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子构件的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9686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桌子构件的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桌子构件的支撑结构,更详细地说,涉及可以旋转地设置在椅子侧方、并且在就坐时可以在桌子主体上进行书写操作的桌子构件的支撑结构。
作为在前述移动观览席中使用的椅子,被支撑在前述台子上,并且,采用的构成为具有可在立起位置和放倒位置之间旋转地设置的背部和位于该背部侧方的侧部构件,和在背部的前方位置支撑于侧部构件上、且可以在沿着背部的位置和可就坐的大致水平位置之间旋转的座部。侧部构件的构成包括向前后方向延伸的扶手、和将扶手可旋转地支撑在规定高度位置上的支撑体。在收藏移动观览席的情况下,椅子的各构成构件横置于台子上,即,背部、支撑体和座部向放倒方向旋转,并且,将扶手折叠成维持向前后方向延伸的朝向。
并且,为了使坐在椅子上的人易于在书本上进行书写,存在一种配有可以位于就坐者的腰部前方的桌子构件的椅子。这种桌子构件安装在扶手的外侧面上,其构成为配有可旋转地设置在大致垂直面内、且其旋转中心与扶手和支撑体的旋转中心设置在大致同一轴线上的板状桌子支撑体,和可相对旋转地与该桌子支撑体连接、且在放置于扶手上表面的大致水平位置上可以作为操作面使用的板状桌子主体。桌子主体,在不使用时,沿支撑体的前端可移动地设置在潜入到座部下侧的位置上。并且,当将椅子折叠起来时,桌子主体在保持与成放倒姿势的支撑体的相对位置的状态下,配置在支撑体和台子之间的间隙内。
但是,最近,为谋求移动观览席在收藏起来时可以节省空间,有使各椅子在折叠时上下宽度减小的趋势。从而,对应于椅子折叠时的整体上下宽度,折叠时的扶手或支撑体的上下宽度也存在多个变化。
但是,当在前述各种变化的扶手上安装通用的桌子构件时,对于许多不同的扶手,导致桌子主体不能放置于扶手的上面设置在使用位置上,不能保持在大致水平的位置上,或者不能将桌子主体设置在沿支撑体的位置上,桌子主体不能位于支撑体和台子之间等不合适的问题。这样,由于桌子支撑体和扶手以及支撑体的旋转中心的位置设定在大致同一条线上,所以造成桌子构件不能对应于与该中心位置的相对位置变化的构件。
因此,为了避免上述不合适,需要根据前述各种变化改变桌子构件的形状或结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单独制造不同类型的桌子构件,导致不能通过使构件通用化来降低成本的问题。
为了实现前述目的,本发明,在一种可旋转地支撑在椅子的侧部构件上的桌子构件的支撑结构中,前述桌子构件包括可旋转地支撑在前述侧部构件上的桌子支撑体、连接在该桌子支撑体上并且可以在使用位置和不使用位置之间移动的桌子主体,
前述桌子支撑体采用可以变化地设置与前述侧部构件的相对安装位置的结构。具体而言,由包含设置在背部前方的座部和设置在该座部侧方且在上部配有扶手的侧部构件的椅子、和可以使前述椅子从使用位置向不使用位置折叠地支撑其的台子构成,包含安装在前述侧部构件上的桌子构件,前述桌子构件包括可旋转地支撑在前述侧部构件上的桌子支撑体、和连接在该桌子支撑体上并且可以在使用位置和不使用位置之间移动的桌子主体,前述桌子支撑体采用可以变更设置对于前述侧部构件的安装位置的结构。采用这种结构,即使在侧部构件的形状具有多种变化的情况下,也可以相应地设定桌子构件的安装位置,可以容易地将桌子主体的使用位置和不使用位置保持在最佳的位置上。而且,在将桌子构件设置在可折叠式椅子上的情况下,可以将桌子构件安装在不妨碍该折叠的位置上。因此,同一桌子构件可以安装在各种形式的椅子上,可以将桌子构件的种类控制在最低限度内。
图2是图1的平面图。
图3是前述椅子的概括透视图。
图4是图3的左侧视图。
图5是图4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沿图5的A-A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图6的分解图。
图8是调整构件的侧视图。
图9是桌子构件的一部分的放大右侧视图。
图10是表示使桌子主体旋转的状态的与图9相同的侧视图。
图11是当桌子主体在不使用位置上时的与图3一样的侧视图。
图12是当椅子处于折叠姿势时的与图3一样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根据第二实施例椅子左侧视图。
图14是图13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15是沿图14的B-B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16是当桌子主体处于不使用位置时的与图13一样的侧视图。
图17是当椅子处于折叠姿势时的与图13一样的侧视图。
标号说明12 椅子20 侧部构件24 桌子构件26 支撑体27 扶手71 桌子支撑体72 桌子主体73 调整构件97 定位机构并且,前述侧部构件也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包括设置在规定高度位置上的扶手、和可支撑该扶手的支撑体,前述调整构件可以允许桌子支撑体在桌子主体的面沿着扶手上面的位置和前述面沿着支撑体的延伸方向的位置之间旋转。采用这种结构,不会受扶手和支撑体的结构的限制,可以顺畅地使用桌子主体,并且,在不使用桌子主体时,可以将其设置在不妨碍使用者的位置上。
并且,采用这样的结构当前述支撑体在放倒位置和立起位置之间旋转时,前述调整构件维持支撑体和桌子构件的相对位置。在这种结构中,例如,即使在伴随着椅子的折叠旋转并放倒支撑体的情况下,仍可将桌子主体的面保持在沿着支撑体的延伸方向的位置上,借此,可以使折叠的椅子紧凑化。
进而,优选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前述桌子构件和调整构件之间,设置可以限制桌子支撑体的旋转移动的定位机构。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利用调整机构构成定位机构,可以减少构件的数目、降低成本。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除特别指出的情况外,“上”、“下”、“左”、“右”是以图1为基准使用的。并且,“前”是指坐在椅子上的人的前方即图2中的下方,“后”则指该图的上方。[实施例]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
在图1至图12中,表示在构成移动观览席的椅子中采用根据本发明的桌子构件的支撑结构的第一实施例。在这些图中,在折叠椅子的状态(参照图12)下,表示一级的上下宽度设定为约200mm的类型的移动观览席。这里,在图1中表示前述移动观览席的局部概括正视图。并且,在图2中表示图1的平面图,在图3中表示椅子的概括透视图。在这些图中,移动观览席10包括设置在会场等中并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台子11、横向并列设置在该台子11上的多个椅子12。移动观览席10,配有在使用状态下形成结构大致相同的阶梯状的台子11,但是,在这里,图中仅表示出了一级台子11,而省略了对其它台子11的图示说明。
前述台子11,如图3和图4所示,包括位于大致水平面内、且可以经由图中未示出的滑动机构沿前后方向推出和拉回地设置的下基础部13,设置在比该下基础部13的前后方向中央部更靠后方的区域上面的箱形的上基础部14,设置在该上基础部14内、且对应于各椅子12分别设置的轴承构件15。轴承构件15包括从左右两侧夹住后面所述的侧部构件的下端侧、且在前端侧配有贯穿长轴16的孔17A的一对立起面部17、17,和设置在各立起面部17、17之间的横向L字形的角板构件18。长轴16形成分别贯穿并延伸于支撑各椅子12的立起面部17的孔17A中的长条状,起到作为横向并列的各个椅子12的竖起、放倒时的公共轴的作用(参照图1)。
椅子12包括经由长轴16可旋转地支撑在前述轴承构件15上的侧部构件20、位于该侧部构件20后部的背部21、位于该背部21前方的座部22、和设置在背部21的左右两侧上的一对托架23、23。并且,在侧部构件20的左侧、即、当人坐在座部22上时在该人的右侧,可旋转地支撑桌子构件24。
前述侧部构件20包括位于座部22的图1中左侧方上、且可以在图4所示的立起位置和图12所示的放倒位置之间旋转地设置的支撑体26,和由该支撑体26可旋转地支撑在规定的高度位置上的扶手27。
前述支撑体26包括连接在台子11和扶手27之间的支撑体形成部28,和安装在该支撑体形成部28左右两侧面上的盖部构件29,作为整体呈棱柱形的外观形状。对于支撑体形成部28没有特别的限制,不过在本实施例中,是利用铸铝产品构成的。支撑体形成部28,如图4至图6所示,包括设置在其上端侧前部角部区域中的阶梯状部31,设置在与该阶梯状部31的后侧相邻的位置上的第一保持孔32,设置在比该第一保持孔31的正下部位置更靠后一些的部位上的第二保持孔33,设置在比上下方向的中央靠上一些的位置上、且保持座部22的旋转轴34的第三保持孔35,设置在支撑体形成部28下端侧后部角部区域中的切口状部37,设置在与前述切口状部37前侧相邻的位置上并保持前述长轴16的第四保持孔38。在支撑体形成部28的内表面(图1中的右侧面)侧,在前述上基础部14的上方位置中连接角状构件39,在该角状构件39的前面侧安装磁铁40。
前述扶手27由安装台42、安装在该安装台42上的扶手构件43构成。对于安装台42没有特别限定,但是在本实施例中,由铸铝产品构成。该安装台42,如图6和图7所示,由分成左右两部分的内侧板44和外侧板45、及以跨越在板44、45上部之间的方式设置的上板46构成,在组装状态下,下部和后部呈开放状态。内侧板44位于大致垂直的面内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在前端具有倾斜面的板主体48、与该板主体48的上端部连成一体地形成的上板承载部49、和在比板主体48的前后方向中央部靠前一些的位置上形成于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的筒状支撑体承载轴50。在前述上板承载部49中,于其前后方向(图6中与纸面正交的方向)的多个部位上形成螺纹孔49A。并且,支撑体承载轴50插入到前述第一保持孔32内,借此,由支撑体26在支撑体承载轴50的轴中心位置上可相对旋转地支撑扶手27。另外,前述外侧板45,形成与内侧板44大致相同的对称形状,因而,在外侧板45的结构部分中,以对内侧板44所标的参考标号来表示,并省略对其的说明。
在前述上板46的左右两侧,如图7所示,形成与设置在前述上板承载部49中的螺纹孔49A相对应的多个螺纹插入孔52,同时,在后端侧中央部中,形成用于固定扶手构件43的螺纹插入孔53。上板46以载置于上板承载部49、49上的状态由螺栓54进行固定,借此,将内侧板44和外侧板45以支撑体26的上端部为中心形成一体。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扶手构件43由木材构成。该扶手构件43,如图5所示,由置于前述安装台42的上部、即上板46的上面侧的上面部55、和从该上面部55的前部向下方倾斜并以盖住前述安装台42的前端侧的方式设置的前面部56构成。如图7所示,在上面部55的下面侧,根据需要设置与设于前述上板46的后部中央的螺纹插入孔53相一致的孔55A,从上板46的下方插入的螺栓螺合到该孔55A中。
如图1和图2所示,前述背部21包括容纳在相互相邻的侧部构件20、20之间、以左右为宽度地设置的背板59,和设置在该背板59的前面侧、且具有缓冲性的构件构成的背部裱装体60。
前述座部22,配置在相互相邻的支撑体26、26之间,并且经由前述旋转轴34、34从左右两侧可旋转地支撑在这些支撑体26、26上。座部22,利用设置在旋转轴34周围的图中未示出的阻尼器等调节机构,可在能够就座的大致水平位置(参照图4)和沿着背部的位置(参照图11)之间旋转地设置。并且,如图1所示,座部22和支撑该座部22的右侧支撑体26之间设有间隙,在使前述桌子构件24旋转的同时,该桌子构件24不会与相邻的椅子12的座部相互干扰。
前述托架23是通过对一块金属板进行规定的板金加工形成的。如图4所示,托架23将台子11和扶手27的后端侧连接起来,以支撑该后端侧的方式设置。更具体地说,由可旋转地连接在位于形成于前述板主体48的后端侧上部的孔48A内的销61上的头部62,经由呈缩颈形状的颈部64连接到该头部62的下端侧上、且随着向下而变宽的主体部65,连接于该主体部65下端侧上的脚部66,连接在该脚部66的后端侧上、且经由轴67连接到前述角板构件18上的足部68构成。并且,托架23配有弯曲片70,该弯曲片70连接在主体65的后端侧上并向左右方向延伸,并且插入于前述背板59和背部裱装体60之间。因此,托架23保持背部21的立起姿势,同时,与侧部构件20或座部22连动地使背部21旋转。
前述桌子构件24包括相对于扶手27可在大致垂直的面内旋转地支撑的桌子支撑体71,和可旋转地连接到该桌子支撑体71上的板状桌子主体72。在此,桌子支撑体71和桌子主体72在本实施例中主要由铸铝产品制成。
如图5至图7所示,在桌子支撑体71和扶手27之间,设有位于大致垂直的面内的板状的调整构件73,经由该调整构件73将桌子构件24可旋转地支撑在扶手27上。如图8所示,该调整构件73以将形成大致圆盘状的铝等金属板局部切口的方式形成。更详细地说,调整构件73包括以容纳在桌子支撑体71的面内的大小、厚度设置的、图8中左右方向的下部中央部形成局部向下隆起的大致半圆形形状的大直径半圆部75,连接在该大直径半圆部75的上部侧且设置成比该大直径半圆部75小的直径尺寸的大致半圆形、并且以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向上方隆起的方式形成的小直径半圆部76。
形成前述大直径半圆部75和小直径半圆部76的各半圆形的中心位置设置在大致同一位置上,该中心位置处设置容纳皿头螺钉77(参照图7等)的前端的阴螺纹孔78。并且,在阴螺纹孔78的下侧位置中的前后两侧,设置被螺栓80贯穿的一对螺栓插入孔81。以贯穿插入各螺栓插入孔81、81的方式安装的螺栓80、80,当在前端将作为间隔件的螺母82安装在外周侧上之后,螺合到外侧板45中的板主体48的两个位置上,借此,与扶手27的外表面间隔有间隙地安装调整构件73,并且,被相对于扶手27不能相对旋转地支撑。在此,以阴螺纹孔78的中心位置和支撑体承载轴50的轴中心位置位于大致同一轴线上的方式设定螺栓80的螺合位置。并且,在比阴螺纹孔78的正下方位置靠图8中的左侧一些的位置上,设置具有左右一对垂直面83A、83A的鼓形孔83。另外,阴螺纹孔78和鼓形孔83的相对位置关系由后面所述的第二实施例的侧部构件的形状确定。
前述桌子支撑体71,如图5和图6所示,包括以从侧面看大致为圆弧形的外周形状的方式设置、且形成可以容纳调整构件73的纵向碟形的圆盘状部85,与该圆盘状部85的前端侧相连、且向前方逐渐变细的臂部86,和安装在圆盘状部85的中央区域的推压构件87。圆盘状部85包括相对于扶手27的板主体48设置在相隔规定间隔的位置上的垂直面部89,连接于该垂直面部89的外周侧上并朝向扶手27侧的外壁面部90,呈筒状形成于垂直面部89的大致中心位置上、具有比外壁面部90小的左右宽度且在左右方向上打通的内壁面部91。并且,推压构件87配有插入到内壁面部91内的插入部93、和与该插入部93相连且位于垂直面部89的外面上的凸缘部94,在它们的大致中心位置上设置可以插入前述皿头螺钉77的孔95。在将前述插入部93插入到内壁面部91中之后,通过将皿头螺钉77穿过孔95螺合到调整构件73的阴螺纹孔78内,将内壁面部91的右端部压靠在调整构件73上,由调整构件73支撑桌子支撑体71。因此,桌子支撑体71可以以皿头螺钉77为中心位置旋转,并且,该旋转中心位置和与支撑体26和扶手27的相对旋转中心位置位于大致同一轴线上。在此,在圆盘状部85和调整构件73之间,如图5所示,设置限制桌子支撑体71的旋转移动的定位机构97。
前述定位机构97由旋转限制部98和辅助旋转限制部99构成。旋转限制部98以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桌子支撑体71的旋转角度的方式设置。该旋转限制部98包括在桌子支撑体71处于使用位置的图5中连接于大直径半圆部75和小直径半圆部76的各前端部之间且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端部101,连接大直径半圆部75和小直径半圆部76的各后端部、且沿着向前方逐渐下降的方向延伸的倾斜端部102,与圆盘状部85中的前述外壁面部90的内周面部分相连地形成、且从侧面看形成大致梯形的隆起部103。隆起部103配有向圆盘状部85的径向方向内侧突出、在图5所示的位置上与倾斜端部102接触的第一斜边端部103A和沿大致垂直方向延伸的第二斜边端部103B。因此,旋转限制部98,在倾斜端部102和第一斜边端部103A接触时,限制桌子支撑体71的图5中的逆时针旋转方向的旋转,另一方面,当水平端部101和第二斜边端部103B接触时,限制桌子支撑体71在该图中的顺时针旋转方向的旋转。
前述辅助旋转限制部99,如图5和图6所示,包括设置在沿圆盘状部85的径向方向贯穿隆起部103的周向方向中央部的孔105内的盘簧106,设置在盘簧106下端侧、且被该盘簧106推压向下方的球形构件107,安装在该孔105外侧的开口处以用于防止盘簧106脱落的盖108,和形成于小直径半圆部76的外周边缘、且可以部分地容纳球形构件107的第一至第三凹部110~112(参照图8),当球形构件107容纳在各凹部110~112中时,该辅助旋转限制部99可以对桌子支撑体71施加旋转阻力。在第一至第三凹部110~112中,倾斜端部102侧的第一凹部110的形成位置,当倾斜端部102和第一斜边端部103A接触时,设定于容纳球形构件107的位置上。并且,水平端部101侧的第二凹部111的形成位置,当第二斜边端部103B与水平端部101接触时,设定在可容纳球形构件107的位置上,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凹部110、111之间的第三凹部112,被以在水平端部101和第二端部103B接触的近前位置上可以容纳球形构件107的方式设置。前述第一凹部110,比第二及第三凹部111、112的深度设置的浅,因此,辅助旋转限制部99,当球形构件107容纳在第一凹部110内时,利用桌子构件24的自重施加允许桌子支撑体71旋转的程度的旋转阻力,另一方面,当球形构件容纳在第二和第三凹部111、112内时,只要不有意施加旋转操作力,就产生使桌子支撑体71不能旋转的程度的旋转阻力。
前述臂部86,如图9所示,在其上端面上沿前后方向设有两个轴承部114、114,在该轴承部114、114之间的内面侧形成下沉部115。在下沉部115中,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盘簧116,利用从下沉部115内突出的销117保持该盘簧116的一端侧、即后端侧。
前述桌子主体72,经由桌子支撑体71可以在与扶手27的上面大致平行的使用位置(参照图3和图4)、和与支撑体26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的不使用位置(参照图11和图12)之间移动。如图3至图5所示,桌子主体72包括位于臂部86的各轴承部114、114之间、且贯穿有在它们之间延伸的轴119的轴保持部120,与该轴保持部120相连并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后部区域置于扶手27的上面侧的后平面部121,与前述后平面部121的前部相连并位于座部22上方、并且沿左右方向呈一定长度的平面形状为大致矩形地设置的前平面部122,可以从与图3所示的桌子支撑体71的外表面大致正交的大致水平位置旋转到与该外表面大致成一个平面的大致垂直位置上。后平面部121的左右宽度设定得比扶手27的左右宽度小(参照图2),在桌子支撑体71旋转时,后平面部121不会干扰座部22。并且,前平面部122的前后宽度,以在桌子主体72处于图11所示的不使用位置上时可以潜入到处于大致水平位置的座部22的下侧的方式设置。
在前述前平面部122的下面侧,在该面内的大致中央部上设有平面视图为长圆形的磁铁124。当桌子主体72处于不使用位置时,该磁铁124与安装在前述角状构件39上的磁铁40磁性吸接,防止桌子主体72晃动。并且,在轴保持部120和后平面部121之间的下面侧,如图9所示,设有保持前述盘簧116的另一端、即前端侧的销125。因此,盘簧116,如图10所示,当桌子主体72的面向着大致垂直的方向旋转时,向桌子支撑体71和桌子主体72之间施加拉伸力,作用使桌子主体72恢复原位的力。
另外,长轴16和角板构件18连接到图中未示出的驱动装置上,利用该驱动装置可以旋转椅子12的各构成构件。
下面,对桌子构件24的使用方法和椅子12的折叠方法进行说明。
在使用前述桌子构件24的情况下,如图3和图4所示,桌子主体72位于使用位置、即桌子主体72的后平面部121置于扶手27的上面的大致水平位置上。因此,前平面部122位于就坐于座部22上的人的腰部前方,利用该前平面部122将书本等置于上面侧上,可进行书写等操作。
并且,在就座状态下不使用桌子构件24的情况下,可以将桌子主体72设置在图11所示的不使用位置上。该操作反抗前述盘簧116的拉伸力将前平面部122的内端部(右端)侧抬起,并以与桌子支撑体71大致在一个面上的方式旋转,之后,一边抬着桌子主体72一边向臂部86前端下降的方向旋转桌子支撑体71。这时,为了引起注意力以防桌子构件24夹手,将辅助位置限制部99的球形构件107容纳在第三凹部112内,发出“咔嗒”声并一下子锁定在臂部86朝向斜下方的状态。之后,通过施加强制性的旋转操作力、使桌子支撑体71进一步向下方旋转,伴随着“咔嗒”声将球形构件107容纳在第二凹部111内,同时,旋转限制部98的第二斜边端部103B与水平端部101接触,臂部86在朝向大致垂直方向的状态下限制桌子支撑体71的旋转。最后,通过以桌子主体72的前平面部122位于潜入座部22下侧的位置上的方式进行旋转,如图11所示,各磁铁40、124磁性吸接,桌子主体72保持在沿着支撑体20的前面的位置上。
在这种状态下,在将桌子主体72设置在使用位置上的情况下,按照与前述操作相反的顺序进行。在此,当桌子支撑体71旋转到图4所示的位置上时,伴随着“咔嗒”声,将球形构件107容纳在第一凹部110内,同时,旋转限制部98的第一斜边端部103A与倾斜端部102接触,桌子主体72的后平面部121可以置于扶手27的上面。
在从图4所示的姿势形成将椅子12折叠起来的姿势的情况下,首先,如图11中的实线所示,朝着沿背部21的方向旋转座部22,并且,将桌子构件24设置在前述不使用位置上,之后,使支撑体26向着朝前方放倒的方向旋转。随着该支撑体26的旋转移动,如图12所示,经由扶手27和托架23将背部21也放倒在下基础部13上。当背部21和支撑体26以处于大致水平位置的方式放倒在下基础部13上时,座部22也形成大致水平位置,并位于背部21和下基础部13之间。并且,由于扶手27连接在托架23上,所以以支撑体承载轴50的轴的位置为中心位置相对于支撑体26旋转,保持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取向。进而,由于调整构件73不能相对旋转地支撑在扶手27上,所以保持调整构件73的取向。这时,由于桌子支撑体71的旋转中心位置与支撑体26和扶手27的相对旋转中心位置大致一致,所以扶手27的旋转移动不会使桌子构件24和支撑体26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因此,桌子构件24与支撑体26一起放到,并且位于该支撑体26和下基础部13之间。并且,由于桌子主体72经由各磁铁40、124被限制移动,所以在支撑体26旋转移动时,桌子主体72不会晃动。另外,虽然本实施例中的椅子12是由人用手进行在桌子构件24的使用位置和不使用位置之间的移动的,但是也可以经由未图示的驱动装置自动地对背部21、座部22、支撑体26和扶手27进行在使用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的移动。
因而,采用这样的第一实施例,利用调整构件73将桌子支撑体71的旋转中心位置和支撑体26与扶手27的相对旋转中心位置设定在大致同一轴线上,因而,即使桌子构件24与支撑体26不连接,在支撑体26旋转时也可以保持桌子构件24和支撑体26的相对位置,并且,可以良好地保持桌子主体72的使用位置和不使用位置。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相当的结构部分根据需要采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或简化对其的说明。
在图13至图17中,表示采用本发明的桌子构件24的椅子12的第二实施例。该第二实施例,是移动观览席10的一级的上下宽度设定为大约250mm的类型,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桌子构件24安装在侧部构件20上。
第二实施例中的扶手127,如图14和图15所示,上下宽度设定得比第一实施例所示的扶手27大,并且,支撑体承载轴129形成于桌子主体48的下侧。因而,前述实施例的扶手27中的上面和支撑体承载轴50的间隔距离相对变长。并且,各个板44、45的支撑体承载轴129、129插入到前述支撑体26的前述第二保持孔33内,在该处形成支撑体26和扶手127的相对旋转中心位置。并且,外侧板45侧的支撑体承载轴129的轴中心位置形成贯通孔130。
前述调整构件73经由插入前述贯通孔130的轴状连接构件132安装在支撑体26上。连接构件132具有与调整构件73的鼓形孔83的内周面形状相符的横截面形状。并且,连接构件132的图15中的左端侧通过熔融等固定在鼓形孔83内。另一方面,连接构件132在该图中的右端侧,在插入到贯通孔130内的状态下,利用从支撑体26的后端侧螺合的长螺栓133固定在第二保持孔33内。因此,在各支撑体承载轴129、129的对碰的端面之间形成切口129A,以在扶手127旋转时支撑体承载轴129和长螺栓133不干涉的方式,使连接构件132和支撑体26形成一体。因而,相对于支撑体26不能相对移动地支撑调整构件73。
在此,将鼓形孔83和阴螺纹孔78的相对位置设定成可以安装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桌子构件24。即,在桌子主体72位于图13中的实线所示的使用位置上的情况下,桌子主体72的后平面部121跨越在扶手27的上面,在桌子主体72位于图16所示的不使用位置上的情况下,以与支撑体26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式进行设定。
在上述结构中,在从图13所示的姿势形成将椅子12折叠起来的形状的情况下,可以与第一实施例一样地进行折叠。这时,由于调整构件73被相对于支撑体26不能旋转地支撑,所以桌子构件24和支撑体26的相对位置不会变化,桌子构件24与支撑体26一起被放倒。
因而,采用这样的第二个实施例,由于经由调整构件73支撑桌子构件24,所以即使在扶手27的形状存在变化的情况下,也可以使桌子主体72在与第一个实施例大致相同的使用位置和不使用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可以没有任何障碍地将椅子12折叠起来。
另外,在前述各实施例中,虽然说明了将桌子构件24安装在移动观览席10用的椅子12上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安装在配有侧部构件20的公知的椅子或可以单独折叠的椅子上。
并且,前述调整构件73的各个孔78、81、83的形成位置或形成数目不限于图中所示的例子,可以根据侧部构件20的形状或桌子构件24的安装位置等进行适当的改变。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构成桌子构件的桌子支撑体可以改变与侧部构件的相对安装位置,更具体地说,由于利用桌子支撑体和侧部构件之间的调整构件可以改变桌子支撑体的安装位置,所以根据侧部构件的形状和移动轨迹等可以设定桌子构件的旋转中心位置,可以容易地利用桌子主体进行位置调整。因此,即使在侧部构件的形状具有多种不同形式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这些形式方便地安装同样的桌子构件。
并且,由于调整构件允许在桌子主体的面沿着扶手的上面的位置和沿着支撑体的延伸方向的位置之间旋转桌子支撑体,所以在使用桌子支撑体时,可以利用该桌子主体容易地设定位置,并且,在不使用时,可以设定在不妨碍使用者的位置上。
进而,在支撑体旋转时,由于调整构件可以保持支撑体和桌子构件的相对位置,所以即使在将桌子构件安装在可折叠型的椅子上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增大桌子构件的体积。
并且,在桌子构件和调整构件之间设有可限制桌子支撑体的旋转移动的定位机构的情况下,通过利用调整构件,可以减少构件数目以降低成本。
权利要求
1.一种桌子构件的支撑结构,在可旋转地支撑在椅子的侧部构件上的桌子构件的支撑结构中,其特征在于,前述桌子构件包括可旋转地支撑在前述侧部构件上的桌子支撑体、连接在该桌子支撑体上并且可以在使用位置和不使用位置之间移动的桌子主体,前述桌子支撑体设置为可改变与前述侧部构件的相对位置。
2.一种桌子构件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由包括设置在背部前方的座部和设置在该座部侧方且在上部具有扶手的侧部构件的椅子、和可以从使用位置向不使用位置折叠地支撑前述椅子的台子构成,包含安装在前述侧部构件上的桌子构件,前述桌子构件包括可旋转地支撑在前述侧部构件上的桌子支撑体、和连接在该桌子支撑体上并且可以在使用位置和不使用位置之间移动的桌子主体,前述桌子支撑体设置为可改变与前述侧部构件的相对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桌子构件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前述桌子支撑体和侧部构件之间设置有调整构件,设置为利用该调整构件可改变相对于前述侧部构件的安装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桌子构件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前述侧部构件包括设定在规定的高度位置上的扶手,和可支撑该扶手的支撑体,前述调整构件允许在桌子主体的面沿着扶手的上面的位置和前述面沿着支撑体的延伸方向的位置之间旋转桌子支撑体。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桌子构件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当前述支撑体在放倒位置和立起位置之间旋转时,前述调整构件维持支撑体和桌子构件的相对位置。
6.如权利要求2、3、4或5所述的桌子构件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前述桌子构件和调整构件之间,设有可以限制桌子支撑体的旋转移动的定位机构。
全文摘要
在构成椅子的各个构件存在变化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这些不同的形式确定桌子构件的安装位置,可以提高桌子构件的通用性。桌子构件24可旋转地支撑在椅子12的侧部构件20上。桌子构件24包括可旋转地支撑在侧部构件20上的桌子支撑体71、可旋转地连接在该桌子支撑体71上、且可在使用位置和不使用位置之间移动地设置的板状桌子主体72。桌子支撑体71可以改变与侧部构件20的相对位置。
文档编号A47C7/00GK1466924SQ0310947
公开日2004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02年6月14日
发明者木村晃之 申请人:国誉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