凝土制成,所述轻质高延性混凝土组分为:水泥,硅灰,玻璃空心微珠,水,高效减水剂和pe纤维,其中按照质量比,水泥:硅灰:玻璃空心微珠:水=1:0.17:0.7:0.7;以水泥,硅灰、玻璃空心微珠和水均匀混合后的总体积为基数,pe纤维的掺量为总体积的1%,高效减水剂为总体积的1%。将pe纤维掺入轻质高延性混凝土,能够有效地改善其抗压、抗拉强度、抗韧性能。本发明的轻质混凝土具有延性高、密度小的特点,具有保温隔热、隔音防火等性能。与现有的轻质混凝土相比,具有以下特点:密度小于1000kg/m3,抗压强度高达40mpa,韧性好,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隔音防火等性能,而且制备工艺简单,无需特殊养护,强度、密度稳定,浇筑成型质量易控制。

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轻质混凝土装配式梯形组合梁板楼板模板系统模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作所述梁模板10,所述梁模板10包括梁底板10a和两个梁侧板10b,所述梁底板10a和两个梁侧板10b合围成梁模腔11,所述梁模腔11内部中空呈梯形空间,所述梁模板10上部开口并贯通至所述梁模腔11;如图1、2所示,所述梁模板10的截面呈梯形结构,轻质高延性混凝土从所述梁模板10上部开口浇筑至所述梁模腔11内,并填满整个所述梁模腔11,再通过自然养护成型。

(2)制作所述楼板模板20,所述楼板模板20承载相邻两个所述梁模板10之间,所述楼板模板20包括楼板底板20a和两个楼板侧板20b,所述楼板底板20a和两个楼板侧20b板合围成楼板模腔23,所述楼板模腔23呈倒梯形结构,所述楼板模板20上部开口并贯通至所述楼板模腔23,所述楼板侧板20b与所述梁侧板10b连接,且所述楼板侧板20b设置成与所述梁侧板10b相适应的形状。轻质高延性混凝土从所述楼板模板20上部开口浇筑至所述楼板模腔23,并填满整个所述楼板模腔23,再通过自然养护成型。如图1和2所示,所述楼板模板20的两侧的形状与所述梁模板10两侧的形状互补,以达到平滑过渡的效果,如图2所示,所述楼板侧板20b是承载所述梁侧板10b上,所述梁侧板10b对所述楼板侧板20b有一个倾斜向上的支撑力。如此设计能够充分发挥楼板模板20的拱效应,提高承载力,充分发挥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大的优点。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梁模板10和楼板模板20均是在工厂预制,工厂需要先制作所述梁模板10和楼板模板20的模具,然后根据所述梁模板10和楼板模板20所需要的混凝土的原料,浇筑并养护成型。

(3)将所述梁模板10与所述楼板模板20运输至施工现场,并将所述梁模板10和楼板模板20进行拼装,并在所述梁模腔11及楼板模腔23上铺设钢筋;

(4)在所述梁模腔11及楼板模腔23内同时浇灌混凝土形成组合混凝土梁楼板系统,经自然养护成型。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