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库保温板的断冷桥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47766发布日期:2019-09-12 09:07阅读:20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库保温板的断冷桥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冷库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库保温板的断冷桥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聚氨酯保温夹芯板由于具有重量轻,吸水率低,保温效果好等优点,已经成为冷库使用的主流保温板材。普通冷库的保温板与钢结构支撑部分一般采用螺栓刚性固定贯穿连接,在穿透螺栓固定处,不能保证良好的气密性;同时,固定螺栓在穿透保温板时,螺栓也就成为了一个冷桥,库体内的热量就会通过螺栓产生的冷桥外泄,造成温度的流失,使保温性能降低;另外,在室内外温差变化大的情况下,由于保温板与钢结构连接部分的膨胀系数不同,容易造成保温板的变形,严重影响库室的保温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背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库保温板的断冷桥安装结构,解决了传统冷库的冷桥问题和保温板的变形问题。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冷库保温板的断冷桥安装结构,包括保温板、龙骨钢管、所述保温板通过所述龙骨钢管固定在墙体上,所述保温板内部设有Z形固定件,所述Z形固定件的一侧直板与所述龙骨钢管表面贴合、并通过紧固件固定,所述Z形固定件的另一侧直板通过防冷桥构件与所述保温板表面贴合;

所述保温板双面上均设有金属板,且所述金属板在靠近所述Z形固定件一侧的位置处断开形成金属板前端与金属板尾端,所述金属板尾端折弯并延伸至所述金属板前端内侧、并与所述Z形固定件的另一侧直板贴合;

所述防冷桥构件与所述金属板前端接触的位置设置有托钩,且所述金属板前端卡扣在所述托钩上,所述防冷桥构件与所述金属板尾端接触的端面设置有插槽,所述金属板尾端与所述Z形固定件相贴合的端部插入所述插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龙骨钢管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墙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龙骨钢管与所述保温板、Z形固定件的连接处均设有橡胶垫。

进一步地,所述防冷桥构件为橡胶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在保温板内部设置Z形固定件代替传统固定螺栓对保温板进行固定,避免传统安装结构中固定螺栓成为冷桥;通过防冷桥构件对金属板进行隔断,使得保温板内部的冷量不会通过金属板形成冷桥而传递给外部,造成冷量损失;另外因保温板和金属板在低温下的膨胀系数不同,当发生变化时,Z形结构的固定件可以起到弹性伸缩的作用,允许金属板在一定的范围内随膨胀张力发生相对位移,从而防止保温板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断冷桥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冷桥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保温板;2-龙骨钢管;3-Z形固定件;4-防冷桥构件;41-托钩;5-插槽;6-金属板;61-金属板前端;62-金属板尾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照附图1-3,一种冷库保温板的断冷桥安装结构,包括保温板1、龙骨钢管2、所述保温板1通过所述龙骨钢管2固定在墙体上,所述保温板1内部设有Z形固定件3,所述Z形固定件3的一侧直板与所述龙骨钢管2表面贴合、并通过紧固件固定,所述Z形固定件3的另一侧直板通过防冷桥构件4与所述保温板1表面贴合;

所述保温板1双面上均设有金属板6,且所述金属板6在靠近所述Z形固定件3一侧的位置处断开形成金属板前端61与金属板尾端62,所述金属板尾端62折弯并延伸至所述金属板前端61内侧、并与所述Z形固定件3的另一侧直板贴合;

所述防冷桥构件4与所述金属板前端61接触的位置设置有托钩41,且所述金属板前端61卡扣在所述托钩41上,所述防冷桥构件4与所述金属板尾端62接触的端面设置有插槽5,所述金属板尾端62与所述Z形固定件3相贴合的端部插入所述插槽5内。

在保温板1内部设置Z形固定件3代替传统固定螺栓对保温板进行固定,避免传统安装结构中固定螺栓成为冷桥;通过防冷桥构件4对金属板6进行隔断,使得保温板内部的冷量不会通过金属板6形成冷桥而传递给外部,造成冷量损失;另外因保温板1和金属板6在低温下的膨胀系数不同,当发生变化时,Z形结构的固定件3可以起到弹性伸缩的作用,允许金属板6在一定的范围内随膨胀张力发生相对位移,从而防止保温板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龙骨钢管2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墙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龙骨钢管2与所述保温板1、Z形固定件3的连接处均设有橡胶垫。

进一步地,所述防冷桥构件4为橡胶材料。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