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空心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18879发布日期:2019-08-13 20:27阅读:18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空心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制空心梁。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相较传统建筑最大的优点在于绿色环保和高效率,因此国家一直在倡导和推广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在工厂按照设计要求完成制作,然后运输至施工现场,再由装配工人进行现场组装,最后搭建成装配式建筑。整个过程快速高效,现场节约用水80%以上,节约建筑用木模板70%以上,工期缩短40%以上。由于预制构件较重,体积较大,运输成本和吊装成本较高。因此对预制构件进行适当的减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现有技术有人采用空心梁结构,但是空心梁与其他构件的连接节点结构复杂,施工也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空心梁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空心梁,不但可以大幅度减重,还能提高施工效率,简化连接节点的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空心梁,包括梁本体和梁本体内的空心腔,所述梁本体的四个角预埋有四根主筋,所述梁本体至少一端的底面预埋有平行于所述底面的第一钢板,所述第一钢板开孔,所述孔内设有垂直于第一钢板的套筒,所述套筒的两个端面分别与梁本体底部的上下两个混凝土面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空心梁还包括预埋在与所述第一钢板相对的混凝土面层里的第二钢板和预埋在与所述第一钢板相邻的混凝土面层里的第三钢板,所述第一钢板、第二钢板和两块所述第三钢板围合形成矩形框。

进一步的,所述矩形框围合在四根主筋的外围。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空心梁还包括钢板网,所述钢板网包括网面和至少两条拉结筋,所述网面隔断空心腔,所述拉结筋的一端与网面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翻边,所述翻边卡在梁本体的端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梁本体的顶面开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位于梁本体的端面和与钢板网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主筋向梁本体的端面外延伸形成伸出筋,所述伸出筋的端部设有锚固墩头。

进一步的,所述矩形框的顶面和底面之间设有金属支撑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预制空心梁,由于梁本体端部的底面预埋有第一钢板,且第一钢板开孔,孔内设有垂直于第一钢板的套筒,在预制空心梁装配的过程中,预制空心梁吊装后直接搭接在竖向预制构件上,竖向预制构件的顶部预埋有螺纹套筒,套筒和螺纹套筒对应设置,然后通过螺栓紧固,这样免除了底部支撑或者牛腿,大大简化了施工工艺;另外,由于预制空心梁和竖向构件之间通过螺栓连接,连接节点处的钢筋配置可以得到简化,避免了钢筋配置复杂导致的钢筋干涉问题,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预制空心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预制空心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出一种预制空心梁,包括梁本体1和梁本体1内的空心腔(图中未示出),梁本体1的四个角预埋有四根主筋(图中未示出),梁本体1的端部底面预埋有平行于底面的第一钢板7,第一钢板7上开孔,孔内设有垂直于第一钢板7的套筒5,套筒5的两个端面分别与梁本体1底面的上下两个混凝土面平齐。本实用新型由于梁本体1端部的底面预埋有第一钢板7,且第一钢板7开孔,孔内设有垂直于第一钢板7的套筒5,在预制空心梁装配的过程中,预制空心梁吊装后直接搭接在竖向预制构件上,竖向预制构件的顶部预埋有螺纹套筒5,套筒5和螺纹套筒5对应设置,然后通过螺栓紧固,这样免除了底部支撑或者牛腿,大大简化了施工工艺;另外,由于预制空心梁和竖向构件之间通过螺栓连接,连接节点处的钢筋配置可以得到简化,避免了钢筋配置复杂导致的钢筋干涉问题,提高施工效率。

优选的实施例中,预制空心梁还包括预埋在与第一钢板7相对的混凝土面层里的第二钢板11和预埋在与第一钢板7相邻的混凝土面层里的第三钢板10,第一钢板7、第二钢板11和两块第三钢板10围合形成矩形框,矩形框围合在四根主筋的外围。矩形框可以加强预制空心梁端部的承重能力,缓解因为预制空心梁的空心结构引起的受力缺陷;另外,矩形框围合在主筋外围,可以减少连接节点的箍筋配置,简化结构和施工难度。

另外,预制空心梁还包括钢板网,钢板网包括网面4和至少两条拉结筋8,网面4隔断空心腔,拉结筋8的一端与网面4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翻边,翻边卡在梁本体1的端面上。这样不仅可以阻挡后浇混凝土填满空心腔,还能适当加强混凝土后浇带的强度,而且钢板网结构简单,施工十分方便。优选地,梁本体1的顶面开有观察口2,观察口2位于梁本体1的端面和与钢板网之间,观察口2可以排气,还能观察混凝土是否浇满,还能作为补充混凝土的操作口。

主筋向梁本体1的端面外延伸形成伸出筋3,伸出筋3的端部设有锚固墩头6,伸出筋3的外围设有箍筋9。为了进一步加强预制空心梁端部的安全性,矩形框的顶面和底面之间设有金属支撑件(图中未示出),例如钢板。

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其结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