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托盘的餐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8133阅读:655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托盘的餐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餐饮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托盘的餐车。



背景技术:

日常居家生活中,难免遇到身体不适、需要卧床静养,或者是专心于工作等不方便到餐桌用餐的情况,往往需要家人帮助端送食物,这时就需要用到托盘,但托盘上放置的食物,尤其是汤或饮料容易洒出,因此用手端不够方便,最好是能够将托盘固定在餐车上,从厨房做好饭菜后,放在餐车的托盘上,再将餐车推到指定位置,将托盘连同饭菜取下。但目前还未有一种托盘能固定在餐车上,且又能方便取下的餐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集成托盘的餐车,使用灵活方便,应用广泛。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集成托盘的餐车,包括餐车本体,该餐车本体包括竖直布置的左前支撑杆、左后支撑杆、右前支撑杆、右后支撑杆,该左前支撑杆、左后支撑杆、右前支撑杆、右后支撑杆之间水平间隔布置有若干置物盘;其特征在于:该左前支撑杆和左后支撑杆间、该右前支撑杆和右后支撑杆间分别固接有两个C型滑轨;该两个C型滑轨的滑槽开口相对布置,C型滑轨的底壁上设有O型漏槽;还包括可装拆地装接在C型滑轨上的托盘,所述托盘的左侧周缘和右侧周缘分别水平向外延伸形成左侧板和右侧板;该左侧板和右侧板与滑槽适配;该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下表面凸设有至少一个与O型漏槽相配合的限位凸台,该限位凸台的长度小于O型漏槽的长度且该限位凸台的宽度略小于O型漏槽的宽度;通过该左侧板和右侧板分别适配滑动装接在两个C型滑轨的滑槽内以使托盘滑动装接在C型滑轨,且通过限位凸台与O型漏槽相互配合以限制 托盘在C型滑轨上前后滑动的极限位置。

一实施例中:所述C型滑轨具有水平布置的顶壁和底壁,顶壁和底壁在一侧齐平并通过竖直布置的侧壁相连;该顶壁、侧壁和底壁间形成所述滑槽。

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壁的宽度大于顶壁,底壁上设有所述O型漏槽。

一实施例中:所述两个C型滑轨镜像对称布置。

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手推杆,该手推杆固接在所述右前支撑杆和右后支撑杆上。

一实施例中:所述左前支撑杆、左后支撑杆、右前支撑杆、右后支撑杆的下部安装有万向轮。

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挂杯,该挂杯背板上设有开口向下的插接槽,通过插接槽适配装拆装接在置物盘。

一实施例中:所述左前支撑杆、左后支撑杆、右前支撑杆、右后支撑杆为分段式结构;所述置物盘在对应支撑杆的位置设有安装孔,每段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装拆卡接在上下两个置物盘的安装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横”、“竖”、“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中的立体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集成托盘的餐车通过O型漏槽和限位凸块的配合,使得托盘能在C型滑轨上来回滑动一定的行程却又不会掉落;需要取下托盘时,只需将托盘微微上抬即可将托盘从餐车中取出。这样的设计使得托盘不仅能够单独使用,也可以与餐车组合使用,提升了托盘的实用性和便利性,使托盘得到最大化利用,而且不占用厨房的储纳空间。

2.本实用新型的集成托盘的餐车不仅可以用于运送餐食,也可以用作置物车、床头柜、茶 几等,简洁大方,应用广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集成托盘的餐车整体外观示意图之一,此时托盘装在餐车本体上。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集成托盘的餐车整体外观示意图之二,此时托盘装在餐车本体上并向外抽拉出一部分。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集成托盘的餐车整体外观示意图之三,此时托盘从餐车本体上取下。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托盘与C型滑轨安装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C型滑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托盘整体外观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托盘俯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托盘右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托盘正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托盘和C型滑轨俯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托盘和C型滑轨正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托盘和C型滑轨仰视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集成托盘的餐车整体外观示意图之四,此时托盘装在餐车本体上,挂杯的位置与图1-3不同。

附图标记:餐车本体10,左前支撑杆11,左后支撑杆12,右前支撑杆13,右后支撑杆14,置物盘15,万向轮16,手推杆17,挂杯18;C型滑轨20,顶壁21,底壁22,O型漏槽221,侧壁23,滑槽24;托盘30,左侧板31,右侧板32,前侧板33,后侧板34,限位凸台311、3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请查阅图1至图3,一种集成托盘的餐车,包括餐车本体10,该餐车本体10包括竖直布置的四个支撑杆,分别为左前支撑杆11、左后支撑杆12、右前支撑杆13、右后支撑杆14,该四个支撑杆之间水平地平行间隔布置有若干矩形的置物盘15,例如三个置物盘,每一置物盘15的四个角分别固定在该四个支撑杆上。四个支撑杆的下部均安装有万向轮16。该右前支撑杆13和右后支撑杆14在靠上的位置固接有一手推杆17。

请查阅图4,该左前支撑杆11和左后支撑杆12间、以及该右前支撑杆13和右后支撑杆14间分别在相同高度螺接有两个C型滑轨20,且两个C型滑轨20镜像对称布置;例如两个C型滑轨20位于靠上的两个置物盘之间;请查阅图5,该C型滑轨20大致呈长条形,具有水平布置的长条形的顶壁21和长条形的底壁22,顶壁21和底壁22在C型滑轨20的外侧(对于左前支撑杆和左后支撑杆间固接的C型滑轨来说,左侧为外侧,右侧为内侧;对于右前支撑杆和右后支撑杆间固接的C型滑轨来说,左侧为内侧,右侧为外侧;)齐平并通过竖直布置的长条形的侧壁23相连;顶壁21、侧壁23和底壁22间形成滑槽24;该两个C型滑轨20的滑槽24开口向内且相对布置;底壁22上设有O型漏槽221;

所述餐车本体还包括可装拆地滑动装接在C型滑轨20上的托盘30,请查阅图6至图9,托盘30为具有一定深度的盘状结构,其四个方向上的顶部周缘分别水平向外延伸,形成左侧板31、右侧板32、前侧板33和后侧板34,且左侧板31、右侧板32、前侧板33和后侧板34相互连为一体;其中左侧板31和右侧板32的厚度均不大于C型滑轨20顶壁21到底壁22间的距离,从而可以分别适配滑动装接在两个C型滑轨20的滑槽24内;左侧板31和右侧板32的下表面还分别凸设有与O型漏槽221相配合的限位凸台311、321;该限位凸台311、321的长度小于O型漏槽221的长度且该限位凸台311、321的宽度略小于O型漏槽221的宽度,限位凸台311、321分别适配滑动装接在两个O型漏槽221,如图10至图12所示;

通过该左侧板31和右侧板32分别适配滑动装接在两个C型滑轨20的滑槽24内以使托盘 30滑动装接在C型滑轨且可沿C型滑轨20的长度方向在C型滑轨20上来回抽拉滑动,并通过限位凸台311、321与O型漏槽221相互配合以限制托盘30在C型滑轨20上前后滑动的极限位置:

随着左侧板31和右侧板32分别在两个C型滑轨20的滑槽24内滑动,两个限位凸块311、321也分别在两个O型漏槽221内滑动;当两个限位凸块311、321中的至少一个滑动至O型滑槽221的最后端时,托盘30推入至最里部;当两个限位凸块311、321中的至少一个滑动至O型漏槽221的最前端时,托盘30被拉出到最大,且由于限位凸块311、321仍然位于两个O型漏槽221内,托盘30不会从C型滑轨20上掉落。这样,O型漏槽221和限位凸台311、321的配合使得托盘30能在C型滑轨20上来回滑动一定的行程却又不会掉落,如图1和图2所示。

需要取下托盘30时,只需将托盘30微微上抬,由于限位凸台311、321的长度小于O型漏槽221的长度且该限位凸台311、321的宽度略小于O型漏槽221的宽度,因此限位凸块311、321随着托盘30上抬而从O型漏槽221中脱出,再将托盘30往外抽,即可将托盘30从餐车中取出,如图3所示。反之可将托盘30重新装配到餐车中。

底壁22的宽度大于顶壁21,这样底壁22对左侧板31和右侧板32能够起到充分的承托作用。限位凸台311、321的长度小于O型漏槽221的长度,这样托盘30的滑动具有一定的行程,方便物品的取放;而限位凸台311、321的宽度略小于O型漏槽221的宽度,既方便托盘30的取放,也使得餐车移动时托盘30不会明显地左右晃动,避免液体的洒出。

根据需要,本实用新型的餐车还可以包括挂杯18,挂杯18背板上设有开口向下的插接槽,通过插接槽适配装拆装接在置物盘15侧边。挂杯18可任意安装在任一置物盘15上,如图1-3和图13所示,用于放置盐、糖等调味料,方便使用。

根据需要,四个支撑杆可以为分段式设计,置物盘15对应支撑杆的各角设有安装孔,每段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卡入至上下两个置物盘15的安装孔内,以此完成置物盘15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集成托盘的餐车不仅可以用于运送餐食,也可以在吃火锅时盛放菜品和调味 料。另外,在日常居家生活中还可以用作置物车、床头柜、茶几等,置物盘和托盘可根据需要放置物品,挂杯中可放置手机、遥控器等物,方便取用,简洁大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