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及其构成的框剪结构体系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412796阅读:来源:国知局
力墙单元3-1内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竖向预应力管道16,两侧竖向预应力管道16均位于该剪力墙单元3-1的钢筋笼73的内侧,剪力墙单元3-1墙身的中部内设呈斜向交叉的两斜向预应力钢束17和斜向交叉的两斜向预应力预埋管道170,两斜向预应力管道170呈对角线状,预应力钢束17穿过预应力预埋管道170。若干块状泡沫塑料内模83埋置在剪力墙单元3-1的钢筋笼73内并分布在钢筋笼73与两斜向交叉的斜向预应力管道170所划分的空间区域内,剪力墙单元3-1内泡沫塑料内模83的形状与其所在位置的空间形状相适配,部分泡沫塑料内模83的形状为长方体、另一部分泡沫塑料内模83的形状为三棱柱体。浇筑混凝土之后泡沫塑料内模83留在预制剪力墙3内不再取出。块状泡沫塑料内模83可采用发泡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可发性聚氨酯泡沫塑料或酚醛泡沫塑料等材料。泡沫塑料内模83与邻近的竖向预应力管道16、斜向预应力预埋管道170或者钢筋笼73之间夹设定位件或支撑件,以便定位准确。
[0043]在预制剪力墙单元3-1时,在剪力墙单元3-1墙身对角线方向交叉埋设两斜向预应力管道170,每根斜向预应力管道170的顶、底端均分别设置用于埋设预应力张拉端锚具的剪力墙齿板,再在剪力墙齿板上分别设置预应力锚固端锚具,斜向预应力钢束17底端锚固于剪力墙单元3-1底端的预应力锚固端、中部穿过斜向预应力管道170、顶端为张拉端并在剪力墙单元3-1顶端预应力锚固端进行张拉。斜向预应力钢束17采用高强预应力钢丝束或钢绞线束,斜向预应力管道170采用金属波纹管或塑料波纹管,预应力锚固端锚具、预应力张拉端锚具采用锥形锚、镦头锚或夹片锚。预应力锚固端锚具、剪力墙齿板以及钢束的张拉方法均为现有技术,故不详细叙述。
[0044]该剪力墙单元3-1的结构设计是专利号为ZL 201210518586.1、名称为“一种配置交叉斜向体内预应力的剪力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的发明已公开的内容,故不详细叙述。
[0045]剪力墙单元3-1竖向连接采用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所述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包括所述预制剪力墙墙身和后张预应力钢束系统,所述预制剪力墙墙身由剪力墙单元3-1沿竖向依次拼接而成,剪力墙单元3-1上横断面做成若干个梯形凸块14,下横断面对应位置设置对应数量的梯形凹槽15,凸块14和凹槽15截面相同,凸块14体积略小于凹槽15便于装配,凸块14和凹槽15内配置钢筋并设置倒角构造,以避免应力集中,上层剪力墙单元3-1底面的梯形凹槽15与下层剪力墙单元3-1顶面梯形凸块14相互配合嵌固在一起,结合面涂抹一层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预应力钢束穿过每层预制剪力墙3墙身两侧的预埋预应力管道16,锚固端设于底层剪力墙单元3-1底端,张拉端设于顶层剪力墙单元3-1顶端,每安装一层剪力墙单元3-1将预应力钢束穿过该层剪力墙单元3-1的预应力预埋管道16,在顶层剪力墙单元3-1顶端张拉预应力钢束,可采用预应力钢束接长器实现预应力钢束接长。
[0046]剪力墙单元3-1竖向连接是专利号为ZL201310074362.0、名称为“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及施工方法”的发明已公开的内容,故不详细叙述。
[0047]剪力墙单元3-1之间的水平方向拼接通过设置竖向橡胶条带3-2连接。竖向橡胶条带3-2可减少剪力墙单元水平之间因在地震作用下变形不协调导致的结构损伤,起到一定的减隔震作用,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当然,本发明不拘泥于上述形式,沿水平方向的两剪力墙单元3-1之间的拼接也可采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灌缝连接,同样可达到发明目的。
[0048]实施例5:
由图15所示的一种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剪结构体系,包括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在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柱间设置预制剪力墙3构成所述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剪结构体系,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剪力墙单元采用交叉斜向配筋的空心剪力墙结构。
[0049]剪力墙单元3-1采用配置交叉斜向配筋的空心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单元3-1的中部内设斜向交叉的两斜向钢筋笼19,两斜向钢筋笼19呈对角线状设置,两斜向钢筋笼19均与其所在剪力墙单元3-1内的钢筋笼74绑扎连接。所述钢筋笼74由水平向普通钢筋、竖向普通钢筋和墙身拉筋组成。斜向钢筋笼19包括4根交叉斜向纵筋和依次连接这四根交叉斜向纵筋的闭合斜向箍筋。斜向钢筋笼19沿剪力墙墙身厚度方向居中放置,墙身内钢筋笼74和斜向钢筋笼19之间围合成的空间里埋置所述块状泡沫塑料内模84。
[0050]该剪力墙单元3-1的结构设计是专利号为ZL201210518485.4、名称为“一种交叉斜向配筋的空心剪力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的发明已公开的内容,故不详细叙述。
[0051]本发明适用于单层、多层或高层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或装配式混凝土框剪结构建筑,也适用于不同跨径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或装配式混凝土框剪结构建筑。施工时,通过预制梁与预制柱的连接,形成单层框架结构,随后将预制楼板与预制梁连接,完成单框架结构装配,以后逐层按此顺序施工,直至多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完成。在完成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的预制柱间设置预制剪力墙,完成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剪结构。
[0052]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它包括预制柱、预制梁和预制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柱由分段预制柱从下而上依次拼接而成,并且构成同一整根预制柱的相邻分段预制柱之间通过卯榫结构连接,所述分段预制柱的钢筋笼内埋置有块状的预制柱泡沫塑料内模,预制柱泡沫塑料内模在预制柱的横隔板位置截断; 所述预制梁的钢筋笼内埋置有块状的预制梁泡沫塑料内模,预制梁泡沫塑料内模在预制梁的横隔板位置截断; 所述预制梁与所述预制柱之间通过采用竖向连接的装配式框架梁柱节点结构、采用横向连接的装配式框架梁柱节点结构或采用盖板连接的装配式框架梁柱节点结构连接,所述预制梁与所述预制柱通过上述连接形成框架结构; 所述预制楼板为压型钢板组合楼板或预制混凝土空心楼板,预制楼板搭设在所述框架结构上,且与所述预制梁连接; 当所述预制楼板为压型钢板组合楼板时,所述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包括压型钢板和后浇上层混凝土楼板,所述预制梁的梁身两侧沿长度方向预埋有预埋钢板,预埋钢板距梁顶的高度为压型钢板组合楼板的厚度,预埋钢板与预制梁内的预制梁钢筋笼焊接连接,压型钢板搭设在预制梁的预埋钢板上,且压型钢板与预埋钢板固定连接;后浇上层混凝土楼板由铺设在压型钢板上方的上层混凝土楼板钢筋网片浇筑混凝土而成; 当所述预制楼板为预制混凝土空心楼板时,所述预制混凝土空心楼板搭设在相应预制梁的梁顶上端面,相邻预制混凝土空心楼板端部搭接处通过混凝土灌缝连接而成,混凝土灌缝区设在相邻预制梁的梁顶上端面;预制混凝土空心楼板的两对接端之间设有用于混凝土灌缝的主灌缝区,主灌缝区内设有通长钢筋,所述预制混凝土空心楼板内设有外伸钢筋,外伸钢筋一端为延伸至主灌缝区的伸出端,外伸钢筋的伸出端均设有弯钩用于钩住通长钢筋;预制混凝土空心楼板板孔的内端口与主灌缝区连通,板孔内均设有堵块,堵块与其所在板孔内端口之间的部分形成用于混凝土灌缝的副灌缝区,主灌缝区与其两侧的副灌缝区相连通并构成整个灌缝区,灌缝区内采用细石混凝土灌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钢板上沿长度方向设置若干竖向预埋钢板螺栓孔,压型钢板四边与所述预埋钢板螺栓孔对应位置预留等数量的压型钢板螺栓孔,预埋钢板螺栓孔与压型钢板螺栓孔内穿过有螺栓,压型钢板与预埋钢板通过所述螺栓固定连接。3.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剪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在所述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的预制柱间设置有预制剪力墙,预制剪力墙由剪力墙单元竖向连接和/或水平向连接组成,剪力墙单元水平向连接采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灌缝,或设置竖向橡胶条带;剪力墙单元竖向连接采用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单元采用交叉斜向配筋的空心剪力墙结构或配置交叉斜向体内预应力的剪力墙结构。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及其构成的框剪结构体系,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由预制柱、预制梁和预制楼板构成,所述预制梁与所述预制柱连接形成框架结构,预制楼板搭设在所述框架结构上,且与所述预制梁连接。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剪结构体系,由所述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和预制剪力墙构成。本发明可节省建筑材料、减轻结构自重,加快施工速度、提高生产效率,改进了预制剪力墙墙体和接缝构造,减少预制剪力墙墙身斜裂缝的出现和开展,并有效增强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及其构成的框剪结构体系的抗震工作性能。
【IPC分类】E04B5/17, E04B5/14, E04B1/00, E04B2/64, E04B1/21, E04B1/20
【公开号】CN105133726
【申请号】CN201510619449
【发明人】陈淮, 王艳, 葛素娟, 李 杰, 陈代海, 李静斌, 黄亮, 张军峰, 李整
【申请人】郑州大学
【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5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