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以及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9460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以及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以及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清洗装置作为卫浴领域中的一种常见设备,不论是在家庭的卫浴间中,还是在公共场所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对于此,作为清洗装置的一部分,对于清洗液供给装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市场上普遍存在的清洗装置中的清洗液供给装置,不具备自动出液的功能。在使用时,操作者需对清洗液供给装置进行手动按压,才能使得清洗液供给装置内的清洗液流出。而且,市场上普遍存在的清洗液供给装置,不具备控制清洗液的流量的功能。对此,此种清洗液供给装置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操作者使用此种清洗液供给装置时,由于现有的清洗液供给装置不具备自动出液的功能,操作者需对清洗液供给装置进行手动按压,才能使得清洗液供给装置内的清洗液流出。因此,当操作者不方便对清洗液供给装置进行手动按压时,会给操作者带来诸多不便。其次,由于清洗液供给装置不具备控制清洗液的流量的功能,因此,在清洗被清洗物时,操作者不能根据个人需要对清洗液的流量进行控制。因此,对操作者造成不便的同时,还会使清洗液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浪费,不利于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能够自动挤出清洗液、清洗液的流量可控的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另外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的清洗装置。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的实用新型为一种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具有外壳、送液泵、物体感应器和流量控制器。在所述外壳的外表面连接有清洗液喷嘴,在所述外壳内形成有送液泵容纳腔以及清洗液容纳腔,在所述清洗液容纳腔上形成有送液孔。所述送液泵的进液管与所述清洗液容纳腔的送液孔连通,所述送液泵的出液管与所述清洗液喷嘴连通。所述物体感应器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外表面,用于检测是否存在被清洗物。所述流量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外壳上,用于调节从所述清洗液喷嘴中流出的清洗液的流量。

另外,技术方案2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1的实用新型的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中,所述外壳具有清洗液容纳腔端盖、送液泵外壳和清洗液容纳腔外壳。所述清洗液容纳腔端盖位于所述清洗液容纳腔外壳的上方且扣接在所述送液泵外壳上,所述送液泵外壳位于所述清洗液容纳腔外壳的下方且扣接在所述清洗液容纳腔外壳上。

另外,技术方案3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2的实用新型的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中,所述外壳还具有形成在所述外壳的侧方的出液支撑台,所述清洗液容纳腔端盖经由所述出液支撑台与所述送液泵外壳连接。

另外,技术方案4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3的实用新型的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中,所述送液泵的所述出液管的一端与所述送液泵连接,所述送液泵的所述出液管的另一端嵌入所述出液支撑台内。

另外,技术方案5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4的实用新型的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中,所述物体感应器包括用于接收信号的第一物体感应器以及用于发送信号的第二物体感应器,所述第一物体感应器位于所述送液泵外壳的侧方,所述第二物体感应器形成在所述出液支撑台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一物体感应器相对应。

另外,技术方案6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5的实用新型的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中,所述物体感应器为红外线光电物体感应器。

另外,技术方案7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6的实用新型的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中,在所述清洗液容纳腔端盖上形成所述流量控制器。

另外,技术方案8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7的实用新型的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中,在所述清洗液容纳腔端盖上还形成有用于指示所述清洗液是否从所述清洗液喷嘴中流出的指示灯。

另外,技术方案9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3的实用新型的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中,所述出液支撑台与所述清洗液容纳腔外壳形成为一体。

另外,技术方案10的实用新型为一种清洗装置,包括如技术方案1-9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全方位清洗台、清洗台支架和供水装置。所述全方位清洗台设置在所述清洗台支架的支撑面上。所述供水装置包括供水箱以及与所述供水箱连接的水泵,所述水泵通过清洗台进水管与所述全方位清洗台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靠近所述全方位清洗台设置在所述清洗台支架的支撑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市场上普遍存在的清洗装置中的清洗液供给装置,不具备自动出液的功能。在使用时,操作者需对清洗液供给装置进行手动按压,才能使得清洗液供给装置内的清洗液流出。因此,当操作者不方便对清洗液供给装置进行手动按压时,会给操作者带来诸多不便,同时还会因不同操作者对洗液供给装置进行手动按压,造成操作者之间接触细菌的传播。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具有外壳、送液泵、物体感应器和流量控制器,在外壳的外表面连接有清洗液喷嘴。在外壳内形成有送液泵容纳腔以及清洗液容纳腔。物体感应器设置在外壳的外表面,用于检测是否存在被清洗物。因此,物体感应器的设置,能够使得感应器感应到被清洗物,从而清洗液容纳腔中的清洗液能够在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控制下通过送液泵增压流出,进而覆盖到被清洗物上,使得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实现自动挤出清洗液的功能,使操作者使用清洗液时更加方便快捷。

另外,在现有技术中,由于清洗液供给装置不具备控制清洗液的流量的功能,因此,在清洗被清洗物时,操作者不能根据个人需要对清洗液的流量进行控制。因此,对操作者造成不便的同时,还会使清洗液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浪费,不利于节约成本。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流量控制器设置在外壳上,用于调节从清洗液喷嘴中流出的清洗液的流量。因此,流量控制器的设置,能够使得操作者根据个人需要对清洗液的流量进行控制,为操作者提供便利的同时,还能避免清洗液的浪费,有利于节约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清洗装置,由于清洗装置包括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因此,作为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的载体,清洗装置具有全部的适用于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的有益效果。另外,由于清洗装置具有全方位清洗台、清洗台支架和供水装置。全方位清洗台设置在清洗台支架的支撑面上。供水装置包括供水箱以及与供水箱连接的水泵,水泵通过清洗台进水管与全方位清洗台的进水口连接。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靠近全方位清洗台设置在清洗台支架的支撑面上。因此,全方位清洗台、清洗台支架和供水装置的位置的设置,能够使得清洗装置中的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凑,有效减小清洗装置整体结构的体积以及清洗装置整体结构的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清洗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标:100-全方位清洗台;110-清洗台进水管;200-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210-外壳;211-清洗液容纳腔端盖;212-送液泵外壳;213-清洗液容纳腔外壳;214-出液支撑台;215-清洗液容纳腔;216-送液孔;217-清洗液喷嘴;220-送液泵;221-进液管;222-出液管;231-第一物体感应器;232-第二物体感应器;240-流量控制器;250-指示灯;300-清洗台支架;410-供水箱;420-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清洗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清洗装置包括全方位清洗台100、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200、清洗台支架300和供水装置。

具体地说,全方位清洗台100设置在清洗台支架300的支撑面上。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200靠近全方位清洗台100设置在清洗台支架300的支撑面上。供水装置包括供水箱410以及与供水箱410连接的水泵420,水泵420通过位于全方位清洗台100侧方的清洗台进水管110与全方位清洗台100的进水口连接。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2至图6所示,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200具有外壳210、套接在外壳210内的送液泵220、物体感应器以及流量控制器240。

具体地说,外壳210具有清洗液容纳腔端盖211、送液泵外壳212、清洗液容纳腔外壳213和形成在外壳210的侧方的出液支撑台214。其中,出液支撑台214与清洗液容纳腔外壳213形成为一体。清洗液容纳腔端盖211位于清洗液容纳腔外壳213的上方且经由出液支撑台214扣接在清洗液容纳腔外壳213上,送液泵外壳212位于清洗液容纳腔外壳213的下方且扣接在清洗液容纳腔外壳213上。

另外,在送液泵外壳212内形成有用于容纳送液泵220的送液泵容纳腔,在清洗液容纳腔外壳213内形成有用于存放清洗液的清洗液容纳腔215。在清洗液容纳腔215的侧方形成有送液孔216,送液孔216通过设置在送液泵220侧方的送液泵220的进液管221与送液泵220连通,设置在送液泵220的侧方且与进液管221并排设置的出液管222的一端与送液泵220连接,出液管222的另一端嵌入出液支撑台214内,与形成在出液支撑台214的下表面上的清洗液喷嘴217连通。

另外,用于检测是否存在被清洗物的物体感应器为红外线光电物体感应器,包括用于接收信号的第一物体感应器231以及用于发送信号的第二物体感应器232。第一物体感应器231位于送液泵外壳212的侧方,第二物体感应器232形成在出液支撑台214的下方且与第一物体感应器231相对应。

另外,流量控制器240设置在清洗液容纳腔端盖211的上表面,用于调节从与外壳210的外表面连接的清洗液喷嘴217中流出的清洗液的流量。

另外,指示灯250设置在清洗液容纳腔端盖211的上表面上,且与流量控制器240相邻,用于指示清洗液是否从清洗液喷嘴217中流出。

另外,清洗装置具有单片机控制系统,用于对全方位清洗台100、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200、清洗台支架300和供水装置进行控制操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说明,下面说明其运转方式。

当被清洗物放置于全方位清洗台100中时,控制系统控制供水装置进行出水,以此实现对被清洗物放的初步清洗。

当将被清洗物放置在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200中清洗液喷嘴217的下方时,第一物体感应器231感应到被清洗物,进而通过第二物体感应器232发出高电平信号到单片机控制系统中,单片机控制系统控制继电器通电给送液泵220。送液泵220将清洗液容纳腔215中的清洗液经由进液管221、送液泵220、出液管222压入到清洗液喷嘴217处,以此将清洗液覆盖到被清洗物上。此时,指示灯250亮起。其中,操作者可以根据个人需要,通过操作者手动按压调节流量控制器240,对流出清洗液喷嘴217中的清洗液进行流量调控。具体为,当操作者手动按压流量控制器240时,单片机控制系统接收到压力信号,从而达到控制出液泵出液时间的长短的目的,以此实现对流出清洗液喷嘴217中的清洗液进行流量调控,将从清洗液喷嘴217内流出的清洗液用于对被清洗物进行清洁操作。

当被清洗物离开清洗液喷嘴217位置时,第一物体感应器231接收到低电平信号,进而通过第二物体感应器232发出底电平信号到单片机控制系统中,单片机控制系统控制继电器使送液泵220停止工作。此时,指示灯250熄灭。

通过上面的安装方式,能够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200,完成对清洗液的挤出操作。

另外,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市场上普遍存在的清洗装置中的清洗液供给装置,不具备自动出液的功能。在使用时,操作者需对清洗液供给装置进行手动按压,才能使得清洗液供给装置内的清洗液流出。因此,当操作者不方便对清洗液供给装置进行手动按压时,会给操作者带来诸多不便,同时还会因不同操作者对洗液供给装置进行手动按压,造成操作者之间细菌的传播。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具有外壳、送液泵、物体感应器和流量控制器,在外壳的外表面连接有清洗液喷嘴。在外壳内形成有送液泵容纳腔以及清洗液容纳腔。物体感应器设置在外壳的外表面,用于检测是否存在被清洗物。因此,物体感应器的设置,能够使得感应器感应到被清洗物,从而清洗液容纳腔中的清洗液能够在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控制下通过送液泵增压流出,进而覆盖到被清洗物上,使得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实现自动挤出清洗液的功能,使操作者使用清洗液时更加方便快捷。

另外,在现有技术中,由于清洗液供给装置不具备控制清洗液的流量的功能,因此,在清洗被清洗物时,操作者不能根据个人需要对清洗液的流量进行控制。因此,对操作者造成不便的同时,还会使清洗液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浪费,不利于节约成本。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流量控制器设置在外壳上,用于调节从清洗液喷嘴中流出的清洗液的流量。因此,流量控制器的设置,能够使得操作者根据个人需要对清洗液的流量进行控制,为操作者提供便利的同时,还能避免清洗液的浪费,有利于节约成本。

另外,由于清洗液容纳腔端盖位于清洗液容纳腔外壳的上方且扣接在送液泵外壳上,送液泵外壳位于清洗液容纳腔外壳的下方且扣接在清洗液容纳腔外壳上。因此,清洗液容纳腔端盖、送液泵外壳和清洗液容纳腔外壳相互扣接的方式,能够使得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的结构更为紧凑合理。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外壳具有形成在外壳的侧方的出液支撑台,清洗液容纳腔端盖经由出液支撑台与送液泵外壳连接。因此,出液支撑台、清洗液容纳腔端盖与送液泵外壳之间连接关系以及位置的设置,能够使得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的结构更为紧凑合理,有利于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送液泵的出液管的一端与送液泵连接,送液泵出液管的另一端嵌入出液支撑台内。因此,送液泵出液管嵌入出液支撑台内的设置,能够使得出液支撑台起到对送液泵出液管进行支撑的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物体感应器包括用于接收信号的第一物体感应器以及用于发送信号的第二物体感应器,第一物体感应器位于送液泵外壳的侧方,第二物体感应器形成在出液支撑台的下方且与第一物体感应器相对应。因此,第一物体感应器以及第二物体感应器的设置,使得物体感应器集接收与发送信号于一体,使得物体感应器感应被清洗物的灵敏性更高。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物体感应器为红外线光电物体感应器,红外线光电物体感应器通过微弱光束能被安全可靠的准确的发送和接收信号。因此,物体感应器为红外线光电物体感应器的设置,能够使得物体感应器更为快速地感知被清洗物,从而提高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的工作效率。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清洗液容纳腔端盖的上表面形成有流量控制器。因此,流量控制器位于清洗液容纳腔端盖的上表面的设置,能够使得操作者更为方便地操作流量控制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清洗液容纳腔端盖上还形成有用于指示清洗液是否从清洗液喷嘴中流出的指示灯。因此,指示灯的设置,能够使得操作者实时观察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的工作状况,当洗液自动供给装置出现损坏时,能够尽快进行维修操作,以免对操作者造成诸多不便。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出液支撑台与清洗液容纳腔外壳形成为一体。因此出液支撑台与清洗液容纳腔外壳的一体式设置,能够有效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另外,由于清洗装置包括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因此,作为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的载体,清洗装置具有全部的适用于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的有益效果。另外,由于清洗装置具有全方位清洗台、清洗台支架和供水装置。全方位清洗台设置在清洗台支架的支撑面上。供水装置包括供水箱以及与供水箱连接的水泵,水泵通过清洗台进水管与全方位清洗台的进水口连接。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靠近全方位清洗台设置在清洗台支架的支撑面上。因此,全方位清洗台、清洗台支架和供水装置的位置的设置,能够使得清洗装置中的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凑,有效减小清洗装置整体结构的体积以及清洗装置整体结构的占地面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流量控制器设置在清洗液容纳腔端盖的上表面,用于调节从与外壳的外表面连接的清洗液喷嘴中流出的清洗液的流量。但是不限于此,流量控制器也可以设置在清洗液容纳腔端盖的其他位置上,只要设置合理即可,同样能够达到上述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清洗液容纳腔端盖位于清洗液容纳腔外壳的上方且扣接在送液泵外壳上,送液泵外壳位于清洗液容纳腔外壳的下方且扣接在清洗液容纳腔外壳上。但是不限于此,送液泵外壳也可以位于清洗液容纳腔端盖以及清洗液容纳腔外壳的上方,同样能够达到上述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外壳还具有形成在外壳的侧方的出液支撑台,清洗液容纳腔端盖经由出液支撑台与送液泵外壳连接。但是不限于此,出液支撑台也可以连接在送液泵外壳的侧方,使得出液支撑台与清洗液容纳腔端盖无接触,只要位置配置合理即可,同样能够达到上述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送液泵的出液管的一端与送液泵连接,送液泵的出液管的另一端嵌入出液支撑台内。但是不限于此,出液管的另一端也可以设置在出液支撑台的上表面位置,同样能够达到上述效果。但将送液泵的出液管的另一端嵌入出液支撑台内的方式,能够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稳固且合理。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物体感应器包括用于接收信号的第一物体感应器以及用于发送信号的第二物体感应器,第一物体感应器位于送液泵外壳的侧方,第二物体感应器形成在出液支撑台的下方且与第一物体感应器相对应。但是不限于此,第一物体感应器以及第二物体感应器的具体位置不作局限,只要设置合理即可,同样能够达到上述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物体感应器为红外线光电物体感应器。但是不限于此,物体感应器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感应器,只要能够达到接收与发送信号的功能即可,同样能够达到上述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清洗液容纳腔端盖的上表面上形成流量控制器。但是不限于此,流量控制器也可以设置在清洗液容纳腔端盖的侧方,流量控制器的具体位置不作局限,只要设置合理即可,同样能够达到上述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清洗液容纳腔端盖上表面上还形成有用于指示清洗液是否从清洗液喷嘴中流出的指示灯。但是不限于此,指示灯也可以设置在清洗液容纳腔端盖的侧方,指示灯的具体位置不作局限,只要设置合理即可,同样能够达到上述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出液支撑台与清洗液容纳腔外壳形成为一体。但是不限于此,出液支撑台与清洗液容纳腔外壳也可以为单独设置的两个部件,同样能够达到上述效果。但出液支撑台与清洗液容纳腔外壳形成为一体的结构,有利于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全方位清洗台设置在清洗台支架的支撑面上,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靠近全方位清洗台设置在清洗台支架的支撑面上。但是不限于此,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的具体位置不作局限,只要配置合理即可,同样能够达到上述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清洗液自动供给装置以及清洗装置,可以由上述的各种结构组合而成,同样能够发挥上述的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