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砖机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46310发布日期:2019-10-12 23:45阅读:663来源:国知局
制砖机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制砖机模具。



背景技术:

制砖机是制造和生产砖的机械设备,一般利用石粉、粉煤灰、炉渣、矿渣、碎石、沙子、水等添加水泥作为原材料通过液压动力、震动力、气动力等生产砖的机械。

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923251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布了一种液压制砖机,包括:制砖机本体、动力头、上模具、工作台、下模具、液压驱动装置,动力位于制砖机本体顶部两侧,通过推杆与上模具连接;工作台位于制砖机本体底部,工作台顶部设有下模具,其中动力头由两台液压缸和一台提速缸组成,所述液压缸位于制砖机顶部两侧,提速缸位于两液压缸中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液压制砖机两侧设有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通过传动机构与所属工作台底部的齿轮连接。

参见图1,一种砖块1,其一侧的表面开设有减重槽12或者减重孔11,其中减重孔11为盲孔;开设的减重槽12或者减重孔11能够在不影响砖块1强度的情况下,减少砖块1的重量和制砖过程中需要的原料。但是上述的这种液压制砖机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只能针对单一品种的砖块1进行生产,如果需要生产不同种的砖块1则需要多台不同设备,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砖机模具,能够通过更换上模的方式生产不同种类的砖块,减少生产的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制砖机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包括固定柱和套接在固定柱上的模套;所述模套靠近下模具的一端固定有模块;所述固定柱上设置有对模套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模套底端固定的不同的模块能够加工出不同种类的砖块,通过对固定柱上的模套进行更换从而加工不同种类的砖块,能够减少机器的数量,从而减少生产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柱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在空腔两侧的插销、带动两个插销向彼此远离方向滑动的弹性件以及带动两个插销向彼此靠近方向滑动的回拉装置;所述插销的一端伸出固定柱,所述模套上开设有供插销插入的插入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插销,使插销滑动到固定柱的内部,之后将模套套设在固定柱上,插销运动到插入槽的位置处,插销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卡入插入槽内,对模套进行固定;拆卸时,通过移动回拉装置,带动插销移动到固定柱的内部,脱离了插销的限制后,模套能够卸下,方便对模套进行安装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回拉装置包括与插销位于空腔内一端铰接的连杆以及铰接在连杆另一端的提拉机构;所述空腔的顶端开设竖直提拉槽,所述提拉机构包括在提拉槽内滑动的提拉块以及带动提拉块上升的动力件;所述连杆与提拉块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力件带动提拉块上升,从而带动连杆运动,连杆运动带动插销向靠近空腔内部的方向滑动,从而使插销从插入槽内脱离,模套能够从固定柱上脱离,方便模套的拆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力件包括推杆,所述推杆靠近提拉块的一端为斜面,所述提拉块上开设有与斜面配合的梯形槽;推杆推入梯形槽内后,提拉块的高度上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靠近提拉块的方向推动推杆,推杆的斜面与梯形槽的斜面结构使得提拉块上升,通过推动侧边的推杆带动提升块上升,方便带动提升块上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提拉槽靠近推杆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推杆上固定有在滑槽内滑动的固定块,所述滑槽内还设置有带动固定块向远离提拉槽方向运动的弹力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杆推动的过程中,固定块随推杆一同运动,再次过程中固定块增加弹力件的势能,提升块带动插销运动到固定柱内后,停止运动推杆,在弹力件的作用下固定块会带动推杆一同运动回原位,方便推杆的复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销位于空腔内的一侧固定有防止插销从空腔内滑出的凸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块防止插销从空腔内滑出,能够使得模套未插入固定柱上时,插销稳定的位于空腔内,增加放置时插销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销伸出固定柱的一端的底端为圆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模套与插销抵接时,圆弧面先与模套抵接,使得模套插入的过程中更加顺滑,便于模套的插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模套的顶端固定有密封圈,且密封圈的内侧与固定柱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圈能够防止上模具冲击过程中产生的料渣进入到模套的内部,影响模套配合的情况出现,增加模套使用环境的稳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 模套底端固定的不同的模块能够加工出不同种类的砖块,通过对固定柱上的模套进行更换从而加工不同种类的砖块,能够减少机器的数量,从而减少生产的成本;

2. 滑动插销,使插销滑动到固定柱的内部,之后将模套套设在固定柱上,插销运动到插入槽的位置处,插销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卡入插入槽内,对模套进行固定;拆卸时,通过移动回拉装置,带动插销移动到固定柱的内部,脱离了插销的限制后,模套能够卸下,方便对模套进行安装和拆卸;

3. 向靠近提拉块的方向推动推杆,推杆的斜面与梯形槽的斜面结构使得提拉块上升,通过推动侧边的推杆带动提升块上升,方便带动提升块上升。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的示意图;

图2为制砖机的轴测图;

图3为体现上模具和下模具的轴测图;

图4为上模具的剖视图;

图5为提拉块的轴测图;

图6为图4的A部放大图。

图中:1、砖块;11、减重孔;12、减重槽;2、制砖机;3、下模具;31、储料槽;4、上模具;41、升降板;42、固定柱;421、空腔;4211、提拉槽;4212、滑槽;422、插销;4221、凸块;423、第一弹簧;424、连杆;425、提拉机构;4251、提拉块;42511、梯形槽;4252、推杆;4253、固定块;4254、第二弹簧;43、模套;431、插入槽;432、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制砖机模具,参见图2,包括固定在制砖机2底端的下模具3和设置在制砖机2顶端的上模具4。

参见图3,下模具3上均匀开设有若干储料槽31。上模具4包括滑动连接在制砖机2架体上的升降板41、固定在升降板41靠近下模具3一侧的固定柱42以及套设在固定柱42外围的模套43。固定柱42的数量为位置与储料槽31的位置和数量相匹配,使得套设在固定柱42外围的模套43能够插入到储料槽31内。模套43的底端固定有不同的模块(模块可以为方形凸块、若干圆柱或者平面),配合下模具3一同挤压出不同形状的砖块1。

参见图4,固定柱42的内部开设有空腔421、空腔421的底端的两侧滑动连接有插销422、设置在两侧插销422之间的第一弹簧423、与插销422铰接的连杆424以及与连杆424铰接的提拉机构425。模套43的侧壁开设有供插销422插入的插入槽431。模套43的顶端固定有密封圈432,且密封圈432的内侧能够与固定柱42抵接。

插销422的一端伸出固定柱42,另一端位于空腔421内。插销422位于空腔421内的一端固定有凸块4221,凸块4221能够放置插销422从空腔421内滑出。插销422远离空腔421的一端的底端为圆弧面。第一弹簧423的两端分别与位于空腔421两侧的插销422固定连接。连杆424的一端与插销422为与空腔421内的一端铰接,另一端与提拉机构425铰接。

安装过程:将模套43移动到固定柱42的底端,从固定柱42的底端插入到固定柱42上。在插入的过程中,插销422的圆弧面会和模套43的底端抵接。随着模套43的继续插入,插销422会向空腔421的方向滑动,并压缩第一弹簧423,直到插销422完全滑入到固定柱42的内部。模套43继续运动,当插销422运动到插入槽431的位置处,插销422脱离的模套43侧壁的阻挡滑入到插入槽431的内部,完成模套43的固定。

参见图4和图5,空腔421的顶端竖直开设有供提拉机构425滑动的提拉槽4211。提拉机构425包括在提拉槽4211内滑动的提拉块4251以及带动提拉块4251沿竖直方向上滑动的推杆4252。推杆4252靠近提拉块4251的一侧为斜面,提拉块4251内开设有供推杆4252插入的梯形槽42511。梯形槽42511的顶端与提拉块4251的斜面相配合,向靠近提拉块4251的方向推动推杆4252能够带动提拉块4251上升。

参见图6,提拉槽4211靠近推杆4252的一侧开设有滑槽4212;推杆4252上固定有在滑槽4212内滑动的固定块4253。滑槽4212内设置有第二弹簧4254,第二弹簧4254的一端与固定块4253靠近提拉槽4211一侧抵接,另一端与滑槽4212靠近提拉槽4211的一侧抵接。

提拉机构425的工作过程:当需要对模套43进行拆卸时,向靠近提拉槽4211的一侧推动推杆4252,使得推杆4252的斜面与梯形槽42511相配合,带动提拉块4251上升;在此过程中,固定块4253在滑槽4212内滑动,并压缩第二弹簧4254。提拉块4251上升的过程中连杆424与提拉机构425铰接的一端上升,进而使得连杆424与插销422铰接的一端向空腔421的方向运动,并带动插销422运动到固定柱42。脱离了插销422的限位,模套43能够从固定柱42上卸下。之后,推杆4252在第二弹簧4254的作用下复位。插销422在第一弹簧423的作用下作用下复位,插销422的复位进而带动连杆424和提拉块4251复位。

通过更换不同的模套43便能加工出不同形状的砖块1,减少生产的成本。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