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料理机及其杯盖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86665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食物料理机及其杯盖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物料理机,尤其涉及到食物料理机的杯盖组件。



背景技术:

豆浆机目前在市场现有的产品形态有机头上置式产品,上也有部分采用磨轮进行研磨的研磨食物料理机。

食物料理机包括杯盖组件、杯体组件以及机座组件,机座组件内置有电机,杯体组件坐落在机座组件上,杯体组件内安装有研磨组件,杯体组件覆盖在杯体组件的杯口上。研磨组件包括动磨和静磨,动磨内置于静磨内,动磨可由马达带动,相对静磨转动,进而对食材在杯体组件内进行研磨。

杯盖组件包括金属内盖和上盖,二者相互扣合,中间通过密封圈组装。如果装配零件多,在食物被加热的过程中,泡沫或者沸腾会在间隙处产生残渣,引起异味;为了外观好看,扣位暗藏于杯盖组件内,装配后难以拆卸,因此不便于维修、清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物料理机的杯盖组件,其具有较好的密封性且便于清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食物料理机的杯盖组件包括塑料上盖和金属下盖,其中,所述塑料上盖和所述金属下盖通过注塑成一体,以使所述金属下盖的周边边缘嵌入所述塑料上盖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杯盖组件还包括面盖,所述塑料上盖为环形件,所述塑料上盖的上环口由所述面盖覆盖,所述塑料上盖的下环口由所述金属下盖覆盖。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面盖与所述塑料上盖扣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金属下盖为杯状,其杯口具有翻边,所述翻边嵌入到所述塑料上盖的所述下环口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金属下盖的杯底具有向下冲压成形的凸柱,所述凸柱用作防溢电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面盖对应所述塑料上盖的环口的位置设置排气口,所述排气口由防水透气塞堵上,所述防水透气塞能在设定压力下被胀开。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塑料上盖还具有贯穿其上下侧的卸压通道,所述面盖具有对应该卸压通道的排放口,所述塑料上盖在所述卸压通道的上侧具有凸出的柱孔,所述柱孔插在所述排放口中,所述柱孔的外周环绕着由所述面盖和所述塑料上盖夹紧的密封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水透气塞为弹性材料,包括片体、在片体下侧突出的连接柱以及环绕连接柱设置的柱塞,所述连接柱具有倒锥部,所述面盖具有多个排气口,所述倒锥部的外径大于与所述连接柱配合的所述排气口的内径,所述柱塞与对应的排气口紧配合。

一种食物料理机包括杯盖组件、杯体组件以及机座组件,机座组件内置有电机,杯体组件坐落在机座组件上,杯体组件内安装有研磨组件,杯体组件覆盖在杯体组件的杯口上,其中,所述杯盖组件为任一所述的食物料理机杯盖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食物料理机的杯盖组件具有如下效果:

1.能避免水汽由防溢金属下盖进入塑料上盖内腔,所有的水汽只能通过卸压用的排气通道排出;

2.便于清洗,不担心装配件间隙处藏渣引起异味;

3.在达到外观要求的同时,还能减少装配零件,节约材料及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为已有的食物料理机的半剖视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食物料理机的主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杯盖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杯盖组件的半剖视图。

图5为图4中I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以及后续其他的附图均仅作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图1示出了一种食物料理机的半剖视图。其中杯盖组件1’金属内盖和上盖,二者相互扣合,装配零件多,间隙处易藏渣,引起异味,卡扣都在内部,装配后不可拆,不便于维修拆卸及清洗。下面参照图1,先描述食物料理机的达致构造,图1中的杯盖组件1’可以理解成由图2至图4所示的杯盖组件1’替换。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食物料理机的主视图。如图所示,该食物料理机主要包括杯盖组件1、杯体组件2和底座组件3。杯盖组件1覆盖杯体组件2 的上部开口,在杯体组件2内设置研磨器4,杯体组件2设置在底座组件3上。在杯体组件2一侧设置有把手5,方便用户取用。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豆浆机是一种电机下置式豆浆机,即底座组件3 内部安装有驱动电机6和相应的电路等结构。研磨器4包括动磨件41和静磨件42以及轴杆座43。研磨器4与上联轴器51通过轴杆111相耦接。底座组件3中可设有下联轴器52和电机6。下联轴器52固定在电机6的输出轴上,从而可在电机6带动而旋转,下联轴器52和上联轴器51连接,将动力传递到轴杆111,轴杆111再将动力传递到研磨器4,研磨器4对杯体组件2内的食材进行研磨,杯盖组件1盖合于杯体组件2上,与杯体组件2合围成一个用于加工食材的腔体。

杯体组件2的底部设有开孔,在组装研磨器4进行研磨时,可将轴杆座 43的轴杆111穿过杯体组件2的底部的开孔,上联轴器51与下联轴器52连接。由此,上联轴器51可通过下联轴器52的旋转而被带动旋转,进而上联轴器51可带动轴杆111旋转。轴杆111固接于研磨器4内部的动磨件41,从而可带动该动磨件41旋转。研磨器4内部的动磨件41与罩在该动磨件41外的静磨件42之间的相对运动,实现了研磨功能。

在装配状态下,静磨件42和动磨件41相对设置构成研磨食材的研磨作业区。在工作状态下,电机6通过上、下联轴器52、110带动轴杆111,轴杆 111再带动动磨件41,动磨件41高速转动,在研磨器4内产生负压,食材与水形成混合液体被吸入静磨件42上的进料口,并沿着动磨件41与静磨件42 之间形成的导料通道由下往上螺旋方式进入研磨作业区,静磨齿和动磨齿对通过二者之间的食材进行挤压研磨,经研磨的食材从研磨器4的上方排出,扰流件116干扰水流方向,食材混合液体沿水流循环方向进入研磨器4与杯体组件 2的杯壁之间,继续向下后被再次被吸入静磨件42上的进料口,以实现研磨器4对食材的持续研磨。

如图3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食物料理机的杯盖组件包括塑料上盖14和金属下盖15,塑料上盖14和金属下盖15注塑成一体,以使金属下盖 15的周边边缘嵌入塑料上盖14中。因为金属下盖15的周边边缘与塑料上盖 14注塑成一体,因此能绝对避免水汽由金属下盖15进入塑料上盖14内腔,所有的水汽只能通过后述的排放口排出。

由于塑料上盖14和金属下盖15注塑成一体,因此杯盖组件的整体形状可以设计成简单的构造,如图3至图5示例性地显示的,杯盖组件1还包括面盖 12,塑料上盖14为环形件,塑料上盖14的上环口由面盖覆盖,塑料上盖14 的下环口由金属下盖15覆盖。在塑料上盖14的内腔无需设置扣件。

如图4、图5所示,金属下盖15为杯状,其杯口具有翻边151,翻边151 嵌入到塑料上盖14的下环口中。通过翻边151与塑料上盖14注塑成一体可以具有较高的连接强度。

如图4所示,金属下盖15的杯底具有向下冲压成形的凸柱151,凸柱151 可以用作防溢电极。金属下盖15可以被电连接到食物料理机的控制器,在工作时,被加热的食材在杯体组件2中上升接触到凸柱151,使得检测防溢的电路回路连通,触发控制器的电路产生防溢信号。由于凸柱151向下凸出,因此在食材泡沫没有达到或者即将到达塑料上盖14时,控制器根据防溢信号停止加热功能或者降低加热功率,从而达到防溢效果。

在图3、图4中,塑料上盖14的周边向右侧突出柄部140,向左具有凸缘141,柄部140的下侧具有卡扣部,凸缘141的下侧也具有卡扣部。当杯盖组件1平放在杯体组件2上之后,转动杯盖组件1,塑料上盖14的柄部140、凸缘141的卡扣部可以转动卡入到杯体组件2上的扣位上,使得杯体组件2 和杯盖组件1连接固定。

塑料上盖14的上侧周缘可以构造出多个扣位143,以使面盖12的下侧与塑料上盖14扣接。在装配时,通过下压面盖12,就可以将面盖12和塑料上盖14连接固定,同时面盖12对塑料上盖14的上周边缘可以达到包边的效果。

如图3和图4所示,在面盖12的对应塑料上盖14的环口的位置设置排气口120、121,排气口120由防水透气塞11堵上,防水透气塞11能在设定压力下被胀开,从而达到透气的作用,防止杯盖组件1内腔在温度过高时内部空气膨胀而影响产品质量。防水透气塞11在没有被胀开的情况下,即在常态下与堵塞面盖12的排气口,即与面盖12紧配合,对排气口120达到密封防水的作用。

防水透气塞11与面盖12的配合有多种方式,在图3、图4示例性地示出的实施例中,防水透气塞11为弹性材料,包括片体110、在片体110下侧突出的连接柱112以及环绕连接柱112设置的柱塞113,连接柱112具有直径突然变大而构成的倒锥部1121,面盖12具有多个排气口120、121,倒锥部 1121的最大外径大于与连接柱112配合的排气口120的内径,柱塞113与对应的排气口121紧配合。片体110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沉入到面盖12表面的沉孔中,与面杆12的表面实质上平齐。

如图3和图4所示,密封圈16套在塑料上盖14的用于与金属下盖15相结合的凸环上,用于密封塑料上盖14与杯体组件12的杯口的结合部位。塑料上盖14还具有贯穿其上下侧的卸压通道144,面盖12具有对应该卸压通道 144的排放口124,塑料上盖14在卸压通道144的上侧具有凸出的柱孔1441,柱孔1441插在排放口124中,柱孔1441的外周环绕着由面盖12和塑料上盖 14夹紧的密封件13。在工作状态下,当杯体组件2形成压力时,气压可以通过卸压通道144进行排放,避免杯体组件2内形成过大的压力。

在另一实施例中,卸压可以通过塑料上盖14与杯体组件2在周缘的配合间隙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