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12003发布日期:2020-06-16 22:24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程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现在的房屋建筑都要求达到一定的防震等级,所以普遍的楼房都采用现浇楼层及剪力墙结构,因此建筑模板支撑结构得到普遍应用,国家木材日益溃乏,国内南北方都在限制森林砍伐,钢制的建筑模板支撑将成为未来现浇混凝土支撑架的一个趋势。

现有技术中,如申请号为cn201720140279.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支撑装置,其通过转动起降手柄在支撑丝杠管外部上下移动,对支撑槽的支撑高度进行调节,在使用过程中,起降手柄设置在建筑支撑架管的顶部,位置较高不便于对起降手柄进行转动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调节支撑高度的建筑工程支撑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建筑工程支撑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调节支腿,所述调节支腿的下部设置有支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内部套装有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的顶端转动设置有支撑槽,所述第一管体的内部设置有花键轴,所述第一管体的外侧设置有驱动所述花键轴转动的手轮,所述第二管体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花键轴相匹配的花键轴套。

所述花键轴转动设置有在所述底板的顶部,所述手轮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的侧面,所述花键轴上套装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手轮的转轴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

所述花键轴的底端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设置在所述底板的顶部,所述手轮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的侧面。

所述第一管体的上部内侧设置有内螺纹结构,所述第二管体的下部外侧设置有与该内螺纹结构相匹配的外螺纹结构。

所述底板的底部均匀分布设置有三个或四个所述调节支腿,所述调节支腿具有调节套及分别设置在调节套两端内部并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一支腿、第二支腿,所述调节套的两端内部分别设置有螺纹方向相反的内螺纹结构,所述第一支腿、第二支腿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调节套内部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结构,所述第一支腿的另一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腿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板铰接。

所述第一支腿位于所述调节套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导杆,所述第二支腿的端部与所述导杆相对应设置有滑动槽,所述导杆的端部设置有与滑动槽相配合的活塞,所述滑动槽的外部设置有挡板。

所述支板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

所述支撑槽为u型槽结构,所述支撑槽的底部通过第三轴承与所述第二管体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槽的内部设置有缓冲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手轮无需设置在高处,便于操作,只需正、反转动手轮即可对支撑槽的支撑高度进行调节,操作方便快捷,提升架设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支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和2所示的建筑工程支撑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底部设置有调节支腿4,调节支腿4对底板1进行支撑,调节支腿4的下部设置有支板5,支板5增大调节支腿4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强稳定性,底板1的顶部垂直固定设置有第一管体2,第一管体2的内部套装有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二管体3,第二管体3相对第一管体2正、逆时针转动,可对第二管体3进行上、下调节,第二管体3的顶端转动设置有支撑槽8,支撑槽8不影响第二管体3转动,第一管体2的内部设置有花键轴10,第一管体2的外侧设置有驱动花键轴10转动的手轮7,第二管体3的底端设置有与花键轴10相匹配的花键轴套11,花键轴套11的外部与第二管体3为固定连接,花键轴套11可在花键轴10的外部上下滑动,摇动手轮7,手轮7带动花键轴10转动,花键轴10通过花键轴套11带动第二管体3相对于第一管体2转动,从而可对第二管体3的高度进行调节;本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手轮7无需设置在高处,便于操作,只需正、反转动手轮7即可对支撑槽8的支撑高度进行调节,操作方便快捷,提升架设效率。

如图2所示,花键轴10转动设置有在底板1的顶部,手轮7转动设置在第一管体2的侧面,花键轴10上套装有第一锥形齿轮14,手轮7的转轴上设置有与第一锥形齿轮14相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15;具体的花键轴10的底端通过第一轴承12转动设置在底板1的顶部,花键轴10的底端与第一轴承12的内圈焊接固定,底板1与第一轴承12的外圈焊接固定,手轮7通过第二轴承13转动设置在第一管体2的侧面,手轮7的转轴与第二轴承13的内圈焊接固定,第二轴承13的外圈镶嵌焊接固定在第一管体2的侧壁上;摇动手轮7,手轮7的转轴转动带动第二锥形齿轮15转动,第二锥形齿轮15与第一锥形齿轮14相啮合,第二锥形齿轮15带动第一锥形齿轮14转动,第一锥形齿轮14带动花键轴10转动。

如图2所示,第一管体2的上部内侧设置有内螺纹结构,第二管体3的下部外侧设置有与该内螺纹结构相匹配的外螺纹结构,第一管体2相对于第二管体3顺、逆时针转动,第一管体2向上、下移动,对支撑槽8的支撑高度进行调节。

为了在较不平整的地面稳定放置本建筑工程支撑装置,如图2和3所示,底板1的底部均匀分布设置有三个或四个调节支腿4,调节支腿4具有调节套401及分别设置在调节套401两端内部并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一支腿402、第二支腿403,调节套401的两端内部分别设置有螺纹方向相反的内螺纹结构,第一支腿402、第二支腿403的一端设置有与调节套401内部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结构,第一支腿402的另一端与底板1固定连接,第二支腿403的另一端与支板5铰接;通过正、反转动调节套401,可使第一支腿402与第二支腿403靠近或分离,对调节支腿4的长度进行调节,调节支撑高度,在不平整的地面也能对底板1进行稳定支撑;进一步,支板5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6,增大支板5与地面的摩擦力,提升稳定性。

如图3所示,第一支腿402位于调节套401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导杆405,导杆405居中焊接固定在第一支腿402的端面上,第二支腿403的端部与导杆相对应设置有滑动槽404,导杆405的端部设置有与滑动槽404相配合的活塞406,滑动槽404的外部设置有挡板407,正、反转动调节套401,挡板407与第二支腿403为一体结构,通过挡板407可将活塞406限制在滑动槽404的内部移动,用于限定调节套401的调节行程,避免在调节过程中第一支腿402、第二支腿403从调节套401内脱离,给安装带来不便,影响架设效率。

如图1所示,支撑槽8为u型槽结构,支撑槽8的底部通过第三轴承16与第二管体3的顶端转动连接,支撑槽8的内部设置有缓冲板9,在与模板架接触时,缓冲板9可起到缓冲作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