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身装置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9127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翻身装置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一种翻身装置支架藉由第一安置部或第二安置部的设置,可使翻身装置应用于一般的床或夹住床垫,而不只是应用于病床;又,本发明藉由第二轴部、短臂及侧杆的设立可使翻身装置支架运作时更平稳顺畅。本发明可广泛使用于医院、居家或长期照护中心。



背景技术:

关于先前技术,本人在先前拙作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M488987号一种翻身装置之结构(二)中,曾经分析目前既有的翻身装置类型,多数不外乎下列几种:(1)人工翻身辅助器;(2)气垫式翻转;(3)利用上下线性运动翻身;(4)利用床体的翻转;(5)利用床体的变形;(6)悬吊式翻转;(7)其它。这些在先技术有些是结构复杂,不易生产;有些是在患者上方有悬吊结构造成压迫感;有些是必须绑住患者的手、脚;有些是背部不通风;还有些是结构不科学,例如转轴置于床的正中央,翻转时费力且易断不安全;而且多数是与病床一起设计,无法通用于多数病床或一般床。

故而本人在中国台湾新型第M459856号、新型第M488987号、新型M507267号,分别揭露一种较佳的翻身装置之结构,然而本发明基于本人上述的研发成果,进一步潜心研究,使翻身装置的性能更加提升。

例如,本发明一种翻身装置支架藉由第一安置部或第二安置部的设置,可使翻身装置支架应用于一般的床或夹住床垫,而不只是应用于病床;又,本发明藉由第二轴部、短臂及侧杆的设立可使翻身装置支架运作时更平稳顺畅。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并且有构造简单,生产成本低廉,兼顾翻身时患者的舒适感,容易安装或施工于既有之床和充分解决照护人员人力、体力不足的优点。



技术实现要素:

以下床包含一般的床或病床,床架包含一般的床架或病床架。

本发明一种翻身装置支架,发明内容分述如下各项:

1.一种翻身装置支架,主要包含:

第一安置部,设有第一轴部,并且该第一安置部设有任意形状的凹槽,用以使该翻身装置支架得以架设于床架或床;

第一轴部,设有一转轴或任意数目的孔或槽,用以放置转轴,以吊挂或连接一伸缩缸,使伸缩缸得以旋转。

藉由上述第一安置部设有不同的凹槽形状,而能安装于床架或床上,请参考图1至图4。

2.一种翻身装置支架,主要包含:

第一安置部,设有第一轴部,且该第一安置部可夹扣住床垫,或可固定于床或床架;及

第一轴部,设有一转轴或任意数目的孔或槽,用以放置转轴,以吊挂或连接一伸缩缸,使伸缩缸得以旋转。

其中,该第一安置部可以是包含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以便夹扣住床垫,也可以是只有下固定板,直接锁在床上;第一安置部不管包含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或是只包含下固定板,即便不锁也可利用床垫及患者本身的重量压住,而造成固定的效果;因为床垫可以放在任意的床或床架上,所以这就突破了只能应用于床架的限制。

3.如第1或2项所述的一种翻身装置支架,进一步包含:

第二安置部,设有第二轴部,并且该第二安置部可夹扣住床垫,或可固定于床或床架;

第二轴部,设于第二安置部,并且该第二轴部设有一转轴或任意数目的孔或槽,用以放置转轴,以连接、支撑短臂,使短臂得以旋转;及

短臂,与柔韧介质载具和/或侧杆,或硬式介质载具连接,并被第二轴部的转轴连接、支撑。

又,其中第二安置部可以是包含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以便夹扣住床垫,也可以是只有上固定板,直接锁在床上。因为床垫可以放在任意的床或床架上,所以这就突破了只能应用于床架的限制。上述第2项所述的一种翻身装置支架,配合第二安置部、第二轴部、短臂,可以使翻身时更为平稳顺畅,而且第二安置部、第二轴部、短臂帮忙分担一部份患者重量,可以减轻伸缩缸的负荷。

4.一种翻身装置支架,主要包含:

第一轴部,设于第二安置部,并且该第一轴部设有一转轴或任意数目的孔或槽,用以放置转轴,以吊挂或连接一伸缩缸,使伸缩缸得以旋转;

第二安置部,设有第一轴部及第二轴部,并且该第二安置部可夹扣住床垫,或可固定于床或床架;

第二轴部,设于第二安置部,并且该第二轴部设有一转轴或任意数目的孔或槽,用以放置转轴,以连接、支撑短臂,使短臂得以旋转;及

短臂,与柔韧介质载具和/或侧杆,或硬式介质载具连接,并被第二轴部的转轴连接、支撑。

5.如第1、2或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翻身装置支架,其中,第一轴部的转轴进一步吊挂或连接一伸缩缸的基部或伸缩部的其中一部,而该伸缩缸的该另一部,用以连接一侧杆、一硬式介质载具或直接/间接连接一短臂。

换句话说,如第1或2项所述的一种翻身装置支架,其中,第一轴部的转轴进一步吊挂或连接一伸缩缸,而该伸缩缸用以连接一侧杆或一硬式介质载具;

或如第4项所述的一种翻身装置支架,其中,第一轴部的转轴进一步吊挂或连接一伸缩缸不可动的基部,而该伸缩缸可动的伸缩部用以连接一硬式介质载具、侧杆或短臂的转轴,或间接连接至一带动臂的转轴,而该带动臂又与短臂成一角度连接,上述其中,短臂的转轴设于短臂,而带动臂的转轴设于带动臂;

或如第4项所述的一种翻身装置支架,其中,第一轴部的转轴进一步吊挂或连接一伸缩缸可动的伸缩部,而该伸缩缸不可动的基部用以连接一硬式介质载具、侧杆或短臂的转轴,或间接连接至一带动臂的转轴,而该带动臂又与短臂成一角度连接,上述其中,短臂的转轴设于短臂,而带动臂的转轴设于带动臂。

因为在第4项中,第二安置部是夹扣住床垫或安装于床、床架的前后两端,因此与第一轴部相连接的伸缩缸必然也在床垫、床或床架的前后两端,而非在中间,因此对于协助患者上下床而言,更方便。

6.如第1、2或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翻身装置支架,其中,进一步包含:

一侧杆,用以连接柔韧介质载具及一伸缩缸,和/或一短臂;及

一柔韧介质载具,连接一侧杆,和/或一短臂,用以承载患者。

上述侧杆与伸缩缸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例如:锁螺丝的方式)或间接连接(例如:利用承杆器的方式)。

上述第1或2项所述的一种翻身装置支架,如果进一步包含如第3项所述的第二安置部、第二轴部与短臂,则侧杆亦可与短臂连接,而柔韧介质载具也可与短臂连接。

上述柔韧介质载具可以是主要由一布料组成。

7.如第1、2或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翻身装置支架,其中,进一步包含:

一硬式介质载具,连接一短臂或一侧杆,用以承载患者。

上述第1或2项所述的一种翻身装置支架,如果进一步包含如第3项所述的第二安置部、第二轴部与短臂,则硬式介质载具亦可与短臂连接。

上述硬式介质载具可以是主要由一床板组成。

8.如第4项所述的一种翻身装置支架,其中,进一步设有一传感器,用以侦测翻身装置支架的位置、角度、速度、状态或作为床、床架或床垫前后两端翻身装置支架同步用。

上述其中,传感器可以是极限开关、磁簧开关、(可见、不可见)光发射接收、超音波发射接收、霍尔组件等。

9.如第1、2或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翻身装置支架,其中,进一步包含一活动式护栏,可以活动挂置于床架的前、后、左或右侧的任意适当处,主要包含:

一架体,为任意形状,用以保护患者不滚落到床外;及

一凹槽,其形状为配合架体架设于床架,该凹槽可以是由架体自身所形成或由外加的配件所形成。

又,上述其中,该活动式护栏可以是主要由铜或铜合金所组成或镀以铜或铜合金薄膜,以达杀菌效果(根据研究铜或铜合金具有杀菌效果,与铜离子的释出率有关)。

10.如第1、2或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翻身装置支架,主要由铜或铜合金所组成或镀以铜或铜合金薄膜,以达杀菌效果。

不只如此,上述第3项所述的一种翻身装置支架,亦可以主要由铜或铜合金所组成或镀以铜或铜合金薄膜,以达杀菌效果。

此外,上述第1、2或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翻身装置支架,可以进一步包含另一第二伸缩缸用以促使床架或床垫前后翻使患者成坐躺姿(未图示),而侧杆亦可由多段所组成(图15),并且可以活动向上折起,如此床架或床垫向前翻时,侧杆便可以活动向上折起,而床架或床垫就不会被侧杆卡住(未图示)。

附图说明

图1:一种翻身装置支架的第一安置部与第一轴部示意图

图2:一种翻身装置支架的第一安置部与第一轴部示意图

图3:一种翻身装置支架与床垫组合示意图

图4:一种翻身装置支架与床组合示意图

图5:一种翻身装置支架的第一安置部夹扣床垫示意图

图6:一种翻身装置支架的第一安置部夹扣床垫示意图

图7:一种翻身装置支架的第二安置部夹扣床垫示意图

图8:一种翻身装置支架与床垫组合示意图

图9:一种翻身装置支架与床组合示意图

图10:一种翻身装置支架的局部解构示意图

图11:第一安置部夹扣床垫示意图

图12:第二安置部夹扣床垫示意图

图13:侧杆与短臂的活动嵌合处示意图

图14:侧杆与短臂的活动嵌合处示意图

图15:一种由多段组合可向上折起的侧杆示意图

图16:翻身布与短臂及侧杆结合示意图

图17:短臂和第二轴部的转轴配置示意图

图18:短臂和第二轴部的转轴配置示意图

图19:短臂和第二轴部的转轴配置示意图

图20:活动式护栏

图21:活动式护栏与床架组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第一安置部

12:凹槽

13:第一轴部

14:转轴

15:孔

21:第二安置部

211:上固定板

212:下固定板

22:第二轴部

23:短臂

24:带动臂

25:第二安置部中心线

26:螺丝

27:螺丝孔

31:伸缩缸

311:基部

312:伸缩部

32:挂勾

33:承杆器

41:侧杆

42:翻身布

421:A通道

422:B通道

423:翻身布中心线

51:床

52:床架

53:床垫

61:扣环

62:防脱槽

63:活动嵌合处

71:护栏

72:架体

具体实施方式

伸缩缸31,又名伸缩杆、线性致动杆等等。伸缩缸主要包含不可伸缩的基部311及可伸缩的伸缩部312。

以下分成数个实施例说明,以促进理解,但并不能用以局限专利实施范围。

实施例一:

一种翻身装置支架,请参考图1-图4、图7。

请参考图1,第一安置部11及第一轴部13,其中第一安置部11的凹槽12形状适合架设于床架52的床沿,而第一轴部13设有许多孔15,用以放置转轴14;

又,请参考图2,第一安置部11及第一轴部13,其中第一安置部11的凹槽12形状适合架设于床51(第一安置部11可以设有螺丝孔27以便固锁于床51),而第一轴部13设有许多孔15,用以放置转轴14。

再,请参考图3或图4,翻身装置支架的第一安置部11架设于床架52的床沿(请参考图3)或安装于床51(请参考图4),而轴部设有许多孔15,用以放置转轴14,该转轴14可以吊挂一伸缩缸31,该伸缩缸31再连接一侧杆41,而侧杆41又连接一柔韧介质载具(例如,主要材料为一布料,以下简称为翻身布42),以上侧杆41与翻身布42构成一翻身载具。当伸缩缸31伸长时,会推动侧杆41与翻身布42上升,进而把患者翻身,反之,当伸缩缸31缩回时,会使侧杆41与翻身布42下降,进而使患者恢复平躺(图中未画出患者)。

并且请继续参考图3,第二安置部21分成上固定板211和下固定板212夹扣住床垫53于前后两端,又,第二安置部21的上固定板211设有第二轴部22,以一转轴14连接短臂23,短臂23再连接侧杆41,当伸缩缸31伸或缩造成侧杆41和翻身布42运动时,短臂23便会跟着旋转,发挥支撑的作用,以减轻伸缩缸31的负荷并使翻身的过程更为稳定顺畅;或改参考图4,第二安置部21主要为上固定板211,以螺丝26固定于床51的前后两端,又,第二安置部21的上固定板211设有第二轴部22,以一转轴14连接短臂23,短臂23再连接侧杆41,当伸缩缸31伸或缩造成侧杆41和翻身布42运动时,短臂23便会跟着旋转,发挥支撑的作用,以减轻伸缩缸31的负荷并使翻身的过程更为稳定顺畅。

上述伸缩缸31与侧杆41的连接可以采用锁螺丝26的方式连接,也可以开放式的连接,例如图3或图4所示,是以一承杆器33做开放式的连接。

又,本实施例的侧杆41与短臂23的连接可以采用活动嵌合的方式,请参考图13的活动嵌合处63。

又,上述其中,伸缩缸31与第一轴部13的转轴14可以采用开放式连接,例如以一挂勾32将伸缩缸31吊挂于转轴14,请参考图3或图4。

又,本实施例的图13的第二安置部21,上固定板211与下固定板212除了可以以螺丝26固定外,也可以改采扣环61扣住防脱槽62的方式固定,如图12所示,其中,防脱槽62可以是一凹槽或具有凹凸状的槽,以便扣环61扣住时不会滑脱。

实施例二:

一种翻身装置支架,主要包含:

第一安置部11,设有第一轴部13,且该第一安置部11可夹扣住床垫53,或可固定于床51或床架52;及

第一轴部13,设有一转轴14或任意数目的孔15或槽,用以放置转轴14,以吊挂或连接一伸缩缸31,使伸缩缸31得以旋转。

本实施例的第一安置部11虽然没有凹槽12可以架设于床架52或床51,但是如图5所示,将第一安置部11分成上固定板211和下固定板212可以夹扣住床垫53,并且在上固定板211与下固定板212之间设立一第一轴部13,或如图6所示,以下固定板212利用螺丝26固定于床51(未画出床51与螺丝)或垫在床垫53底下,再于下固定板212的两侧设立第一轴部13,因为床垫53与患者的重量压制住下固定板212,及该下固定板212两侧的第一轴部 13夹扣住床垫53,也足可使第一安置部11(下固定板212)不会乱滑动。又,上述第一轴部13,设有多个孔15,择适当的孔15以放置转轴14,转轴14可用以吊挂伸缩缸31,伸缩缸31再连接侧杆41,侧杆41再连接翻身布42以承载患者,这样伸缩缸31伸缩时,就可以推动侧杆41与翻身布42而达成翻身的目的。

又,上述第一安置部11的上固定板211与下固定板212的连接方式除了可以以螺丝26固定外,也可以改采扣环61扣住防脱槽62的方式固定,如图11所示,其中,防脱槽62可以是一凹槽或具有凹凸状的槽,以便扣环61扣住时不会滑脱。

再者,上述的一种翻身装置支架,可以进一步包含:

第二安置部21,设有第二轴部22,并且该第二安置部21可夹扣住床垫53(请参考图7,为夹扣住床垫53),或可固定于床51或床架52;

第二轴部22,设于第二安置部21,并且该第二轴部22设有一转轴14或任意数目的孔15或槽,用以放置转轴14,以连接、支撑短臂23,使短臂23得以旋转;及

短臂23,与柔韧介质载具和/或侧杆41,或硬式介质载具连接,并被第二轴部22的转轴14连接、支撑。

又再者,请参考图8,第一安置部11分成上固定板211与下固定板212,夹扣住床垫53,并在上固定板211与下固定板212之间设有第一轴部13,于第一轴部13设有多个孔15并于适当的孔15置一转轴14,该转轴14吊挂一伸缩缸31,该伸缩缸31又直接或间接(例如利用承杆器33)与侧杆41连接,侧杆41再与翻身布42连接以承载患者,当伸缩缸31伸缩时便可推动侧杆41与翻身布42达成翻身的目的;又,第二安置部21分成上固定板211和下固定板212夹扣住床垫53于前后两端,而上固定板211设有第二轴部22,以一转轴14连接短臂23,短臂23再连接侧杆41,当伸缩缸31伸或缩造成侧杆41和翻身布42运动时,短臂23便会跟着旋转,发挥支撑的作用,以减轻伸缩缸31的负荷并使翻身的过程更为稳定顺畅。

因为床垫53具有弹性,当其被第一安置部11或第二安置部21以上固定板211和下固定板212的方式夹扣住时会很牢靠而不会滑动。利用第一安置部11或第二安置部21夹扣住床垫53的好处是,床垫53可以放在床架52上或者一般的床51,因此该翻身装置支架就可以应用于一般床51,而不会局限于病床51。

当然上述的第一安置部11可以只使用下固定板212或第二安置部21也可以只使用上固定板211,锁在一般的床51,这样不需要床垫53就能架设在一般的床51。

又,上述其中,伸缩缸31与第一轴部13的转轴14可以采用开放式连接,例如以一挂勾32将伸缩缸31吊挂于转轴14,请参考图5。

实施例三:

一种翻身装置支架,主要包含:

第一轴部13,设于第二安置部21,并且该第一轴部13设有一转轴14或任意数目的孔15或槽,用以放置转轴14,以吊挂或连接一伸缩缸31,使伸缩缸31得以旋转;

第二安置部21,设有第一轴部13及第二轴部22,并且该第二安置部21可夹扣住床垫53,或可固定于床51或床架52;

第二轴部22,设于第二安置部21,并且该第二轴部22设有一转轴14或任意数目的孔15或槽,用以放置转轴14,以连接、支撑短臂23,使短臂23得以旋转;及

短臂23,与柔韧介质载具和/或侧杆41,或硬式介质载具连接,并被第二轴部22的转轴14连接、支撑。

请参考图9(另请参考图10,一种翻身装置支架的局部解构示意图),第二安置部21以上固定板211固定于床51,第一轴部13与第二轴部22设于第二安置部21(不需要设第一安 置部11),第二轴部22设一转轴14以连接短臂23;短臂23可以另设一转轴14(未画图)与第一轴部13的转轴14分别连接伸缩缸31的伸缩部312与基部,或者短臂23也可以以一夹角连接一带动臂24(如图9所示),该夹角可以是任意角度或90度,于该带动臂24设一转轴14与第一轴部13的转轴14分别连接伸缩缸31的伸缩部312与基部,两短臂23之间再以侧杆41连接,侧杆41再连接一翻身布42,以承载患者,这样伸缩缸31伸或缩时,就会推动带动臂24,造成短臂23、侧杆41和翻身布42跟着转动,而达成翻身目的。这样做的好处除了可以使翻身的过程平稳顺畅外,并且,还因为伸缩缸31与第二安置部21都在床51的前后两端而非中间那一段,因此协助患者上下床51比较方便。

又,本实施例的侧杆41与短臂23的连接可以采用活动嵌合的方式,请参考图14的活动嵌合处63。

而侧杆41与短臂23的连接也可以用锁螺丝的方式(未图示),或者采用弹扣(又称龙吐珠、定位珠)的方式(未图示),使侧杆41和短臂23的连接或拆卸更方便。

又,上述实施例一至三中,翻身布42和侧杆41或短臂23的连接可以参考图16,在翻身布42的周边缝制A信道421和B信道422,分别套入侧杆41和短臂23。又,可以缝制一翻身布42中心线,使患者躺卧时尽量对齐,以达最佳的翻身效果。

又,上述实施例一至三中,一种翻身装置支架,可以进一步设有一传感器,用以侦测翻身的位置、角度、速度、状态。上述其中,该传感器可以是极限开关、磁簧开关、(可见、不可见)光发射接收、超音波发射接收、霍尔组件等。

又,上述实施例一至三中,请参考图20或图21,为保护患者不跌落床51外,可以在床51或床架52的适当处,挂置活动式护栏71;其中,该活动式护栏71,主要包含:

一架体72,为任意形状,用以保护患者不滚落到床51外;及

一凹槽12,其形状为配合架体72架设于床架52,该凹槽12可以是由架体72自身所形成或由外加的配件所形成。

又,以上实施例一至三中所述的翻身装置支架或活动式护栏71,可以是主要由铜或铜合金所组成或镀以铜或铜合金薄膜,以达杀菌效果(根据研究铜或铜合金具有杀菌效果,与铜离子的释出率有关)。

又,以上实施例一至三中所述的翻身装置支架,其中,第二安置部21上的左、右两支短臂23可以连接于同一第二轴部22的转轴14(位于第二安置部中心线25),请参考图17;或第二安置部21上的左、右两支短臂23分别连接位于第二安置部中心线25左、右的第二轴部22的转轴14,该二转轴14相距一适当距离,请参考图18;或第二安置部21上的左、右两支短臂23分别连接位于第二安置部中心线25右、左的第二轴部22的转轴14,该二转14轴相错开一适当距离,请参考图19。

此外,上述实施例一至三中所述的翻身装置支架,可以进一步配合再以一伸缩缸31用以推升床架52或床垫53前后翻身,使患者成坐躺姿(未图示),而侧杆41亦可由多段所组成,并且可以活动向上折起(请参考图15),如此当床架52或床垫53向前翻时,侧杆41便可以活动向上折起,而床架52或床垫53就不会被侧杆41卡住(未图示)。

综上所述,为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任何熟悉此技术人员当可轻易理解与实施,然任凭其运用匠思对以上细节做任何变化与修饰,皆不脱本案专利范围所欲保护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