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水混凝土试验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38274发布日期:2020-09-15 19:48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清水混凝土试验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试验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清水混凝土试验模具。



背景技术:

清水混凝土是直接利用混凝土成型后原始状态的自然质感做为饰面效果的混凝土,混凝土的表观质量要求极高,混凝土表面质量的最终效果主要取决于清水混凝土模板的设计、加工、安装和节点细部处理,因此在其施工应用前往往需要按照工程的要求开展系统的试验研究。

但是目前市面上并没有统一的清水混凝土试验模具的销售,传统清水混凝土样板的试验模具主要是木质板材为芯板拼装而成,这类模具不仅重复利用率低,容易变形,而且密封性极差,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振捣时容易漏浆,模具的拆装也极为不便,试验过程耗时耗力;暴晒、潮湿、放置不平整等情况都会使得木质结构的清水模板出现翘曲变形的情况,进而影响其正常使用,清水混凝土的表观质量也往往达不到工程要求。此外,采用传统的木质清水模具,拼接组装以方木或夹具固定,浇筑过程中,浆液容易从清水模板的内侧经过接缝处直接漏至清水模板的外侧,造成跑浆。故此需要开发出一种能达到工艺要求,且简单便捷的清水混凝土试验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水混凝土试验模具,该装置具有防止其拼接处的跑浆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清水混凝土试验模具,包括模板机构,所述模板机构包括第一竖板、第二竖板以及底板,所述第一竖板和所述第二竖板组成一个长方体的空腔结构,所述底板位于所述第一竖板和所述第二竖板的下方,所述第一竖板和所述第二竖板之间设置有安装组件,所述第一竖板和所述底板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竖板和所述底板之间均设置有卡接组件,所述模板机构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固定模板机构的紧固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竖板、第二竖板以及底板三者之间组成一个长方体的空腔结构实现对清水混凝土的浇筑;通过安装组件实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之间的固定,从而防止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拼接处的跑浆现象;通过卡接组件实现对第一竖板和底板以及第二竖板和底板之间的安装,从而防止第一竖板和底板拼接处以及第二竖板和底板拼接处的跑浆现象;通过紧固机构实现对模板机构的整体安装,从而进行清水混凝土的浇筑。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防止其拼接处的跑浆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接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板以及所述第二竖板的下表面的卡接条以及开设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卡接槽,所述卡接条于所述卡接槽相适配、且所述卡接条卡接于所述卡接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的卡接条插接于底板的卡接槽内,从而实现第一竖板和底板以及第二竖板和底板的固定;并通过卡接条和卡接槽为浆液通过第一竖板和底板之间的拼接处以及第二竖板和底板的拼接处提供了阻碍,从而使拼接处不会有跑浆的现象;并通过插槽组装方式,拆装方便且实现了反复试验的标准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竖板两侧的安装竖条以及两个开设于所述第一竖板上的安装竖槽,两个所述安装竖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竖板的两端,两个所述安装竖条分别卡接于两个所述安装竖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竖板的安装竖条安装于第一竖板的安装竖槽内,从而实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之间的固定;并通过安装竖条和安装竖槽为浆液通过相邻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之间的拼接处提供了阻碍,从而使相邻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之间的拼接处不会有跑浆的现象;并通过插槽组装方式,拆装方便且实现了反复试验的标准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紧固机构包括抵接于所述底板下表面的底框、四个设置于底框上端的紧固竖杆以及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紧固竖杆之间的紧固横杆,四个所述紧固竖杆分别位于所述底框的四个拐角处,所述紧固横杆与所述底框间隔设置,所述底框、所述紧固竖杆以及所述紧固横杆三者之间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底框、紧固竖杆以及紧固横杆三者将模板机构围住,从而将模板机构固定;并通过底框、紧固竖杆以及紧固横杆三者之间可拆卸连接,拆装方便且实现了反复试验的标准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紧固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紧固横杆上且用于夹紧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的紧固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紧固组件将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紧固,从而增加模板机构之间的牢固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紧固横杆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紧固横杆开设有两个通孔,两个所述通孔贯穿于所述容纳槽内、且两个所述通孔相对设置,所述紧固组件包括穿设于所述通孔内的紧固杆以及安装于所述容纳槽内的压缩弹性件,所述紧固杆的外周面设置有限位外凸环,所述限位外凸环位于所述模板机构和所述压缩弹性件之间,所述紧固杆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紧固横杆的外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容纳槽实现对紧固组件的安装;将模板机构放置于紧固机构内,将紧固杆的一端抵接于第一竖板或者第二竖板靠近紧固横杆的一端,此时压缩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从而带动限位外凸环向靠近模板机构的一端挤压,从而带动紧固杆向靠近模板机构的一端挤压,从而将模板机构紧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紧固杆与所述模板机构之间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一侧设置于所述紧固杆上、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竖板或所述第二竖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橡胶垫放置于模板机构和紧固杆之间,增加紧固机构与模板机构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对模板机构的紧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框和所述紧固竖杆之间以及所述紧固竖杆和所述紧固横杆之间均设置有角码,所述角码和所述底框、所述角码和所述紧固竖杆以及所述角码与所述紧固横杆之间均通过螺钉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角码以及螺栓将底框、紧固竖杆以及紧固横杆三者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使紧固机构拆卸方便,并实现紧固机构的重复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模板机构之间的连接采用插槽方式,为浆液通过模板机构的接触面提供了阻碍,从而使模板机构的拼接处不会有跑浆的现象;

2、模板机构采用插槽组装方式,并通过可拆卸连接的紧固机构固定,拆装方便且实现了反复试验的标准化;

3、本实用新型中能够对混凝土浇筑试验振捣过程到拆模期间的试验过程、试验数据进行观察分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模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紧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b-b线剖视图;

图6是图5中c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模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模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9是图8中d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模板机构;11、第一竖板;12、第二竖板;13、底板;14、安装组件;141、安装竖条;142、安装竖槽;15、卡接组件;151、卡接条;152、卡接槽;2、紧固机构;21、底框;22、紧固竖杆;23、紧固横杆;231、容纳槽;24、紧固组件;241、紧固杆;242、压缩弹簧;243、限位外凸环;3、角码;4、橡胶垫;5、空腔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考图1所示,为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清水混凝土试验模具,包括模板机构1以及设置于模板机构1外侧的紧固机构2。

实施例1:结合图2和图3所示,模板机构1包括两个第一竖板11、两个第二竖板12、底板13、四组安装组件14以及四组卡接组件15。第一竖板11和第二竖板12位于底板13的上方;两个第二竖板12均位于两个第一竖板11之间、且两个第一竖板11和两个第二竖板12组成一个长方体的空腔结构5。第一竖板11、第二竖板12以及底板13均采用透明亚克力材质,从而增加清水混凝土浇筑的稳定性以及清水混凝土的表面观。

卡接组件15包括卡接条151以及卡接槽152。四个卡接条151分别一体成型于两个第一竖板11以及两个第二竖板12的下表面。卡接槽152开设于所述底板13的上表面、且卡接槽152与卡接条151相适配,卡接条151卡接于卡接槽152内。

四组安装组件14分别位于第一竖板11和第二竖板12的连接处。安装组件14包括安装竖条141以及安装竖槽142。每两个安装竖条141一体成型于第二竖板12两侧远离空腔结构5的一端;每两个安装竖槽142分别开设于第一竖板11上两端靠近空腔结构5的一端、且安装竖槽142的横截面呈“l”形状设置;安装竖条141分别抵接于安装竖槽142内。

结合图4和图5所示,紧固机构2包括底框21、四个紧固竖杆22、八个紧固横杆23以及十六组紧固组件24。底框21呈“日”型设置。四个紧固竖杆22分别位于底框21的四个拐角处,紧固组件24的下表面抵接于底框21的上表面。紧固横杆23位于相邻两个紧固竖杆22之间,相邻两个紧固竖杆22之间安装有两个紧固横杆23,两个紧固横杆23分别位于紧固竖杆22的上方和中间。底框21与紧固竖杆22之间的连接处以及紧固竖杆22和紧固横杆23之间的连接处均安装有角码3,角码3、底框21、紧固横杆23以及紧固竖杆22上均开设有螺纹孔,角码3和底框21、角码3和紧固竖杆22以及角码3和紧固横杆23之间均通过螺钉固定。

紧固组件24设置于紧固横杆23上,每个紧固横杆23上有两组紧固组件24,两组紧固组件24分别位于紧固横杆23的两端、且紧固组件24与紧固竖杆22间隔设置。

结合图5和图6所示,紧固组件24包括紧固杆241、压缩弹性件以及限位外凸环243。紧固横杆23上开设有容纳槽231,紧固横杆23于容纳槽231处开设有两个通孔、且两个通孔相对设置。压缩弹性件为压缩弹簧242,压缩弹簧242位于容纳槽231内。紧固杆241顺次穿设于两个通孔、且紧固杆241的两端均延伸至紧固横杆23的外侧。限位外凸环243一体成型于紧固杆241的外周面、且限位外凸环243位于容纳槽231内,限位外凸环243位于模板机构1和压缩弹簧242之间。紧固杆241的一端固设有橡胶垫4,橡胶垫4位于紧固横杆23与模板机构1之间,橡胶垫4远离紧固杆241的一侧抵接于第一竖板11或第二竖板12上。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通过第一竖板11、第二竖板12以及底板13三者之间组成一个长方体的空腔结构5实现对清水混凝土的浇筑;通过安装组件14实现第一竖板11和第二竖板12之间的固定,从而防止第一竖板11和第二竖板12拼接处的跑浆现象;通过卡接组件15实现对第一竖板11和底板13以及第二竖板12和底板13之间的安装,从而防止第一竖板11和底板13拼接处以及第二竖板12和底板13拼接处的跑浆现象;通过紧固机构2实现对模板机构1的整体安装,从而进行清水混凝土的浇筑。

实施例2:参照图7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安装组件14包括安装竖条141以及安装竖槽142。每两个安装竖条141一体成型于第二竖板12两侧的中间;每两个安装竖槽142分别开设于第一竖板11上的两端、且安装竖槽142的横截面呈“凹”形状设置;安装竖条141分别卡接于安装竖槽142内。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将安装竖条141一体成型于第二竖板12两侧的中间,使安装竖条141卡接于安装竖槽142内,从而增加第一竖板11和第二竖板12之间的牢固性;通过第一竖板11、第二竖板12以及底板13三者之间组成一个长方体的空腔结构5实现对清水混凝土的浇筑;通过安装组件14实现第一竖板11和第二竖板12之间的固定,从而防止第一竖板11和第二竖板12拼接处的跑浆现象;通过卡接组件15实现对第一竖板11和底板13以及第二竖板12和底板13之间的安装,从而防止第一竖板11和底板13拼接处以及第二竖板12和底板13拼接处的跑浆现象;通过紧固机构2实现对模板机构1的整体安装,从而进行清水混凝土的浇筑。

实施例3:结合图8和图9所示,实施例3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模板机构1包括第一竖板11、第二竖板12、底板13、两组安装组件14以及两组卡接组件15。第一竖板11和第二竖板12的横截面呈“l”型,第一竖板11和第二竖板12位于底板13的上、且第一竖板11和第二竖板12组成一个长方体的空腔结构5方。第一竖板11、第二竖板12以及底板13均采用透明亚克力材质,从而增加清水混凝土浇筑的稳定性以及清水混凝土的表面观。

卡接组件15包括卡接条151以及卡接槽152。两个卡接条151分别一体成型于第一竖板11和第二竖板12的下表面、且卡接条151呈“l”型。卡接槽152开设于所述底板13的上表面,卡接槽152呈“l”型、且卡接槽152与卡接条151相适配,卡接条151卡接于卡接槽152内。

安装组件14包括安装竖条141以及安装竖槽142。两个安装竖条141一体成型于第二竖板12的两侧。每两个安装竖槽142分别开设于第一竖板11上两端靠近空腔结构5的一端、且安装竖槽142的横截面呈“l”形状设置;安装竖条141分别抵接于安装竖槽142内。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通过“l”型第一竖板11和“l”型第二竖板12,减少第一竖板11和第二竖板12之间的安装操作,节省时间;通过第一竖板11、第二竖板12以及底板13三者之间组成一个长方体的空腔结构5实现对清水混凝土的浇筑;通过安装组件14实现第一竖板11和第二竖板12之间的固定,从而防止第一竖板11和第二竖板12拼接处的跑浆现象;通过卡接组件15实现对第一竖板11和底板13以及第二竖板12和底板13之间的安装,从而防止第一竖板11和底板13拼接处以及第二竖板12和底板13拼接处的跑浆现象;通过紧固机构2实现对模板机构1的整体安装,从而进行清水混凝土的浇筑。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