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用重力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2225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锅用重力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用压力调节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锅用重力阀。



背景技术:

限压阀是压力锅的常用部件,能够起到限制锅内压力的目的,在锅内压力达到一定值时能够通过排气管排出,从而实现高压烹饪以及减少烹饪时间的目的。但现有的限压阀一般只具有一个档位的工作压力,而不同的食物在烹饪时的最佳压力实际上并不相同,单一档位的限压阀已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因此目前市场上开始出现一些可调节压力的弹簧式限压阀,这种弹簧式限压阀在对压力进行调节时,主要是依靠压缩弹簧来实现压力的调节,当弹簧压缩程度越高,则烹饪时锅体内的压力越大,反之锅体内的压力越小。但这种弹簧式限压阀在调节压力时,因弹簧自身的不稳定性,将导致压力调节时也不稳定,且弹簧长期处于压缩状态下会导致弹簧松弛,长期使用后将会进一步影响其稳定性,导致其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弹簧式限压阀压力调节时不稳定,使用寿命较短等缺陷,提供了一种新的锅用重力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锅用重力阀,包括面板、旋钮、阀帽、排气管、面板固定件,所述的旋钮转动设置于面板上,所述的旋钮内设置有容置腔,旋钮上设置有与容置腔相连通的阀体定位孔,所述的阀帽顶部设置有排气孔,阀帽底部设置有阀尖,还包括外阀体、内阀体、调档圈,所述的排气管位于容置腔内且排气管顶部与内阀体相连接,所述的排气管底部伸出面板外并与面板固定件相连接,所述的外阀体滑动套于内阀体上,所述的内阀体底部设置有对外阀体进行限位的限位台,所述的阀帽与内阀体顶部相连接并遮盖阀体定位孔,所述的阀尖与排气管顶部相配合,所述的面板上设置有高低不平的台面,所述的调档圈位于容置腔内且调档圈下部与台面相抵触,调档圈上部与旋钮相连接,所述的调档圈上还设置有与外阀体底部相配合的支撑台。

面板、排气管、面板固定件配合用于将本实用新型固定于锅盖上,面板 、旋钮、调档圈相互配合,让使用者能够通过旋钮的转动,使得调档圈的底部在面板的高低不平的台面上滑动,从而使得调档圈具有不同的高度位置,而调档圈在不同高度位置时,调档圈的支撑台或者支撑起外阀体,或者与外阀体分离,从而控制外阀体、内阀体、阀帽这三者通过阀尖压于排气管顶部时的重量,从而控制锅体排气时所需的压力,达到压力调节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重力控制的结构来控制压力的调节,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且使用寿命更长。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锅用重力阀,所述的高低不平的台面包括三个不同高度的台阶,分别为第一台阶、第二台阶、第三台阶,所述的调档圈下部与第一台阶相抵触时,所述的外阀体压于支撑台上,所述的调档圈下部与第二台阶相抵触时,所述的外阀体底部压于内阀体的限位台上,所述的调档圈下部与第三台阶相抵触时,所述的外阀体顶部与阀帽相抵触,外阀体的底部压于支撑台上。第一台阶、第二台阶、第三台阶分别对应低压档、高压档、排气档,从而方便使用者选择。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锅用重力阀,所述的调档圈上部还设置有凹槽,所述的旋钮内部设置有与凹槽相配合的凸台。使得调档圈与旋钮之间实现拆卸式连接,便于组装和清洗。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锅用重力阀,还包括旋钮硅胶圈,所述的旋钮硅胶圈套于旋钮上。使得旋钮旋转时更加顺畅,手感更好。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锅用重力阀,所述的旋钮硅胶圈上还阵列设置有防滑筋。避免旋钮转动时出现打滑现象,提升产品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锅用重力阀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处于低压档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处于高压档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处于排气档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6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它们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锅用重力阀,包括面板8、旋钮5、阀帽1、排气管7、面板固定件9,所述的旋钮5转动设置于面板8上,所述的旋钮5内设置有容置腔52,旋钮5上设置有与容置腔52相连通的阀体定位孔51,所述的阀帽1顶部设置有排气孔11,阀帽1底部设置有阀尖12,还包括外阀体3、内阀体2、调档圈6,所述的排气管7位于容置腔52内且排气管7顶部与内阀体2相连接,所述的排气管7底部伸出面板8外并与面板固定件9相连接,所述的外阀体3滑动套于内阀体2上,所述的内阀体2底部设置有对外阀体3进行限位的限位台21,所述的阀帽1与内阀体2顶部相连接并遮盖阀体定位孔51,所述的阀尖12与排气管7顶部相配合,所述的面板8上设置有高低不平的台面81,所述的调档圈6位于容置腔52内且调档圈6下部与台面81相抵触,调档圈6上部与旋钮5相连接,所述的调档圈6上还设置有与外阀体3底部相配合的支撑台61。

如图2、图3、图4所示,使用时,将排气管7的下端穿过锅盖并用面板固定件9固定,接着根据需要旋转旋钮5,则调档圈6也在旋钮5的带动下转动,从而使得调档圈6的下部与面板8上高低不平的台面81接触,从而使得调档圈6在旋钮5的容置腔52内具有不同的高度位置,因调档圈6上的支撑台61与外阀体3底部相配合,则当调档圈6位于不同高度位置时,调档圈6的支撑台61或者支撑起外阀体3,或者与外阀体3分离,当调档圈6的支撑台61与外阀体3分离时,外阀体3、内阀体2、阀帽1的重量共同通过阀尖12作用于排气管7的顶部,则此时锅体内的气压只有达到高压状态才能顶起阀尖12,然后通过阀帽1顶部的排气孔11排出,实现高压蒸煮的目的。而当调档圈6的支撑台61支撑起外阀体3时,相应的阀尖12对排气管7顶部的压力也相应有不同程度的减小,从而根据需要控制锅体蒸煮时处于不同的压力状态下,实现压力的调节。

作为优选,所述的高低不平的台面81包括三个不同高度的台阶,分别为第一台阶82、第二台阶83、第三台阶84,所述的调档圈6下部与第一台阶82相抵触时,所述的外阀体3压于支撑台61上,所述的调档圈6下部与第二台阶83相抵触时,所述的外阀体3底部压于内阀体2的限位台21上,所述的调档圈6下部与第三台阶84相抵触时,所述的外阀体3顶部与阀帽1相抵触,外阀体3的底部压于支撑台61上。

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第一台阶82、第二台阶83、第三台阶84分别对应低压档、高压档、排气档。

具体的如图2所示,此时处于低压档状态,此时调档圈6的支撑台61支撑外阀体3,外阀体3被带动着位于内阀体2的中部位置,此时内阀体2、阀帽1的重量共同通过阀尖12作用于排气管7的顶部。

如图3所示,此时处于高压档状态,在此状态下调档圈6的支撑台61不再支撑外阀体3,则外阀体3底部压于内阀体2的限位台21上,此时外阀体3、内阀体2、阀帽1的重量共同通过阀尖12作用于排气管7的顶部,从而使得锅体内必须产生更高的气压才能将阀尖12顶起进行排气。

如图4所示,此时处于排气状态,在此状态下调档圈6的支撑台61将外阀体3顶起,且使得外阀体3处于内阀体2的最上端并连带将阀帽1顶起,使得阀帽1的阀尖12离开排气管7的顶部,从而使得锅体内的气体可以顺畅地通过排气管7流到阀帽1内并通过阀帽1顶部的排气孔11排出。

作为优选,所述的调档圈6上部还设置有凹槽62,所述的旋钮5内部设置有与凹槽62相配合的凸台53。

作为优选,还包括旋钮硅胶圈4,所述的旋钮硅胶圈4套于旋钮5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旋钮硅胶圈4上还阵列设置有防滑筋41。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的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