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5593阅读:5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火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火锅。



背景技术:

在吃火锅时,人们往往同时在火锅内放入火锅调料和不同种类的火锅食材,当用餐者需要吃某一种食材时,需要用餐具来回翻搅锅内的汤汁和食物,以捞拣相应的食材,这使得在使用火锅时,多个用餐者会用同时在火锅内捞取食物,这往往会影响到其他用餐者的卫生,降低了用餐者的用餐体验。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的火锅内通常安装有一种菜肴分类区隔调理器,该菜肴分类区隔调理器将火锅分为多个食物放置区,由此避免多个用餐者到处捞取食物。但是,这种火锅中,由于调料和食材是混在一起的,故用户在夹取的食材时,食材上会沾有部分火锅调料,给用餐者带来食用的不便;同时这个火锅的口味也比较单一,不能同时满足用户多种口味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火锅,可以同时具有卫生和口味好的优点,其能够有效提升用户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火锅,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内设有食料分隔件,所述食料分隔件包括围成有内腔的料筒和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料筒外侧的至少两个隔片,所述隔片将所述锅体内部至少分隔成两个食物放置区,所述料筒的侧壁设有连通食物放置区与料筒的内腔的第一对流孔。

进一步的,所述料筒的内腔中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料筒的内腔分隔成多个调料放置区。

更进一步的,所述隔板分隔成的调料放置区的数量与隔片分隔成的食物放置区的数量相同,所述调料放置区与食物放置区一一对应,且通过所述第一对流孔相连通。

更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与料筒的连接处与相邻隔片与料筒的连接处之间无所述第一对流孔。

更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与料筒为一体成型结构,或所述隔板可拆卸的安装在料筒中。

更进一步的,所述料筒的底端设有底板,所述底板和所述料筒侧壁围成用于盛放调料的所述内腔。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设有若干个第二对流孔。

进一步的,所述隔片的外端边缘设有压边或卷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对流孔为圆孔,其孔径为5-15mm。

进一步的,所述料筒上设有提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锅体内设有食料分隔件,所述食料分隔件包括围成有内腔的料筒和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料筒外侧的至少两个隔片,所述隔片将所述锅体内部至少分隔成两个食物放置区,所述料筒的侧壁设有连通食物放置区与料筒的内腔的第一对流孔。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料筒将调料和食材分隔开来,使得用户在夹取食材时,食材上不会沾有火锅调料,保证用餐者能够卫生、更好的食用,即可实现提升用户体验。

2、所述料筒的内腔中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料筒的内腔分隔成多个调料放置区。由此设计,本实用新型的隔板将料筒分隔成多个调料放置区,即可实现在多个调料放置区内放置不同口味的调料,从而使得用户可以同时获得不同口味的食物,即可提高用户体验。

3、所述隔板分隔成的调料放置区的数量与隔片分隔成的食物放置区的数量相同,所述调料放置区与食物放置区一一对应,且通过所述第一对流孔相连通。如此设计,使得每个食物放置区内的口味均不相同,从而使用具有更好的使用体验。

4、所述隔板与料筒的连接处与相邻隔片与料筒的连接处之间无所述第一对流孔。如此设计,保证所述调料放置区与食物放置区一一对应,以避免不同口味的调料串味,从而保证有更好的用户体验。

5、所述隔板与料筒为一体成型结构,如此设计,结构简单且易于加工成型;或所述隔板可拆卸的安装在料筒中,如此设计,便于清洗,用户体验好。

6、所述料筒的底端设有底板,所述底板和所述料筒侧壁围成用于盛放调料的所述内腔。如此设计,内腔能够避免调料从料筒的底部泄漏到食物放置区内,从而有效避免了调料沾在食材上而给用餐者带来不便;除此之外,当用户需要将火锅内的调料捞拣出来时,只需将食料分隔件取出,便可以将调料顺利从火锅内完全捞拣出来,无需借助其他餐具,操作简单方便,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7、所述底板上设有若干个第二对流孔。如此设计,能够使内腔中的汤汁能够通过第二对流孔与锅体底部的沸水进行交互,即使得内腔中的调料能够充分加热,以使得内腔中的汤汁能够更入味,也即使得进入食物放置区内的汤汁更入味,相应的食物的味道也会更好。

8、隔片的外端边缘设有压边或卷边。如此设计,可防止隔片外端边缘割伤用户和划伤锅体内壁。

9、所述第一对流孔为圆孔,其孔径为5-15mm。如此设计,使得内腔中的汤汁能够快速浸入食物放置区内的汤汁,缩短了食物放置区内汤汁入味的时间,同时也保证了内腔中的调料不会进入食物放置区中,使得用户具有好的就餐体验。

10、料筒上设有提手。如此设计,便于用户顺利将食料分隔件取出,操作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火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食料分隔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食料分隔件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00-锅体;200-食料分隔件;210-料筒;211-第一对流孔;220-隔片;221-卷边;230-隔板;240-底板;241-第二对流孔;250-提手;310-食物放置区;320-调料放置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火锅,包括锅体100,该锅体100内设有食料分隔件200,该食料分隔件200包括围成有内腔的料筒210和周向间隔设置在该料筒210外侧的至少两个隔片220,该隔片220将该锅体100内部至少分隔成两个食物放置区310,该料筒210的侧壁设有连通食物放置区310与料筒210的内腔的第一对流孔211,通过料筒210将调料和食材分隔开来,且通过料筒上的第一对流孔211可让料筒210内的调料的汤汁能够进入食物放置区310中,而料渣不能够进入食物放置区310中,从而使得用户在夹取食材时,食材上不会沾有火锅调料,保证用餐者能够更卫生、更好的食用,即可实现提升用户体验。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具体如下:

如图1至图3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为了对火锅食材进行更加细致的分类,本实用新型中的隔片220的数量为4个,将食料分隔件200放置在锅体100内后,隔片220的外端边缘与锅体100的内侧壁相抵,4个隔片220将锅体1食物内部分隔为4个食物放置区310。在另一实施例中,隔片220的数量为还可以为2个、3个、5个等其他数量,相应的,其也能够将锅体1食物内部分隔为多个食物放置区310。

该料筒210的内腔中设有隔板230,该隔板230将该料筒210的内腔分隔成多个调料放置区320,本实用新型的隔板230将料筒210分隔成多个调料放置区320,即可实现在多个调料放置区320内放置不同口味的调料,从而使得不同食物放置区310中的食物能够具有不同的口味,即使得用户可以同时获得不同口味的食物,也即可提高用户体验。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该隔板230分隔成的调料放置区320的数量与隔片220分隔成的食物放置区310的数量相同,该调料放置区320与食物放置区310一一对应,且通过该第一对流孔211相连通,使得每个食物放置区310内的口味均不相同,从而使用具有更好的使用体验。

同时,本实施例中,该隔板230与料筒210的连接处与相邻隔片20与料筒210的连接处之间无该第一对流孔211,从而保证该调料放置区320与食物放置区310一一对应,以避免不同口味的调料串味,从而保证有更好的用户体验。

作为优选,在本实施例中,该隔板230与料筒210为一体成型结构,从而使得其结构简单且易于加工成型。在另一实施例中,该隔板230还可以可拆卸的安装在料筒210中,由此设计可使得整个食料分隔件200更好进行清洗,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该料筒210的底端设有底板240,该底板240和该料筒210侧壁围成用于盛放调料的该内腔,内腔能够避免调料从料筒210的底部泄漏到食物放置区310内,从而有效避免了调料沾在食材上而给用餐者带来不便;除此之外,当用户需要将火锅内的调料捞拣出来时,只需将食料分隔件200取出,便可以将调料顺利从火锅内完全捞拣出来,无需借助其他餐具,操作简单方便,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该底板240上设有若干个第二对流孔241,能够使内腔中的汤汁能够通过第二对流孔241与锅体底部的沸水进行交互,即使得内腔中的调料能够充分加热,以使得内腔中的汤汁能够更入味,也即使得进入食物放置区内的汤汁更入味,相应的食物的味道也会更好。

为了防止隔片220的外端边缘割伤用户和划伤锅体100的内侧壁,在隔片220的外端边缘还设有采用五金压边工艺形成的压边221,以防止其出现利边,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采用卷边工艺使隔片的外端边缘形成卷边,如此也能防止隔片的边缘出现利边。

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对流孔211为圆孔,其孔径为5-15mm,如第一对流孔211的孔径可以为5mm、6mm、7mm、8mm、9mm、10mm、11mm、12mm、13mm、14mm、15mm等具体数值,当第一对流孔211的孔径大于15mm时,翻滚的汤汁易带动调料从调料放置区320内流出,使调料流动到食物放置区310内从而沾附在食材上,降低了用餐者的用餐体验。当第一对流孔211的孔径小于5mm时,调料放置区320内的汤汁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不易流动到料筒210外,使得食物放置区310中的菜肴不能完全入味;当第一对流孔211的孔径介于5mm和15mm之间时,既能保证调料放置区320内的汤汁顺利流向食物放置区310内,又能避免调料从第一对流孔211流入到食物放置区310内。

本实用新型中的食料分隔件200与锅体100采用可拆连接,以便于用户从锅体100内取出食料分隔件200,隔片220与锅体100的内壁为过盈配合,并且在料筒210上还设有提手250,如此一来,当用户需要将食料分隔件200拆卸下来时,只需通过提手250即可快速将食料分隔件200取出,此时锅体100可用作其他用途,比如煮饭或者烧汤,从而达到切换自由、一锅多用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