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式提升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4949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滑动式提升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用门,尤其涉及一种滑动式提升门。
背景技术
在建一些厂房、车库等大型建筑时,由于需要进出大型车辆或货物,其往往会建成一个进出通道,并在进出通道上设置一个大型门。目前常见的大型门多以推拉门为主,但其多是由人力推拉实现打开或关闭的,使用不便。目前,为了便于使用,人们设计出了卷帘门。卷帘门的门体是由多关节活动的门板串联在一起组成的,并在固定的轨道内,以门上方卷轴为中心转动从而实现门的上下移动,进而实现门的打开或关闭。其解决了大尺寸门的顺利打开或关闭的问题,方便了人们的使用。但卷帘门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卷帘门在收起时,需要将卷帘门的门板卷收在卷帘门顶部的卷轴箱内。但由于设置了卷轴箱,使得卷帘门顶部需要较大的预留空间用于放置卷轴箱,因此对使用空间有一定的限制;同时卷帘门的门板在收起时,是绕卷轴箱内的卷轴旋转盘绕的,因此形成卷帘门的门板与门板之间会相互摩擦,从而对门板外表面造成一定的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动式提升门,利用该滑动式提升门,可以节省空间,并避免门板之间因相互摩擦而发生损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滑动式提升门,包括由若干个串联布置的门板组成的门体和导轨,所述门板卡接在所述导轨内并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所述导轨由竖直部、弯曲部和横向部依次相连组成,且所述弯曲部和所述横向部设置在所述竖直部的延伸方向上;所述门体与提拉装置相连,所述提拉装置设置在所述横向部的末端处。可选的,所述导轨的数量为两条,分别为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相互平行且分别设置在所述门体的两侧;所述门板的一侧卡接在所述第一导轨内并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配合;所述门板的另一侧卡接在所述第二导轨内并与所述第二导轨滑动配合。可选的,所述门板的两侧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滑动轮;所述门板的一侧的所述滑动轮卡接在所述第一导轨内并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配合;所述门板的另一侧的所述滑动轮卡接在所述第二导轨内并与所述第二导轨滑动配合。可选的,所述第一导轨内沿所述第一导轨的延伸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个滑动轮;[0016]所述第二导轨内沿所述第二导轨的延伸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个滑动轮;所述门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接凸起,所述门板的一侧的卡接凸起卡接在所述第一导轨的两侧的所述滑动轮之间,所述门板的另一侧的卡接凸起卡接在所述第二导轨两侧的所述滑动轮之间。可选的,还包括助力装置,所述助力装置包括拉簧、定滑轮和动滑轮,所述拉簧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轨中的所述竖直部的延伸方向相平行,所述拉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竖直部的底部处,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动滑轮固定连接,所述定滑轮设置在所述竖直部的顶部;设置一拉绳,所述拉绳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竖直部的顶部,所述拉绳的另一端依次绕经所述动滑轮和所述定滑轮并固定在所述门体的底部。可选的,还包括箱体,所述导轨中的所述竖直部和所述拉簧均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箱体朝向所述门板处形成有开口。可选的,所述开口处设置有密封挡板,所述密封挡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箱体上,所述密封挡板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门板上。可选的,所述提拉装置包括提拉轨道、提拉电机和提拉杆,所述提拉轨道为环形,所述提拉轨道内设置有链条,所述提拉电机上设置有链轮,所述链条和所述链轮相互啮合,所述链条上固定有所述提拉杆,所述提拉杆与所述门体相连。可选的,所述提拉杆与所述门体之间通过拉板相连,所述拉板一端固定在所述门体上,所述拉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提拉杆铰接。可选的,所述提拉装置包括提拉轨道、卷扬机和提拉杆,所述提拉杆的一端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卡接在所述提拉轨道内并与所述提拉轨道滑动配合,所述滑块与所述卷扬机相连;所述提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门体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滑动式提升门,其将由若干个串联布置的门板组成的门体卡接在导轨内并与导轨滑动配合,使得门体可沿导轨滑动,并通过提拉装置带动门体沿导轨实现上下移动,当门体位于导轨的竖直部时实现门的关闭,当门体位于弯曲部和横向部时实现门的开启;其利用弯曲部和横向部用于整体收纳门体,从而省去了卷轴箱的设置,极大地节省空间,并且由于门体是整体提升或下降,不需要盘绕,因此有效地避免组成门体的多个门板之间因相互摩擦而发生损伤。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导轨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且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相互平行且分别设置在门体的两侧,同时组成门体的门板的两端分别卡接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内并滑动配合,从而保证了门体的安装稳固,保证了提升门的整体稳定性。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助力装置,利用助力装置中的拉簧的弹性力作用在门体上,在门体提升过程中对其产生辅助作用力,便于门体的提升;在门体下拉时对其产生阻力作用,使得门体下降过程中呈阻尼状态,可有效地避免门体因下落过快碰撞地面而发生损伤。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滑动式提升门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滑动式提升门的侧视图; 图3为图1中的A-A向剖视图;图4为图3中B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滑动式提升门中门板与导轨的另一种卡接方式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滑动式提升门中助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滑动式提升门中助力装置的工作过程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滑动式提升门中一种提拉装置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所示提拉装置的俯视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滑动式提升门中另一种提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门体,11-门板,111-卡接凸起;2-导轨,21-竖直部,22-弯曲部,23-横向部,24-第一导轨,25-第二导轨;3-提拉装置,31-提拉轨道,32-提拉电机,33-提拉杆,34-链条,35-链轮,36-拉板,37-卷扬机,38-滑块,39-钢丝绳;4-滑动轮;5-助力装置,51-拉簧,52-定滑轮,53-动滑轮,54-拉绳;6-箱体,61-密封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滑动式提升门,包括由若干个串联布置的门板11组成的门体I和导轨2,门板11卡接在导轨2内并与导轨2滑动配合,导轨2由竖直部21、弯曲部22和横向部23依次相连组成,且弯曲部22和横向部23设置在竖直部21的延伸方向上;门体I与提拉装置3相连,提拉装置3设置在横向部23的末端处。其中,相邻的两个门板11之间可在贴靠处设置铰接部从而实现多个门板11的串联布置,并形成门体I;还可在多个门板11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可弯折的连接部,并将多个门板11串联并形成门体I ;并最终实现门板11与门板11之间可弯折。导轨2中的横向部23可与水平地面相平行,亦可以与水平地面呈一定的夹角,只要保证门体I可通过导轨2滑动至横向部23内即可,但同时需保证横向部23与竖直部21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从而便于门体I更好地通过导轨2滑动至横向部23内;优选的,横向部23与水平地面相平行(如图2中所示)。其将由若干个串联布置的门板11组成的门体I卡接在导轨2内并与导轨2滑动配合,使得门体I可沿导轨2滑动,并通过提拉装置3带动门体I沿导轨2实现上下移动,当门体I位于导轨2的竖直部21时实现门的关闭,当门体I位于弯曲部22和横向部23时实现门的开启;其利用弯曲部22和横向部23用于整体收纳门体1,从而省去了卷轴箱的设置,极大地节省空间,并且由于门体I是整体提升或下拉,不需要盘绕,因此有效地避免组成门体I的多个门板11之间因相互摩擦而发生损伤。本实施例中,导轨2的数量优选为两条(如图1中所示),分别为第一导轨24和第二导轨25,且第一导轨24和第二导轨25相互平行且分别设置在门体I的两侧;门板11的一端卡接在第一导轨24内并与第一导轨24滑动配合;门板11的另一端卡接在第二导轨25内并与第二导轨25滑动配合。通过将门板11的两端分别卡接在第一导轨24和第二导轨25内,有效地保证了门体I的安装稳固,保证了提升门的整体稳定性。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门板11的两端分别卡接在第一导轨24和第二导轨25内,并且还可在第一导轨24和第二导轨25内内实现滑动配合,因此可选用滑动轮4与导轨2相配合,具体结构如图3、图4中所示,门板11的两侧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滑动轮4 ;门板11的一侧上的滑动轮4卡接在第一导轨24内并与第一导轨24滑动配合(如图4中所示);门板11的另一侧上的滑动轮4卡接在第二导轨25内并与第二导轨25滑动配合(具体结构与图4中所示相类似,只是方向相反);其通过第一导轨24将门板11的一侧上的滑动轮4卡接并限位在第一导轨24内,然后再利用滑动轮4在第一导轨24内的滑动实现了门板11可沿第一导轨24的延伸方向来回移动;第二导轨25与门板11的配合结构和第一导轨24与门板11的配合结构相似,在此就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还提供另一种门板11与第一导轨24和第二导轨25的卡接方式,用于将门板11的两端分别卡接在第一导轨24和第二导轨25内,具体结构如图5所示,门板1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接凸起111,第一导轨24内沿第一导轨24的延伸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个滑动轮4,门板11的一侧上的卡接凸起111卡接在第一导轨24两侧的滑动轮4之间(如图5中所示);第二导轨25内沿第二导轨25的延伸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个滑动轮4 ;门板11的另一侧上的卡接凸起111卡接在第二导轨25两侧的滑动轮4之间(具体结构与图5中所示相类似,只是方向相反);其通过卡接凸起111卡接在第一导轨24内两侧设置滑动轮4之间,从而实现了将门板11的一侧卡接并限位在第一导轨24内,然后在利用卡接凸起111在两侧的滑动轮4之间进行滑动,进而实现了门板11可沿第一导轨24的延伸方向来回移动;第二导轨25与门板11的配合结构和第一导轨24与门板11的配合结构相似,在此就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由于门体I的提升与下拉均由提拉装置3为其提供动力,但仅靠提拉装置3带动门体I的运动时,在将门体I向上提升时,提拉装置3需要较大的动力向上拉拽门体1,因此需要设置较大的动力装置,并且过大的提拉力也容易造成门体I的损伤;与之相反,在将门体I向下下放时,提拉装置3要向门体I施以一个作用力,但由于门体I自身也有一定的重量,因此就会造成门体I向下下放时受力过大,会造成门体I向下运动过快,从而使得门体I因下落过快碰撞地面而发生损伤。因此,还可设置一个助力装置5 (如图6所示),助力装置5包括拉簧51、定滑轮52和动滑轮53,拉簧51的延伸方向与导轨中的竖直部21的延伸方向相平行,拉簧51的一端固定在竖直部21的底部处(可设置在竖直部21的底部上,亦可直接设置在竖直部21的底部的地面上),拉簧51的另一端与动滑轮53固定连接,定滑轮52设置在竖直部21的顶部;再设置一拉绳54,拉绳54 —端固定在竖直部21的顶部,拉绳54的另一端依次绕经动滑轮53和定滑轮52并固定在门体I的底部。助力装置5的具体工作过程为:如图7所示,此时门体I位于竖直部21中(即门体I处于关闭状态),拉绳54将动滑轮53拉拽至一定高度,使得拉簧51处于拉伸状态,此时拉簧51对动滑轮53施以一拉紧力,并通过定滑轮52将这一拉紧力作用在门体I上,给门体I 一个向上的拉力,但这个拉力小于门体I的自身重量,因此门体I不会在拉力的作用下向上提升;当门体I在提拉装置3的作用下开始向上提升时,此时这个拉力作为辅助作用力,协助提拉装置3 —同向上提拉门体I,直至门体I提升至弯曲部22和横向部23内,提拉装置3停止提拉,并通过拉紧力将门体I固定住,从而完成开门过程。如图8所示,此时门体I位于弯曲部22和横向部23中(即门体I处于打开状态),此时反向启动提拉装置3,将门体I进行下放,门体I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开始向下移动,于此同时,门体I底部固定的拉绳54也开始向下移动,同时绕过定滑轮52开始向上提拉动滑轮53,动滑轮53向上提升时,拉簧51开始被拉伸,并向动滑轮53的提升方向的反向对动滑轮53施以一拉紧力(拉紧力向下),然后通过动滑轮53将这一拉紧力作用在门体I上,给门体I 一个向上的拉力,此时利用这个拉力可有效地抵消门体I先下的重力,因此可使得门体I实现缓慢下降(即呈阻尼状态);进而有效地避免门体I因下落过快碰撞地面而发生损伤。上述助力装置5可设置一套,并设置在第一导轨24和第二导轨25中的任一处,优选的设置两套,并分别设置在第一导轨24和第二导轨25处。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助力装置5的安装,还可设置导轨2处设置箱体6,然后将导轨2中的所述竖直部21和拉簧51均安装放置在箱体6内,且箱体6朝向门板11处形成有开口,用于放置门板11 ;如第一导轨24和第二导轨25处均安装有助力装置5,则可在第一导轨24和第二导轨25处分别设置一个箱体6,具体结构如图4所示,第一导轨24的竖直部21和拉簧51均安放在箱体6内,第二导轨25处的安装结构与第一导轨24处相似,只是方向相反。进一步优选的,还可在开口处设置有密封挡板61 (如图4所示),密封挡板61的一端固定在箱体6上,密封挡板61的另一端抵靠在门板11上。这样一来,可通过密封挡板61将箱体6的开口处进行密封,放置灰尘从开口处进入到箱体6内,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灰尘对滑动轮4与导轨2的影响,保证门板11的顺畅移动;同时密封挡板61还可对门板11起到一定的支撑,并对门板11起到辅助轨道的作用。本实施例中,如图9、图10所示,提拉装置3包括提拉轨道31、提拉电机32和提拉杆33,提拉轨道31为环形,提拉轨道31内这是有链条34,提拉电机32上设置有链轮35,链条34和链轮35相互啮合,链条34上固定有提拉杆33,提拉杆33与门体I相连;进一步优选的,提拉杆33与门体I之间通过拉板36相连,拉板36 —端固定在门体I上,拉板36的另一端与提拉杆33铰接,从而更加便于将门体I提拉经过弯曲部22后进入横向部23内。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还提供另一种提拉装置3,该提拉装置3包括提拉轨道31、卷扬机37和提拉杆33,提拉杆33 —端设置有滑块38,滑块38卡接在提拉轨道31内并与提拉轨道31滑动配合,滑块38通过钢丝绳39与卷扬机37相连;提拉杆33的另一端与门体I相连,进一步优选的,提拉杆33与门体I之间通过拉板36相连,拉板36 —端固定在门体I上,拉板36的另一端与提拉杆33铰接,从而更加便于将门体I提拉经过弯曲部22后进入横向部23内。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方式或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滑动式提升门,包括由若干个串联布置的门板组成的门体和导轨,所述门板卡接在所述导轨内并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轨由竖直部、弯曲部和横向部依次相连组成,且所述弯曲部和所述横向部设置在所述竖直部的延伸方向上; 所述门体与提拉装置相连,所述提拉装置设置在所述横向部的末端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式提升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的数量为两条,分别为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相互平行且分别设置在所述门体的两侧; 所述门板的一侧卡接在所述第一导轨内并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配合; 所述门板的另一侧卡接在所述第二导轨内并与所述第二导轨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动式提升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的两侧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滑动轮; 所述门板的一侧的所述滑动轮卡接在所述第一导轨内并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配合; 所述门板的另一侧的所述滑动轮卡接在所述第二导轨内并与所述第二导轨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动式提升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内沿所述第一导轨的延伸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个滑动轮; 所述第二导轨内沿所述第二导轨的延伸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个滑动轮; 所述门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接凸起,所述门板的一侧的卡接凸起卡接在所述第一导轨的两侧的所述滑动轮之间,所述门板的另一侧的卡接凸起卡接在所述第二导轨两侧的所述滑动轮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滑动式提升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助力装置,所述助力装置包括拉簧、定滑轮和动滑轮,所述拉簧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轨中的所述竖直部的延伸方向相平行,所述拉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竖直部的底部处,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动滑轮固定连接,所述定滑轮设置在所述竖直部的顶部; 设置一拉绳,所述拉绳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竖直部的顶部,所述拉绳的另一端依次绕经所述动滑轮和所述定滑轮并固定在所述门体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动式提升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箱体,所述导轨中的所述竖直部和所述拉簧均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箱体朝向所述门板处形成有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滑动式提升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处设置有密封挡板,所述密封挡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箱体上,所述密封挡板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门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滑动式提升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装置包括提拉轨道、提拉电机和提拉杆,所述提拉轨道为环形,所述提拉轨道内设置有链条,所述提拉电机上设置有链轮,所述链条和所述链轮相互啮合,所述链条上固定有所述提拉杆,所述提拉杆与所述门体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滑动式提升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杆与所述门体之间通过拉板相连,所述拉板一端固定在所述门体上,所述拉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提拉杆铰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滑动式提升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装置包括提拉轨道、卷扬机和提拉杆,所述提拉杆的一端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卡接在所述提拉轨道内并与所述提拉轨道滑动配合,所述滑块与所述卷扬机相连;所述提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门体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滑动式提升门,包括由若干个串联布置的门板组成的门体和导轨,门板卡接在导轨内并与导轨滑动配合,其特征在于,导轨由竖直部、弯曲部和横向部依次相连组成,且弯曲部和横向部设置在竖直部的延伸方向上;门体与提拉装置相连,提拉装置设置在横向部的末端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滑动式提升门通过提拉装置带动门体沿导轨实现上下移动,当门体位于导轨的竖直部时实现门的关闭,当门体位于弯曲部和横向部时实现门的开启;其利用弯曲部和横向部用于整体收纳门体,从而省去了卷轴箱的设置,极大地节省空间,并且由于门体是整体提升或下降,不需要盘绕,因此有效地避免组成门体的多个门板之间因相互摩擦而发生损伤。
文档编号E05D13/00GK202937131SQ20122056048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9日
发明者王洪文 申请人:王洪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