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6732发布日期:2019-04-03 00:25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真空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真空吸尘器,其包括带有多层过滤级的空气处理或碎屑移除组件。



背景技术:

真空吸尘器可体现为直立单元或便携的手持单元。在一些情况中,真空吸尘器可在直立清洁模式和提起模式之间重构,在提起模式中,将更小的容纳件或手持单元从真空吸尘器移除,以在清洁操作中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真空吸尘器,包括:工作气路,包括污浊空气入口和清洁空气出口;电机风扇组件,与所述污浊空气入口流体连通,以产生通过所述工作气路的工作气流;以及碎屑移除组件,用于从所述工作气流移除并收集碎屑,以进行后续处理,所述碎屑移除组件具有中心轴线,并且所述碎屑移除组件包括:碎屑移除组件主体,具有与所述污浊空气入口流体连通的空气入口,以及流体地位于所述清洁空气出口上游的空气出口;多层过滤级,设置于所述碎屑移除组件主体内,并且所述多层过滤级包括:百叶窗式排气格栅,包括大体柱形主体,所述大体柱形主体具有多个百叶窗板,这些百叶窗板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在所述大体柱形主体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纵向地延伸并在该上端和该下端之间形成气流开口;网筛,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从所述百叶窗板径向地向外设置;以及多层过滤器,安装在所述百叶窗式排气格栅内、流体地位于所述气流开口的下游,并包括多层过滤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百叶窗板是纵向细长的且与所述中心轴线平行地定向。

进一步地,所述多层过滤器是柱形的,并且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是纵向细长的。

进一步地,所述多层过滤器包括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第三过滤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包括泡沫,并且所述第三过滤层包括编织纤维层,所述第三过滤层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从所述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径向地向内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过滤层从所述第一过滤层径向地向内设置,并所述第二过滤层具有的过滤大小构造为过滤掉比所述第一过滤层更小的颗粒,所述第三过滤层从所述第二过滤层径向地向内设置,并所述第三过滤层具有的过滤大小构造为过滤掉比所述第二过滤层更小的颗粒。

进一步地,所述真空吸尘器进一步包括在所述多层过滤级下方延伸的多个齿。

进一步地,所述齿从所述百叶窗式排气格栅的大体柱形主体的下端伸出。

进一步地,所述真空吸尘器进一步包括限定于所述碎屑移除组件主体内的污物收集室。

进一步地,所述真空吸尘器进一步包括在所述多层过滤级下方延伸的多个齿,其中,这些齿与所述污物收集室的底壁间隔开且不接触所述污物收集室的底壁。

进一步地,所述多层过滤级进一步包括流体地连接到所述空气出口的穿孔排气格栅,其中,所述多层过滤器安装在所述百叶窗式排气格栅和所述穿孔排气格栅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穿孔排气格栅包括大体柱形主体,所述穿孔排气格栅的大体柱形主体具有侧壁,所述侧壁中带有限定通过所述侧壁的气流开口的多个穿孔。

进一步地,所述网筛支撑于所述百叶窗式排气格栅的大体柱形主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网筛包括空气能透过的网筛材料,该网筛材料覆盖所述多个百叶窗板和所述气流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碎屑移除组件进一步包括流体地位于所述多层过滤级上游的旋风分离级。

进一步地,所述碎屑移除组件包括旋风分离模块,所述碎屑移除组件主体由污物罐和污物收集室限定,所述污物罐至少部分地限定旋风室,所述污物收集室构造为接收由所述旋风室分离的污染物。

进一步地,所述真空吸尘器进一步包括壳体,该壳体包括地板清洁头和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地板清洁头的直立主体,其中,所述污浊空气入口包括设置于所述地板清洁头上的吸嘴。

进一步地,所述直立主体包括能分离的容纳件,并且所述容纳件承载所述碎屑移除组件和所述电机风扇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真空吸尘器进一步包括容纳件释放按钮组件,所述容纳件释放按钮组件包括:闩锁,使所述容纳件耦接到所述直立主体;释放按钮,与所述闩锁能操作地耦接以选择性地释放所述闩锁;以及灯,安装在所述释放按钮内并构造为照亮所述释放按钮。

进一步地,所述真空吸尘器包括手持单元,并且所述碎屑移除组件能分离地安装在所述手持单元上。

根据本申请的具有多层过滤级的真空吸尘器,能够改善真空吸尘器的清洁效果。

附图说明

在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真空吸尘器的透视图,真空吸尘器处于直立操作模式中;

图2是图1的真空吸尘器的部分分解图,其中分离容纳件以在手持操作模式中使用;

图3是通过图1的真空吸尘器的容纳件的剖视图;

图4A是图1的真空吸尘器的一部分的部分分解图,图示了容纳件释放按钮组件;

图4B是图1的真空吸尘器的一部分的部分分解图,图示了容纳件释放按钮组件的一个另选实施例;

图5是图1的真空吸尘器的前视图,其中为了清楚起见移除了碎屑移除组件;

图6是图1的真空吸尘器的透视图,其中分离了棒以用于地板上方操作模式;

图7是通过图1的真空吸尘器的软管和棒组件的剖视图,示出了处于收起位置中的棒;

图8是与图7类似的剖视图,示出了处于展开位置中的棒;

图9是用于图1的真空吸尘器的碎屑移除组件的透视图;

图10是通过图9的线X-X获得的碎屑移除组件的剖视图;

图11是图9的碎屑移除组件的过滤级的分解图;

图12是图1的真空吸尘器的一部分的部分分解图,图示了工作气路中的排出阀;

图13是穿过通过图11的线XIII-XIII获得的排出阀的剖视图,其中排出阀是关闭的;并且

图14是与图13类似的剖视图,其中排出阀是打开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吸尘器。在其一个方面中,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真空吸尘器的空气处理和碎屑移除组件。在另一方面中,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括手持单元或可分离容纳件单元的直立真空吸尘器。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真空吸尘器10的透视图,真空吸尘器10处于直立操作模式中。如本文图示的,真空吸尘器10是一种具有可分离容纳件或手持单元12的直立真空吸尘器。真空吸尘器10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直立主体14,该直立主体枢转地连接到地板清洁头或底座16以引导底座16穿过待清洁表面。枢轴连接器18可使直立主体14与底座16连接。枢轴连接器18可以是单轴连接器或多轴连接器。

另外参考图2,直立主体14包括主支撑段或框架20和细长手柄24,主支撑段或框架20在其前侧上具有接收器22,细长手柄24从框架20向上延伸,细长手柄24在一端设置有可用于在待清洁表面上操纵真空吸尘器10的把手26。接收器22可容纳容纳件12并在直立主体14上支撑容纳件12。

可在适于在待清洁表面上移动的地板清洁头或底座16上设置吸嘴28。可在吸嘴28附近设置搅拌器30以搅动待清洁表面,使得将碎屑更简单地吸入吸嘴。在图2中切除底座16的壳体的一部分以显露出搅拌器30。搅拌器30的一些实例包括,但不限于,水平旋转刷筒、双水平旋转刷筒、一个或多个竖直旋转刷筒,或者固定刷。工作气道32可从吸嘴28延伸通过底座16至接收器22,以当将容纳件12固定在直立主体14上时,使容纳件12与吸嘴28流体连通。工作气道32可至少部分地延伸通过枢轴连接器18,或者可至少部分地在枢轴连接器18的外部延伸。

图1示出了处于直立操作模式中的真空吸尘器10,其中将容纳件12固定到直立主体14。图2是图1的真空吸尘器10的部分分解图,其中分离容纳件12以在手持操作模式中使用,在这里也叫做容纳件模式或便携模式。可提供容纳件释放按钮组件34以选择性地释放使容纳件12耦接到直立主体14的闩锁,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容纳件释放按钮组件34。

图3是通过容纳件12的剖视图。容纳件12包括手持主体,其容纳真空收集系统的部件,以用于产生部分真空以从待清洁表面吸入碎屑(其可包括污物、灰尘、泥土、毛发和其他碎屑)并在设置于容纳件12上的空间中收集所移除的碎屑以进行后续处理。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真空吸尘器10可具有流体输送能力,包括对待清洁表面施加液体或蒸汽,和/或流体提取能力。

真空收集系统可包括通过容纳件主体的工作气路,并且可包括污浊空气入口40和清洁空气出口42。污浊空气入口40和清洁空气出口42可设置于容纳件12的主体上。当容纳件12容纳于直立主体14上时(图1),污浊空气入口40可与地板清洁头16中的吸嘴28流体连通。在容纳件操作模式中,污浊空气入口40可用来直接清洁表面。另外参考图2和图6,容纳件12可进一步设置有真空软管48和伸缩棒50,在直立操作模式和容纳件操作模式中的一个或两个中,真空软管48和伸缩棒50可形成通过主体的工作气路的一部分。在容纳件模式中,可使软管48和棒50从容纳件12延伸,并且软管48或棒50的入口端可限定用于真空收集系统的污浊空气入口,软管48或棒50与设置于容纳件12的主体上的污浊空气入口40耦接。

另外,真空收集系统可包括电机/风扇组件44和碎屑移除组件46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机/风扇组件44与污浊空气入口流体连通以产生通过工作气路的工作气流,碎屑移除组件46用于从工作气流移除并收集碎屑以进行后续处理。电机/风扇组件44和碎屑移除组件46二者的部分都可限定通过主体的工作气路的部分。

电机/风扇组件44包括容纳于容纳件12的电机壳体56中的风扇/叶轮段52和电机段54。碎屑移除组件46和电机壳体56当耦接时彼此流体连通,并且可固定在一起以形成一个手持单元。特别地,碎屑移除组件46可具有空气出口58,其经由管道62与电机/风扇组件44的入口60流体连通。如本文示出的,管道可在容纳件12的主体内延伸,基本上纵向地通过容纳件12或者与碎屑移除组件46的轴线平行。电机/风扇组件44可设置于碎屑移除组件46下方,电机的轴线与碎屑移除组件46的轴线不平行,更具体地,与碎屑移除组件46的轴线正交。应指出,其他用于电机/风扇组件44、碎屑移除组件46和62的布置是可能的。

容纳件12的主体可包括从电机壳体56向上伸出的脊部64,其一起在容纳件12的前侧上限定接收器66(图5),以容纳碎屑移除组件46并将其支撑在容纳件12上。

另外参考图2,容纳件12可进一步包括携带手柄68、电源按钮72和电源(未示出)。电源按钮72可使电机/风扇组件44与电源电耦接,并可定位在携带手柄68的一部分上或其附近,使得当通过携带手柄68保持容纳件12时,用户可方便地操作开关。可选地,可提供第二电源按钮70,并且其控制搅拌器30的操作——当第一电源按钮72接通时,即,当对电机/风扇组件44供电时,用于搅拌器的第二电源按钮70仅可操作用来对搅拌器供电。电源可以是连接到主体并插入家用电插座的电源线,或者可再充电电池。可进一步在主体上设置软管缠绕部76以储存真空软管48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如本文示出的可在脊部64的顶部设置软管缠绕部76。

可在碎屑移除组件46的顶部上方或该顶部上设置携带手柄68,携带手柄68的轴线与碎屑移除组件46的轴线不平行,更具体地,与碎屑移除组件46的轴线正交。可在携带手柄68的上方和后面设置软管缠绕部76。应指出,其他用于碎屑移除组件46、携带手柄68和软管缠绕部76的布置是可能的。

容纳件12可用来根据以下方法通过从表面移除碎屑(其可包括污物、灰尘、泥土、毛发和其他碎屑)而有效地清洁表面。特别参考图3,为了在容纳件模式中执行真空清洁,电机/风扇组件44经由软管48通过空气入口40吸入带有碎屑的空气,并将其吸入碎屑移除组件46,在那里,从工作气流中过滤掉工作空气中的至少一部分碎屑或全部碎屑。然后空气通过电机/风扇组件44并可经由清洁空气出口42离开壳体。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在电机/风扇组件44的出口和清洁空气出口42之间设置电机后过滤器78。可通过从容纳件主体移除组件46而定期清空碎屑移除组件46的碎屑。同样地,可定期清洁或替换电机后过滤器组件78及任意附加过滤器。

直立模式中的操作可以是基本上类似的。通过将容纳件12固定在直立主体14上,在带有碎屑的空气进入软管48和容纳件12的空气入口40之前,电机/风扇组件44一开始通过吸嘴28和工作气道32吸入该带有碎屑的空气。剩下的操作是相同的。

图4A是图1的真空吸尘器10的一部分的部分分解图,示出了容纳件释放按钮组件34。在图4A中,为了清楚起见未示出碎屑移除组件46。容纳件释放按钮组件34可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容纳件12的脊部64上并与直立组件14的手柄24上的挂钩或卡持件80接合,以将容纳件12固定到直立组件14。容纳件释放按钮组件34包括容纳件释放按钮82、安装到按钮82的后部的按钮框架84,以及安装到按钮框架82并构造为照亮容纳件释放按钮82的灯86,例如LED。按钮82可由透明材料或半透明材料模制。按钮框架84可包括LED支座88、用于向外偏置按钮82的偏置元件或弹簧部分90,以及楔形部分92。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由电源按钮72操作的主电源开关接通时,容纳件释放按钮82总是从背后照亮的,即,灯86是打开的。在一个另选实施例中,灯86可构造为仅当主电源开关接通且容纳件12对接在直立主体14上时照亮。在此情况中,灯86可在从直立主体14移除容纳件12时关闭,并在使容纳件12重新对接在直立主体14上时打开。

容纳件释放按钮组件34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容纳件释放闩锁94,其构造为接合手柄24上的卡持件80。如本文示出的,在容纳件壳体或脊部64内的枢转销96上设置两个闩锁94且闩锁94枢转地安装在枢转销96上,并且闩锁94包括使闩锁94朝向卡持件80偏置以将容纳件12保持在直立主体14上的模制弹簧98。当固定容纳件12时,将卡持件80夹在两个闩锁94之间。闩锁94可从容纳件12向外伸出以接合卡持件80,或者如本文图示的,容纳件12的脊部64在脊部64中可包括窗口100,将卡持件80通过窗口100插入。

安装到按钮82的楔形部分92选择性地打开容纳件释放闩锁94,以从直立主体14上的匹配的卡持件80释放容纳件12。通过按钮82的上部上的枢转销102将按钮82枢转地安装在脊部64内。按下按钮82可导致按钮82围绕枢转销102和楔形部分92旋转,楔形部分92设置于按钮82的下部,在闩锁94之间向后移动以迫使闩锁94分开,从而释放卡持件80。

在此构造中,当按下按钮82时,LED 86与容纳件释放按钮82一起移动。LED 86可连接到安装在电源开关安装室106中的PCB 104,电源开关安装室106也承载电源按钮70、72。

在本文示出的实施例中,脊部帽108安装在容纳件12的脊部64上并包围容纳件释放按钮82。可选地可在脊部帽108上设置标记110,并且其可指示容纳件释放按钮82的功能。脊部帽108与脊部64的后部一起可在容纳件释放按钮82上方限定软管缠绕部76。

图4B是图1的真空吸尘器10的一部分的部分分解图,示出了用于容纳件释放按钮组件34’的一个另选构造。在图4B中,为了清楚起见未示出碎屑移除组件46。图4B的容纳件释放按钮组件34’与图4A所示的组件基本上类似,相同的元件具有上撇号(')符号,除了按钮框架的部件已经在一个部件中与容纳件释放按钮82’组合以外。因此,容纳件释放按钮82’包括用于打开容纳件释放闩锁94’的楔形部分92’和至少一个用于向外偏置按钮82’的弹簧部分90’。另外,图4B的LED支座88’由脊部64’中的螺丝基座形成。在此构造中,LED 86’相对于可移动容纳件按钮82’是固定的。而且,代替一个整个卡持件80’所伸出的窗口,脊部64’可包括袋部112,将卡持件80’插入袋部112,并且袋部112在袋部112的相对侧上可具有窗口114,闩锁94’的部分可通过窗口114伸出,以将卡持件80’夹在其之间。另外,图4B的容纳件释放按钮组件34’的结构和操作与图4A所示的组件的结构和操作基本上相同。

图5是图1的真空吸尘器10的前视图,为了清楚起见移除了碎屑移除组件46。如以上讨论的,容纳件12可包括真空软管48和伸缩棒50,在直立操作模式和容纳件操作模式中,真空软管48和伸缩棒50都可形成通过真空吸尘器10的工作气路的一部分。在图5所示的直立模式中,软管48和棒50可与吸嘴28流体连通。在容纳件模式中,使容纳件12与直立主体14分离,例如如图2所示,可使软管48和棒50从容纳件12延伸,并且棒50或软管48的入口端可限定用于工作气路的污浊空气入口。可选地,还可在地板上方清洁模式中操作真空吸尘器10,如图6所示,其中将容纳件12安装在直立主体14上,但是可使软管48和棒50从容纳件12延伸,并且棒50或软管48的入口端可限定用于工作气路的污浊空气入口。应指出,真空软管48是软的,并构造为在操作过程中围绕其纵向轴线弯曲和弯折而无弹性变形,而伸缩棒50是基本上刚性的,且并在操作过程中不围绕其纵向轴线弯曲或弯折。

当收起棒50并将其收入安装在容纳件12上的储存位置中时,如图5所示,伸缩棒50的部分116可伸入软管48。通过将棒50储存在软管48内,可提供紧凑的储存,同时当延伸到在软管48和棒50之间提供真空吸尘器10的更长的总延伸长度时,使棒50的移动范围增到最大。图6示出了对地板上方清洁模式分离且从软管48延伸的棒50。附件工具118(例如但不限于缝隙工具)可选地在容纳件模式中或地板上方清洁模式中可与棒50一起使用,如图6所示。其他附件工具包括尘刷120,或者装饰工具、楼梯工具,或者空气涡轮机动力的刷(未示出)。

当不使用时,可选地可将棒50、缝隙工具118、尘刷120和任意其他所提供的附件工具储存在容纳件12或直立主体14上。例如,在本文图示的实施例中,将棒50储存在位于容纳件12上的棒接收器122中,将缝隙工具118储存在位于容纳件12上的缝隙工具接收器124中,并将尘刷120储存在位于直立主体14的框架20上的尘刷接收器126(图1)中。应指出,对于直立操作模式,棒接收器122可形成底座16和容纳件12之间的工作气路的一部分。

图7是通过软管48和棒50的组件的剖视图,示出了处于收起位置中的棒50。棒50进一步包括棒手柄壳体128,其包括细长的刚性的第一管道和从手柄壳体128延伸的把手132、使手柄壳体128耦接到软管48的连接器134,以及包括细长的刚性的第二管道的伸缩棒136,第二管道构造为在手柄壳体128和连接器134内、以及软管48内伸缩。

如图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把手132可从手柄壳体128向上和向后延伸,使得把手132的一端130是自由的或者未连接到棒50。自由端130可进一步在软管48的一部分上延伸。把手132可与手柄壳体128整体形成或者单独形成。把手132可进一步包括用于对用户提供舒适把手的二次模制成型的软把手。

如以上指出的,棒50包括伸入处于收起位置中的软管48的部分116;可收起部分116是伸缩棒136的一端,如图7所示。伸缩棒136的相对端可包括更宽的管道段138,其限制伸缩棒136可收入手柄壳体128和软管48的量。更宽的管道段138具有的直径比手柄壳体128大。软管48包括容纳于连接器134的一端上的软管封套140。连接器134的相对端由手柄壳体128容纳。手柄壳体128上的螺纹封套142与伸缩棒锁定环144接合,以将伸缩棒136可释放地锁定在预期延伸长度。

图8是通过软管48和棒50的组件的剖视图,示出了处于展开位置中的棒50。为了使棒50延伸,松开螺纹封套142,使伸缩棒136滑动至预期延伸长度,并且在伸缩棒锁定环144上重新张紧螺纹封套142。伸缩棒136上的棘爪146防止伸缩棒136从连接器136完全延伸出去。

图9是用于图1的真空吸尘器10的碎屑移除组件46的透视图,图10是通过图9的碎屑移除组件46的剖视图。碎屑移除组件46可包括用于从工作气流分离污染物的过滤器组件和用于接收并收集所分离的污染物的污物罐。过滤器组件可包括设置于污浊空气入口40下游和电机/风扇组件44上游的以下装置中的任意一个:旋风分离器或离心分离器、软的且可透气的过滤袋,或者其他空气过滤装置,或者其组合,工作气路延伸通过过滤器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碎屑移除组件46包括至少一个主体150,其具有与污浊空气入口40流体连通的空气入口174和如上讨论的流体地位于清洁空气出口42上游的空气出口58,并且在空气入口174和空气出口58之间的主体150内包括多层过滤级158。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碎屑移除组件46包括旋风分离模块,其带有由污物罐限定的主体150,污物罐包括至少部分地限定用于从含有污物的工作气流分离污染物的旋风室154的壳体和相连的接收由旋风室154分离的污染物的污物收集室156。碎屑移除组件46可进一步包括多层过滤级158,在本文中也叫做第二过滤级158。第一旋风级和第二过滤级158可定中心于模块/组件46的中心轴线X,中心轴线X可纵向地延伸通过污物罐150。进一步,第一级和第二级可以是同心的,第二级位于第一级内且二者都可位于中心轴线X的中心。应指出,虽然本文图示了单级旋风分离器,但是也考虑本实用新型的表现方式可构造为具有附加的旋风分离级。

污物罐150包括侧壁160、底壁162和盖164。如图9所示,侧壁160可以是至少部分透明的或半透明的以使用户查看碎屑移除组件46的内容物。在本文中将侧壁160图示为通常是柱形形状的,直径在朝向底壁162的方向上保持恒定或者增加。侧壁160包括下边缘或底边缘166,其限定用于收集室156的碎屑出口。所图示的实施例中的底壁162包括污物门162,其可选择性地打开,例如以清空收集室156的内容物。盖164可包括携带手柄68,其可由用户抓住以便于提起和携带整个真空吸尘器10、或只是容纳件12、或者只是碎屑移除组件46。盖164可移除地连接到污物罐150,在其之间具有一个或多个连接。在一个实例中,该连接在盖164上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卡钩,其接合侧壁160的上内部上的一个或多个对应的凹槽(未示出)。可通过使盖164相对于污物罐150扭转以从凹槽释放卡钩且然后将盖164从污物罐150提起,而从污物罐150移除盖164。

将污物门162通过铰链170可枢转地安装到侧壁160。在侧壁160上设置门闩172,与铰链170相对,并且用户可致动门闩172以选择性地释放污物门162与侧壁160的底边缘166的接合。在本文中将门闩172图示为包括可枢转地安装到侧壁且朝向图9所示的闭合位置弹簧偏置的闩锁。通过朝向门闩172的上端挤压,门闩172的下端枢转远离侧壁160并在重力的作用下将污物门162释放至打开位置,允许通过由污物罐150的底边缘166限定的污物出口而从收集室156清空所累积的污物。

空气入口174可包括通向旋风室154的空气入口,并且可至少部分地由入口管道176限定。入口管道176可从侧壁切向地延伸以限定切向空气入口174。来自碎屑移除组件46的空气出口58可至少部分地由从盖164延伸的出口管道178限定。入口管道176与容纳件空气入口40(图3)流体连通,并可进一步与吸嘴28(图1)流体连通,取决于真空吸尘器10的操作模式。出口管道178经由管道62与电机/风扇组件44(图3)流体连通。

第二过滤级158可包括几个过滤级或层。按相对于工作气流从上游到下游的顺序,这些层是:外细网筛180;第一百叶窗式排气格栅182;柱形多层过滤器184;以及流体地连接到空气出口管道178的穿孔内排气格栅186。多层过滤器184安装在第一百叶窗式排气格栅182和穿孔内排气格栅186之间,并可包括多层过滤材料。每层可以是不同的,并且可包括不同的过滤材料。如图所示,多层过滤器184至少包括:第一过滤层188;第二过滤层190;以及第三过滤层192。在一个实例中,多层柱形过滤器184可包括多种过滤材料的组合,包括但不限于,泡沫和纸材料的组合。在一个具体实例中,第一过滤层188和第二过滤层190可包括泡沫,第三过滤层192可包括内编织纤维过滤层。可通过移除盖164而通过顶部移除多层柱形过滤器184。

另外参考图11,百叶窗式排气格栅182包括大体柱形主体194,其具有多个在主体194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纵向地延伸的叶片或百叶窗板196。百叶窗板196在其之间形成对应的气流开口198,工作空气可通过气流开口198。如所图示的,百叶窗板196是细长纵向的且与中心轴线X平行定向的。

主体194的下端可选地包括沿着中心轴线X纵向地伸出的齿200。齿200构造为收集并防止在收集室156中重新带入的毛发和其他碎屑。使齿200的下自由端与污物门162隔开,使得齿200下方的形成收集室156的区域是不被阻塞的。齿200是细长的,使得齿200具有比其宽度或厚度大的长度,并且可具有趋向于当打开污物门162时改进碎屑的脱落和释放的锥形形状。

外细网筛180可支撑于形成百叶窗式排气格栅182的柱形主体194上,并且从百叶窗板196径向地向外设置。网筛180可包括细的、空气可透过的网筛材料,其紧固到或者以其他方式耦接到整个外围周围的柱形主体,以覆盖百叶窗板和气流开口。网筛180构造为防止一定大小的污物通过并具有由每线性英寸网材料的开口数量而限定的网目大小。在一个实例中,网筛180可包括40目的网,例如,但不限于,不锈钢网。应指出,在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可放大网筛180的网目大小。

第一过滤层188构造为防止某一大小的污物通过并具有由每线性英寸材料的孔数量而限定的过滤大小。可选择过滤大小以过滤掉比外细网筛180能够过滤掉的颗粒更小的颗粒。在一个实例中,第一过滤层188可包括每线性英寸具有大约45个孔(PPI)±5PPI的泡沫。一种合适的泡沫层188可进一步具有如根据中国标准GB/T6343确定的22±2千克每立方厘米(kg/m3)的表观密度、如根据中国标准GB/T6344确定的≥85千帕(kPa)的抗张强度,和/或如根据中国标准GB/T6344确定的≥150%的断裂伸度。

第二过滤层190构造为防止某一大小的污物通过并具有的过滤大小可选择为过滤掉比第一过滤层188能够过滤掉的颗粒更小的颗粒。在一个实例中,第二过滤层190可包括具有大约60PPI±5PPI的泡沫。一种合适的泡沫层190可进一步具有如根据中国标准GB/T6343确定的22±2kg/m3的表观密度、如根据中国标准GB/T6344确定的≥85kPa的抗张强度,和/或如根据中国标准GB/T6344确定的≥130%的断裂伸度。

第三过滤层192构造为防止某一大小的污物通过并具有的过滤大小可选择为过滤掉比第二过滤层190能够过滤掉的颗粒更小的颗粒。在一个实例中,第三过滤层192可包括编织纤维层,例如,但不限于,具有95%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5%的粘合纤维的组成的纤维的纤维层。一种合适的纤维层192可进一步具有如根据中国标准GB/T 3923.1-1997确定的300±5克每平方米(g/m2)的表面密度、机器方向(MD)上的≥100%的抗张强度和横向方向(CD)上的≥30%的抗张强度,和/或如根据中国标准GB/T 3923.1-1997确定的机器方向(MD)上的≥100%的断裂伸度和横向方向(CD)上的≥110%的断裂伸度。

穿孔内排气格栅186包括大体柱形主体202,其具有在主体202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纵向地延伸的穿孔侧壁204。穿孔侧壁204包括多个形成气流开口的穿孔或孔206,工作空气可通过该气流开口。在一个实例中,孔206可包括大约1mm至3mm的开口直径。如所图示的,侧壁204纵向地延伸并定向为与中心轴线X平行。穿孔或孔206可正交地延伸通过侧壁204或者以一定角度延伸通过侧壁204,在任一种情况中都与中心轴线X横切。主体202的上端和下端在不透气的连接点处接触百叶窗式排气格栅182的柱形主体194,以确保迫使工作空气通过穿孔。板210设置于主体202的上端并相对于侧壁204径向地向外延伸。通过板210的出口开口212通向格栅186的内部与通过盖164的空气出口58之间的空气通道。

图12是图1的真空吸尘器10的部分分解图,图示了工作气路中的排出阀220。在一些实施例中,排出阀220可设置于真空吸尘器10的工作气路中以将排出的空气吸入工作气路中。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排出阀220设置于真空软管48和通向由入口管道176限定的碎屑移除组件46的入口之间的工作气路中。排出阀220可包括带有排气旋钮222的可扭转的排出阀,排气旋钮222选择性地打开至少一个排气口224。排出阀220可进一步包括排气插入物226,其容纳于由软管48和碎屑移除组件46的入口管道176之间的工作气道230形成的空气入口40的侧壁中的端口228中,并且排气插入物226可包括至少一个排气口224。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在排气插入物226中设置多个排气口224或孔。

排气旋钮222可与排气入口226同轴地定向,并且使用任何合适的连接方法与排气插入物226固定,例如使用机械紧固件或螺钉。阀插入物226进一步包括螺纹套管232,其与端口228螺纹连接以使阀插入物226相对于端口228旋转。旋钮222的操作导致阀插入物226在端口228内的旋转。

图13是通过图12的排出阀220的剖视图,其中排出阀220是关闭的。当关闭时,端口228上的密封面234密封排气插入物226,并且没有工作空气通过排气口224排出到工作气路中。

图14是通过图12的排出阀220的剖视图,其中排出阀220是打开的。使排气旋钮222旋转将打开或关闭阀220。使排气旋钮222旋转到打开位置可对应地使阀插入物226旋转,并且插入物226和端口228之间的螺纹连接导致插入物226向外平移远离密封面234。当打开时,周围空气通过端口228和插入物226之间的间隙236泄漏,并经由排气口224进入工作气路中,如由图14中的箭头指示的。漏如的空气减小工作气路的空气入口(其可以是吸嘴28)、污浊空气入口40或者棒50或软管48的端部处的吸力或升力的水平,取决于操作模式。

在尚未描述的程度上,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的不同的特征和结构可根据需要彼此组合使用,或者可分开使用。本文中图示的该一个真空吸尘器10具有所有这些特征并不意味着所有这些特征必须组合使用,而是说这里是为了描述简洁才这样。而且,虽然本文示出的真空吸尘器10包括可分离的容纳件12使得真空吸尘器10具有直立操作模式和手持操作模式,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些本文未图示的实施例可在构造为传统的没有容纳件模块的直立吸尘器或杆式真空吸尘器、罐式真空吸尘器、自主真空吸尘器或手持真空吸尘器的真空吸尘器中使用。更进一步,真空吸尘器10可另外具有流体输送能力,包括对待清洁表面施加液体或蒸汽,和/或流体提取能力。因此,不同实施例的各种特征可根据需要在各种真空吸尘器构造中混合和匹配以形成新的实施例,不管是否明确地描述新的实施例。

本申请要求2016年12月2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2/438,180号的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证的方式结合于此。

虽然已经结合其某些具体实施例具体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是应理解,这是通过例证来进行的,并不是限制性的。在不脱离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的情况下,关于以上公开内容和附图的范围,合理的变化和改进是可能的。因此,与本文公开的实施例相关的具体尺寸和其他物理特征并不被认为是限制性的,除非权利要求书明确地相反的表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