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固定夹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2208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把手固定夹持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把手固定夹持结构,其具有把手及固定组,固定组装设于把手的容槽内部,固定组具有塞体、固定弹片及定位片,固定弹片装设于塞体的容置座,定位片的定位榫穿设固定弹片的定位孔;透过固定弹片的活动部因组设时造成的变形位移,令门板的联动杆易于穿设活动部的贯孔,待装设过程结束,活动部恢复原位从而卡设联动杆,藉以达成门板把手的装设,因而可快速且便利的完成把手的组装,同时亦免除把手与门板侧面间隙现象的产生,以改善现有技术,组装的不便、把手与门板间易于产生间隙,以及因螺接方式连接把手及联动杆,所造成组装时间耗费的缺失。
【专利说明】把手固定夹持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装配于门板的把手,特别涉及一种把手固定夹持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门板把手,为一种日常生活常见设施,请参照图11所示,通常设置在建筑物出入口的门板30上,并且于门板30的相对二侧面各自装设门内把手40及门外把手50,透过用户手部驱动把手,以联动装设于门板30的锁具内的机构(图中未示)控制锁舌31的伸缩,再配合位在建筑物出入口的门框因而达成控制门开关的目的。
[0003]请参照图12所示,门板30的锁舌31透过联动杆32的转动而带动运作,联动杆32为一断面呈矩形的杆,联动杆32的相对二端部凸伸出门板30的二侧面,并且分别容设于门内把手40安装部41的容槽411及门外把手50安装部51的容槽511,联动杆32的第一锁固孔321对应安装部41的固定孔412,经由螺丝(图中未示)穿设固定孔412而组设于锁固孔321以连接门内把手40与联动杆32,联动杆32的第二锁固孔322对应门外把手50安装部51的固定孔512,并且以螺丝(图中未示)穿设固定孔512而组设于第二锁固孔322以连接门外把手50与联动杆32 ;门内把手40的第一面板42以第一尖尾自攻牙螺丝421穿设并且连接于门板30,门外把手50的第二面板52以第二尖尾自攻牙螺丝521穿设并且连接于门板30,第一面板42及第二面板52做为门内把手40及门外把手50装设于门板30后的装饰。
[0004]然而,现有技术的门板把手于组装时,组装者需先于门板30内侧进行门内把手40的装设,将门内把手40安装部41的固定孔412与联动杆32的第一锁固孔321进行锁固定位后,再对门外把手50安装部51的固定孔512与联动杆32的第二锁固孔322进行锁固定位,意即组装者需先于门板30的内侧面进行门内把手40的装设,然后再于门板30外侧面装设门外把手50,而且在装设门外把手50时,组装者还须同时以一手扶持固定住已装设完成的门内把手40,以避免因装设门外把手50的施力而使门内把手40掉落的情形发生,此举使得门板把手的装设相当不便,同时,由于把手组装时,必须使把手的固定孔与联动杆的锁固孔确实对位后,方可以螺丝进行组设,因此反而造成把手的安装部与门板的侧面间易于产生间隙,此外,透过螺接方式以连接把手及联动杆32,延长组装门板把手所需的时间,造成现场组装人员为求施工迅速,而仅于门板内、外各自锁付一支螺丝以连接把手及联动杆32,或是,仅将螺丝穿设把手安装部的固定孔以抵顶于联动杆32外侧表可,而未锁入联动杆32的锁固孔,令日后使用者于拉曳门板把手施力过大时,便顺势将门板把手扯离联动杆32,造成使用上无谓的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中,因组装者需先后于门板的二侧进行把手的组装,所造成组装不便,并且,因把手的固定孔与联动杆的锁固孔的对位,而使把手与门板间易于产生间隙,此外,以螺接方式连接把手及联动杆,所造成组装时间耗费的缺失,藉由本实用新型技术手段的实施,使得门板把手之组装方便,并且避免组装后把手与门板侧面的间隙产生,更令把手的组装可快速完成。
[0006]为达成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把手固定夹持结构,具有一固定组及一把手;该固定组具有一塞体、一固定弹片及一定位片;该塞体的相对二端面贯穿形成一通孔,并由外缘壁面朝内凹陷形成一容置座,该塞体相对二端面间相应该容置座处凹陷形成一结合沟;该固定弹片具有一固定部、一活动部及一连结部,该连结部相对二端部各自连结该固定部及该活动部的一端部,该活动部的另一端朝向该固定部的另一端延伸,该固定部及该活动部各自贯穿形成一第一贯孔及一第二贯孔,该连接部贯穿形成一定位孔,该固定弹片容设于该塞体的容置座内部,该固定部及该活动部的另一端朝向该塞体底缘设置,该第一贯孔及第二贯孔对应该塞体的通孔;该定位片为一弯折片体,该定位片内缘侧面的中央处凸伸形成一定位榫,该定位片相对二端部为对合部,该定位片的内缘侧面覆设于该塞体的容置座,该对合部抵靠于该塞体的结合沟,该定位榫穿设该固定弹片连接部的定位孔;该把手具有一安装部,该安装部端面凹陷形成一容槽,该塞体及该定位片装设于该容槽的内部,该塞体底缘面抵靠该容槽内的底缘面,该塞体的侧面抵靠该容槽内缘壁面,该定位片的外缘面抵靠该容槽内的上缘面。
[000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在于,具有一顶抵件;该塞体底缘形成一穿孔,该穿孔相通于该容置座,该固定弹片的固定部及活动部的另一端朝向该塞体底缘的穿孔设置;该把手安装部的容槽底缘穿设形成至少一装设孔,该装设孔对应该塞体的穿孔;该顶抵件连接于该装设孔,该顶抵件的一端对应该塞体的穿孔,并且朝向该固定弹片的固定部及活动部的之另一端之间。
[000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在于,其中该顶抵件为一螺丝,该装设孔的内缘壁面形成内螺纹,该顶抵件螺设连接于该装设孔。
[000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在于,其中该把手进一步具有一握把,该握把连接于该安装部的另一端。
[00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在于,其中该固定弹片的固定部及活动部所形成第一贯孔及第二贯孔的上下相对二内缘处各自形成锯齿。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透过固定弹片的活动部因联动杆穿设造成的变形位移,令联动杆易于穿设活动部的第二贯孔,待装设过程结束,活动部恢复原位从而卡设联动杆,藉以达成门板把手的装设,因而可快速且便利的完成把手的组装,同时亦免除把手与门板侧面间隙现象的产生,此外,更令门板把手与联动杆间的装设紧固,把手不会轻易脱离联动杆,以改善现有技术,因组装者需先后于门板的二侧进行把手的组装,所造成组装的不便,并且,因把手的固定孔与联动杆的锁固孔的对位,而使把手与门板间易于产生间隙,此夕卜,以螺接方式连接把手及联动杆,所造成组装时间耗费的缺失。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把手固定夹持结构的立体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把手固定夹持结构的组件分离图;
[0014]图3是本实用新型把手固定夹持结构的塞体上视图;
[0015]图4是本实用新型把手固定夹持结构的固定弹片侧剖视图;
[0016]图5是本实用新型把手固定夹持结构的组装剖视图;
[0017]图6是本实用新型把手固定夹持结构的另一组装剖视图;
[0018]图7是本实用新型把手固定夹持结构的再一组装剖视图;
[0019]图8是本实用新型把手固定夹持结构的固定弹片于装设过程的示意图;
[0020]图9是本实用新型把手固定夹持结构的固定弹片于装设过程的另一示意图;
[0021]图10是本实用新型把手固定夹持结构的固定弹片于装设过程的再一示意图;
[0022]图11是现有技术中把手装配俯视示意图;
[0023]图12是现有技术中把手装配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0025]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把手固定夹持结构具有一固定组10及一把手20。
[0026]请参照图2所示,该固定组10具有一塞体11、一固定弹片12及一定位片13 ;于本实用新型的实际运用时尚可包括一顶抵件14。
[0027]请参照图2及图3所示,该塞体11为一块体,该塞体11的相对二端面贯穿形成一通孔111,并由该塞体11外缘壁面朝内凹陷形成一容置座112,该塞体11底缘形成一穿孔113,该穿孔113相通于该容置座112,该塞体11相对二端面间相应该容置座112处凹陷形成一结合沟114 ;该通孔111的轮廓适配于联动杆32的外形,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联动杆32的断面呈矩形,则该通孔111的轮廓适配于联动杆32的矩形断面,但本实用新型的该通孔111的轮廓并不设限于矩形,而可视现场组装联动杆32的断面形态而定。
[0028]请参照图2、图4及图5所示,该固定弹片12为一弯折成形的片体,该固定弹片12具有一固定部121、一活动部122及一连结部123,该连结部123相对二端部各自连结该固定部121及该活动部122的一端部,该固定部121及该活动部122的另一端部为自由端,该活动部122的自由端朝向该固定部121的自由端近接,该固定部121及该活动部122各自贯穿形成一第一贯孔1211及一第二贯孔1221,该连接部123贯穿形成一定位孔1231,该第一贯孔1211及该第二贯孔1221的上下相对二内缘处各自形成锯齿;该固定弹片12容设于该塞体11的容置座112内部,该固定部121及该活动部122的自由端朝向该塞体11底缘的穿孔113设置,该第一贯孔1211及第二贯孔1221对应该塞体11的通孔111。
[0029]请参照图2及图5所示,该定位片13为一弯折片体,该定位片13内缘侧面的中央处凸伸形成一定位榫131,该定位片13相对二端部为对合部132 ;该定位片13的内缘侧面覆设于该塞体11的容置座112,该对合部132抵靠于该塞体11的结合沟114,该定位榫131穿设该固定弹片12的连接部123的定位孔1231。
[0030]请参照图2及图7所示,该顶抵件14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为一端面为内六角的螺丝,该顶抵件14的尖端朝向该固定弹片12的固定部121及活动部122的自由端之间。
[0031]请参照图1及图2所示,该把手20具有一安装部21及一握把22,该握把22连接于该安装部21的一端,该安装部21另一端面凹陷形成一容槽211,该容槽211底缘穿设形成至少一装设孔212,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该装设孔212的内缘壁面形成内螺纹;该塞体11及该定位片13装设于该容槽211的内部,该塞体11底缘面抵靠该容槽211内的底缘面,该塞体11的穿孔113对应该装设孔212,该塞体11的侧面抵靠该容槽211内缘壁面,该定位片13的外缘面抵靠该容槽211内的上缘面,该装设孔212内缘壁面形成内螺纹,该顶抵件14螺纹连接于该装设孔212,该顶抵件14的尖端对应该塞体11的穿孔113。
[0032]于本实用新型中,请参照图5所示,当组装者欲装设把手20于门板上时,组装者仅需将把手20安装部21的容槽211朝向联动杆32安装,则联动杆32依序穿设塞体11的通孔111、固定弹片12固定部121的第一贯孔1211及活动部122的第二贯孔1221,该第一贯孔1211及该第二贯孔1221上下相对二内缘处形成的锯齿可加强固定弹片12对于联动杆32的夹持力,于联动杆32的穿设过程,请同时参照图8及图9所示,联动杆32推抵固定弹片12的活动部122,使得活动部122产生位移变形,则该活动部122的自由端远离该固定部121的自由端,使第二贯孔1221的底缘平行联动杆32,从而令联动杆32得以穿设第二贯孔1221,请参照图6所示,待联动杆32穿设固定弹片12的固定部121的第一贯孔1211及活动部122的弟一■贯孔后,因固定弹片12的弹性而使活动部122恢复原位,则该活动部122的自由端朝向该固定部121的自由端靠近,请同时参照图10所示,使活动部122的第二贯孔1221底缘卡设于联动杆32的外缘壁面,故把手20与联动杆32间不能进行相对运动,使把手20与联动杆32间的连接关系紧固,把手20无法轻易自联动杆32处脱离,从而完成把手20与联动杆32间的装设;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把手固定夹持结构的组装过程简单,因而可使组装者于门板二侧面同时装设把手20,无需先后于门板二侧面进行门板把手的装设,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简化把手20的装设过程,同时,因把手20与联动杆32间非以螺丝进行螺设连接,所以,无需进行把手20及联动杆32装设孔的定位,从而避免把手20与门板侧面的间隙的产生,此外,亦因固定弹片12的卡设取代螺设的连接,而缩短组装把手20所需的时间。
[0033]而欲使把手20自联动杆32处脱离,请参照图7所示,则需以装设于装设孔212的顶抵件14穿过塞体11的穿孔113,以抵靠于固定弹片12的固定部121及活动部122的间,使活动部122的自由端产生变形位移而远离该固定部121,因而活动部122的第二贯孔1221底缘与联动杆32之间解除卡设,则把手20可自联动杆32处脱离;在该顶抵件14未解除该固定弹片12卡设的状态,该顶抵件14呈内六角的端面为切齐于该安装部21的外缘壁面,使该顶抵件14的端面不凸伸出该把手20,因而令使用者无法察觉该顶抵件14的存在,当该顶抵件14抵靠于固定弹片12的固定部121及活动部122之间时,由于该顶抵件14朝向该把手20内部位移,因而更难以由外观上察觉出装设于该把手20的顶抵件14。
[0034]该塞体11通孔111的轮廓适配于联动杆32的外形,则该塞体11配合套设于该联动杆32的外缘壁面,从而使该把手20转动时,该塞体11可带动联动杆32转动以控制锁舌31的伸缩。
[003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把手固定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固定组及一把手; 该固定组具有一塞体、一固定弹片及一定位片; 该塞体的相对二端面贯穿形成一通孔,并由外缘壁面朝内凹陷形成一容置座,该塞体相对二端面间相应该容置座处凹陷形成一结合沟; 该固定弹片具有一固定部、一活动部及一连结部,该连结部相对二端部各自连结该固定部及该活动部的一端部,该活动部的另一端朝向该固定部的另一端延伸,该固定部及该活动部各自贯穿形成一第一贯孔及一第二贯孔,该连接部贯穿形成一定位孔,该固定弹片容设于该塞体的容置座内部,该固定部及该活动部的另一端朝向该塞体底缘设置,该第一贯孔及第二贯孔对应该塞体的通孔; 该定位片为一弯折片体,该定位片内缘侧面的中央处凸伸形成一定位榫,该定位片相对二端部为对合部,该定位片的内缘侧面覆设于该塞体的容置座,该对合部抵靠于该塞体的结合沟,该定位榫穿设该固定弹片连接部的定位孔; 该把手具有一安装部,该安装部端面凹陷形成一容槽,该塞体及该定位片装设于该容槽的内部,该塞体底缘面抵靠该容槽内的底缘面,该塞体的侧面抵靠该容槽内缘壁面,该定位片的外缘面抵靠该容槽内的上缘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固定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一顶抵件; 该塞体底缘形成一穿孔,该穿孔相通于该容置座,该固定弹片的固定部及活动部的另一端朝向该塞体底缘的穿孔设置; 该把手安装部的容槽底缘穿设形成至少一装设孔,该装设孔对应该塞体的穿孔; 该顶抵件连接于该装设孔,该顶抵件的一端对应该塞体的穿孔,并且朝向该固定弹片的固定部及活动部的另一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把手固定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顶抵件为一螺丝,该装设孔的内缘壁面形成内螺纹,该顶抵件螺设连接于该装设孔。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把手固定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把手进一步具有一握把,该握把连接于该安装部的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把手固定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固定弹片的固定部及活动部所形成第一贯孔及第二贯孔的上下相对二内缘处各自形成锯齿。
【文档编号】E05B1/00GK204252650SQ201420743862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2日
【发明者】王秀芸, 吴宜娟, 吴柏儒, 吴姵仪 申请人:玮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