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烤机上烤盘和煎烤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0844发布日期:2019-05-07 21:03阅读:650来源:国知局
煎烤机上烤盘和煎烤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煎烤机及其上烤盘。



背景技术:

人们在享受美食的时候更为注重饮食健康,少油、少盐成为生活中一种健康的饮食理念。在种类繁多的烹饪方法中,煎烤这种烹调方法因其对食物本身维生素的破坏较小,操作时,用油少可让现代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享受健康。因此,煎烤机这种符合国人饮食理念的家用料理电器走进了千家万户。

然而,目前市面上的煎烤机多为加热下烤盘煎烤食物,上烤盘不参与煎烤工作或者是上下烤盘同时煎烤食物,但是给食物表面上油只依靠下烤盘,而上烤盘由于结构限制食用油不能均匀的涂覆在上烤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煎烤机上烤盘,以解决现有的上烤盘不能均匀涂覆食用油而导致的食材表面无法上色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煎烤机上烤盘,所述上烤盘包括连接下烤盘的铰接部,所述上烤盘设有导油槽入口、导油槽出口以及均布于上盘烘烤面的分布式导油结构,所述导油槽出口设置在所述铰接部位置并与所述导油槽入口分布在所述上烤盘的径向两端,所述导油槽入口流入的油经由所述分布式导油结构均布于所述上盘烘烤面并从所述导油槽出口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分布式导油结构包括从所述上盘烘烤面凸起的多个条状挡位筋,多个所述挡位筋平行间隔设置,相邻的所述挡位筋之间形成有导油口,使得油依次流经各个所述挡位筋。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挡位筋的中垂线为从所述导油槽入口到所述导油槽出口的径向连线。

进一步地,所述挡位筋包括第一挡位筋和第二挡位筋,所述第一挡位筋和第二挡位筋沿所述径向连线方向依次间隔布置;

其中,所述导油口包括间隔导油口和中部导油口,所述第一挡位筋的两端与所述上盘烘烤面的边沿之间形成有所述间隔导油口,所述第二挡位筋的两端延伸至所述上盘烘烤面的边沿,且所述第二挡位筋的中部设有所述中部导油口。

进一步地,与所述导油槽入口距离最近的挡位筋为所述第一挡位筋。

进一步地,所述挡位筋与所述上烤盘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导油口的开口宽度为4~8mm。

进一步地,所述上盘烘烤面上的多个所述挡位筋依次等间隔布置且间距为20~40mm。

进一步地,所述分布式导油结构包括从所述上盘烘烤面凸起的螺旋状挡位筋。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煎烤机,所述煎烤机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煎烤机的上烤盘以及所述下烤盘,其中,在所述上烤盘的打开位置,所述导油槽入口位于所述上烤盘的顶端,所述导油槽出口的油流向所述下烤盘的下盘烘烤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煎烤机中,由于上烤盘增加了分布式导油结构,从而很好地解决了在用户使用时上烤盘无油导致的食材上表面无法有效上色的问题,从而达到更好的烘烤效果。另外,多余的油会流入下盘,也不会造成任何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煎烤机的上烤盘的仰视图;

图2为煎烤机在上烤盘打开位置时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上盘烘烤面 2 导油槽入口

3 导油槽出口 4 挡位筋

5 间隔导油口 6 中部导油口

41 第一挡位筋 42 第二挡位筋

100 下烤盘 200 铰接部

OO’ 径向连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煎烤机的上烤盘,该上烤盘包括连接下烤盘100的铰接部200,该上烤盘设有导油槽入口2、导油槽出口3以及均布于上盘烘烤面1的分布式导油结构,所述导油槽出口3设置在所述铰接部200位置并与所述导油槽入口2分布在所述上烤盘的径向两端,所述导油槽入口2流入的油经由所述分布式导油结构均布于所述上盘烘烤面1并从所述导油槽出口3流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煎烤机的上烤盘中,通过增设均布于上盘烘烤面1的分布式导油结构,可往上烤盘注油并在上盘烘烤面1均匀分布,从而在煎烤操作时能够更好地加工食物,使食物上表面得以上色,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

这种分布式导油结构可以是沿上盘烘烤面1的分布式油槽,也可以是导流筋结构。针对上烤盘下压煎烤食材的特点,在图1所示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优选地采用分布式导流筋形式,结构更为可靠。

其中,所述分布式导油结构包括从所述上盘烘烤面1凸起的多个条状挡位筋4,多个所述挡位筋4平行间隔设置,相邻的所述挡位筋4之间形成有导油口,使得从导油槽入口2流入的油可通过导油口依次流经各个所述挡位筋4,油可覆盖各挡位筋4表面,最后达到油在上盘烘烤面1的均匀分布效果。

可想见的,各挡位筋4能够以多种形式、图案排布,只需达到油的表面均布效果。例如,沿着从所述导油槽入口2到所述导油槽出口3的径向连线OO’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挡位筋4可都是倾斜状挡位筋,相邻的挡位筋4并不平行,导油口设置在挡位筋4的末端,实现首尾承接流油。

但在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地,多个所述挡位筋4的中垂线为从所述导油槽入口2到所述导油槽出口3的径向连线OO’。即各挡位筋4的中点径向对齐导油槽入口2和导油槽出口3,且各挡位筋4均垂直于导油槽入口2到导油槽出口3的径向连线OO’。通过这种对称布置,使得油在各挡位筋4的两侧流动匀速,油的表面分布更均匀。

在此基础上,为使得油更好地沿着各挡位筋4流动,需要优化设计各导油口。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挡位筋4优选地包括第一挡位筋41和第二挡位筋42,所述第一挡位筋41和第二挡位筋42沿着从导油槽入口2到导油槽出口3的径向连线OO’方向依次间隔布置;其中,所述导油口也分为两种,即包括间隔导油口5和中部导油口6,所述第一挡位筋41的两端与所述上盘烘烤面1的边沿之间形成有所述间隔导油口5,所述第二挡位筋42的两端延伸至所述上盘烘烤面1的边沿,且所述第二挡位筋42的中部设有所述中部导油口6。

如图1的箭头所示,在往导油槽入口2注油时,油流入至最上方的第一挡位筋41的中部并往两侧流动,通过两侧的间隔导油口5下落至下方的第二挡位筋42的两侧,由两侧向第二挡位筋42的中部汇集,再通过中部导油口6向下流动至下方紧挨的第一挡位筋41上,继而重复上述流动,最终剩余的油汇集至导油槽出口3并流出。

显然,通过上述挡位筋4及其导油口的优化布置,使得油能更快更均匀的涂覆在上盘烘烤面1上。

其中优选地,与所述导油槽入口2距离最近的挡位筋4为所述第一挡位筋41。

另外,可在所述导油槽入口2内增加隔油板,隔油板与相邻的所述第一挡位筋41连接,使得导油槽入口2流出的油均匀的分成两份,沿挡位筋4的两侧方向流动。

优选地,所述挡位筋4与所述上烤盘一体加工成型。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挡位筋4也可以是独立件,通过焊接、螺接、卡接等各种方式固定于上盘烘烤面1上。

其中,各导油口的大小、各挡位筋4的间距等参数可根据上盘烘烤面1的面积大小、所需的注油速度、布油速度等具体设定。例如,在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油口的开口宽度优选为4~8mm,更优选为6mm。所述上盘烘烤面1上的多个所述挡位筋4依次等间隔布置且间距为20~40mm,更优选为30mm。挡位筋4的厚度以及导油槽入口2与最靠近的挡位筋4之间的间距优选为3mm。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分布式导油结构并不局限于图1所示的横向直线型挡位筋或首尾承接的倾斜挡位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还可以是例如从所述上盘烘烤面1凸起的呈螺旋状分布的挡位筋结构等等。

在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上烤盘的煎烤机中,参见图2,所述煎烤机包括上述的上烤盘以及下烤盘100,在图示的上烤盘的打开位置,所述导油槽入口2应位于所述上烤盘的上方顶端,所述导油槽出口3的油流向所述下烤盘100的下盘烘烤面,从而不造成浪费或污染。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例如凸起的挡位筋4替换为相同形状的凹槽,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