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材及其所组装的门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91535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复合型材及其所组装的门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材型材,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型材及其所组装的门窗。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行业中高档门窗普遍采用铝木复合门窗。所述铝木复合门窗一般采用铝合金型材形成框体和扇体,然后在框用型材或扇用型材上复合上木材装饰件。这样的铝木复合门窗非常美观大气,受到众多建筑商的青睐。为了能够把所述木材装饰件复合到所述框用型材或扇用型材上,一般是借助紧固件进行紧固连接。例如中国专利201620964131.6所公开的一种新型木塑铝复合推拉窗窗扇,包括窗扇本体1和窗框本体2,所述窗扇本体1设置于所述窗框本体2的内侧。在所述窗扇本体1上端设有第一卡件槽5,在所述第一卡件槽5内设有第一卡件6,所述第一卡件6为紧固螺钉。安装时,先把所述第一卡件6锁紧到所述第一装饰条7上,然后通过第一卡件6把所述第一装饰条7卡接到所述第一卡件槽5上。这样的安装方式极其繁琐,而且所述第一装饰条7与所述窗扇本体1之间非常容易出现松动而给予使用者随时可以掉落的不安全感。为了能够把两个不同的构件连接起来,目前存在其他多种的连接方式,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0620105279.0所公开的内开式复合窗。所述内开式复合窗包括门窗扇2,在所述门窗扇2上设置有木压条8和胶条9。在所述木压条8的底部设置有卡槽,而在所述胶条9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槽适配设置的卡头,通过所述卡槽和所述卡头的结合使所述木压条8和胶条9连接一起。这样的连接方式非常便捷。但是当所述胶条9采用金属材质制造时,这样的连接方式却存在明显缺陷。其中最明显的缺陷是,所述卡槽和所述卡头必须要具有精准的配合尺寸,不然会过紧而无法卡接或者过松而出现松动。另外,在长期使用后,所述木压条8会出现老化而使所述卡槽的尺寸变大而影响到所述卡槽与所述卡头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上述的分析可以发现,上述卡槽和卡头的卡接方式仍不具有很好的适用性,例如不能很好地解决非金属装饰层与金属型材之间的连接,鉴于此,有必要对上述的卡接结构作进一步的改进。提出一种复合型材,包括沿轴向方向延伸的主体型材,以及布置在所述主体型材的外侧的非金属装饰层,所述非金属装饰层沿所述主体型材的轴向方向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金属装饰层的下部设置有底卡槽,所述底卡槽沿所述非金属装饰层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主体型材上延伸出适配于所述底卡槽的底卡头,所述底卡头上设置有至少一对呈倒钩状的钩体,所述底卡头及其钩体沿所述主体型材的轴向方向延伸;又或者,所述非金属装饰层的下部延伸出底卡头,所述底卡头上设置有至少一对呈倒钩状的钩体,所述底卡头及其钩体沿所述非金属装饰层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主体型材上设置有适配于所述底卡头的底卡槽,所述底卡槽沿所述主体型材的轴向方向延伸;还包括过渡胶套,所述过渡胶套沿所述主体型材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过渡胶套配置在所述底卡槽与所述底卡头之间。

其中,所述主体型材的轴向方向是所述主体型材的长度延伸方向。所述非金属装饰层的轴向方向是所述非金属装饰层的长度延伸方向

其中,所述主体型材上延伸出适配于所述底卡槽的底卡头,又或者所述主体型材上设置有适配于所述底卡头的底卡槽,上述两个特征都定义了所述底卡槽和所述底卡头之间的布局位置关系,所述底卡槽与所述底卡头是对应设置的,所述底卡头能够伸入到所述底卡槽内形成卡接连接结构。其次,还定义了所述底卡槽和所述底卡头之间的配合关系,所述底卡槽与所述底卡头具有配套设置的卡接结构和配合尺寸,从而当把所述底卡头卡入到所述底卡槽内后,所述底卡槽与所述底卡头之间的配合结构能够防止所述底卡头在受力情况下意外脱离所述底卡槽,从而能够使所述非金属装饰层稳固地复合到所述主体型材上。

其中,所述底卡头上设置有至少一对呈倒钩状的钩体,这样,所述钩体并不会阻碍所述底卡头插入所述底卡槽内,但当向外拉扯所述底卡头时,所述钩体能够微微张开而阻止所述底卡头脱离所述底卡槽。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发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由于所述底卡槽与所述底卡头之间配置有所述过渡胶套,所述过渡胶套是能够产生弹性变形的构件。这样,在所述底卡头插入所述底卡槽内的过程中,所述过渡胶套依靠其弹性变形的能力为所述底卡头提供弹性的插入空间。而当所述底卡头插入到所述底卡槽后,所述过渡胶套又能够依靠其弹性变形的能力而填充所述底卡槽与所述底卡头之间的间隙,从而能够提高它们之间的紧配度以及卡接稳定性。即使在所述底卡槽由于老化而出现尺寸增大的情形,所述过渡胶套仍然能够填充所述底卡槽与所述底卡头之间的间隙,因此可以降低所述底卡槽与所述底卡头之间的配合精度,减少加工难度。

为了能够增强所述过渡胶套与所述底卡头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过渡胶套的内侧设置有适配于所述钩体下方的凹陷部位的凸出体。这样,所述过渡胶套的凸出体能够伸入到所述凹陷部位内而使所述过渡胶套与所述底卡头之间也形成卡接关系,从而防止所述底卡头受力后轻易脱离所述过渡胶套而影响到所述底卡头与所述底卡槽之间的卡接稳定性。

另外,为了能够增强所述过渡胶套与所述底卡槽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过渡胶套的外侧呈波浪状。这样,所述过渡胶套波浪状的外观结构能够增大所述过渡胶套与所述底卡槽的内槽壁之间的摩擦力,阻止所述过渡胶套受力而意外脱离所述底卡槽,进而阻止所述底卡头借助所述过渡胶套轻易地脱离所述底卡槽。

而为了能进一步增大所述过渡胶套与所述底卡槽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底卡槽的槽侧壁上设置有凹凸纹,所述凹凸纹沿所述底卡槽的轴向方向延伸。这样,所述凹凸纹能够进一步增大所述过渡胶套与所述底卡槽的内槽壁之间的摩擦力,阻止所述过渡胶套受力而意外脱离所述底卡槽,进而阻止所述底卡头借助所述过渡胶套轻易地脱离所述底卡槽。

本发明还提出利用所述复合型材组成的门窗,包括门窗框以及利用所述主体型材所形成的门窗扇,所述主体型材成为形成所述门窗扇的扇用型材,所述非金属装饰层布置在所述扇用型材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扇用型材包括扇用内侧型材和扇用外侧型材,所述扇用内侧型材与扇用外侧型材之间通过扇用隔热胶条予以连接;所述主体型材成为所述扇用外侧型材,所述非金属装饰层布置在所述扇用外侧型材的外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门窗框上的朝向所述门窗扇方向的一侧壁体上设置有C型槽,在所述门窗扇上的朝向所述门窗框方向的一侧壁体上设置有U型槽;还包括锁点五金件,所述锁点五金件包括能够相互锁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锁点五金件的第一部分安装在所述C型槽中,所述锁点五金件的第二部分安装在所述U型槽中。

本发明还提出另一种利用所述复合型材组成的门窗,包括利用所述主体型材所形成的门窗框以及门窗扇,所述主体型材成为形成所述门窗框的框用型材,所述非金属装饰层布置在所述框用型材的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框用型材包括框用内侧型材和框用外侧型材,所述框用内侧型材与框用外侧型材之间通过框用隔热胶条予以连接;所述主体型材成为所述框用外侧型材,所述非金属装饰层布置在所述框用外侧型材的外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门窗框上的朝向所述门窗扇方向的一侧壁体上设置有C型槽,在所述门窗扇上的朝向所述门窗框方向的一侧壁体上设置有U型槽;还包括锁点五金件,所述锁点五金件包括能够相互锁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锁点五金件的第一部分安装在所述C型槽中,所述锁点五金件的第二部分安装在所述U型槽中。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框用内侧型材和所述框用外侧型材是按照它们在所述门窗框的内、外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给予的定义。当将其中的一侧框用侧型材定义为框用内侧型材时,另一个则定义为所述框用外侧型材。所述扇用外侧型材和所述扇用内侧型材具有相同的定义规则,在此不再重复论述。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需要把非金属装饰层复合到所述主体型材上的复合型材上,还可以应用到应用所述复合型材组装的门窗上。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门窗组件100的正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应用第二种密封件4a的门窗组件10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采用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密封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所述扇用外侧型材21与所述非金属装饰层7之间的安装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中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所述压边条5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门窗组件100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门窗组件100包括利用框用型材1所形成的门窗框和利用扇用型材2所形成的门窗扇。所述扇用型材2首尾衔接形成所述门窗扇的扇框体。在所述扇框体上安装有玻璃层板3,所述玻璃层板3的周边衔接于所述扇框体,在所述玻璃层板3的周边部位安装有铝合金压边条型材5。

如图2所示,所述框用型材1包括分别沿轴向方向延伸的框用内侧型材12和框用外侧型材11,所述框用内侧型材12与框用外侧型材11之间通过框用隔热胶条13予以连接。所述扇用型材2包括分别沿轴向方向延伸的扇用内侧型材22和扇用外侧型材21,所述扇用内侧型材22与扇用外侧型材21之间通过扇用隔热胶条23予以连接。在所述框用外侧型材11上的朝向所述扇用外侧型材21方向的一侧壁体上设置有C型槽110,在所述扇用外侧型材21上的朝向所述框用外侧型材11方向的一侧壁体上设置有U型槽210;还包括锁点五金件(图中未画出),所述锁点五金件包括能够相互锁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锁点五金件的第一部分安装在所述C型槽110中,所述锁点五金件的第二部分安装在所述U型槽210中。当所述锁点五金件为铰链连接件时,借助所述锁点五金件能够把所述门窗扇铰接在所述门窗框上。所述门窗扇是以定点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门窗框上从而能够关闭或开启门窗组件100。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框用内侧型材12和所述框用外侧型材11是按照它们在所述门窗框的内、外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给予的定义。当将其中的一侧框用侧型材定义为框用内侧型材12时,另一个则定义为所述框用外侧型材11。所述扇用外侧型材21和所述扇用内侧型材22具有相同的定义规则,在此不再重复论述。

如图2所示,在所述框用隔热胶条13和扇用隔热胶条23之间还设置有采用硅橡胶制造的密封件4。所述密封件4包括有连接部41以及从所述连接部41上延伸出来的密封臂42,所述连接部41和所述密封臂42一体成形。所述密封件4通过所述连接部41卡接到所述框用内侧型材12与框用外侧型材11之间。所述连接部41和所述密封臂42在所述门窗扇的无数次挤压、碰撞下,弹性逐渐减弱而复原能力也随之削弱,导致出现永久变形并且永久变形程度日渐增大。最终使得所述连接部41和所述密封臂42的累计永久变形量过大而导致所述密封臂42不能贴合到所述门窗扇上,从而也就不能密封所述门窗框和门窗扇之间的间隙。这样无疑会影响到所述门窗组件100的水密性和气密性。鉴于此,本发明还提出另一种新型结构的所述密封件4a。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密封件4a呈型材状,从横截面看,所述密封件4a包括有连接骨架体41a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骨架体41a的前端部上的密封头42a,所述连接骨架体41a和所述密封头42a一体成型。所述密封头42a具有弹性并其硬度小于所述连接骨架体41a的硬度。在所述框用隔热胶条13a上朝向所述扇用隔热胶条23a方向的一侧壁体上设置有连接卡槽130a。所述连接骨架体41a的后端部上设置有T型的连接卡头411a。所述连接卡头411a卡接到所述连接卡槽130a上从而把所述密封件4a连接到所述框用隔热胶条13a上。

其中,所述硬度表征了制造材料局部变形、压痕或划痕的能力。所述密封头42a具有弹性并其硬度小于所述连接骨架体41a的硬度,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密封头42a和所述连接骨架体41a各自的制造材质的物理特性差异。另外也定义了所述密封头42a和所述连接骨架体41a是分别采用具有不同硬度的材质制造的。具体说,所述连接骨架体41a能够脱离所述密封头42a对材质的限制,采用具有适当硬度的材质制造。这样,所述连接骨架体41a不仅能够依靠其自身的结构特征还能够依靠其制造材料而具有相对所述密封头42a更为之优异的抗永久变形能力。所述连接骨架体41a不仅能够抵消由所述密封头42a所传递过来的冲击力,还能够避免在使用过程中被无数次的挤压、碰撞后出现明显的、过大的永久变形。从而能够减少所述密封件4a的整体永久变形量。与所述密封件4的连接部41相比,所述连接骨架体41a能够更长时间地把所述密封头42a定位在原设定的特定位置,使所述密封头42a能够在更长使用时间内与所述扇用隔热胶条23a之间形成密封关系。同样地,所述密封头42a能够脱离所述连接骨架体41a对材质的限制,采用相对硬度小并弹性好的材质制造。这样,所述密封头42a不仅能够依靠其自身的结构特征还能够依靠其制造材料而具有相对所述连接骨架体41a更为之优异的缓冲性和密封性。终上所述,所述密封头42a和所述连接骨架体41a采用不同的硬度材质制造,使得所述密封件4a具有密封性的同时具有优异的抗永久变形能力。

所述连接骨架体41a呈框状,所述连接骨架体41a的框腔中设置有一个横向隔板413a,从而将所述连接骨架体41a的框腔分隔出2个前、后方向布置的小内腔(414a、415a)。当然还可以设置两个、三个等一个以上的横向隔板413a也是可以的。这样,所述小空腔(414a、415a)可以提高所述连接骨架体41a的缓冲性能。另外,所述小空腔(414a、415a)还能够成为形成于所述连接骨架体41a内的隔热层起到提高隔热性能的作用。在所述连接骨架体41a的后端部上还设置有向外张开的侧翼412a,所述侧翼412a和所述连接头411a左右设置。

图4所示,在所述扇用隔热胶23a上设置有能够顶压到所述密封头42a上的倾斜密封面231a,所述倾斜密封面231a从外向内朝远离所述框用隔热胶13a的方向倾斜延伸。这样,所述倾斜密封面231a相对垂直的密封面更能够给予所述密封头42a更大的顶压力,以及在设置相同横截面结构、尺寸的所述密封头42a的情况下,还能够增大所述密封头42a与所述倾斜密封面231a之间的贴合面积,从而增大所述密封头42a与所述倾斜密封面231a之间的密封度。

为了能够优化所述密封头42a的弹性变形能力,可以通过改进其结构来实现。如图4所示,所述密封头42a大致呈独臂状并具有固定端421a和自由端422a,所述固定端421a与所述连接骨架体41a的前端部连接一起,所述自由端422a呈橄榄球状,所述自由端422a和所述固定端421a之间的中间部423a弯曲延伸并收窄设置。这样,弯曲延伸并收窄设置的所述中间部423a能够使所述自由端422a具有良好弹性,在此基础上,呈橄榄球状的所述自由端422a能够更好地缓冲关闭所述门窗扇时所述扇用隔热胶23a的倾斜密封面231a碰撞到所述自由端422a上产生的碰撞力。但是在长期使用后,所述中间部423a非常容易出现疲劳而逐渐丧失弹性支撑所述自由端422a的能力,导致所述自由端422a和所述倾斜密封面231a之间的密封度也逐渐减小。

鉴于此我们对所述密封头的结构作进一步的改进,提出另一种新型的密封件4b。所述密封件4b和所述密封件4a的结构类似,主要区别在于所述密封头42b的形状结构。如图5所示,所述密封头42b大致呈拱桥状从而具有一对连接脚(421b、422b),一对所述连接脚(421b、422b)与所述连接骨架体41b的前端面416b连接一起。所述连接骨架体41b的前端面416b与所述扇用隔热胶23b具有大致相同的倾斜方向。这样,所述密封头42b的一对连接脚(421b、422b)通过连接到所述连接骨架体41b的前端面416b而得到定位,相对上述独臂状的所述密封头42a,拱桥状的所述密封头42b具有更好的抗疲劳能力,而且拱桥状的结构特征还能够赋予所述密封头42b更好的弹性变形能力。当所述扇用隔热胶条23顶压到所述密封头42b上时,所述密封头42b能够形成长期恒定的密封压缩量而保持密封度。而且借助形成于所述密封头42b和所述连接架体41b的前端部之间的内空腔420b,所述密封头42a还能够起到隔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所述密封件4b的隔热性能。另外,所述连接骨架体41b的前端面416b和所述倾斜密封面231b基本上具有相同的倾斜方向,从而能够更好地抵消关闭所述门窗扇时由所述密封头42b传递过来的撞击力,并且还能够使所述密封头42b贴合到所述倾斜密封面231b上的密封面部具有均衡的密封压缩量,从而进一步提高所述门窗的密封性。

所述框用型材1和所述扇用型材2都为金属型材,给人过于冰冷的感觉。为了能够改善所述门窗组件100的外观效果,往往在所述框用型材1或所述扇用型材2上复合上非金属装饰层。如图2和图6所示,在所述扇用外侧型材21的外侧布置有非金属装饰层7,所述非金属装饰层7沿所述扇用外侧型材21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非金属装饰层7的下部设置有底卡槽70,所述底卡槽70沿所述非金属装饰层7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扇用外侧型材21上延伸出适配于所述底卡槽70的底卡头211。所述底卡槽70和所述底卡头211是适配的卡接结构。所述底卡槽70与所述底卡头211是在布局位置上是对应设置的,并且所述底卡槽70与所述底卡头211具有配套设置的卡接结构和配合尺寸,从而当把所述底卡头211卡入到所述底卡槽70内后,所述底卡槽70与所述底卡头211之间的配合结构能够防止所述底卡头211在受力情况下意外脱离所述底卡槽70,从而能够使所述非金属装饰层7稳固地复合到所述扇用外侧型材21上。所述底卡头211上设置有至少一对呈倒钩状的钩体2110,所述底卡头211及其钩体2110沿所述扇用外侧型材21的轴向方向延伸。这样,所述钩体2110并不会阻碍所述底卡头211插入所述底卡槽70内,但当向外拉扯所述底卡头211时,所述钩体2110能够微微张开而阻止所述底卡头211脱离所述底卡槽70。当然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底卡槽70与所述底卡头211可以互换位置,即把所述底卡槽70设置在所述扇用外侧型材21上,而把所述底卡头211设置在所述非金属装饰层7上。所述非金属装饰层7可以是塑料、生态木或天然木板等。

在所述底卡槽70与所述底卡头211之间还配置有过渡胶套9,所述过渡胶套9沿所述扇用外侧型材21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过渡胶套9是能够产生弹性变形的构件。这样,在所述底卡头211插入所述底卡槽70内的过程中,所述过渡胶套9依靠其弹性变形的能力为所述底卡头211提高插入空间。而当所述底卡头211插入到所述底卡槽70后,所述过渡胶套9又能够依靠其弹性变形的能力而填充所述底卡槽70与所述底卡头211之间的间隙,从而能够提高它们之间的紧配度以及卡接稳定性。即使在所述底卡槽70由于老化而出现尺寸增大的情形,所述过渡胶套9仍然能够填充所述底卡槽70与所述底卡头211之间的间隙,因此可以降低所述底卡槽70与所述底卡头211之间的配合精度,减少加工难度。通过所述底卡槽70与所述底卡头211使得所述非金属装饰层7复合到所述扇用外侧型材21而组装成复合型材,所述扇用外侧型材21成为所述复合型材的主体型材。

为了能够提高所述过渡胶套9与所述底卡头21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所述过渡胶套9的内侧设置有适配于所述钩体2110下方的凹陷部位2111的凸出体91。这样,所述过渡胶套9的凸出体91能够伸入到所述凹陷部位2111内而使所述过渡胶套9与所述底卡头211之间也形成卡接关系,从而防止所述底卡头211受力后轻易脱离所述过渡胶套9而影响到所述底卡头211与所述底卡槽70之间的卡接稳定性。

而为了能够提高所述过渡胶套9与所述底卡槽7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所述过渡胶套9的外侧呈波浪状。这样,所述过渡胶套9呈波浪状的外观结构能够增大所述过渡胶套9与所述底卡槽70的内槽壁之间的摩擦阻力。另外,所述底卡槽70的槽侧壁上设置有凹凸纹(图中未画出),所述凹凸纹沿所述底卡槽70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凹凸纹能够进一步增大所述过渡胶套9与所述底卡槽70的内槽壁之间的摩擦阻力。这样,所述过渡胶套9波浪状的外观结构和所述底卡槽70的槽侧壁上的凹凸纹能够阻止所述过渡胶套9受力而意外脱离所述底卡槽70,进而阻止所述底卡头211借助所述过渡胶套9轻易地脱离所述底卡槽70。

另外还可以在所述框用外侧型材11、所述压边条5上分别复合非金属装饰层。如图2所示,在所述压边条5的外侧还布置有沿型材轴向方向延伸的非金属装饰层71,所述非金属装饰层71与所述压边条5之间同样可以采用上述的底卡头211和底卡槽70的卡接方式卡接一起,在此不在重复论述。

如图2、图7和图8所示,所述压边条5包括卡接部52和顶压部51,所述卡接部52与所述顶压部51一体化成型,所述卡接部52卡接到所述扇用外侧型材21上,所述顶压部51通过玻璃胶垫8顶压住所述玻璃层板3的周边部位;在所述卡接部52与所述扇用外侧型材21之间还设置有压边弹性件6,所述卡接部52的至少一个局部壁体部通过所述压边弹性件6顶压在所述扇用外侧型材21上。所述压边弹性件6包括弹性顶压部61以及由所述顶压部61延伸出来的弹性尾部62。

所述卡接部52是所述压边条5上用于卡接所述扇用外侧型材21的部分。在所述卡接部52和扇用外侧型材21之间设置有卡接结构。具体说,在所述卡接部52的上部设置有上顶钩体521,所述上顶钩体521的下部设置有向上凸起延伸的上定位卡臂5211。在所述卡接部52的下部设置有下定位钩体522。所述压边弹性件6的顶压部61定位在所述下定位钩体522上,所述下定位钩体522成为用于定位所述压边弹性件6的定位部。当然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定位部还可以设置在所述扇用外侧型材21上。在所述扇用外侧型材21上的朝向所述压边条5方向的侧面上设置有用于卡接所述卡接部52的压边定位卡槽214。所述压边定位卡槽214的上槽壁上设置有向槽腔方向延伸的上槽卡臂212,所述压边定位卡槽214的下槽壁上设置有向槽腔方向延伸的下槽卡臂213。在所述卡接部52卡接到所述扇用外侧型材21上的过程中,先把所述下定位钩体522的钩尾部5221伸入到所述压边定位卡槽214内并顶靠到所述压边定位卡槽214的下槽卡臂213的内侧。同时让所述压边弹性件6的顶压部61顶压在所述下槽卡臂213上。然后向下推压所述卡接部52使所述压边弹性件6发生压缩变形为所述卡接部52的上定位卡臂5211提供插入空间,让所述上定位卡臂5211伸入到所述压边定位卡槽214内并顶靠到所述上槽卡臂212的内侧,从而使所述卡接部52最终顺利地卡接到所述压边定位卡槽214上。消除推压所述卡接部52的作用力后,所述压边弹性件产生恢复原形的趋势而弹性顶压所述下定位钩体522继而使所述上顶钩体521顶压在所述上槽卡臂212上,使所述卡接部52与所述压边定位卡槽214之间形成紧配关系。所以在设置有所述压边弹性件6的情况下,所述卡接部52和所述压边定位卡槽214之间可以采用间隙配合,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它们之间的配合精度、降低加工难度。还有利于减少为了把所述卡接部52卡接到所述压边定位卡槽214上而施加在所述卡接部52上的推压力,所述卡接部52能够相对轻易地卡接到所述压边定位卡槽214上。另外,即使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出现变形而导致所述压边定位卡槽214与所述卡接部52之间出现间隙,通过所述压边弹性件6顶压所述下定位钩体522使所述上顶钩体521仍然能够紧紧地顶压在所述上槽卡臂212上而使卡接部52与所述压边定位卡槽214之间保持紧配关系,避免所述压边条5出现明显的松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