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废弃物生产建筑砌块用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14430发布日期:2019-10-08 23:40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废弃物生产建筑砌块用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砌块生产的机械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废弃物生产建筑砌块用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砌块是利用混凝土,工业废料(炉渣,粉煤灰等)或地方材料制成的人造块材,外形尺寸比砖大,具有设备简单,砌筑速度快的优点,符合了建筑工业化发展中墙体改革的要求,按砌块在组砌中的位置与作用可以分为主砌块和各种辅助砌块,目前,在建筑废弃物生产建筑砌块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破碎后的建筑废弃物按配比进行混合以提高建筑砌块的质量性能,建筑砌块原料混合搅拌的均匀程度直接影响着建筑砌块的品质,现有的建筑砌块原料机械混合搅拌装置,解决了人工劳动强度大,但其存在着建筑砌块原料混合质量不均匀、原料浪费较多、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废弃物生产建筑砌块用混合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废弃物生产建筑砌块用混合装置,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插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端中心位置放置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腔左侧通过螺钉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锁紧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二壳体的底端右侧卡接有与支撑板的顶端表面开设有的滑槽相匹配的第一滑块,所述支撑板的内腔插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顶端贯穿第一滑块和第二壳体且卡接有与第一锥形齿轮啮合连接的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外壁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内筒,所述轴承的外筒与第一滑块的内壁相卡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底端卡接有齿板,所述支撑板的底端表面开设有的滑槽的内腔内嵌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底端卡接有齿环,所述齿板的左右两侧均啮合连接有齿轮的内侧,所述齿轮的外侧与齿环啮合连接,所述齿轮的底端卡接有搅拌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左侧顶端卡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通过螺钉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顶端左右两侧均卡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锁紧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右侧插接在右侧第一支撑杆的内腔,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顶端左右两侧前后两端均卡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位于第一支撑杆的内侧,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内侧卡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螺杆的外壁中心位置螺纹套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外壁中心位置套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端与第二连接板的顶端相卡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底端卡接有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底端与第二壳体的顶端相卡接,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右侧顶端插接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底端贯穿支撑板,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底端左侧螺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内腔顶端插接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齿板位于齿环的内腔中心位置。

优选的,所述螺杆的右侧贯穿第一壳体内腔顶端左侧的第一支撑杆,延伸进第一壳体内腔顶端右侧第一支撑杆的内腔。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长度大于第一支撑杆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杆的数量为两个,且每个第二连接杆的左右两端均卡接有第二支撑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建筑废弃物生产建筑砌块用混合装置,通过第一锥形齿轮和第二锥形齿轮啮合连接从而带动搅拌体进行旋转,通过搅拌体自转和绕着齿环旋转可以使原料搅拌更加充分,提高了搅拌的效率,通过螺杆与第一连接板螺纹连接从而带动搅拌体向左侧运动对左侧未搅拌的区域进行搅拌,使原料搅拌混合更均匀彻底,提高了搅拌的效率,使生产的建筑砌块质量更高,通过正反转的第二电机可以带动搅拌体在第一壳体的内腔反复运动,使原料搅拌混合的更均匀彻底,该装置大大提高了原料的混合效率及混合质量,避免建筑砌块原料在第一壳体的内腔沉积,减少了原料的浪费,节约成本,提高了建筑砌块生产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支撑杆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壳体,2、支撑板,3、第二壳体,4、第一电机,5、第一锥形齿轮,6、第一连接杆,7、第二锥形齿轮,8、第一滑块,9、轴承,10、齿板,11、齿环,12、齿轮,13、搅拌体,14、底座,15、第二电机,16、第一支撑杆,17、螺杆,18、第二支撑杆,19、第二连接杆,20、第一连接板,21、第二连接板,22、第三连接板,23、进料管,24、出料管,25、阀门,26、第二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废弃物生产建筑砌块用混合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第一壳体1的内腔插接有支撑板2,支撑板2 的顶端中心位置放置有第二壳体3,第二壳体3的内腔左侧通过螺钉连接有第一电机4,第一电机4的型号为MR-J2S-10A,且连接有外接电源,外接电源为380V 交流电,接通第一电机4的外接电源,第一电机4工作,断掉第一电机4的外接电源,第一电机4停止工作,第一电机4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锁紧有第一锥形齿轮5,第二壳体3的底端右侧卡接有与支撑板2的顶端表面开设有的滑槽相匹配的第一滑块8,通过第一滑块8可以对第二壳体3起到支撑作用,使第二壳体3在移动时更加顺畅,减小阻力,支撑板2的内腔插接有第一连接杆6,第一连接杆6的顶端贯穿第一滑块8和第二壳体3且卡接有与第一锥形齿轮5啮合连接的第二锥形齿轮7,第一连接杆6的外壁过盈配合有轴承9的内筒,轴承9 的外筒与第一滑块8的内壁相卡接,第一连接杆6的底端卡接有齿板10,齿板 10位于齿环11的内腔中心位置,支撑板2的底端表面开设有的滑槽的内腔内嵌有第二滑块26,通过第二滑块26可以对齿环11起到限位作用,防止齿环11旋转,第二滑块26的底端卡接有齿环11,齿板10的左右两侧均啮合连接有齿轮 12的内侧,齿轮12的外侧与齿环11啮合连接,齿轮12的底端卡接有搅拌体 13,第一电机4正常工作后通过第一锥形齿轮5和第二锥形齿轮7啮合连接从而带动齿板10进行旋转,通过齿板10,齿轮12和齿环11彼此的咬合从而带动搅拌体13进行旋转,通过搅拌体13自转和绕着齿环11旋转可以使原料搅拌更加充分,提高了搅拌的效率,使生产的建筑砌块质量更高,第一壳体1的内腔左侧顶端卡接有底座14,底座14的顶端通过螺钉连接有第二电机15,第二电机15为正反转电机,型号为1FK7,通过正反转的第二电机15可以带动搅拌体 13在第一壳体1的内腔反复运动,使原料搅拌混合的更均匀彻底,第一壳体1 的内腔顶端左右两侧均卡接有第一支撑杆16,通过第一支撑杆16可以对螺杆 17起到支撑作用,第二电机15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锁紧有螺杆17,螺杆17的右侧贯穿第一壳体1内腔顶端左侧的第一支撑杆16,延伸进第一壳体1内腔顶端右侧第一支撑杆16的内腔,第二电机15正常工作后带动螺杆17旋转,通过螺杆17与第一连接板20螺纹连接从而带动第一连接板20向左侧运动,第一连接板20带动第二连接板21在第二连接杆19的外壁、第三连接板22和底端的第二壳体3向左侧运动,从而带动搅拌体13向左侧运动对左侧未搅拌的区域进行搅拌,使原料搅拌混合更均匀彻底,提高了搅拌的效率,使生产的建筑砌块质量更高,螺杆17的右侧插接在右侧第一支撑杆16的内腔,第一壳体1的内腔顶端左右两侧前后两端均卡接有第二支撑杆18,第二支撑杆18的长度大于第一支撑杆16的长度,第二支撑杆18位于第一支撑杆16的内侧,第二支撑杆18 的内侧卡接有第二连接杆19,第二连接杆19的数量为两个,且每个第二连接杆 19的左右两端均卡接有第二支撑杆18,通过第二支撑杆18和第二连接杆19可以使第三连接板22带动第二壳体3在移动时更加稳定,螺杆17的外壁中心位置螺纹套接有第一连接板20,第二连接杆19的外壁中心位置套接有第二连接板 21,第一连接板20的底端与第二连接板21的顶端相卡接,第二连接板21的底端卡接有第三连接板22,第三连接板22的底端与第二壳体3的顶端相卡接,第一壳体1的内腔右侧顶端插接有进料管23,当需要对原料进行搅拌时,将原料通过进料管23倒进第一壳体1的内腔,进料管23的底端贯穿支撑板2,第一壳体1的内腔底端左侧螺接有出料管24,出料管24的内腔顶端插接有阀门25,通过旋转阀门25将搅拌好的原料通过出料管24排出。

当需要对原料进行搅拌时,将原料通过进料管23输送进第一壳体1的内腔,接通电源,启动第一电机4和第二电机15,第一电机4正常工作后通过第一锥形齿轮5和第二锥形齿轮7啮合连接从而带动齿板10进行旋转,通过齿板10,齿轮12和齿环11彼此的咬合从而带动搅拌体13进行旋转,通过搅拌体13自转和绕着齿环11旋转可以使原料搅拌更加充分,第二电机15正常工作后带动螺杆17旋转,通过螺杆17与第一连接板20螺纹连接从而带动第一连接板20 向左侧运动,第一连接板20带动第二连接板21在第二连接杆19的外壁、第三连接板22和底端的第二壳体3向左侧运动,从而带动搅拌体13向左侧运动对左侧未搅拌的区域进行搅拌,通过正反转的第二电机15可以带动搅拌体13在第一壳体1的内腔反复运动,使原料搅拌混合的更均匀彻底,通过旋转阀门25 将搅拌好的原料通过出料管24排出,该装置结构简单易操控,使建筑砌块原料在第一壳体1的内腔充分搅拌混合,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提高了建筑砌块生产的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