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电机式驱动的振动板的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0999发布日期:2019-02-01 19:07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具有电机式驱动的振动板的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洁装置、尤其用于湿式清洁设备的清洁装置,该清洁装置具有壳体、电机驱动的振动板和与振动板可拆卸地连接的用于容纳清洁元件的承载板。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清洁设备、尤其湿式清洁设备,其具有这种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上述种类的清洁装置和清洁设备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

清洁装置尤其用于清洁尤其在家用领域内的硬质地板、例如瓷砖地板和木地板。清洁装置例如可以构造为用于与清洁设备的基座设备可拆卸地连接的附加设备。基座设备尤其具有用于将清洁装置在待清洁的面上移动的装置、供电装置、必要时附加的抽吸风扇等等。清洁装置具有作用在待清洁的面上的清洁元件,例如织物式清洁布形式的清洁元件。清洁元件借助振动板运动,其中,通过清洁装置的使用者在通常的清洁运行期间执行的推移(前移和后移)与振动板的运动叠加,并且以此也与清洁元件的运动叠加。清洁元件固定在承载板上,所述承载板又可以这样地布置在振动板上,即承载板固定地与振动板相连并且一起进行振动。振动板例如通过电机的偏心驱动装置圆形地振动。

这种类型的清洁装置例如在文献ep2578131b1中公开。为了将承载板连同布置在承载板上的清洁元件布置在振动板上,承载板和振动板具有对应的固定轨。为了连接并且也为了分离固定轨,需要使用者将清洁装置从待清洁的面上抬起并且将承载板平行于振动板的延伸方向地移动。在此需要使用者手动导引承载板。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清洁装置因而具有的缺点是,使用者必须用手抓住承载板。在此发生与清洁液体、脏污液体和/或脏污的接触。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从上述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清洁装置,其中,承载板可以从振动板去除,而使用者不用必须手动地在承载板和/或振动板上抓握。同样也适用于承载板在振动板上的固定。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建议,清洁装置具有运动地支承在壳体上的、用于将承载板从振动板分离的操纵装置,其中,操纵装置可以由于操纵而向承载板移位,以便将承载板从振动板拆卸。

在此,按照本发明建议一种具有相对于承载板可活动的操纵装置的机构,该操纵装置向承载板施加一种力并且适于将承载板从振动板拆卸,方式是例如承载板的和振动板的适配的固定器件相互分离。使用者因而不再必须手动抓握在承载板上,以便将其从振动板拆下。确切地说,使用者操纵所述操纵装置,操纵装置由此随之采取承载板的分离。操纵装置可以按照能枢转的杆件的或者能直线移位的操纵元件的方式设计,其中,操纵装置的局部区域优选在具有相对于振动板的对应的固定器件处嵌接在承载板上。特别优选的是,为承载板的和振动板的固定器件配备弹簧元件,在借助操纵装置施加力时,所述弹簧元件额外地向承载板加载弹簧元件的复位力,以此使得承载板的松脱更容易。

尤其建议,操纵装置是能枢转地支承在枢转中心上的跷杆,跷杆一方面能以第一杆臂向壳体枢转,另一方面能以第二杆臂向承载板枢转。操纵装置因而就是一种跷杆,该跷杆能围绕枢转重心转动。跷杆的杆臂一方面相对于待从振动板上拆卸的承载板作用,并且另一方面相对于壳体作用,所述壳体用作枢转运动的支座。在操纵装置被操纵时,操纵装置围绕枢转中心枢转,并且造成对承载板加载第二杆臂的力。在此,第一杆臂相对于清洁装置的壳体支承,使得能通过杠杆作用带来相应的力。按照本发明建议,操纵装置的杆臂的长度被设计为,能通过使用者实现承载板舒适和简单的松脱。

尤其建议,清洁装置的滚轮可转动地支承在操纵装置上。该滚轮尤其可以布置在可枢转地支承的跷杆的杆臂上。在此,操纵装置或者说杆臂具有转动轴线,清洁装置的滚轮可以围绕该转动轴线转动。该滚轮可以是清洁装置的电机驱动的滚轮,或者也可以是仅仅被动地一同转动的滚轮,例如仅用于清洁装置的运输。

特别优选地规定,滚轮支承在跷杆的可向壳体枢转的第一杆臂上。该滚轮尤其可以是在操纵装置操纵时能相对于壳体支承的。通过将滚轮布置在操纵装置操纵时相对于壳体枢转的第一杆臂上,滚轮在操纵装置操纵时就相对于壳体支承,使得对置的第二杆臂能相对于载体板移位。

此外建议,操纵装置在为拆卸承载板而操纵时能克服弹簧元件的复位力地移位。弹簧元件尤其布置在操纵装置的枢转中心上和/或在壳体和操纵装置之间。配属于操纵装置的弹簧元件用于谋求操纵元件相对于清洁装置的壳体的优选位置。所述优选位置在此是一种位置,在该位置中操纵装置不紧压承载板,使得承载板保持牢固地与振动板连接。当操纵装置抵抗弹簧元件的复位力移位时,即通过操纵该操纵装置而移位时,力被施加到承载板上,该力最终导致从振动板上的松脱。该弹簧元件例如可以是扭簧,该扭簧在枢转中心的区域中一方面嵌接在操纵装置上,另一方面嵌接在清洁装置的壳体上。此外,该弹簧元件也可以布置在枢转中心外部,例如在杆臂的背离枢转中心的端部区域上。为此适宜的弹簧元件例如是螺旋弹簧、板簧或者其他弹簧。弹簧元件的弹簧力被这样地确定,即该力承载清洁装置的自重或者说具有清洁装置的清洁设备的自重,但是在由使用者抵抗复位力对操纵装置施加额外的力时收缩。弹簧元件的复位力因而被这样地设计,即弹簧元件仅在由使用者施加额外的力时收缩。

此外建议,壳体具有用于将操纵装置相对于载体板移位的操纵元件。基本上可以规定,操纵装置相对于清洁装置的壳体能移位,例如在可移位的按键或者柔性的壳体局部区域范畴内。然而,按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建议,操纵元件是构造在壳体上的、用于清洁装置的使用者的踩踏面。踩踏面是与壳体一体式构造的局部区域,该局部区域与壳体一样整体刚性地构造并且在由使用者施加力时不相对于壳体的其他局部区域移位和/或变形。确切而言,操纵元件构造为壳体的局部区域的标记,该标记为使用者示出壳体的一种位置,使用者必须在该位置上施加用于使得操纵装置移位的力。向操纵装置上力的作用在此不直接通过操纵元件进行,确切而言而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即向操纵元件上的力的作用引起清洁装置的壳体相对于操纵元件的移位,以此又将操纵装置相对于承载板移位,即优选地通过上文建议的具有两个杆臂的跷杆的枢转运动进行。

尤其建议,以清洁装置相对于待清洁的面倾斜的状态而言,操纵元件垂直地在操纵装置的杆臂上定位,使得操纵装置由于操纵元件的操纵而能相对于壳体枢转,其中,操纵装置尤其支承在待清洁的面上。清洁装置倾斜的状态可以特别有利地是一种状态,该状态在清洁装置未被使用时被应用。在这种所谓手推车位置中,当清洁装置当前不在运行中并且短期或者甚至长期关机和/或停放时,清洁装置被倾斜。在清洁装置的倾斜状态中,清洁元件和/或承载板通常从待清洁的面上抬起,以构成用于承载板从振动板上拆下运动的自由空间。在操纵装置的枢转运动中,承载板因而在振动板和地面之间有足够的自由空间,以便无需使用者介入地从振动板上掉下。此外,清洁装置的倾斜状态才能实现向操纵装置上力的作用,就是说因为操纵元件垂直地布置在操纵装置的杆臂上方。若清洁装置还定向在通常的工作位置中,则操纵元件就相对于垂直方向地处于杆臂旁,使得不能进行力的作用,因为例如由使用者通过操纵元件施加的力作用在操纵装置的枢转中心上,这又不会导致枢转运动。通过在清洁装置的倾斜状态中施加力,使得清洁装置的整个壳体被沿待清洁的面的方向相对于配属清洁元件的杆臂、尤其相对于布置在此处的滚轮挤压、尤其被使用者踩踏。优选布置在杆臂上的滚轮连同杆臂一起相对于壳体移位,优选抵抗布置在此处的弹簧元件的复位力地移位,其中杆臂围绕跷杆的枢转中心转动。承载板的脱落功能因而总体上通过在高度上运动地支承的并且配有弹簧的或者说弹性作用的操纵元件、尤其在清洁装置的布置在此处的滚轮的参与下控制。

此外建议,清洁装置具有相对于在通常的清洁运行期间清洁装置的定向在壳体下突出的间隔元件,其中,间隔元件突出的长度被这样地确定,即间隔元件在清洁运行期间突伸超过滚轮的圆周面,然而未超出承载板。间隔元件因而沿(相对于在通常的清洁运行期间清洁装置的定向的)垂直方向具有一种长度,该长度被这样地确定,即间隔元件在滚轮的圆周面和承载板的朝向待清洁的侧面之间终结。在清洁运行期间间隔元件因而不接触待清洁的面。在清洁运行期间,仅承载板或者说布置在承载板上的清洁元件与待清洁的面接触。该间隔元件可以是壳体的单独的支座。然而按照优选的设计方案,该间隔元件例如也可以是布置在壳体上的抽吸口,该抽吸口承担保持间距的任务。该间隔元件防止操纵装置和/或布置在操纵装置上的滚轮在清洁装置的不倾斜的状态中接触所述面(待清洁的面)。因此,承载板仅能在清洁装置的运行安全的状态中从振动板上拆下。因而实现了相对于清洁装置被误操作的固有的安全性,而不需要单独的状态识别或者操作锁。间隔元件至少以这种程度防止壳体相对于待清洁的面移位,即操纵装置不会相对于壳体枢转并且因而向承载板上施加力。

最后建议,布置在操纵装置上的滚轮就垂直于承载板的容纳清洁元件的平面的视角而言布置在承载板旁,使得滚轮在清洁装置相对于待清洁的面倾斜时能竖立在该面上。术语“在承载板旁”在此意味着尤其相对于清洁装置的通常的运动方向在承载板后方。通常,在清洁运行期间清洁装置以交替的前后运动被使用者推出或者拉回。清洁装置的倾斜的位置因而相当于该清洁装置朝使用者倾斜所处的位置,这尤其涉及相对于承载板或者说振动板的纵向延伸垂直定向的方向。因此,基于清洁装置通常的前进运动,滚轮布置在承载板后方,并且这样地布置,即操纵元件在清洁装置的倾斜位置中优选垂直地位于布置在操纵装置上的滚轮上方。

除了上述清洁装置以外,本发明还建议一种具有这种清洁装置的清洁设备,尤其湿式清洁设备。清洁设备基本上可以是所有仅能用于或者不止用于清洁平面的清洁设备,尤其执行抽吸清洁和/或湿式清洁。为此一方面包括手持导引的清洁设备,然而也包括自动行进的清洁设备,尤其例如清洁机器人。此外,除了通常的用于清洁地面的地面清洁设备以外,也包括例如用于清洁地面以上的面、例如用于清洁窗玻璃、架板、踢脚线、台阶等等的清洁设备。

此外,所有基于清洁装置所述的特征也一样适用于所建议的清洁设备。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附图中:

图1示出具有清洁装置的清洁设备,

图2示出具有振动板、承载板和清洁元件的分解视图,

图3示出清洁装置的立体图,

图4示出具有壳体、承载板和操纵装置的清洁装置的分解视图,

图5示出清洁装置的立体底视图,

图6示出清洁装置底视图向承载板视角的局部区域,

图7示出按照图6的局部区域,向未布置承载板的振动板的视角,

图8示出清洁装置在手推车位置中的立体侧视图,

图9示出按照图8的清洁装置,具有从振动板掉下的承载板,

图10示出具有间隔元件的清洁装置的局部区域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清洁设备15,清洁设备15在此设计为手持导引的湿式清洁设备,其装备有基座设备16和构造为附加设备的清洁装置1。清洁装置1可拆下地固持在基座设备16上。基站设备16具有手柄17,手柄在此例如可伸缩式地构造,使得清洁设备15的使用者可以将手柄17的长度调整适合其身高。在手柄17上还布置有把手18,在通常的擦扫运行期间使用者可以在把手上导引清洁设备15,就是说在待清洁的面上移动。在擦扫运行期间,使用者通常把清洁设备15沿相反的运动方向在待清洁的面上导引。在此,使用者把把手18交替地推远或者说拉回。在把手18上布置有开关19,开关19例如用于开动和关停清洁设备15的电机。电机通过清洁设备15的电线供电。在清洁装置1的壳体2的顶侧上配设有操纵元件13,清洁设备15的使用者通过操纵元件13能将带有清洁元件5的承载板4从清洁装置1的振动板3拆卸。操纵元件13在此是一种踩踏面,使用者能在该踩踏面上借助脚部或者也能借助手部施加力。

清洁装置1具有在图2所示由振动板3、承载板4和清洁元件5构成的组合。振动板3在其被示出的顶侧上居中地具有用于电机的驱动轴的转轴容纳部23。驱动轴用于结合偏心器一方面将振动板3固定在清洁装置1上,另一方面造成振动板3的振荡的振动。就振动板3的偏心驱动装置而言引用公开文献ep2578131b1。振动板3优选以例如1000转/分钟直至2000转/分钟的振荡频率驱动。振动板3相对于清洁装置1的壳体2的这种振动在擦扫运行期间与使用者导致的清洁设备15在待清洁的面上的移位叠加。两种运动,即手动的移动和振动板3的振动在同一平面、即振动板3的振动平面中进行。

清洁元件5是部分地弹性地设计的清洁布、尤其微纤维布。清洁元件5可以借助固定器件22、在此即魔术贴固定在承载板4的相应的固定器件22(见图5)上。

为了将承载板4固定在振动板3上,两者具有适配的固定器件20、21,其中,分别有振动板3的固定器件20与承载板4的固定器件21连接构成固定器件对。振动板3的固定器件20在此例如是相对于振动板3能移位的止动元件。止动元件在导引装置内部导引,并且被弹簧元件的复位力加载(未示出)。承载板4对应于振动板3的固定器件20地具有带底切部的固定器件21。振动板3的和承载板4的固定器件20、21在此相互适配地构造,振动板3的固定器件20在与承载板4连接时沿承载板4的固定器件21的轮廓导引并且最终按照该轮廓嵌入在固定器件21的后方。在此,弹簧元件的复位力优选作用于固定器件21。为了将承载板4正确地在振动板3上定位,振动板3和承载板4还优选地具有未示出的适配的定心器件。

图3和图4以立体视图示出清洁装置1,其中,图3示出清洁装置1组装好后的状态,图4示出分解图。分别能看到的是清洁装置1的壳体2,壳体2基本上包围振动板3、承载板4和布置在承载板4上的清洁元件5。承载板4连同清洁元件5在清洁装置1的壳体2下方突伸,使得清洁装置1在清洁运行期间贴靠在承载板4或者说清洁元件5上。在清洁装置1的所示定向中,带有清洁元件5的承载板4以清洁装置1的或者说清洁设备15的总重量贴靠在待清洁的面上。在作业运行期间,相对于平面均匀的力作用在清洁面上,使得基本上在承载板4的整个平面上都存在均匀的挤压力。

在壳体2上,操纵装置6在枢转中心7上可转动地支承。枢转中心15固定地布置在壳体2上。操纵装置6在此具有带两个杆臂8、9的、即第一杆臂8和第二杆臂9的跷杆的形式。在第一杆臂8上围绕转动轴线10可转动地支承有清洁装置1的滚轮11。在图3所示的工作位置中,滚轮11与待清洁的面不接触,确切而言清洁装置1仅以承载板4或者说清洁元件5贴靠在平面上。操纵装置6处于一种优选位置中,在该优选位置中滚轮11被从待清洁的面上抬起。在操纵装置6的第一杆臂8和壳体2之间有弹簧元件12,弹簧元件12保持第一杆臂8相对于壳体2的间距和相对于待清洁的面的间距,使得第二杆臂9不接触承载板4。第二杆臂9具有功能元件24,在操纵装置6围绕枢转中心7枢转时,功能元件24向承载板4移位。在此,功能元件24穿过振动板3的凹空部并且压向承载板4,使得承载板4能从振动板3脱离。在此,承载板4的和振动板3的对应的固定器件20、21相互分开。

图5示出清洁装置1的立体底视图。清洁装置1被示出以安装在振动板3上的承载板4,而未示出固定在承载板上的清洁元件5。在承载板4的朝向待清洁的面的侧面上可以看到用于固定清洁元件5的固定器件22。该固定器件22在此是魔术贴的一部分。相对于清洁运行期间清洁装置1通常的前进运动,在承载板后方在壳体上构造有长条形的间隔元件14。间隔元件14在此同时是抽吸口,带有抽吸物的空气通过该抽吸口借助电机风扇单元能被吸入清洁设备15中。在通常的清洁运行期间,间隔元件14用于将滚轮11从待清洁的面隔开,使得在所示视图中滚轮11不能接触待清洁的面。在附图中还能看到带有两个杆臂8、9的操纵装置6,其中,按照该设计方案,在枢转中心7上布置有设计为扭簧的弹簧元件12,弹簧元件12将操纵装置6固持在优选位置中,在该优选位置中滚轮11从待清洁的面上抬起并且第二杆臂9的功能元件24不向承载板4压紧。如图所示,在承载板4安装在振动板3上时,功能元件24在穿过振动板3的凹空部的情况下从后作用承载板4。在此,为了将承载板4从所示止动状态从振动板3上拆下,使用者将清洁装置1从图3所示的作业位置向相对于待清洁的面倾斜的位置、即所谓手推车位置(见图8)倾斜。在此,承载板4连同布置在承载板上的清洁元件5从待清洁的面上抬起并且清洁装置1通过滚轮11立在待清洁的面上。在此,在图8中示出的操纵元件13处于清洁装置1的滚轮11上方。以此可以实现的是,通过向清洁装置1的壳体2上、即向操纵元件13上的按压使得操纵装置6在壳体2内部枢转,以此使得布置在操纵装置6的第一杆臂8上滚轮11向承载板4挤压并且使得承载板4相对于振动板3移位。通过承载板4的移位,使得固定器件20、21对松脱。在此,弹簧元件的预应力支持固定器件20、21的松脱,使得承载板4接着从振动板3向待清洁的面倾斜。

图6和图7示出清洁装置1底视图的局部区域,其中,清洁装置1在图6中具有布置在振动板3上的承载板4,并且其中,在图7中承载板4被去掉并且可以看到振动板3。比较这两个附图可知,在图6所示清洁装置1的状态中,操纵装置6的功能元件24从后作用在承载板4上,因此功能元件24大部分被承载板4覆盖。在按照图7的承载板4被去掉的视图中,功能元件24被露出。如图所示,功能元件24嵌入振动板3的凹空部中并且在操纵装置6围绕枢转中心7枢转时、即向观察者枢转时,能向布置在振动板3上的承载板4作用,以便使两者分离。

图8和图9示出承载板4从振动板3分离的过程。为了把承载板4从振动板3分离,清洁装置1如图所示地向手推车位置倾斜,其中,承载板4连同布置在承载板上的清洁元件5从待清洁的面上抬起。以此使得布置在第一杆臂8上滚轮11与该面接触。在该位置中,标记出踩踏面的操纵元件13相对于垂直方向(如箭头所示)正好处于滚轮11的转动轴线10上方。在该位置中,使用者压向壳体2的操纵元件13的力可以作用在滚轮11或者说操纵装置6的第一杆臂8上。通过该力,清洁装置1的整个壳体2单侧地向配属于壳体的角部的滚轮11向待清洁的面下压。布置在第一杆臂8上的滚轮11以此连同第一杆臂8克服布置在枢转中心7上的弹簧元件的力地围绕枢转中心7向壳体2移位。相对置的第二杆臂9相应地、在跟随围绕枢转中心7的相同转动方向的情况下,向承载板4、即向待清洁的面的方向移位。结果是承载板4被从振动板3上压开。这种情况在图9中示出。如图所示,第二杆臂9的功能元件24在壳体2下方已经前移,使得功能元件24能与承载板4接触。

图10示出清洁装置1,清洁装置1具有布置在壳体2上的间隔元件14。间隔元件14突伸超过壳体2的底边棱,确切而言间隔元件14在清洁装置的所示工作位置中突伸超过滚轮11,然而未超出承载板4。在此,间隔元件14例如通过壳体2的可伸缩的抽吸口构成,该抽吸口在合起的终端位置中承担间隔元件14的作用。间隔元件14防止在运行不安全的状态中操纵装置6的枢转,即承载板4从振动板3上的脱离。只有当间隔元件14从待清洁的面上抬起时,即在手推车位置的情况中时,操纵装置6才能围绕枢转中心7枢转。若间隔元件14立在待清洁的面上,则间隔元件14就防止滚轮11接触该平面,进而防止操纵装置6的摆动。

附图标记列表

1清洁装置

2壳体

3振动板

4承载板

5清洁元件

6操纵装置

7枢转中心

8杆臂

9杆臂

10转动轴线

11滚轮

12弹簧元件

13操纵元件

14间隔元件

15清洁设备

16基座设备

17手柄

18把手

19开关

20固定器件

21固定器件

22固定器件

23转动轴容纳部

24功能元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