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任意角度牵拉装配式建材的提钩及锚固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7540发布日期:2019-10-19 04:13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任意角度牵拉装配式建材的提钩及锚固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任意角度牵拉装配式建材的提钩及锚固件。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施工是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施工方式,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可以,装配式建筑具有节能环保,施工质量有保证,生产效率高等优点,目前,发达国家建筑产业现代化水平相对较高,英国等欧洲国家建筑工业化已达到75%以上,日本和美国则达到70%,而我国却还处于起步阶段,现在正得到快速普及,装配式施工的主要手段是吊装拼装,尤其是大型构件,如楼面板等,对提升的锚固件要求非常高,需要提钩具备足够的结构强度且固定操作便捷,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提钩不能随牵引方向改变提升角度,从而不能很好的维持提升构件的平衡,造成提钩易脱落,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任意角度牵拉装配式建材的提钩及锚固件,主要包括有一体铸造成型的主提钩,主提钩由主臂,右臂,左臂,弧形钩体组成,所述右臂通过弧形段连接在主臂的下端,所述弧形钩体为不完整的半椭圆形状,其上端存在缺口从而形成左右两端头,所述弧形钩体的右端头与右臂的下端固定相连,所述弧形钩体的左端头与左臂的下端固定相连,所述左臂与右臂长度相同且为平行设置,所述弧形钩体的左端头与右端头之间存在一定间距,从而左臂与右臂之间具备一定间距,据以上位置及依次连接关系,从而形成一体铸造成型的主提钩,由于左臂与右臂之间具备间距且上端并未封闭,之间存在空当,操作时,可以通过左臂与右臂之间的顶端空当将左臂穿入到锚固件上从而使得弧形钩体套入锚固件上,即可对锚固件进行牵拉。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不需要多余的绑扎操作,主提钩可以直接套于锚固件上,操作及其方便,解套的流程反之,并且脱落点即左臂与右臂之间的顶端空当与提升点即弧形钩体的下端存在客观的距离,则锚固件难在提拉过程中从主提钩上脱离,具备很好的可靠性,不过在牵拉过程中,弧形钩体的下端形成垂直向下受力,受力会由右臂承载最终由主臂承载,而由于左臂上部未有载力点,造成受力不均匀,使得左臂发生向下位移导致整个主提钩发生形变,影响载力强度与使用寿命。

为此,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主臂处于左臂与右臂的中间上方位置(该目的是为了同时分担左臂与右臂的受力),所述左臂的上端存在缺口,缺口内通过转轴设置有拉杆,即拉杆通过转轴连接在左臂的上端,所述拉杆可以绕左臂的上端转动,而拉杆的上端可以转动超过弧形段的位置,所述弧形段具备一定厚度,所述弧形段及主臂上存在内宽大于拉杆外径的槽口,并且所述槽口位于拉杆上端的转动路径上,所述拉杆的上端可以转动穿过槽口使之处于弧形段的另一侧,所述拉杆的上端设置有螺纹及与之配套的螺母,所述螺母可以旋入锚固在拉杆的上端,同时也能从其上旋下。

增加拉杆可以使得其受力由弧形段进而由主臂承载,并且主臂处于左臂与右臂的中间上端位置,可以保持受力的均匀,且拉杆固定方便,在将主提钩套入锚固件上时,只需将螺母旋下,逆时针转动拉杆使之脱离左臂与右臂的上端位置,则空当被打开,在主提钩套入后顺时针旋转拉杆使之上端处于弧形段的另一侧,再将螺母旋上锚固,则拉杆上端得到弧形段限制具备牵拉作用,可以承载左臂的的受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提钩的配套锚固件,包括锚环,连接柱与锚板,所述锚环为圆形环状体,所述连接柱固定设置在锚环的下端,所述锚板固定设置在连接柱的下端,所述锚环,连接柱与锚板可以一体铸造成型,在进行预制装配式构件时,将该锚固件埋入到预制构件中,使锚环露出在外,再进行混凝土浇筑,则锚固件被牢牢锚入在构件中,锚环与上述的主提钩配套,可直接被套入,进行吊升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拉杆处于打开状态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拉杆处于连接闭合状态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配套锚固件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种可任意角度牵拉装配式建材的提钩及锚固件,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有一体铸造成型的主提钩1,主提钩1由主臂11,右臂12,左臂13,弧形钩体14组成,所述右臂12通过弧形段15连接在主臂11的下端,所述弧形钩体14为不完整的半椭圆形状,其上端存在缺口从而形成左右两端头,所述弧形钩体14的右端头与右臂12的下端固定相连,所述弧形钩体14的左端头与左臂13的下端固定相连,所述左臂13与右臂12长度相同且为平行设置,所述弧形钩体14的左端头与右端头之间存在一定间距,从而左臂13与右臂12之间具备一定间距,据以上位置及依次连接关系,从而形成一体铸造成型的主提钩1,由于左臂13与右臂12之间具备间距且上端并未封闭,之间存在空当,操作时,可以通过左臂13与右臂12之间的顶端空当将左臂13穿入到锚固件上从而使得弧形钩体14套入锚固件上,即可对锚固件进行牵拉。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不需要多余的绑扎操作,主提钩1可以直接套于锚固件上,操作及其方便,解套的流程反之,并且脱落点即左臂13与右臂12之间的顶端空当与提升点即弧形钩体14的下端存在客观的距离,则锚固件难在提拉过程中从主提钩1上脱离,具备很好的可靠性,不过在牵拉过程中,弧形钩体14的下端形成垂直向下受力,受力会由右臂12承载最终由主臂11承载,而由于左臂13上部未有载力点,造成受力不均匀,使得左臂13发生向下位移导致整个主提钩1发生形变,影响载力强度与使用寿命。

为此,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主臂11处于左臂13与右臂12的中间上方位置(该目的是为了同时分担左臂13与右臂12的受力),所述左臂13的上端存在缺口131,缺口131内通过转轴21设置有拉杆2,即拉杆2通过转轴21连接在左臂13的上端,所述拉杆2可以绕左臂13的上端转动,而拉杆2的上端可以转动超过弧形段15的位置,所述弧形段15具备一定厚度,所述弧形段15及主臂11上存在内宽大于拉杆2外径的槽口151,并且所述槽口151位于拉杆2上端的转动路径上,所述拉杆2的上端可以转动穿过槽口151使之处于弧形段15的另一侧,所述拉杆2的上端设置有螺纹及与之配套的螺母22,所述螺母22可以旋入锚固在拉杆2的上端,同时也能从其上旋下。

增加拉杆2可以使得其受力由弧形段15进而由主臂11承载,并且主臂11处于左臂13与右臂12的中间上端位置,可以保持受力的均匀,且拉杆2固定方便,在将主提钩1套入锚固件上时,只需将螺母22旋下,如图1所示,逆时针转动拉杆2使之脱离左臂13与右臂12的上端位置,则空当被打开,在主提杆1套入后顺时针旋转拉杆2使之上端处于弧形段15的另一侧,如图2所示,再将螺母22旋上锚固,则拉杆2上端得到弧形段15限制具备牵拉作用,可以承载左臂的13的受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提钩的配套锚固件,包括锚环3,连接柱4与锚板5,所述锚环3为圆形环状体,所述连接柱4固定设置在锚环3的下端,所述锚板5固定设置在连接柱4的下端,所述锚环3,连接柱4与锚板5可以一体铸造成型,在进行预制装配式构件时,将该锚固件埋入到预制构件中,使锚环3露出在外,再进行混凝土浇筑,则锚固件被牢牢锚入在构件中,锚环3与上述的主提钩1配套,可直接被套入,进行吊升作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