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预制外墙连接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0487发布日期:2019-11-08 23:52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预制外墙连接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预制外墙连接构造。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即成为装配式建筑。

现有的预制混凝土外挂墙板采用直接拼装的方式,不直接参与结构整体受力,使用效果不好。因此,有必要对现有预制混凝土外挂墙板的安装方式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预制外墙连接构造,相邻的两块预制外墙板通过钢筋混凝土后浇梁固定连接,混凝土灌浆层能实现钢筋混凝土后浇梁与上方的预制外墙板固定连接,遇水膨胀止水条能起到防水的作用。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预制外墙连接构造,包括若干块预制外墙板、多层钢筋混凝土后浇梁,每层所述钢筋混凝土后浇梁均位于竖向相邻的两块不同的预制外墙板之间,所述钢筋混凝土后浇梁的下表面与其下方的预制外墙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钢筋混凝土后浇梁的上表面与其上方的预制外墙板的下表面之间设有遇水膨胀止水条和混凝土灌浆层,所述遇水膨胀止水条位于混凝土灌浆层的外侧。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块预制外墙板在垂直方向上分布,相邻的两块预制外墙板通过钢筋混凝土后浇梁固定连接,混凝土灌浆层能实现钢筋混凝土后浇梁与上方的预制外墙板固定连接,遇水膨胀止水条能起到防水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混凝土灌浆层的厚度为15mm~30mm。本实用新型将混凝土灌浆层的厚度设置成15mm~30mm,是为了保证上方的预制外墙板与钢筋混凝土后浇梁的固定连接。优选混凝土灌浆层的厚度为2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钢筋混凝土后浇梁的下表面、预制外墙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粗糙面。本实用新型的粗糙面更便于预制外墙板与钢筋混凝土后浇梁的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钢筋混凝土后浇梁的上表面为光滑面,是为了便于混凝土灌浆层的灌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方的预制外墙板与钢筋混凝土后浇梁之间形成横缝;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预制外墙连接构造的外侧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由A级保温材料层和B级保温材料层交替拼接而成;

所述横缝在高度方向上的两侧均为A级保温材料层,所述A级保温材料层的端部为B级保温材料层。

本实用新型的A级保温材料层形成防火隔离带,防火隔离带具有阻燃作用,避免了B级保温材料层的燃烧,既降低成本又能起到防火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横缝两侧的A级保温材料层的高度为90mm~120mm。本实用新型中横缝两侧的A级保温材料层高度设置成90mm~120mm,通常横缝的高度为20mm作用,因此每条防火隔离带的高度为200mm~260mm,防火隔离带的高度小于200mm,阻燃效果不好,防火隔离带的宽度大于260mm,浪费A级保温材料,增加了保温材料的成本。当然,优选横缝两侧的A级保温材料层的高度为10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温层的外侧设有混凝土保护层,所述混凝土保护层上具有混凝土保护层缝隙,所述A级保温材料层上具有保温层缝隙,所述混凝土保护层缝隙、保温层缝隙、横缝依序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混凝土保护层缝隙中设有发泡聚乙烯棒和建筑耐候密封胶层,发泡聚乙烯棒位于建筑耐候密封胶层的内侧,发泡聚乙烯棒靠近保温层缝隙设置。本实用新型在混凝土保护层缝隙中设置发泡聚乙烯棒的目的,发泡聚乙烯棒具有极好的耐磨性和耐低温冲击性,使用效果更好。本实用新型的建筑耐候密封胶层既能实现发泡聚乙烯棒和混凝土保护层缝隙内腔的相对固定,也能密封混凝土保护层缝隙,从而防止雨水从混凝土保护层缝隙渗入建筑物内部,具有施工方便、密封性好的优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遇水膨胀止水条和发泡聚乙烯棒之间的缝隙内均具有防水透气膜。由于缝隙需要具有防水功能,为了预防雨水从接缝渗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内部,本实用新型在混凝土保护层缝隙、保温层缝隙、横缝中填充有防水透气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混凝土保护层缝隙与保温层缝隙平行,并且在竖直方向上混凝土保护层缝隙低于保温层缝隙。本实用新型将混凝土保护层缝隙与保温层缝隙之间具有高度差(高低缝反槛构造),一方面是防止雨水从混凝土保护层缝隙直接流入保温层缝隙,起到防水的作用,另一方面是混凝土保护层缝隙的端部为A级保温材料层,火苗从混凝土保护层缝隙进入,A级保温材料层的阻燃作用能阻止火苗进一步燃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混凝土保护层缝隙的火苗进入保温层缝隙。

附图说明

图1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预制外墙连接构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预制外墙板;2、钢筋混凝土后浇梁;3、遇水膨胀止水条;4、混凝土灌浆层;5、粗糙面;6、A级保温材料层;7、B级保温材料层;8、混凝土保护层;9、建筑耐候密封胶层;10、发泡聚乙烯棒;11、高低缝反槛构造;12、防水透气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 “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的预制外墙板安装结构,可以承受一定的作用力。请参图1所示,图1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预制外墙连接构造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预制外墙连接构造,包括若干块预制外墙板1、多层钢筋混凝土后浇梁2,每层钢筋混凝土后浇梁2均位于竖向相邻的两块不同的预制外墙板1之间,钢筋混凝土后浇梁2的下表面与其下方的预制外墙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钢筋混凝土后浇梁2的上表面与其上方的预制外墙板1的下表面之间设有遇水膨胀止水条3和混凝土灌浆层4,遇水膨胀止水条3位于混凝土灌浆层4的外侧。本实施例的若干块预制外墙板1在垂直方向上分布,相邻的两块预制外墙板1通过钢筋混凝土后浇梁2固定连接,混凝土灌浆层4能实现钢筋混凝土后浇梁2与上方的预制外墙板1固定连接,遇水膨胀止水条3能起到防水的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混凝土灌浆层4的厚度为15mm~30mm。本实施例将混凝土灌浆层4的厚度设置成15mm~30mm,是为了保证上方的预制外墙板1与钢筋混凝土后浇梁2的固定连接。优选混凝土灌浆层4的厚度为20mm。

为了实现预制外墙板1与钢筋混凝土后浇梁2的固定,本实施例的钢筋混凝土后浇梁2的下表面、预制外墙板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粗糙面5。本实施例的粗糙面5更便于预制外墙板1与钢筋混凝土后浇梁2的固定连接。本实施例的钢筋混凝土后浇梁2的上表面为光滑面,是为了便于混凝土灌浆层4的灌浆。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预制外墙板1的厚度为200mm。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公开方案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公开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预制外墙连接构造的保温。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方的预制外墙板1与钢筋混凝土后浇梁2之间形成横缝;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预制外墙连接构造的外侧设有保温层,保温层由A级保温材料层6和B级保温材料层7交替拼接而成;横缝在高度方向上的两侧均为A级保温材料层6,A级保温材料层的端部为B级保温材料层7。本实施例的A级保温材料层6形成防火隔离带,防火隔离带具有阻燃作用,避免了B级保温材料层7的燃烧,既降低成本又能起到防火作用。

本实施例的B级保温材料层7由B级保温材料制成,B级保温材料为橡塑、挤塑、聚苯或PEF。A级保温材料层6由A级保温材料制成,A级保温材料主要有A1级和A2级材料,A1:单体无机不燃;A2:复合有机不燃,即防火材料。A级保温材料层6包括粘结层、保温层,粘结层由粘结砂浆构成,粘结层与预制外墙板1或钢筋混凝土后浇梁2的端面粘接,保温层为岩棉。

优选横缝两侧的A级保温材料层6的高度为90mm~120mm。本实施例中横缝两侧的A级保温材料层6高度设置成90mm~120mm,通常横缝的高度为20mm作用,因此每条防火隔离带的高度为200mm~260mm,防火隔离带的高度小于200mm,阻燃效果不好,防火隔离带的宽度大于260mm,浪费A级保温材料,增加了保温材料的成本。当然,优选横缝两侧的A级保温材料层6的高度为100mm。

优选保温层的外侧设有混凝土保护层8,混凝土保护层8上具有混凝土保护层缝隙,A级保温材料层6上具有保温层缝隙,混凝土保护层缝隙、保温层缝隙、横缝依序连通。

优选混凝土保护层8的厚度为60mm。

在本实施方式中,混凝土保护层缝隙中设有发泡聚乙烯棒10和建筑耐候密封胶层9,发泡聚乙烯棒10位于建筑耐候密封胶层9的内侧,发泡聚乙烯棒10靠近保温层缝隙设置。本实施例在混凝土保护层缝隙中设置发泡聚乙烯棒10的目的,发泡聚乙烯棒10具有极好的耐磨性和耐低温冲击性,使用效果更好。本实施例的建筑耐候密封胶层9既能实现发泡聚乙烯棒10和混凝土保护层缝隙内腔的相对固定,也能密封混凝土保护层缝隙,从而防止雨水从混凝土保护层缝隙渗入建筑物内部,具有施工方便、密封性好的优点。

在本实施方式中,遇水膨胀止水条3和发泡聚乙烯棒10之间的缝隙内均具有防水透气膜12。由于缝隙需要具有防水功能,为了预防雨水从接缝渗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内部,本实施例在混凝土保护层缝隙、保温层缝隙、横缝中填充有防水透气膜12。

在本实施方式中,混凝土保护层缝隙与保温层缝隙平行,并且在竖直方向上混凝土保护层缝隙低于保温层缝隙。本实施例将混凝土保护层缝隙与保温层缝隙之间具有高度差(高低缝反槛构造11),一方面是防止雨水从混凝土保护层缝隙直接流入保温层缝隙,起到防水的作用,另一方面是混凝土保护层缝隙的端部为A级保温材料层,火苗从混凝土保护层缝隙进入,A级保温材料层的阻燃作用能阻止火苗进一步燃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混凝土保护层缝隙的火苗进入保温层缝隙。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