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养护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19705发布日期:2018-11-02 22:59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养护池。



背景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作为建筑行业常用的一种结构,通常分为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后张预应力管桩,其中,先张法预应力管桩为长度较长,而后张预应力管桩通常为多个混凝土管节拼接而成的大管桩。通常情况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中离心成型后都需要进行蒸汽养护等处理,以提升其强度。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工作人员在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进行蒸汽养护的过程中,由于需要采用结构复杂的蒸汽养护设备,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进行养护,并且由于蒸汽养护设备需要长时间持续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进行养护,因此需要耗能较大,从而导致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养护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养护池,如何在可提升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早期强度的情况下,降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养护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养护池,包括:由保温混凝土构成并带有开口的保温池体、用于盖合所述开口的保温盖体、设置所述开口上用于配合所述保温盖体的密封承接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将离心成型后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及模具放置于保温池体内,并通过保温盖体与密封承接件之间的相互配合,盖合保温池体的开口后,使得养护池内形成一个密封的空间,以减少养护池内的水分散失,使得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自身能够较好的产生水泥水化反应,从而产生发热,并且由于保温池体和保温盖体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可以使得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因水泥水化反应而产生的热量在养护池内积聚,并减缓热量的散失,进而加快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凝结硬化,以有效提高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早期强度。因此,通过该结构,无须采用蒸汽养护的方式,即可在提升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早期强度的情况下,降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养护成本,并使得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养护池内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脱模强度能够满足设计的要求。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的,所述保温池体为长方体,用于容纳多个预应力混凝土管节;其中,所述保温池体的长度为4.5~5.0米;所述保温池体的宽度为4.5~5.0米;所述保温池体的高度为6.0~6.5米。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的,所述保温盖体包括:第一层金属板、第二层金属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层金属板和所述第二层金属板之间的保温层。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的,所述保温层的厚度为25~35cm;所述保温盖体的厚度为25~35cm;所述保温池体的厚度大于等于30c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层金属板和所述第二层金属板的厚度均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混凝土为C20泡沫混凝土。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承接件为通过连接件与所述保温池体的开口固定连接的金属框;其中,连接件一端与所述金属框连接,而另一端与所述保温池体锲固连接;所述金属框有部分内凹以形成用于承接所述保温盖体的槽口。

进一步的,为了满足实际应用中的装配需求,所述连接件为多个,且沿所述开口等距环绕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承接件为嵌套在所述保温池体的开口上的金属框,且所述保温池体有部分内凹以形成用于承托所述保温盖体的槽口。

进一步的,所述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养护池还包括:贴合在所述槽口上的橡胶密封垫。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养护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养护池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保温池体-1;保温盖体-2;密封承接件-3;第一层金属板-21;第二层金属板-22;保温层-2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养护池,主要包括由保温混凝土构成并带有开口的保温池体1、用于盖合所述开口的保温盖体2、设置所述开口上用于配合所述保温盖体2的密封承接件3等部件构成。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保温混凝土优选为 C20泡沫混凝土,以保证其保温性能和结构强度,并且,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为强度等级在C20以上的混凝土。

通过上述结构可知,通过将离心成型后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及模具放置于保温池体1内,并通过保温盖体2与密封承接件3之间的相互配合,盖合保温池体1的开口后,使得养护池内形成一个密封的空间,以减少养护池内的水分散失,使得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自身能够较好的产生水泥水化反应,从而产生发热,并且由于保温池体1和保温盖体2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可以使得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因水泥水化反应而产生的热量在养护池内部积聚,并减缓热量的散失,进而加快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凝结硬化,以有效提高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早期强度。因此,通过该结构,无须采用蒸汽养护的方式,即可在提升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早期强度的情况下,降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养护成本,并使得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养护池内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脱模强度能够满足设计的要求。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的一种方式,保温池体1为长方体,可用于容纳多个混凝土管节,其中,本实施例中所选用的混凝土管节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保温池体1的长度为4.5~5.0米;保温池体1的宽度为4.5~5.0 米;保温池体1的高度为6.0~6.5米,以满足实际的应用需求,并使得保温池体1的内部空间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降低制造成本。

详细地说,如图2所示,上述保温盖体2主要是由第一层金属板21、第二层金属板22、设置在第一层金属板21和第二层金属板22之间的保温层23 构成,以在实现保温盖体2保温性能的同时,降低保温盖体2的重量,提高保温盖体2的强度,防止保温盖体2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损伤的现象。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的方式,上述保温层23的厚度为25~35cm;所述保温盖体2的厚度为25~35cm;保温池体的厚度大于等于30cm,以使得保温盖体2在盖合保温池体1后,养护池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第一层金属板21和所述第二层金属板22的厚度均相同,以方便保温盖体2的装配和吊装。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密封承接件3为通过连接件(图中未标示)与保温池体1的开口固定连接的金属框。其中,连接件一端与金属框连接,而另一端与保温池体1锲固连接;金属框有部分内凹以形成用于承接保温盖体2 的槽口(图中未标示),且槽口优选为L型,以便于保温盖体2与密封承接件 3之间的承接配合,并保证其密封性能,防止保温盖体2在吊装并盖合保温池体1的开口的过程中,因重力的作用,对保温池体1的开口造成损伤。

并且,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为多个,且沿保温池体1的开口等距环绕设置,以增强金属框与保温池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金属框在与保温盖体 2碰撞的过程而产生变形而导致保温盖体2不能较好盖合槽口的现象。

值得说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优选为钢筋,且各钢筋的一端均与金属框焊接,而另一端与保温池体1中的混凝土锲固连接。显然,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除了为上述钢筋外,还可以为螺栓、卡扣等其他类型的紧固件,因此,本实施例对于连接件具体采用何种结构不作具体的限定和说明。相应的,本实施例中的金属框优选采用钢结构,以降低生产成本。此外,密封承接件 3还可以为实现效果的其他非金属密封件,而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定和说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的C20泡沫保温混凝土,其可以由不低于强度等级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或硅酸盐水泥、石英砂、S95矿渣粉、粉煤灰微珠和高性能减水剂和发泡剂组成,每立方米保温材料的组成为:水泥为600~720kg;石英砂为180~250kg;矿渣粉为240~270kg;粉煤灰微珠为290~320kg;高性能减水剂为8~15kg;发泡剂为0.20~0.50kg等。

并且,通过对本实施例中的保温养护池在不同环境温度进行实际测试的过程中,得到了如下表1所示的测试结果。

表1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脱模强度

并且,从表1可以看出,通过采用保温养护池的保温养护,养护池内温度大幅度提高,加速了水泥水化反应,有效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在12~36 小时养护池保温作用下,养护池比环境温度高13℃~17℃,各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脱模强度均大于42MPa质量控制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养护池,本第二实施例是对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其改进之处,本实施例中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养护池还包括:贴合在槽口上的橡胶密封垫,以增加密封性能,进一步减缓水分和热量的流失。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养护池,本第三实施例是对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其改进之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养护池还包括:铺设在保温池体1内壁的防水层,以提升养护池的保湿性能,从而利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中的水泥水化反应。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养护池,本第四实施例是对上述任一实施例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本实施例中的密封承接件3为嵌套在保温池体1的开口上的金属框,且保温池体有部分内凹以形成用于承托保温盖体2的槽口,以方便金属框的拆卸和更换,降低维修成本。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定,仅仅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