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量化床垫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9662发布日期:2018-06-30 01:15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量化床垫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床垫。



背景技术:

床垫能为人们提供舒适的休息躺卧平台。现有的床垫包括弹性缓冲件以及包裹弹性缓冲件的外罩,由于弹性缓冲件一般使用金属弹簧,使得床垫重量较大,导致搬运困难,人们在家调整床垫位置和朝向时,需要通过多人配合协作才能实现,造成使用不便,现有市面上出现了由高分子发泡材料制成的床垫,但现有的床垫为实心结构,虽然确保了支撑效果,但整体重量较重,还是不便于人们搬运,降低了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轻量化床垫结构,通过在床垫内支撑组件内增设减重空腔,既确保床垫的支撑强度,还能通过减少原材料用量来降低床垫重量,方便搬运。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轻量化床垫结构,包括垫体,所述垫体包括竖向投影重合的上置缓冲层和下置基座层,所述缓冲层底面与基座层顶面间设有支撑组件,所述缓冲层通过支撑组件架设在所述基座层上方,所述支撑组件内开设减重空腔。将垫体结构有原先的实心结构改进为带减重空腔的镂空结构,支撑组件既起到稳定支撑缓冲层的作用,还能通过开设减重空腔来降低床垫重量,进而方便使用者搬运,提升使用体验。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若干呈矩阵状分布的竖置支撑杆,相邻支撑杆间形成所述减重空腔,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接在缓冲层的底面上,底部固接在基座层的顶面上。呈矩阵状分布的支撑杆能确保床垫各部支撑效果均衡,竖向设置的支撑杆能将缓冲层收到的人体重力竖向传递至基座层,并通过基座层传递至床垫安装工位上。支撑杆间的空间形成减重空间,既不影响床垫整体支撑强度,还便于床垫内潮气外排。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和底部周缘分别向外扩径延伸形成上加强环和下加强环,所述上加强环的顶面与缓冲层底面固接,所述下加强环的底面与基座层顶面固接。上加强环和下加强环有利于增强支撑杆上端和下端的结构强度,通过增加受力面积来抵御来自缓冲层的非竖向作用力。

作为优选,相邻支撑杆间跨接有横向连杆,其两端分别与对应支撑杆的中段固接。横向连杆跨接在支撑管中段间,对支撑杆中段具有定形支撑的作用,防止支撑杆中段因受力过大而弯折变形的情况发生。

作为优选,相邻支撑杆间跨接有斜向连杆,所述斜向连杆一端与对应支撑杆的上加强环固接,另一端与对应支撑杆的上加强环固接。斜向设置的斜向连杆能为支撑杆分担部分来自缓冲层的作用力,进而提升床垫的支撑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若干平行设置的长条板,所述长条板截面呈半圆弧状,相邻长条板通过毗邻边缘紧密拼合,长条板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与缓冲层和基座层围合形成所述减重空腔。半圆弧状的长条板通过其两侧边缘匹配抵触,利用半圆弧状的截面轮廓来提高长条板的抗压性能,并为形成减重空腔提供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长条板的弧顶部与缓冲层底面固接,所述长条板两侧边缘均与基座层顶面固接。长条板中部上凸并接受来自缓冲层的作用力,长条板将此作用力向两侧传递并施加在基座板上,由于长条板间通过边缘相互抵触,确保长条板不会因弧顶部受力过大而下压垮塌的情况发生。

作为优选,所述垫体为泡沫材质,所述缓冲层、支撑组件以及基座层为一体发泡成型。泡沫材质具有较小的密度和较大的结构强度,通过设置支撑组件能确保床垫的支撑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层顶面设有若干规则且密集布置的凸块,所述凸块顶部周缘设有圆角,相邻凸块间设有透气槽,所述透气槽底面开竖向设贯通缓冲层的上减重孔。使用者躺卧在凸块上,凸块形变并为使用者提供舒适支撑,透气槽既具有通风功能,还为凸块受压形变提供变形空间。竖向贯通的上减重孔既具有减重省料的作用,还具有通风透气的作用,提升使用者的躺卧舒适度。

作为优选,所述基座层开设竖向贯通的下减重孔,所述下减重孔避让支撑组件设置。竖向贯通的下减重孔既具有减重省料的作用,还具有通风透气的作用,提升使用者的躺卧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将垫体结构有原先的实心结构改进为带减重空腔的镂空结构,支撑组件既起到稳定支撑缓冲层的作用,还能通过开设减重空腔来降低床垫重量,进而方便使用者搬运,提升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 为实施例一具有结构一所述支撑组件时的竖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实施例一具有结构一所述支撑组件时的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 为实施例一具有结构二所述支撑组件时的竖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 为实施例二的竖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缓冲层,2、基座层,3、减重空腔,4、支撑杆,5、横向连杆,6、斜向连杆,7、上加强环,8、下加强环,9、长条板,10、凸块,11、上减重孔,12、透气槽,13、下减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轻量化床垫结构,由垫体组成,所述垫体包括竖向投影重合的上置缓冲层1和下置基座层2,所述缓冲层1底面与基座层2顶面间设有支撑组件,所述缓冲层1通过支撑组件架设在所述基座层2上方,所述支撑组件内开设减重空腔3。

在实际操作中,支撑组件被夹设在缓冲层1和基座层2间。在安装时,基座层2底面抵触在预设的安装工位上。在使用时,使用者躺卧在缓冲层1的顶面,缓冲层1利用自身形变来为使用者提供舒适的躺卧支撑面。形变的缓冲层1会将受到的竖向作用力通过支撑组件向下传递至基座层2上,由于基座层2与安装工位抵触,基座层2通过支撑组件来为缓冲层1提供稳定支撑,防止使用者因床垫过度形变而感到不适的情况发生。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床垫结构。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若干呈矩阵状分布的竖置支撑杆4,相邻支撑杆4间形成所述减重空腔3,所述支撑杆4的顶部固接在缓冲层1的底面上,底部固接在基座层2的顶面上。支撑杆4除了呈矩阵状排布外,还可以呈规则错位方式排布,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实际操作中,相邻支撑杆4间距离应该根据对应区域缓冲层1的抗形变性能来确定。当支撑杆4间距越大时,对应区域的缓冲层1跨度也越大,抗形变性能越差,反之,抗形变性能越好。此外,对应区域缓冲层1的抗形变形能海域缓冲层1厚度有关,通过配合合适的支撑杆4间距以及缓冲层1厚度,均能确保垫体整体抗形变性能,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支撑杆4的顶部和底部周缘分别向外扩径延伸形成上加强环7和下加强环8,所述上加强环7的顶面与缓冲层1底面固接,所述下加强环8的底面与基座层2顶面固接。上加强环7和下加强环8分别环绕支撑杆4的上端部和下端部设置,通过增加支撑杆4局部尺寸以及接触面积来提高支撑稳定性。

在实际操作中,相邻支撑杆4间跨接有连杆,所述连杆具有多种结构:

结构一,所述横向连杆5为横向设置(如图2所示),其两端分别与对应支撑杆4的中段固接。呈矩阵状设置的支撑杆4在连接横向连杆5后形成具有网格状截面的支撑组件,确保支撑杆4中段始终位于预设工位,确保支撑杆4始终保持竖向垂直状态。

结构二,所述斜向连杆6为斜向设置(如图3所示),所述斜向连杆6一端与对应支撑杆4的上加强环7固接,另一端与对应支撑杆4的上加强环7固接。斜向设置的斜向连杆6既能帮助支撑杆4分担来自缓冲层1的作用力,还能为支撑杆4提供抗形变支撑,在设置时,任一中置的支撑杆4上加强环7四向散射形成四根斜向斜向连杆6,各斜向连杆6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相邻支撑杆4的下加强环8上,由于每个支撑杆4均具有上加强环7和下加强环8,使得相邻两支撑杆4间可以设置两交叉的斜向斜向连杆6,进一步提高支撑强度。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垫体为泡沫材质,所述缓冲层1、支撑组件以及基座层2为一体发泡成型。或者采用硬质橡胶等具有弹性形变特征的材料,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缓冲层1顶面设有若干规则且密集布置的凸块10,所述凸块10顶部周缘设有圆角,相邻凸块10间设有透气槽12,所述透气槽12底面开竖向设贯通缓冲层1的上减重孔11。所述基座层2开设竖向贯通的下减重孔13,所述下减重孔13避让支撑组件设置。上减重孔11和下减重孔13的直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当选取较大数值时,减重效果较好,但会降低床垫整体结构强度,反之,当选取较小数值时,减重效果欠佳,但能确保床垫整体结构强度。

实施例二:

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支撑组件结构。

如图4所示,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若干平行设置的长条板9,所述长条板9截面呈半圆弧状,相邻长条板9通过毗邻边缘紧密拼合,长条板9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与缓冲层1和基座层2围合形成所述减重空腔3。长条板9可沿床垫长度方向设置,也可以沿床垫的宽度方向设置,均应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在生产时,所述长条板9的弧顶部与缓冲层1底面固接,所述长条板9两侧边缘均与基座层2顶面固接。若干长条板9毗邻抵触并通过弧顶部形成支撑缓冲层1的平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