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具包边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6865阅读:1226来源:国知局
锅具包边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具,具体地说是一种锅具包边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搪瓷锅,是指在金属坯体表面涂搪瓷釉制成的锅,具有金属机械强度和瓷釉物化特征;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被碰伤或损伤,从而导致金属坯体表面生锈,也影响了美观。为此,目前普遍采用C形不锈钢包边结构,对搪瓷锅的边口进行包边处理,其包括上弧形边和下弧形边,安装时,要将上弧形边的端部和下弧形边的端部分别卡在搪瓷锅口部翻边上,即C形不锈钢包边结构的开口卡在搪瓷锅口部翻边的上下面上,如图1所示。由于搪瓷表面硬度比较高,搪瓷层的厚度也比较厚,包边结构不容易损伤搪瓷层,即使轻微损伤也不会伤到金属坯体。

但是,对于表面涂有不粘涂层或防锈涂层的金属锅体,例如电饭煲内胆,如要对其口部翻边进行包边处理时,由于不粘涂层表面硬度低,不粘涂层的厚度也比较薄,会被现有的金属包边结构严重损伤。此外,此种包边结构与金属锅口部翻边的连接不够稳定可靠,两者间容易产生相对运动,会进一步加剧金属锅口部翻边表面的损伤,尤其是上表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对锅口部翻边的上表面损伤小甚至无损伤,且与金属锅口部翻边连接稳定可靠的锅具包边结构。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锅具包边结构,包括一包覆在锅口部翻边处且具有弹性的包边圈,所述的包边圈包括竖向本体、竖向本体上部向一侧延伸形成的上包边和竖向本体下部向一侧延伸形成的下包边,所述的上包边和下包边位于竖向本体的同一侧;

所述上包边的内壁与锅口部翻边上表面之间形成夹角α,0度<α≤20度,所述的下包边为翻边或卷边;所述的上包边抵触在锅口部翻边的上表面上,下包边抵触在锅口部翻边的下表面上,包边圈的内壁与锅口部翻边上表面之间形成一可使包边圈紧扣在锅口部翻边上的形变空间。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利用形变空间、夹角α及包边圈具有的弹性性能,上包边的内壁紧扣在锅口部翻边的上表面上,实现了上包边内壁的外端部与锅口部翻边的上表面之间紧配合、无间隙,并连接稳定可靠,可有效避免两者间产生相对运动,对锅口部翻边的上表面损伤小甚至无损伤。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上包边的结构可以分成以下三种:

1)所述上包边采用单层结构,相对于锅口部翻边的上表面,上包边为斜向设置,上包边外端的底部紧扣在锅口部翻边的上表面上,所述夹角α的范围为:0度<α≤15度,优选为2度≤α≤10度,上包边与锅口部翻边上表面的抵触点比下包边与锅口部翻边下表面的抵触点更靠近于锅具中心,进一步加强紧扣效果。

所述的上包边与锅口部翻边的上表面之间还设有一覆在锅口部翻边上的缓冲保护层,所述的上包边紧扣在缓冲保护层上。缓冲保护层可以完全避免上包边对锅口部翻边上表面的损伤,其材料为硅胶或聚四氟乙烯。

2)所述上包边采用双层结构,上包边的内层底面紧压在锅口部翻边的上表面上,由上包边内层底面的内端点和位于竖向本体与上包边之间的内侧转弯点连接一条直线,其与锅口部翻边上表面之间形成夹角β,5度≤β≤20度,优选为10度≤β≤15度。

3)所述上包边采用双层结构,相对于锅口部翻边的上表面,上包边为斜向设置,其内层外端的底部紧扣在锅口部翻边的上表面上,0度<α≤15度,优选为2度≤α≤10度;上包边内层与锅口部翻边上表面的抵触点比下包边与锅口部翻边下表面的抵触点更靠近于锅具中心,进一步加强紧扣效果。

所述包边圈的材质为弹性钢片,其厚度为0.1-0.4mm。

所述上包边的宽度为1-5mm。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上包边的外端部与金属锅口部翻边之间紧配合、无间隙,上包边与金属锅口部翻边连接稳定可靠,有效避免了两者间产生相对运动,对锅

口部翻边的上表面损伤小甚至无损伤;对于采用单层结构的上包边,缓冲保护层可以完全避免上包边对锅口部翻边上表面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锅具的包边结构。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缓冲保护层,2-锅口部翻边,3-包边圈,31-竖向本体,32-上包边,33-下包边,4-形变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2-3所示的锅具包边结构,包边圈3包覆在锅口部翻边2处,所述的包边圈3由竖向本体31、竖向本体上部向一侧延伸形成的上包边32和竖向本体下部向一侧延伸形成的下包边33组成,所述的上包边32和下包边33位于竖向本体31的同一侧。

锅口部翻边2的上表面为平面,上包边32为单层结构的平边,上包边32斜向设置,其外端的底部紧扣在锅口部翻边的上表面上,上包边的内壁与锅口部翻边上表面之间形成夹角α,2度≤α≤10度。

所述的下包边为翻边(见图2)或卷边(见图3),采用卷边的结构对金属锅口部翻边下表面的损伤小,下包边33抵触在锅口部翻边2的下表面上。

包边圈3的内壁与锅口部翻边2上表面之间形成可使包边圈紧扣在锅口部翻边上的形变空间4。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的锅具包边结构,包边圈3包覆在锅口部翻边2处,所述的包边圈3由竖向本体31、竖向本体上部向一侧延伸形成的上包边32和竖向本体下部向一侧延伸形成的下包边33组成,所述的上包边32和下包边33位于竖向本体31的同一侧。

锅口部翻边2的上表面为平面,上包边32为双层结构的平边,上包边32内层底面紧压在锅口部翻边2的上表面上,由上包边内层底面的内端点和位于竖向本体与上包边之间的内侧转弯点连接一条直线,其与锅口部翻边2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夹角β,5度≤β≤15度。

所述的下包边为卷边,采用卷边的结构对金属锅口部翻边下表面的损伤小,下包边33抵触在锅口部翻边2的下表面上。

包边圈3的内壁与锅口部翻边2上表面之间形成可使包边圈紧扣在锅口部翻边上的形变空间4。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的锅具包边结构,包边圈3包覆在锅口部翻边2处,所述的包边圈3由竖向本体31、竖向本体上部向一侧延伸形成的上包边32和竖向本体下部向一侧延伸形成的下包边33组成,所述的上包边32和下包边33位于竖向本体31的同一侧。

锅口部翻边2的上表面为平面,上包边32为双层结构的平边,上包边32斜向设置,其外端的底部紧扣在锅口部翻边的上表面上,上包边的外壁与锅口部翻边上表面形成夹角α,1度≤α≤6度。

所述的下包边为卷边,采用卷边的结构对金属锅口部翻边下表面的损伤小,下包边33抵触在锅口部翻边2的下表面上。

包边圈3的内壁与锅口部翻边2上表面之间形成可使包边圈紧扣在锅口部翻边上的形变空间4。

实施例4

如图6所示的锅具包边结构,包边圈3包覆在锅口部翻边2处,所述的包边圈3由竖向本体31、竖向本体上部向一侧延伸形成的上包边32和竖向本体下部向一侧延伸形成的下包边33组成,所述的上包边32和下包边33位于竖向本体31的同一侧。

所述的上包边32与锅口部翻边2的上表面之间设有覆在锅口部翻边2上的缓冲保护层1,锅口部翻边2的上表面为平面,上包边32为单层结构的平边,上包边32斜向设置,所述上包边32外端的底部紧扣在缓冲保护层1上,上包边的内壁与锅口部翻边2的上表面形成夹角α,2度≤α≤10度。包边圈3的内壁与锅口部翻边2上表面之间形成可使包边圈紧扣在缓冲保护层1上的形变空间4。

所述的下包边为卷边,采用卷边的结构对金属锅口部翻边下表面的损伤小,下包边33抵触在锅口部翻边2的下表面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