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锅的上压泄压安全保护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8545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力锅的上压泄压安全保护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力锅的上压泄压安全保护机构。



背景技术:

压力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已比较普遍,但有时也会出现爆炸,究其原因大多为使用不当,例如锅盖合不到位、锅内有压力开盖等都会造成一些事故,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国标GB4706.19-2008的22.108规定,压力锅应带有一个非自复位压力或温度敏感的压力释放装置。为此,中国专利文献号为CN99242527.1于2000年8月2日公开一种压力锅自锁手柄机构,它由安装有自锁装置的手柄与带有密封件的锅盖连接所组成,而所述的手柄固定在锅盖的顶面上,所述的自锁装置为按钮、弹簧、带有活动销的杠杆通过连接件和支架固定在锅盖上。该机构使用时锅盖、锅体只有在合到位后,活动销掉入锅体上锅牙的边缘处锁住,压力锅才能上压,锅盖不能打开;但是,该机构结构复杂,生产、组装工艺要求高,同时泄压不稳定,不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性能优异、装配快捷、制造成本低、易生产、易实现、控压稳定且安全系数高的压力锅的上压泄压安全保护机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压力锅的上压泄压安全保护机构,包括内盖和设置在内盖上的承压板,其特征在于:内盖上设置有连动导轨,连动导轨滑动在内盖上,以实现压力锅的开盖操作;所述的内盖与承压板之间设置有阀盖、弹簧、浮子、泄压阀芯和密封圈,阀盖与承压板配合连接,浮子通过弹簧自复位式上下活动在阀盖上,密封圈设置有在阀盖的下端,泄压阀芯非自复位式设置在密封圈上;所述的压力锅产生压力气体时,压力气体作用并驱动浮子在阀盖上向上活动,浮子在向上活动时与连动导轨相互定位,从而实现压力锅的无法开盖;所述的压力锅产生压力气体、且压力气体超过一定范围时,压力气体作用并驱动泄压阀芯在密封圈上脱出,压力气体从密封圈泄出,从而实现压力锅的安全使用。

所述连动导轨的一端设置有定位缺口,浮子的上部设置有定位部,中部设置有台阶,弹簧一端弹性作用在阀盖上,另一端弹性作用在台阶上,浮子的上部通过弹簧自复位式上下伸缩活动在阀盖上;所述的压力锅产生压力气体时,压力气体作用并驱动浮子在阀盖上向上活动,浮子的上部在向上活动时伸出阀盖外、且通过定位部与连动导轨的定位缺口相互定位,从而实现压力锅的无法开盖;所述的压力锅没有产生压力气体时,浮子的上部通过弹簧向下自复位式缩入阀盖内、且其上的定位部与连动导轨的定位缺口相互脱离,连动导轨滑动在内盖上,以实现压力锅的开盖操作。

所述连动导轨设置在内盖的上方、且其中部设置有滑槽,内盖对应滑槽设置有导向部,连动导轨通过滑槽线性滑动在内盖的导向部上,以实现压力锅的开盖操作。

所述阀盖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孔位,浮子的上部通过台阶和弹簧的配合自复位式上下定位伸缩活动在阀盖的上孔位上。

所述浮子的上下端相互贯通、且其内部设置有腔体,密封圈设置有在阀盖的下孔位上、且密封作用在腔体的下部。

所述腔体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下腔体的腔内空间比上腔体的腔内空间大,密封圈密封作用在下腔体上。

所述密封圈呈碗状,其中部朝上凸起、且设置有装配孔,下腔体的腔内直径大于密封圈的凸起直径;泄压阀芯的直径大于上腔体的腔内直径,泄压阀芯的直径小于下腔体的腔内直径。

所述泄压阀芯的上端呈锥形、且其中部设置有环形槽,泄压阀芯通过环形槽非自复位式卡设在密封圈的装配孔上;所述的压力锅产生压力气体、且压力气体超过一定范围时,压力气体作用并驱动泄压阀芯的环形槽在密封圈的装配孔上脱出,压力气体从密封圈的装配孔、浮子的下腔体和上腔体泄出,从而实现压力锅的安全使用;其中,泄压阀芯从密封圈的装配孔上脱出时活动在下腔体内、且与下腔体的内壁相互作用并发出提醒响声。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的改良,在内盖上设置有连动导轨,在内盖与承压板之间设置有阀盖、弹簧、浮子、泄压阀芯和密封圈;利用连动导轨滑动在内盖上,以实现压力锅的开盖操作;当压力锅产生压力气体时,压力气体作用并驱动浮子在阀盖上向上活动,浮子在向上活动时与连动导轨相互定位,从而实现压力锅的无法开盖;当压力锅产生压力气体、且压力气体超过一定范围时,压力气体作用并驱动泄压阀芯在密封圈上脱出,压力气体从密封圈泄出,从而实现压力锅的安全使用;使产品的上压泄压更加安全,更加稳定,有效地防止了由于压力锅合盖不到位或锅内带压开盖等造成的事故,从而提高压力锅的使用安全性,用户使用更加安心,同时整个产品只有连动导轨、阀盖、弹簧、浮子、泄压阀芯和密封圈等零部件,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非常简单,从而降低生产工艺,使产家生产及组装更加方便。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性能优异、装配快捷、制造成本低、易生产、易实现、控压稳定且安全系数高等特点,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开盖无压力状态)。

图3为图2中的沿A-A线剖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合盖无压力状态)。

图5为图4中的沿B-B线剖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合盖有压力状态)。

图7为图6中的沿C-C线剖开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合盖泄压状态)。

图9为图8中的沿D-D线剖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9,本压力锅的上压泄压安全保护机构,包括内盖1和设置在内盖1上的承压板2,内盖1上设置有连动导轨3,连动导轨3滑动在内盖1上,以实现压力锅的开盖操作;所述的内盖1与承压板2之间设置有阀盖4、弹簧5、浮子6、泄压阀芯7和密封圈8,阀盖4的上端与内盖1配合连接,下端与承压板2配合连接,浮子6通过弹簧5自复位式上下活动在阀盖4上,密封圈8设置有在阀盖4的下端,泄压阀芯7非自复位式设置在密封圈8上;所述的压力锅产生压力气体时,压力气体作用并驱动浮子6在阀盖4上向上活动,浮子6在向上活动时与连动导轨3相互定位,从而实现压力锅的无法开盖;所述的压力锅产生压力气体、且压力气体超过一定范围时,压力气体作用并驱动泄压阀芯7在密封圈8上脱出,压力气体从密封圈8泄出,从而实现压力锅的安全使用。

进一步地讲,连动导轨3的一端设置有定位缺口3.1,浮子6的上部设置有定位部6.1,中部设置有台阶6.2,弹簧5一端弹性作用在阀盖4上,另一端弹性作用在台阶6.2上,浮子6的上部通过弹簧5自复位式上下伸缩活动在阀盖4上;所述的压力锅产生压力气体时,压力气体作用并驱动浮子6在阀盖4上向上活动,浮子6的上部在向上活动时伸出阀盖4外、且通过定位部6.1与连动导轨3的定位缺口3.1相互定位,从而实现压力锅的无法开盖。

压力锅没有产生压力气体时,浮子6的上部通过弹簧5向下自复位式缩入阀盖4内、且其上的定位部6.1与连动导轨3的定位缺口3.1相互脱离,连动导轨3滑动在内盖1上,由于连动导轨3可以来回滑动,因此可以实现压力锅的开盖或合盖操作。

进一步地讲,连动导轨3设置在内盖1的上方、且其中部设置有滑槽3.2,内盖1对应滑槽3.2设置有导向部1.1,连动导轨3通过滑槽3.2线性滑动在内盖1的导向部1.1上,以实现压力锅的开盖操作。

进一步地讲,阀盖4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孔位,浮子6的上部通过台阶6.2和弹簧5的配合自复位式上下定位伸缩活动在阀盖4的上孔位上。

进一步地讲,浮子6的上下端相互贯通、且其内部设置有腔体,密封圈8设置有在阀盖4的下孔位上、且密封作用在腔体的下部。

进一步地讲,腔体分为上腔体6.3和下腔体6.4,下腔体6.4的腔内空间比上腔体6.3的腔内空间大,密封圈8密封作用在下腔体6.4上。

进一步地讲,密封圈8呈碗状,其中部朝上凸起、且设置有装配孔8.1,下腔体6.4的腔内直径大于密封圈8的凸起直径;泄压阀芯7的直径大于上腔体6.3的腔内直径,泄压阀芯7的直径小于下腔体6.4的腔内直径。

进一步地讲,泄压阀芯7的上端呈锥形、且其中部设置有环形槽7.1,泄压阀芯7通过环形槽7.1非自复位式卡设在密封圈8的装配孔8.1上;所述的压力锅产生压力气体、且压力气体超过一定范围时,压力气体作用并驱动泄压阀芯7的环形槽7.1在密封圈8的装配孔8.1上脱出,压力气体从密封圈8的装配孔8.1、浮子6的下腔体6.4和上腔体6.3泄出,从而实现压力锅的安全使用;其中,泄压阀芯7从密封圈8的装配孔8.1上脱出时活动在下腔体6.4内、且与下腔体6.4的内壁相互作用并发出提醒响声。因脱出的泄压阀芯7无法复位了,所以压力锅内的压力气体会一直处于排出状态,使压力锅始终在安全状态,从而提醒用户需进行售后维修,最终实现安全保护的作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