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4753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清洗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清洗机,特别是一种用于清洗小型物件的清洗机。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人们清洗物件常常都是通过洗涤剂人工进行清洗,但是某些小型物件比较精细,难以清洗,或者是形状不规则的物件,结构比较复杂地方的难以清洗到位。此外,还有一部分物件如奶嘴、奶瓶等婴儿用品往往需要比较高的洁净度,或者需要避免人手部的接触,普通的清洗无法达到这样的要求,且奶嘴、奶瓶上的奶粉残留不易清洗干净,费时费力。

当普通清洗难以清除污垢的情况下,往往会采用铁丝球等类似的锋利的工具进行辅助清洗,但这类工具会破坏物件的外表面,尤其是对于一些贵重的饰品来说,容易导致物件损坏。

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清洗机,大部分是针对大型物件的清洗,对于小型物件清洁效果不理想,而对于一些洁净度高要求的更是难以满足要求。

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清洗机结构上的不足,需要设计一种设计合理、清洁效果好的清洗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设计合理、清洁效果好的清洗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清洗机,包括:

底座,设置有开关按钮;

机体,固设在底座上,所述机体具有内壳、外壳,在内壳上活动连接有内盖,且内盖与内壳合围形成工作腔;

超声波清洗元件,设置为至少一个,所述超声波清洗元件位于底座内并与内壳相连,且超声波清洗元件与开关按钮电连接;

外盖,扣合在机体上。

在上述的一种清洗机中,外壳底部与底座紧密相连,且外壳与内壳之间合围形成辅助腔,所述辅助腔与底座联通。

在上述的一种清洗机中,在内盖上设置有把手,且在把手上卡固有镊夹。

在上述的一种清洗机中,所述镊夹由两夹持部以及连接两夹持部的连接部构成,所述夹持部均呈弧形设置且每个夹持部均圆弧过渡至连接部,两夹持部顶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把手的宽度。

在上述的一种清洗机中,在内壳内部设置有杀菌消毒器。

在上述的一种清洗机中,在内壳内壁上对称设置有两安装块,且两安装块靠近内壳顶部设置,所述内盖与其中一个安装块铰接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清洗机中,内壳顶部弯折形成翻沿并与外壳顶部紧密相连,所述外壳抵靠在翻沿上。

在上述的一种清洗机中,所述内壳与外壳同轴设置且两者均呈倒置的类圆台设置,在同一横截面上,内壳与外壳均呈椭圆形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采用内壳与内盖的设计能确保工作腔的清洁度,避免外部污染;镊夹的设置既可以用于夹持清洗物件又能方便内盖的开合;此外超声波清洗元件与等离子发生器的设置使得物件清洗更加彻底且能进行消毒,保证物件的清洁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卸去外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底座;11、开关按钮;20、机体;21、内壳;211、安装块;212、翻沿;22、外壳;31、内盖;32、外盖;41、辅助腔;42、工作腔;50、把手;60、镊夹;61、夹持部;62、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清洗机包括:

底座10,设置有开关按钮11;

机体20,固设在底座10上,机体20具有内壳21、外壳22,在内壳21上活动连接有内盖31,且内盖31与内壳21合围形成工作腔42;

超声波清洗元件(图中未示出),设置为至少一个,超声波清洗元件位于底座10内并与内壳21相连,且超声波清洗元件与开关按钮11电连接;

外盖32,扣合在机体20上。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型物件比较精细,难以清洗,或者是形状不规则的物件,结构比较复杂地方的难以清洗到位。且奶嘴、奶瓶等婴儿用品往往需要比较高的洁净度,或者需要避免人手部的接触,普通的清洗无法达到这样的要求,且奶嘴、奶瓶上的奶粉残留不易清洗干净,费时费力。

如若采用铁丝球等类似的锋利的工具进行辅助清洗的话,则会破坏物件的外表面,尤其是对于一些贵重的饰品来说,容易导致物件损坏。

为此,本实用新型了设计了一种清洗机,特别是一种带超声波清洗元件的清洗机,通过超声波振动对物件进行清洗,适用于小型物件的清洗。本实用新型采用内壳21与内盖31的设计能确保工作腔42的清洁度,内壳21与外壳22的双层设计能够避免物件受到外部污染。

超声波清洗元件与内壳21相连且超声波清洗元件与开关按钮11电连接,当按下开关按钮11后,超声波清洗元件即可开始工作,将振动传递到内壳21,清洗物件。此处,超声波清洗元件优选为超声波振子,在不影响清洗机清洁效果的情况下也可选择其他形式的超声波清洗元件。

如图1至图4所示,优选地,外壳22底部与底座10紧密相连,且外壳22与内壳21之间合围形成辅助腔41,辅助腔41与底座10联通。

具体的,外壳22的底部边沿与底座10固连,外壳22与内壳21之间合围形成辅助腔41,底座10内部呈中空设置,上述超声波清洗元件安装在底座10内,辅助腔41与底座10联通,这样设置方便了超声波清洗元件与内壳21底部相连,进而方便超声波振动传递到内壳21,有利于对内壳21内的物件进行清洗。

如图2所示,优选地,在内盖31上设置有把手50,且在把手50上卡固有镊夹60。

镊夹60的设置,一方面可以作为手持的部件,方便使用者作用在把手50上打开或关闭内盖31;另一方面,镊夹60可从把手50上取下,进而夹持物件,便于取放物件。

进一步优选地,镊夹60由两夹持部61以及连接两夹持部61的连接部62构成,夹持部61均呈弧形设置且每个夹持部61均圆弧过渡至连接部62,两夹持部61顶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把手50的宽度。

具体的,镊夹60由连接部62、两夹持部61构成,本实施例中优选连接部62呈圆形设置,夹持部61均圆弧过渡至连接部62的结构设置能够增强镊夹60的结构强度,在镊夹60受到外力时能够进行缓冲作用,有利于增长镊夹60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利于在撤去外力时,镊夹60能够恢复到原始状态。

夹持部61均呈弧形设置同样也是为了增强镊夹60的结构强度,此外也使得镊夹60的造型更加美观。值得一提的是,两夹持部61顶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把手50的宽度,使得镊夹60与把手50连接稳定,镊夹60与把手50可以是过盈配合或者弹性配合。其中,把手50的外形设置成棱角分明的形式,便于镊夹60与把手50配合连接。

优选地,在内壳21内部设置有杀菌消毒器(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中优选杀菌消毒器为等离子发生器,等离子发生器的设置能够在清洗工作时对物件进行消毒杀菌,确保清洁度。等离子发生器同样也与开关按钮11电连接,在清洗机进行清洗作业时等离子发生器即可产生离子用于杀菌消毒作用,使用方便,等离子发生器的结构可以选用现有的等离子发生器。

如图2和图3所示,进一步优选地,在内壳21内壁上对称设置有两安装块211,且两安装块211靠近内壳21顶部设置,内盖31与其中一个安装块211铰接连接。

安装块211的设置便于安装内盖31,具体的,内盖31与对应的安装块211通过连接轴进行铰接连接,开关方便。同时两安装块211对称设置能够平衡清洗机,避免清洗机在清洗工作时由于结构不稳定而影响清洗效果。

如图2、图3和图5所示,优选地,内壳21顶部弯折形成翻沿212并与外壳22顶部紧密相连,外壳22抵靠在翻沿212上。翻沿212的设置将内壳21与外壳22连接在一起,避免外部尘埃等进入清洗机,同时便于外盖32覆盖在机体20上,整个清洗机结构紧凑,同时稳定性良好。

进一步优选地,内壳21与外壳22同轴设置且两者均呈倒置的类圆台设置,在同一横截面上,内壳21与外壳22均呈椭圆形设置。

内壳21与外壳22同轴设置且两者均呈倒置的类圆台设置,使得清洗机造型美观,占用空间小但又具有足够的清洗空间,结构设计合理。其中,内壳21与外壳22的横截面均呈椭圆形设置,内壳21与外壳22的实际形状可以认为是椭圆台状。

值得一提的是,安装块211与内壳21内壁紧密相连,两安装块211位于内壳21顶部开口所形成的椭圆形的两焦点所在的直线上,内盖31的形状大致与内壳21顶部开口的形状相适配。

本清洗机采用内壳21与内盖31的设计能确保工作腔42的清洁度,避免外部污染;镊夹60的设置既可以用于夹持清洗物件又能方便内盖31的开合;此外超声波清洗元件与等离子发生器的设置使得物件清洗更加彻底且能进行消毒,保证物件的清洁度,实用性好。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