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绒机用的充绒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9458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充绒机用的充绒头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羽绒制品充填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绒机用的充绒头结构。



背景技术:

前述的羽绒制品主要但并不仅仅限于指羽绒服、羽绒被、羽绒垫、羽绒枕,等等,在制作此类制品时需要将羽绒充填到预制的筒子内,而后进行绗缝封口,形成羽绒制品。

在专用的充绒机推出以前,羽绒制品生产厂商大都以手工操作方式向筒子内填充羽绒,这种作业方式存在以下欠缺:一是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并且效率低下;二是填充量误差大,影响羽绒制品的质量乃至损及羽绒制品生产厂商的声誉,因为在手工充绒(填绒)过程中由工人采用诸如电子称或类似的计量器具计量,而判断计量值全凭工人直观加主观把握,于是填充量的准确与否易受工人的经验、责任心和/或情绪等因素的变化而出现波动;三是由于羽绒比重较轻,因而易出现飘逸飞扬,既影响作业环境,又造成羽绒浪费。

近几年来,在中国专利文献中不断公开有充绒机的技术信息,如授权公告号CN101779837B提供有“自动定量充绒机”;又如CN102808245A推荐有“一种充绒机”;再如CN202542832U介绍有“自动充绒机”;还如CN102795589A揭示有“充绒机”,等等。并非限于例举的这些充绒机能够消除前述手工充绒的欠缺。

充绒头(业界也称“充绒管”)是充绒机上的一个必备部件,其功用是将由充绒机的自动计量称重机构称重计量后的羽绒在压力气体的作用下引入羽绒制品的筒子内。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关于充绒头结构的技术信息,典型的如CN202953813U推荐的“一种新型充绒管”,该专利的结构是:“包括两端开口的内层管,内层管外依次套装有中层管和外层管;中层管两端密封,内层管和中层管间存在第一空腔;外层管的一端封闭而另一端开口,该开口端设有出绒口;外层管和中层管间存在第二空腔,该第二空腔与内层管贯通;中层管设有若干用于贯通第一、第二空腔的通孔,中层管还设有与第一空腔贯通的回流管;外层管密封端设有与第二空腔贯通的输气管,在该输气管上配有用于隔绝羽绒的过滤部件”(具体可参见说明书第0033至0037段)。相对于在先专利CN202247079U(充绒管结构)而言,该CN202953813U客观上具有说明书第0029段记载的技术效果。

但是,上述CN202953813U仍存在以下缺憾:其一,由于中层管的两端即朝向入绒口的一端以及朝向出绒口的一端是与内层管的外壁密封固定连接的,更确切地讲是通过焊接或粘固方式与内层管形成趋于一体的结构,又由于中层管的内壁与内层管的外壁之间的空腔即该专利所称的第一空腔是充绒过程中回气的必经通道,还由于在实际的充绒过程中,由第二空腔经开设于中层管上的通孔进入第一空腔的回气气流中通常含有少量的羽绒,于是回气气流中的羽绒难免会滞留于前述通道即第一空腔内,导致通道气流不畅乃至出现堵塞,当出现堵塞时只能在卸离外层管的状态下,用细而相对锐利的工具如铁丝途经中层管上的通孔对第一空腔清堵,这种清堵方式虽然能够起到疏通第一空腔的作用,但所耗时间较长,一方面增加了在线作业人员的工作强度,另一方面影响了充绒效率;其二,由于在充绒过程中从羽绒筒子回出的气流即前述的回气气流的路径依次为:羽绒筒子→外层管的出绒口→位于外层管与中层管之间的第二空腔→中层管上的通孔→位于中层管与内层管之间的第一空腔→回流管,在回流管的管路上的电磁阀开启状态下引至外界或引入另行配备的集尘袋内,因而不仅回气气流的路径冗长而影响充绒速度,而且由于回气气流率先由外层管的出绒口与内层管的出绒口之间的相对较窄的小空间进入前述第二空腔这一大空间,再由第二空腔这一大空间经中层管上的通孔进入第一空腔这一小空间,因而第二空腔进入第一空腔的过程表现为空气压缩过程,于是更不利于回气气流的快速扩散并从回流管引出;其三,由于回气速度相对缓慢但又必须保障回气充分,因而将设置在外层管上的并且与第一空腔相通的回流管的位置选择于输气管的左侧(以该专利的图所示的位置状态为例)而藉以达到延长中层管的长度之目的,然中层管愈长,在安装于充绒箱(专利称固定板)上后探入到充绒箱内的程度便越大,对充绒箱空间的占用相应增大甚至出现对设置于充绒箱内的其它部件产生干涉的情形;其四,由于采用了外、中和内三根管子,因而整体结构相对复杂,既不利于制造与装配,也不足于体现经济性。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合理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反复而有益的设计以及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进行非有限次数的试验,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摒弃中层管而藉以避免在回气时夹杂于回气气流中的羽绒对回气通道堵塞、有利于显著缩短回气气流的路径并且使回气气流直接由小空间向大空间骤然扩散而藉以提高回气速度并同时提高充绒效率、有便于快捷而彻底地实施清洁而藉以减轻在线作业人员的作业强度、有益于显著简化整体结构而藉以方便制作与装配并且体现经济廉价的充绒机用的充绒头结构。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充绒机用的充绒头结构,包括一外套管,在该外套管的左端延伸有一直径小于外套管的直径的外套管出绒头,而在外套管的右端侧部固接有一回气接口;一自动清洁机构,该自动清洁机构在对应于外套管的右端的位置与外套管连接;一通绒管,该通绒管的左端途经自动清洁机构插入外套管的外套管腔内,而通绒管的右端与自动清洁机构固定;一回气套,该回气套设置在所述外套管腔内,在回气套上开设有回气套通气孔,在回气套的外壁与外套管的内壁之间形成有一回气腔,所述的回气套通气孔与该回气腔相通,而该回气腔与所述的回气接口相通,所述通绒管的左端途经回气套的回气套腔。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外套管与所述外套管出绒头之间构成有一锥形过渡套,该锥形过渡套的大直径的一端朝向外套管并且与外套管的左端一体连接或分体连接,而锥形过渡套的小直径的一端朝向外套管出绒头并且与外套管出绒头的右端一体连接。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套管的中部断开并且在对应于该断开的区域内镶入的透明视管连接,在外套管的右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回气接口的左侧的位置固定有一充绒箱固定法兰盘。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当所述锥形连接套朝向所述外套管的一端与外套管的左端分体连接时,在该锥形连接套的所述大直径的一端端面上向外扩展有一锥形过渡套连接法兰,而在外套管的左端端面上向外扩展有一外套管连接法兰,通过一快速拆卸连接机构将所述锥形连接套连接法兰与外套管连接法兰彼此连接。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外套管的右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回气接口的右侧的位置围绕外套管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阀座固定螺钉孔,在该阀座固定螺钉孔上配设有阀座固定螺钉,所述的自动清洁机构探入所述外套管腔并且在对应于阀座固定螺钉孔的位置由所述阀座固定螺钉固定;在所述通绒管的右端的外壁上构成有一通绒管固定法兰盘,该通绒管固定法兰盘在对应于所述自动清洁机构的右侧的位置与自动清洁机构固定连接;在所述回气套的左端端部构成有一左隔圈,而右端端部构成有一右隔圈,左隔圈的圆弧面与所述外套管腔的腔壁贴触,右隔圈的圆弧面同样与外套管腔的腔壁贴触,藉由左隔圈以及右隔圈将所述回气腔的两端封闭。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自动清洁机构包括一阀座和一进气接头,阀座的左端构成有一阀座台阶,该阀座台阶插入所述外套管腔内,在该阀座台阶的四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阀座固定螺钉孔的位置开设有数量与阀座固定螺钉孔相等的阀座螺孔,所述的阀座固定螺钉旋入该阀座螺孔内,在阀座的中央位置构成有阀座出气腔,在该阀座出气腔的阀座出气腔底壁上并且围绕阀座出气腔底壁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出气腔喷气孔,该喷气孔与所述回气套的回气套腔相通,在阀座的右端端面上开设有通绒管固定法兰盘固定螺钉孔,所述的通绒管法兰盘在对应于该通绒管固定法兰盘固定螺钉孔的位置通过法兰盘固定螺钉与阀座固定,进气接头与阀座固定并且与所述阀座出气腔相通,在该进气接头上配接有一进气管,在该进气管的管路上设置有单向控制阀;所述右隔圈的右侧面与所述阀座的左端端面贴触。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锥形过渡套的锥形过渡套连接法兰朝向所述外套管连接法兰的一侧表面开设有一锥形过渡连接套连接法兰密封圈槽,而在外套管连接法兰朝向锥形过渡套连接法兰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锥形过渡连接套连接法兰密封圈槽的位置开设有一外套管连接法兰密封圈槽,在锥形过渡连接套连接法兰密封圈槽与外套管连接法兰密封圈槽之间设置有一法兰密封圈。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快速拆卸连接机构包括一上抱箍、一下抱箍和一抱箍锁定螺杆,上抱箍朝向下抱箍的一侧构成有一上抱箍法兰配合槽,该上抱箍的后端通过抱箍连接销轴与下抱箍的后端铰接,而上抱箍的前端构成为上抱箍自由端并且开设有一上抱箍螺杆槽,下抱箍朝向上抱箍的一侧构成有一下抱箍法兰配合槽,该下抱箍的前端同样构成为自由端并且开设有一螺杆座容纳腔,在该螺杆座容纳腔内通过螺杆座销轴枢转设置有一螺杆座,抱箍锁定螺杆的下端与螺杆座固定,而抱箍锁定螺杆的上端与上抱箍螺杆槽相对应并且配设有一手动锁定螺母,所述的锥形过渡盘连接法兰以及外套管连接法兰同时与上抱箍法兰配合槽以及下抱箍法兰配合槽相配合。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通绒管的右端端面上向外扩展有一输绒管连接盘,在该输绒管连接盘的右侧面上开设有一输绒管连接盘密封圈槽。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回气套的长度方向的剖面形状呈H字形。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对于已有技术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摒弃了中层管,在回气套的内壁与通绒管的外壁之间不存在封闭的独立气腔,因而在回气时回气通道不会出现被夹杂于气流中的羽绒堵塞的情形;之二,由于在回气时从羽绒筒子内回出的空气直接由回气套与通绒管的外壁之间的小空间向位于回气套与外套管之间的大空间即回气腔骤然扩散并由回气接口引出,因而不仅有效地缩短了回气气流的路径,而且提高了回气速度同时可提高充绒效率;之三,由于自动清洁机构能发挥出理想的清洁作用,因而不仅能够快速而彻底地对回气套实施清洁,杜绝回气套通气孔被羽绒堵塞,而且能够减轻在线作业人员的作业强度;之四,由于摒弃了中层管并且采用了回气套,因而使整体结构趋于简单,既可方便制造与装配,又能体现经济廉价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乃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针对正在被描述的图所处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实施例1:

请参见图1,图1实质上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示出了优选采用不锈钢或类似的金属材料制作的一外套管1,在该外套管1的左端延伸有一直径小于外套管1的直径的外套管出绒头11,而在外套管1的右端侧部固接有一回气接口12;示出了一自动清洁机构2,该自动清洁机构2在对应于外套管1的右端端口的位置与外套管1固定连接;示出了一通绒管3(也可称“充绒管”,以下同),该通绒管3的左端途经自动清洁机构2插入外套管1的外套管腔13内,而通绒管3的右端与自动清洁机构2固定;示出了一回气套4,该回气套4设置在前述外套管腔13内,在回气套4上以密集状态开设有回气套通气孔41,在回气套4的外壁与外套管1的内壁之间形成有一回气腔42,前述的回气套通气孔41与该回气腔42相通,而该回气腔42与前述的回气接口12相通,前述通绒管3的左端途经回气套4的回气套腔43。

由图1所示,前述外套管出绒头11的左端构成为出绒口111,并且该出绒口111为倾斜口,倾斜角度优选为30至50°,较好地为40-50°,更好地为45°,本实施例选择45°,但并不受到前述限制。

在图1中还示出了充绒管的箱体板6,该箱体板6的右侧为充绒箱的箱腔,在使用状态下,前述的外套管1与箱体板6固定(下面还要说明)。

继续见图1,在前述外套管1与前述外套管出绒头11之间构成有一锥形过渡套14,该锥形过渡套14的大直径的一端朝向外套管1并且与外套管1的左端一体连接,而锥形过渡套14的小直径的一端朝向外套管出绒头11并且与外套管出绒头11的右端一体连接。由此可知,在本实施例中,外套管1、锥形过渡套14以及外套管出绒头11三者构成的是一体结构(一个整体)。

请继续见图1,在前述外套管1的右端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回气接口12的右侧的位置围绕外套管1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阀座固定螺钉孔18,在该阀座固定螺钉孔18上配设有阀座固定螺钉181,前述的自动清洁机构2探入前述外套管腔13向右端端口内并且在对应于阀座固定螺钉孔18的位置由前述阀座固定螺钉18固定;在前述通绒管3的右端的外壁上构成有一通绒管固定法兰盘31,该通绒管固定法兰盘31在对应于前述自动清洁机构2的右侧的位置与自动清洁机构2固定连接;在前述回气套4的左端端部构成有一左隔圈44,而右端端部构成有一右隔圈45,左隔圈44的圆弧面即圆周方向的表面与前述外套管腔13的腔壁贴触,右隔圈45的圆弧面即圆周方向的表面同样与外套管腔13的腔壁贴触,藉由左隔圈44以及右隔圈45将前述回气腔42的两端封闭。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申请人在 图1中还示出了一空心箭头和一实心箭头,空心箭头表示羽绒的行进路径,而实心箭头表示回气时的回气气流的路径。

继续见图1并且结合图2,前述的自动清洁机构2包括一阀座21和一进气接头22,阀座21的左端构成有一阀座台阶211,该阀座台阶211插入前述外套管腔13的右腔口内,在该阀座台阶211的四周并且在对应于前述阀座固定螺钉孔18的位置开设有数量与阀座固定螺钉孔18相等的阀座螺孔2111,前述的阀座固定螺钉181旋入该阀座螺孔2111内,在阀座21的中央位置构成有阀座出气腔212,在该阀座出气腔212的阀座出气腔底壁上并且围绕阀座出气腔底壁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出气腔喷气孔2121,该喷气孔2121与前述回气套4的回气套腔43相通,在阀座21的右端端面上开设有通绒管固定法兰盘固定螺钉孔213,前述的通绒管法兰盘31在对应于该通绒管固定法兰盘固定螺钉孔213的位置通过法兰盘固定螺钉311与阀座21固定,进气接头22与阀座21固定并且与前述阀座出气腔212相通,在该进气接头22上配接有一进气管221,在该进气管221(图2示)的管路上设置有单向控制阀(图中未示出)。

在图2中还示出了开设于通绒管固定法兰盘31上的通绒管固定法兰盘螺孔312,前述的法兰盘固定螺钉311在对应于该通绒管固定法兰盘螺孔312的位置旋入前述的通绒管固定法兰盘固定螺钉孔213内。

继续见图1,在前述通绒管3的右端端面上向外扩展有一输绒管连接盘32,在该输绒管连接盘32的右侧面上开设有一输绒管连接盘密封圈槽321,在该输绒管连接盘密封圈槽321内嵌设有一密封圈3211。在使用状态下,输绒管(图中未示出)与该输绒管连接盘32密封连接,连接方式通过与下面还要描述的快速拆卸连接机构5相仿的连接机构连接。由称重机构完成了称重的羽绒在气力输送器的作用下经输绒管引入通绒管3的通绒管腔33,再由通绒管3引入前述的外套管出绒头11,由外套管出绒头11的出绒口111充入羽绒筒子内。在该过程中,夹杂于羽绒中的空气从羽绒筒子回至外套管出绒头11,按图1所示的实心箭头从回气套4的内壁与通绒管3的外壁之间的空间即前述的小空间经回气套4上的回气套通气孔41进入回气腔42(该回气腔42即为前述的大空间),进入回气腔42内的空气经回气接口12引出至集尘装置如集尘滤袋,从而完成了一次充绒。在完成了一次充绒后,设置在进气管221上的管路上的前述单向控制阀开启(在充绒过程中,该单向控制阀是关闭的),压力气体依次经进气管221、进气接头22、阀座出气腔212、出气腔喷气孔2121、回气套4的内壁与通绒管3的外壁之间、回气管通气孔41和回气腔42后由回气接口12排出,在该自动清洁机构2的作用下能使回气套4上的回气套通孔41保持理想的畅通状态,回气过程中夹杂于空气中的羽绒即使出现粘附情形,那么在具有反冲清洁效应的气流的作用下被彻底驱逐。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回气套4的长度方向的剖面形状呈H字形,此外由图1所示,在外套管1的右端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回气接口12的左侧的位置固定有一充绒箱固定法兰盘16,该充绒箱固定法兰盘16由图示的固定螺钉161与前述的充绒箱的箱体板6固定。

实施例2:

请参见图2,前述外套管1的中部断开并且在对应于该断开的区域由镶入的透明视管15连接,透明视管15优选采用透明的有机玻璃,但并不受此限定。设置透明视管15的作用是:便于操作工察看外套管腔13内的状况(工况)。其余均同对实施例1的描述。

实施例3:

请参见图3,图3示出了前述锥形连接套14朝向前述外套管1的一端与外套管1的左端分体连接的结构形式,具体是:在锥形连接套14的前述大直径的一端端面上向外扩展有一锥形过渡套连接法兰141,而在外套管1的左端端面上向外扩展有一外套管连接法兰17,通过一快速拆卸连接机构5将前述锥形连接套连接法兰141与外套管连接法兰17彼此连接。

继续见图3,在前述锥形过渡套14的锥形过渡套连接法兰141朝向前述外套管连接法兰17的一侧表面开设有一锥形过渡连接套连接法兰密封圈槽1411,而在外套管连接法兰17朝向锥形过渡套连接法兰141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锥形过渡连接套连接法兰密封圈槽1411的位置开设有一外套管连接法兰密封圈槽171,在锥形过渡连接套连接法兰密封圈槽1411与外套管连接法兰密封圈槽171之间设置有一法兰密封圈142。

前述的快速拆卸连接机构的优选而并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一上抱箍51、一下抱箍52和一抱箍锁定螺杆53,上抱箍51朝向下抱箍52的一侧构成有一上抱箍法兰配合槽511,该上抱箍51的后端通过抱箍连接销轴512与下抱箍52的后端铰接,而上抱箍51的前端构成为上抱箍自由端并且开设有一上抱箍螺杆槽513,下抱箍52朝向上抱箍51的一侧构成有一下抱箍法兰配合槽521,该下抱箍52的前端同样构成为自由端并且开设有一螺杆座容纳腔522,在该螺杆座容纳腔522内通过螺杆座销轴5231枢转设置有一螺杆座523,抱箍锁定螺杆53的下端与螺杆座523固定,而抱箍锁定螺杆53的上端与上抱箍螺杆槽513相对应并且配设有一手动锁定螺母531,前述的锥形过渡盘连接法兰141以及外套管连接法兰17同时与上抱箍法兰配合槽511以及下抱箍法兰配合槽521相配合。

当逆时针旋动手动锁定螺母531时,抱箍锁定螺杆53解除锁定并且可从上抱箍螺杆槽513中展出,使锥形过渡套14连同前述的外套管充绒头11与外套管1分离,反之亦然。申请人之所以推荐实施例3的结构,是为了体现节约资源,例如当外套管出绒头11万一损坏或外套管1万一损坏,那么便可针对性地更换。此外,还可以方便定期对回气套4检护。其余均同对实施例1的描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