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水检测装置、烹饪器具及进水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35340发布日期:2019-01-16 06:57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进水检测装置、烹饪器具及进水检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厨房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进水检测装置、烹饪器具及进水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全自动电饭煲而言,洗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洗料洁净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用户的食用体验,一般采用水洗的形式进行洗料,而水洗的关键是洗料进水量的控制,当接入外部自来水进行进水时,对于进水量的控制一般采用简单的按时间计量的方式,但是对于这种方法,当进水管堵塞时,按时间计量控制进水量会导致水量不足,从而影响后续的洗料、烹饪等操作;对于进水量的另一种控制方式为通过水泵抽水并通过流量计计量进水量,而当进水管堵塞时,水泵持续工作时抽取的是空气,此时空气也会带动流量计转动,而无法准确进水是否完成,若抽取的水量不足,会影响后续的洗料、烹饪等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水检测装置,通过在其进水管上设置进水检测组件,以准确地检测水源的供水是否正常,实现进水异常的自动化检测,从而可以在检测到供水异常时有效地避免由于缺水干烧而导致的产品损坏及其使用安全性问题,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性以及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提升用户体验。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进水检测装置的烹饪器具。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上述进水检测装置的进水检测方法。

为实现上述至少一个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进水检测装置,用于烹饪器具,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连接至水源,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烹饪器具的洗料腔体;进水检测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动作杆和微动开关,其中,所述动作杆设置在所述进水管中,所述动作杆在所述进水管中的水流状态发生改变时进行动作并带动所述微动开关的工作状态相应地改变,以根据所述微动开关的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检测所述水源的水是否经由所述进水管注入所述洗料腔体内。

其中,水源可以为烹饪器具上设置的水箱,在烹饪过程中通过进水管向洗料腔体中注入水,水源也可以为烹饪器具外接的供水装置,例如水龙头,通过控制电磁阀的开闭向洗料腔体中注入水。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烹饪器具的进水管上设置进水检测组件,具体地,该进水检测组件的动作杆设置在该进水管中,当进水管中的水流状态发生改变,比如说经该进水检测装置开始向洗料腔体内供水时或者停止向洗料腔体内供水时或者当进水管发生堵塞时均会导致水流状态发生改变,会带动进水检测组件的动作杆动作,比如发生一定的摆动或者位移,则会带动与其相连的微动开关的工作状态发生变化,如此,则可以具体根据进水检测组件的微动开关的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来准确而有效地检测水源的水是否经由进水管注入洗料腔体内,以确保后续的洗料、烹饪等操作正常进行,避免由于缺水干烧而导致的产品损坏及其使用安全性问题,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性以及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提升用户体验。

其中,微动开关具体包括活动杆,当动作杆随着进水管中的水流状态的改变而执行相应动作时带动活动杆向下压合或向上打开,从而改变微动开关的工作状态;进一步地,动作杆连接至该活动杆,以带动使微动开关的工作状态发生改变。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进水检测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进水检测装置还包括:进水阀,设置在所述进水管上,以及所述动作杆在所述进水阀的开关状态发生改变时进行动作并带动所述微动开关的工作状态相应地改变,以根据所述微动开关的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检测所述水源的水是否经由所述进水管注入所述洗料腔体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结合设置在进水管上的进水阀和进水检测组件检测进水管是否发生堵塞或水源断水,具体地,进水阀的作用是通过其开关状态的改变控制进水管中的水流的通断,则当进水阀的开关状态发生改变时进水管中的水流状态在未发生堵塞或未断水时会相应地变化,从而带动微动开关的工作状态发生改变,若微动开关的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与进水阀的开关状态的变化情况同步且相匹配则可以判定水源中的水可以经由进水管正常注入洗料腔体内,相反则说明进水管发生堵塞需要进行疏通或者水源断水导致缺水需要停止工作等,以确保进水检测装置的自动化进水功能可以顺利实现。

进一步具体地,根据微动开关的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检测水源的水是否经由进水管注入洗料腔体内,当微动开关的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与进水阀的开关状态的变化情况同步且相匹配时,进水阀由关闭状态变为打开状态时,有水流流过进水管,则水流的作用力带动进水检测装置的动作杆动作从而带动微动开关的工作状态发生改变,而当进水阀由打开状态变为关闭状态时,进水管内无水流流过,则无动力作用在进水检测装置的动作杆上同样会带动微动开关的工作状态发生改变,也就是说,进水阀打开后以及再次关闭后分别对应的微动开关的工作状态不同时进水正常,否则异常,如此,进一步可以通过如此反复数次的方式确保是否堵塞或水源断水等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进水检测组件设置在所述水源和所述进水阀之间,或者设置在所述进水阀和所述洗料腔体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具体地,进水检测组件的动作杆在进水检测装置的进水管中的位置既可以将其设置在水源与进水阀之间的进水管段上也可以将其设置在进水阀与洗料腔体之间的进水管段上,均可以确保在进水管内的水流状态发生改变时直接感受水流的变化从而带动微动开关的工作状态发生变化,进而准确地检测水源的水是否经由进水管正常注入洗料腔体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进水检测组件还包括:电控板,所述电控板连接至所述微动开关,以根据所述微动开关的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检测所述水源的水是否经由所述进水管注入所述洗料腔体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一方面可以在进水检测组件中设置电控板,进而通过该电控板根据微动开关的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进行检测水源的水是否经由进水管注入洗料腔体内的最终判定;进一步地可以将判断结果发送到烹饪器具的显控板,以在必要时提醒用户采取应对措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进水检测组件还包括:传输模块,所述传输模块连接至所述微动开关,用于将所述微动开关的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发送至所述烹饪器具的显控板,以供所述显控板根据所述微动开关的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检测所述水源的水是否经由所述进水管注入所述洗料腔体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进水检测组件中的传输模块将微动开关的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发送到烹饪器具的显控板,进而通过显控板根据微动开关的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进行检测水源的水是否经由进水管注入洗料腔体内的最终判定,并根据判断结果在必要时提醒用户采取应对措施。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盖、锅体和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进水检测装置;其中,所述上盖扣设在所述锅体上,以及所述上盖上设置有洗料组件,所述洗料组件包括洗料腔体,所述洗料腔体的进水孔连接至所述进水管,且所述洗料腔体位于所述锅体上方。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上述进水检测装置为烹饪器具供水,可以通过设置在烹饪器具的进水管上的进水检测组件的微动开关的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来准确而有效地检测水源的水是否经由进水管注入洗料腔体内,以确保后续的洗料、烹饪等操作正常进行,避免由于缺水干烧而导致的产品损坏及其使用安全性问题,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性以及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地,所述烹饪器具为自动电饭煲或自动电压力锅;当然也可以为电炖锅、电蒸锅或豆浆机等厨房电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进水检测方法,用于如上述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进水检测装置,所述进水检测方法包括:当烹饪器具开始洗料时,获取所述进水检测装置的进水检测组件的微动开关的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根据所述微动开关的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检测水源向所述洗料腔体注水是否正常。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通过设置在烹饪器具的进水管上的进水检测组件的微动开关的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来准确而有效地检测水源的水是否经由进水管注入洗料腔体内,以确保后续的洗料、烹饪等操作正常进行,避免由于缺水干烧而导致的产品损坏及其使用安全性问题,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性以及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提升用户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微动开关的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检测水源向所述洗料腔体注水是否正常的步骤包括:将所述进水检测装置的进水阀由关闭状态调整为打开状态;获取所述微动开关当前的第一工作状态;将所述进水阀由打开状态调整为关闭状态;获取所述微动开关当前的第二工作状态;判断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是否相同;当判定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相同时,则确定所述水源向所述洗料腔体注水异常,否则确定所述水源向所述洗料腔体注水正常。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检测进水检测装置的进水阀打开后与关闭后分别对应的微动开关的工作状态是否相同,即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是否相同,确定水源向洗料腔体内注水是否正常,正常时,进水阀打开后对应的微动开关的工作状态应与关闭后对应的微动开关的工作状态不同,若相同则说明进水阀打开后没有水流自水源注入洗料腔体内,即进水检测装置的进水管发生堵塞需要进行疏通或者水源断水导致缺水需要停止后续工作,以确保后续的洗料、烹饪等操作正常进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进水检测方法还包括:将所述进水阀再次由关闭状态调整为打开状态;获取所述微动开关当前的第三工作状态;将所述进水阀再次由打开状态调整为关闭状态;获取所述微动开关当前的第四工作状态;判断所述第三工作状态与所述第四工作状态是否相同;当判定所述第三工作状态与所述第四工作状态不同时,则确认所述进水检测装置向所述洗料腔体注水正常,否则确认所述水源向所述洗料腔体内注水异常。

在该技术方案中,为了确保水源向洗料腔体内注水是否正常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以通过在再次打开进水阀后以及再次关闭进水阀后分别获取微动开关的工作状态,若两个工作状态不同,则说明微动开关的工作状态随着进水阀的开关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可以确认水源向洗料腔体内注水正常,否则可以确认水源向洗料腔体内注水,即具体可以通过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进水阀的开关状态的改变来判断微动开关的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与进水阀的开关状态的变化情况是否同步且相匹配,进而检测进水检测装置的进水管中是否有水流动,通过反复判断数次的方式确保是否堵塞或水源断水等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避免误判。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进水检测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与所述第三工作状态是否相同、且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与所述第四工作状态是否相同;若均判定相同,则确定所述水源向所述洗料腔体注水正常,否则若判定至少一个不同,则确定所述水源向所述洗料腔体注水异常。

在该技术方案中,除了通过反复对比进水阀的开关状态发生变化前后微动开关的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确认检测水源向洗料腔体内注水是否异常的结果准确与否外,还可以通过判断进水阀相邻的两次打开后的微动开关对应的工作状态是否相同以及相邻的两次关闭后微动开关对应的工作状态是否相同验证确认水源向洗料腔体注水是否异常,具体地,若均相同,则说明水源向洗料腔体注水正常,若有至少一组对比后的结果为不同,则说明水源向洗料腔体注水异常,从而确保进水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便于准确地控制后续的洗料、烹饪等操作。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示意框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设置有进水检测装置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设置有进水检测装置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进水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进水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上盖,102洗料组件,1020洗料腔体,1021排污管,1022纳污盒,1023排污阀,1024风机,1025中转器,1026储料箱,1027进料管,1028进料阀,1029排气管,1030驱动装置,20锅体,30进水检测装置,304进水管,306进水阀,308进水检测组件,3082动作杆,3084微动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烹饪器具及洗料系统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上盖10、锅体20和进水检测装置30。

其中,所述上盖10扣设在所述锅体20上,以及所述上盖10上设置有洗料组件102,所述洗料组件102包括洗料腔体1020,所述洗料腔体1020的进水孔连接至所述进水检测装置30,且所述洗料腔体1020位于所述锅体20上方。

其中,所述进水检测装置30包括:进水管304和进水检测组件308;以及所述进水管304的一端连接至水源,所述进水管304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烹饪器具的洗料腔体1020;所述进水检测组件308包括相互连接的动作杆3082和微动开关3084,其中,所述动作杆3082设置在所述进水管304中,所述动作杆3082在所述进水管304中的水流状态发生改变时进行动作并带动所述微动开关3084的工作状态相应地改变,以根据所述微动开关3084的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检测所述水源的水是否经由所述进水管304注入所述洗料腔体1020内。

其中,水源可以为烹饪器具上设置的水箱,在烹饪过程中通过进水管304向洗料腔体1020中注入水,水源也可以为烹饪器具外接的供水装置,例如水龙头,通过控制电磁阀的开闭向洗料腔体1020中注入水。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烹饪器具的进水管304上设置进水检测组件308,具体地,该进水检测组件308的动作杆3082设置在该进水管304中,当进水管304中的水流状态发生改变,比如说经该进水检测装置30开始向洗料腔体1020内供水时或者停止向洗料腔体1020内供水时或者当进水管304发生堵塞时均会导致水流状态发生改变,会带动进水检测组件308的动作杆3082动作,比如发生一定的摆动或者位移,则会带动与其相连的微动开关3084的工作状态发生变化,如此,则可以具体根据进水检测组件308的微动开关3084的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来准确而有效地检测水源的水是否经由进水管304注入洗料腔体1020内,以确保后续的洗料、烹饪等操作正常进行,避免由于缺水干烧而导致的产品损坏及其使用安全性问题,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性以及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微动开关3084具体包括活动杆,当动作杆3082随着进水管304中的水流状态的改变而执行相应动作时带动活动杆向下压合或向上打开,从而改变微动开关3084的工作状态;进一步地,动作杆3082连接至该活动杆,以带动使微动开关3084的工作状态发生改变。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水检测装置30还包括:进水阀306,设置在所述进水管304上,以及所述动作杆3082在所述进水阀306的开关状态发生改变时进行动作并带动所述微动开关3084的工作状态相应地改变,以根据所述微动开关3084的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检测所述水源的水是否经由所述进水管304注入所述洗料腔体1020内。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结合设置在进水管304上的进水阀306和进水检测组件308检测进水管304是否发生堵塞或水源断水,具体地,进水阀306的作用是通过其开关状态的改变控制进水管304中的水流的通断,则当进水阀306的开关状态发生改变时进水管304中的水流状态在未发生堵塞或未断水时会相应地变化,从而带动微动开关3084的工作状态发生改变,若微动开关3084的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与进水阀306的开关状态的变化情况同步且相匹配则可以判定水源中的水可以经由进水管304正常注入洗料腔体1020内,相反则说明进水管304发生堵塞需要进行疏通或者水源断水导致缺水需要停止工作等,以确保进水检测装置30的自动化进水功能可以顺利实现。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根据微动开关3084的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检测水源的水是否经由进水管304注入洗料腔体1020内,当微动开关3084的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与进水阀306的开关状态的变化情况同步且相匹配时,进水阀306由关闭状态变为打开状态时,有水流流过进水管304,则水流的作用力带动进水检测装置30的动作杆3082动作从而带动微动开关3084的工作状态发生改变,而当进水阀306由打开状态变为关闭状态时,进水管304内无水流流过,则无动力作用在进水检测装置30的动作杆3082上同样会带动微动开关3084的工作状态发生改变,也就是说,进水阀306打开后以及再次关闭后分别对应的微动开关3084的工作状态不同时进水正常,否则异常,如此,进一步可以通过如此反复数次的方式确保是否堵塞或水源断水等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水检测组件308设置在所述水源和所述进水阀306之间,如图2所示,或者设置在所述进水阀306和所述洗料腔体1020之间,如图3所示。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地,进水检测组件308的动作杆3082在进水检测装置30的进水管304中的位置既可以将其设置在水源与进水阀306之间的进水管304段上也可以将其设置在进水阀306与洗料腔体1020之间的进水管304段上,均可以确保在进水管304内的水流状态发生改变时直接感受水流的变化从而带动微动开关3084的工作状态发生变化,进而准确地检测水源的水是否经由进水管304正常注入洗料腔体1020内。

进一步地,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如下两个具体实施例根据所述微动开关3084的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检测所述水源的水是否经由所述进水管304注入所述洗料腔体1020内。

在实施例一中,通过在进水检测组件308中设置连接至所述微动开关3084的电控板,则所述电控板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微动开关3084的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检测所述水源的水是否经由所述进水管304注入所述洗料腔体1020内。

即一方面可以在进水检测组件308中设置电控板,进而通过该电控板根据微动开关3084的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进行检测水源的水是否经由进水管304注入洗料腔体1020内的最终判定;进一步地可以将判断结果发送到烹饪器具的显控板,以在必要时提醒用户采取应对措施。

在实施例二中,通过在进水检测组件308中设置连接至所述微动开关3084的传输模块,将所述微动开关3084的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发送至所述烹饪器具的显控板,以供所述显控板根据所述微动开关3084的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检测所述水源的水是否经由所述进水管304注入所述洗料腔体1020内。

即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进水检测组件308中的传输模块将微动开关3084的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发送到烹饪器具的显控板,进而通过显控板根据微动开关3084的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进行检测水源的水是否经由进水管304注入洗料腔体1020内的最终判定,并根据判断结果在必要时提醒用户采取应对措施。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对于包括上述进水检测装置30的烹饪器具,其洗料腔体1020上还设置有排污孔、进料孔和排气孔,其中,所述排污孔通过排污管1021连接至所述烹饪器具的纳污盒1022,所述排污管1021上设置有排污阀1023,所述进料孔连接至所述烹饪器具的储料系统,以及所述排气孔通过所述烹饪器具的排气管1029与外界大气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进一步包括连接至洗料腔体1020的排污孔的包括排污管1021、纳污盒1022在内的排污系统,以将洗料后的污水等自动排出,以及还包括连接至洗料腔体1020的进料孔的储料系统,以实现向洗料系统的自动供料,以及还包括确保洗料腔体1020内空气流通的包括连接至洗料腔体1020的排气孔的排气管1029的排气系统。

其中,储料系统具体包括:储料箱1026、中转器1025、风机1024和连接至进料孔的进料管1027。

进一步地,所述中转器1025的第一端口连接至所述风机1024,所述中转器1025的第二端口连接至所述储料箱1026的出料口,所述中转器1025的第三端口连接至所述进料管1027,以及所述进料管1027连接至所述洗料腔体1020的进料孔,以在所述风机1024的作用下将自所述储料箱1026落入所述中转器1025中的物料通过所述进料管1027输出至所述洗料腔体1020内进行清洗,同时所述风机1024在洗料组件102工作清洗物料时可以继续运转,以提高物料清洗的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储料系统还包括进料阀1028,设置在所述中转器1025和所述储料箱1026之间的连通通道上,以通过控制进料阀1028的开关状态控制自储料箱1026向中转器1025中落入的物料的量,从而确保物料自动输送的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使经洗料组件102清洗后的物料自动落入烹饪器具的锅体20内进行烹饪,可以在洗料腔体1020的底部槽壁上设置用于驱动打开洗料腔体1020的底部槽壁的驱动装置1030。

在该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清洗干净的物料的自动化输出,具体可以通过设置驱动装置1030驱动打开洗料腔体1020的底部槽壁的方式,简单高效。

可选地,所述烹饪器具为自动电饭煲或自动电压力锅;当然也可以为电炖锅、电蒸锅或豆浆机等厨房电器。

下面结合图4和图5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应用于上述进水检测装置的进水检测方法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进水检测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流程步骤:

步骤402,当烹饪器具的洗料腔体进料完成后,获取所述进水检测装置的进水检测组件的微动开关的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

步骤404,根据所述微动开关的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检测水源向所述洗料腔体注水是否正常。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设置在烹饪器具的进水管上的进水检测组件的微动开关的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来准确而有效地检测水源的水是否经由进水管注入洗料腔体内,以确保后续的洗料、烹饪等操作正常进行,避免由于缺水干烧而导致的产品损坏及其使用安全性问题,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性以及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提升用户体验。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404可以具体执行为:将所述进水检测装置的进水阀由关闭状态调整为打开状态;获取所述微动开关当前的第一工作状态;将所述进水阀由打开状态调整为关闭状态;获取所述微动开关当前的第二工作状态;判断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是否相同;当判定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相同时,则确定所述水源向所述洗料腔体注水异常,否则确定所述水源向所述洗料腔体注水正常。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检测进水检测装置的进水阀打开后与关闭后分别对应的微动开关的工作状态是否相同,即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是否相同,确定水源向洗料腔体内注水是否正常,正常时,进水阀打开后对应的微动开关的工作状态应与关闭后对应的微动开关的工作状态不同,若相同则说明进水阀打开后没有水流自水源注入洗料腔体内,即进水检测装置的进水管发生堵塞需要进行疏通或者水源断水导致缺水需要停止后续工作,以确保后续的洗料、烹饪等操作正常进行。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确定水源向洗料腔体内注水是否正常之前,一方面所述进水检测方法还包括:将所述进水阀再次由关闭状态调整为打开状态;获取所述微动开关当前的第三工作状态;将所述进水阀再次由打开状态调整为关闭状态;获取所述微动开关当前的第四工作状态;判断所述第三工作状态与所述第四工作状态是否相同;当判定所述第三工作状态与所述第四工作状态不同时,则确认所述进水检测装置向所述洗料腔体注水正常,否则确认所述水源向所述洗料腔体内注水异常。

在该实施例中,为了确保水源向洗料腔体内注水是否正常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以通过在再次打开进水阀后以及再次关闭进水阀后分别获取微动开关的工作状态,若两个工作状态不同,则说明微动开关的工作状态随着进水阀的开关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可以确认水源向洗料腔体内注水正常,否则可以确认水源向洗料腔体内注水,即具体可以通过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进水阀的开关状态的改变来判断微动开关的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与进水阀的开关状态的变化情况是否同步且相匹配,进而检测进水检测装置的进水管中是否有水流动,通过反复判断数次的方式确保是否堵塞或水源断水等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避免误判。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确定水源向洗料腔体内注水是否正常之前,另一方面所述进水检测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与所述第三工作状态是否相同、且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与所述第四工作状态是否相同;若均判定相同,则确定所述水源向所述洗料腔体注水正常,否则若判定至少一个不同,则确定所述水源向所述洗料腔体注水异常。

在该实施例中,除了通过反复对比进水阀的开关状态发生变化前后微动开关的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确认检测水源向洗料腔体内注水是否异常的结果准确与否外,还可以通过判断进水阀相邻的两次打开后的微动开关对应的工作状态是否相同以及相邻的两次关闭后微动开关对应的工作状态是否相同验证确认水源向洗料腔体注水是否异常,具体地,若均相同,则说明水源向洗料腔体注水正常,若有至少一组对比后的结果为不同,则说明水源向洗料腔体注水异常,从而确保进水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便于准确地控制后续的洗料、烹饪等操作。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对于图4中所示的步骤404还可以具体执行为如图5所示的流程步骤,当烹饪器具进料完成后,进料的过程既可以在进水之前也可以在进水之后,当开始进行洗料时,其中,包括:

步骤502,获取所述微动开关初始的第一工作状态,即确定进水装置的微动开关在打开进水阀进水洗米前的初始工作状态,第一工作状态包括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

步骤504,将所述进水阀由关闭状态调整为打开状态,开启进水阀进行进水洗米;

步骤506,获取所述微动开关当前的第二工作状态,即确定微动开关在进水阀开启工作后的工作状态,第二工作状态包括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

步骤508,判断第一工作状态与第二工作状态是否相同,即判断进水管中当前是否有流动的水,若是执行步骤510,即开启进水阀前后的微动开关的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均为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未发生变化,否则执行步骤512,即开启进水阀前后的微动开关的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不相同,若第一工作状态为关闭状态则打开进水阀后微动开关的第二工作状态为打开状态,反之亦然,即说明进水管中有流动的水;

步骤510,判定水源向所述洗料腔体注水异常,即说明进水管中无流动的水;

步骤512,将所述进水阀由打开状态调整为关闭状态,并在获取所述微动开关当前的第三工作状态后,再次将所述进水阀由关闭状态调整为打开状态,获取所述微动开关当前的第四工作状态,以进一步确定进水阀的开关状态的变化是否微动开关的工作状态的变化同步且适配,作为一个检测循环,通过检测微动开关的工作状态的变化趋势作为进水管中是否有水流动的判定标准;

步骤514,判断第一工作状态与第三工作状态是否相同且第二工作状态与第四工作状态是否相同,即与进水阀的开关状态的变化对应的微动开关的工作状态的变化过程应该为比如:soff→son→soff→son,其中soff代表微动开关打开,son代表微动开关闭合,若均相同执行步骤516,否则其中一个不同执行步骤518

步骤516,判定所述水源向所述洗料腔体注水正常;

步骤518,判定所述水源向所述洗料腔体注水异常。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其进水管上设置进水检测组件,以准确地检测水源的供水是否正常,实现进水异常的自动化检测,从而可以在检测到供水异常时有效地避免由于缺水干烧而导致的产品损坏及其使用安全性问题,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性以及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提升用户体验。

在本发明中,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