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50942发布日期:2020-12-18 16:56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干身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空气吹干身体的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热空气吹干身体的设备。



背景技术:

人们在洗浴之后需要擦干身体。传统的用毛巾擦干身体的方式在干燥程度、卫生性、便利性等方面存在缺陷。例如在公共淋浴场所,淋浴间和换衣间往往是连在一起的,淋浴间的雾气会飘散到换衣间,导致换衣间的空气本身湿度就很高,这时光靠毛巾尤其是淋浴用过的半干毛巾擦身的效果是很不好的,此时穿衣不但体感不好,出去还容易受凉感冒。有些顾客会拿吹风机全身上下地吹,这样耗时且也容易受凉感冒,尤其是对头发长的人来说很耗时麻烦,而且在设备有限的情况下那些公共淋浴场所的管理规定往往还不允许用吹风机吹身体。此外,从卫生性的角度来说,如果只带了一块毛巾,那从头到脚都用它干身也不卫生。而且在换衣间用毛巾干身的话,干身的水会被挤在地上,导致管理成本和难度的增加。又例如在酒店使用酒店的浴巾或者毛巾干身,也存在一定的卫生风险问题。而家用方面,人们使用毛巾或者浴巾还会存在这些洗浴用品的放置、清洗、干燥等资源的消耗问题。而医疗和养老方面,还要考虑病人或老人的行动不便、体质虚弱、自理能力差等问题。

因此,人们设计出干身机用于吹干人的身体,可以解决上述传统用毛巾干身的缺陷。

公开号为cn209564057u,公开日为2019年11月1日,名称为便捷式干身机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干身机的结构。这个专利公开的干身机结构如图1所示,该干身机1’包括其上表面形成的站立台面11’、进风口12’以及出风口13’,其使用方法是使用者站立在干身机1’的站立台面11’上,利用干身机1’的站立台面11’上的出风口13’的朝上出风吹干使用者的身体。这种结构的干身机向上出风,自下而上地对人体全方位同时进行干身,干身效率较高,但也有其缺点:

(1)使用时使用者脚部需要与干身机发生接触,在与他人共用的情况下有皮肤病传染等卫生隐患,尤其是在公共场所使用或与家人共用的情况下;

(2)由于出风口朝上,对脚部难以吹到;

(3)根据不同使用者的习惯或者不同场合,例如在公共淋浴场所,由于地面不是很干净,人们往往需要穿拖鞋,且希望连带拖鞋一块吹干,而上述专利公开的干身机不太适合穿拖鞋使用,一方面站立台面面积有限,穿拖鞋可能站不下会挡住出风口,一方面脚部更不容易干;

(4)考虑到最小化产品占地面积,使用者脚部基本没有太多移动空间,由此带来的问题一是脚部容易不小心移动到出风口上被烫到,二是无法对身体姿态和位置稍作调整以使得全身更好地被吹到,三是站立不动容易疲劳,降低使用体验,四是可能会限制某些大码脚的人的使用;

(5)某些场合地面可能比较湿滑,站在干身机上会有一定的缘于干身机使用的滑倒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干身机,该干身机能克服上述缺点,同时能实现对使用者身体全方位同时快速便捷卫生干身的功能,可应用场景广泛,包括公共淋浴场所、健身房、酒店、家庭、户外、医院、养老院等各种需要干身的场景。

根据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干身机,包括空气驱动机构和出风通道机构,所述空气驱动机构包括进风口,所述出风通道机构包括出风口,所述空气驱动机构与所述出风通道机构之间通风连接,所述空气驱动机构吸入所述进风口的空气并将所述空气通过所述出风口吹出,其中:

所述出风通道机构的分布位置被设置为:当所述干身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至少部分所述出风通道机构的下方具有一空间可供人的至少部分脚部以自然站立的姿势放入;

所述出风口包括第一区域出风口和第二区域出风口;

所述第一区域出风口的空气吹出方向被设置为:当所述干身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且人的至少部分脚部放入所述空间并自然站立时,所述第一区域出风口的空气吹出方向指向人的高于下方具有所述空间的那部分出风通道机构的部位;

所述第二区域出风口的空气吹出方向被设置为:当所述干身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且人的至少部分脚部放入所述空间并自然站立时,所述第二区域出风口的空气吹出方向指向人的低于下方具有所述空间的那部分出风通道机构的部位。

本发明所述的干身机中:

所述通风连接是指所述空气驱动机构驱动的空气能进入所述出风通道机构,通常情况下所述空气驱动机构的出风端与所述出风通道机构的进风端密闭连接,当然也考虑到一些特殊情况,例如所述空气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出风通道机构内部,或者所述空气驱动机构与所述出风通道机构之间加设其它用于空气处理的机构;

所述干身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是指所述干身机被放置或者移动到可以配合使用者正常使用其功能的位置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非正常工作状态下所述分布位置和空气吹出方向可能不满足所述设置的条件,例如所述干身机处于收纳状态的非正常使用位置,或者为了收纳方便在非正常工作状态下所述出风通道机构处于被折叠或者收缩的状态;

至少部分所述出风通道机构的下方具有一空间是指只要所述出风通道机构的某一部分的下方具有所述空间即可,包括所述出风通道机构的全部的下方具有所述空间的情况;

具有一空间可供人的至少部分脚部以自然站立的姿势放入是指所述空间至少可容纳脚部的某部分以自然站立的姿势放入,包括脚趾、脚掌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可容纳意味着不是必须处于容纳的状态,例如对于脚比较小的人来说,可能在正常站位下她/他的脚趾不一定能够进入所述空间,当然她/他可以往前稍作移动使得她/他的脚趾能够进入所述空间;

所述第一区域出风口和第二区域出风口是对所述出风口的关于空气吹出方向的区域划分,和出风口的数量以及形态无关,因此所述第一区域出风口和第二区域出风口可以是多个出风口在不同区域的集合,也可以是属于同一个出风口的不同部分,例如某情况下出风口呈曲面上的封闭曲线状分布,则可以把该曲面分为两个区域,从而把该出风口分为两段分属于不同的区域出风口;

所述空气吹出方向的设置是一个范围描述,因此不应当被理解为是固定的或唯一的,例如随着人的轮廓和/或合理范围位移的不同动态地调整所述空气吹出方向也是可以的,只要所述空气吹出方向的设置在描述的范围内即可。

本发明所述的干身机工作时通常需要对包括所述空气驱动机构在内的机构进行能量供给,能量来源可以是外部的例如电网或车载电源,也可以来源于内部的设置例如大容量电池。

本发明所述的干身机的典型工作过程为:人沐浴之后将脚部放入干身机的所述空间并自然站立,所述空气驱动机构将空气从所述进风口吸入,并通过所述出风通道机构从所述第一区域出风口和第二区域出风口吹向人的身体和脚部,从而实现高效卫生的干身功能。

本发明所述的干身机创造性地变革了传统的向上出风类的干身机只考虑将人的脚部放在干身机之上的设计思路,既保留了向上出风的基本功能,又增加了向下甚至其它方向出风的选择,从而可以无接触地同时吹干人的身体和脚部。

这种设计的好处非常多:

首先,和传统的站在干身机上干身的方案相比,本发明所述的干身机不需要站立在干身机上,只需把脚放在干身机某部位的下部自然站立在地面上即可,人和干身机不需要任何接触,从而卫生性大为提高,尤其是在公共场所使用的情况下。发明人的调研结果也符合这一判断,即很多人在公共场所使用干身机会对与他人共同接触使用非常敏感,认为这样不卫生,尤其是人的脚部皮肤病还是比较常见的。而使用本发明的设计则完全不用担心这种情况。

其次,由于干身机表面不受原先被人的脚部遮盖的限制,同时还增加了所述空间,使得出风口分布更自由,从而使得在出风设计上可以更有效地全方位地同时进行干身和干脚,提高干身性能,同时占地面积可以更小。

第三,很多场合人们需要连带着拖鞋一块吹干,本发明可以把脚部连带拖鞋一块吹干,而传统的站在干身机上由于难以吹到脚背和脚底就很难做到这点。

第四,光脚站在出风口附近容易因为不注意把脚移动到出风口上而被热风烫到,而本发明提供的干身机使用时不需要站在干身机上,因此离出风口总是自然保持一定距离,不容易被热风烫到。

第五,若地面湿滑,站在传统干身机上有滑倒受伤的风险。而本发明提供的干身机不需要站在上面,从而避免因使用干身机因素滑倒。

第六,可以扩展应用在多种特殊或高档应用场景。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干身机还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直接或间接地、固定或可活动地支撑所述干身机于人的站立平面,且当所述干身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所述支撑机构不影响人的至少部分脚部放入所述空间并自然站立。

上述方案中,所述直接地支撑指所述支撑机构直接放置于人的站立平面,所述间接地支撑指所述支撑机构通过其它支撑机构例如浴室柜/墙壁等间接安装于人的站立平面,所述固定地支撑指所述支撑机构不支持所述干身机的移动,所述活动地支撑指所述支撑机构支持所述干身机的移动。上述方案使得本发明干身机可以扩展应用在多种特殊或高档应用场景。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干身机还包括空气加热机构,其设置于所述空气驱动机构的进风口至所述出风通道机构的出风口的完整通风路径上的任意位置。

上述方案中,所述空气加热机构可以是电热丝,也可以是具有加热空气功能的其它形式的结构组件。所述空气加热机构用于加热所述通风路径上通过的空气,提升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温度,从而在干身的同时可以暖身,并加快干身速度。

更进一步地,上述干身机还包括控制单元,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空气驱动机构、所述出风通道机构、所述空气加热机构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性连接;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空气驱动机构启动和停止的启停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空气驱动机构功率的驱动功率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出风通道机构出风风向的风向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出风通道机构出风风量的风量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空气加热机构功率的加热功率控制模块、用于感应是否有人的脚部放入所述空间的感应模块、用于获取人体参数和/或环境参数的测量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模块;所述人体参数包括人体轮廓、人体表面温度分布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环境参数包括环境温度、环境湿度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方案中,所述电性连接包括电路连接、电信号连接、无线信号连接、电磁波连接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包括高端的、尤其是适合物联网时代的新一代产品方案。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所述电性连接对所述空气驱动机构、出风通道机构、空气加热机构等机构中的一种或多种机构的相关功能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干身机还包括面板,至少部分所述出风通道机构设置在所述面板内部,当所述干身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所述面板与人的站立平面之间形成所述空间,所述第一区域出风口设于所述面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区域出风口设于所述面板的下表面和/或低于所述面板的上表面的其它表面。

上述方案中,至少部分所述出风通道机构设置在所述面板内部是指只要所述出风通道机构的某一部分设置在所述面板内部即可,包括所述出风通道机构的全部设置在所述面板内部的情况。所述面板不局限于包括正反两面的平板结构,所述面板的截面可以是任意形状。所述面板还可以是多块拼接的。

更进一步地,上述干身机中,所述面板具有凹陷部,当所述干身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且人的至少部分脚部放入所述空间并自然站立时,所述凹陷部用于容纳人的脚腕至腿之间的相应部分。

上述方案中,所述相应部分指与所述凹陷部高度相当的部分。

上述方案更好地解决了将人的脚部放入所述空间的同时又不影响人的自然站立的问题。该方案通常还可以通过设计所述凹陷部的形状使得允许人在站立的同时还能有一定幅度的活动空间,同时防止人被绊倒,从而使得设计更加人性化和安全化。

更进一步地,上述干身机中,当所述干身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且人的至少部分脚部放入所述空间并自然站立时,所述第一区域出风口的分布位置被设置在人的双脚前方、双脚之间、双脚后方、双脚侧方中的一个或多个方向上的所述面板的上表面。

上述方案通过将所述第一区域出风口设置分布在相对于人体不同方位上,使得出风可以对准人体表面的各个部位,包括人体前部、裆部、后部、侧部等,从而对人体表面进行全方位的吹干。人体的头部尤其是头顶及头发可以通过低头、仰头、侧头的方式让风吹到,也可以在干身机工作的同时使用额外的普通吹发用的吹风机,不影响干身机的同步工作。干身机与吹风机同时使用对于长发的使用者来说会非常实用高效。

更进一步地,上述干身机中,所述空气驱动机构的位置被设置为:当所述干身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所述空气驱动机构位于所述面板下方,并且不影响人的至少部分脚部放入所述空间并自然站立。

上述方案巧妙利用了所述面板下方不干涉所述空间的位置设置所述空气驱动机构,这样的设计使得产品的占地面积和高度最小化。通常的选择是将所述空气驱动机构放在人的脚部后方和/或人的双脚之间。

更进一步地,上述干身机中,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用于感应是否有人的至少部分脚部放入所述空间的感应模块,所述感应模块包括对射式光电开关,其发射端和接收端分设在所述凹陷部的相对的两侧。

上述方案为了让人们方便、卫生、安全地使用干身机,采用了不需要弯腰手动操作、无接触的感应方式触发所述控制单元产生控制信号的设计。

上述方案巧妙利用了所述凹陷部设置所述对射式光电开关。巧妙之处在于:一是通常只有当使用者需要使用并将脚部放入所述凹陷部时,所述凹陷部的对射式光电开关才会动作以产生控制信号,这样就保证了确实有使用者使用时干身机才会工作,不会误动作;二是通常在浴室等潮湿温热环境里,红外感应等感应开关由于对温度敏感因此可能不太适合,电感式感应开关对人体无效,因此选择对射式光电开关是一个合适的选择,其正好可以设置在使用者将脚部放入所述凹陷部的状态下脚腕至腿之间的相应部分的前方和后方的所述凹陷部表面上,此时所述脚腕至腿之间的相应部分正好遮挡了所述对射式光电开关的对射光束,从而触发对射式光电开关的动作。

上述方案中对射式光电开关的动作信号可以用作控制所述空气驱动机构启动和停止:例如当使用者双脚均放入所述凹陷部时启动所述空气驱动机构,当使用者双脚均离开所述凹陷部时停止所述空气驱动机构,从而经济有效地解决本发明干身机的无接触启停控制问题。此外,所述对射式光电开关的动作信号还可以用作一些其它控制:由于所述凹陷部通常有两个,用于容纳人的左右脚,因此所述对射式光电开关的动作信号通常也有左右两个,这样就可以利用其逻辑组合来做些控制功能,例如当从两个动作信号变为一个动作信号时,即有一只脚离开了所述凹陷部,但另一只脚还在所述凹陷部内,则可以快捷切换所述干身机的工作模式,例如切换到吹发模式,即改变吹风路径朝向人的头部或头部的前侧或后侧。

更进一步地,上述干身机中,所述面板的构型包括x构型或t构型,其中:

所述面板的x构型包括左右对称的、截面为任意形状的弧形的左翼和右翼,所述左翼和右翼的弧形向对称中轴方向的内凹部分形成所述凹陷部,当所述干身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所述左翼和右翼的前部下方与人的站立平面之间形成所述空间;

所述面板的t构型包括截面为任意形状的柱形的中区以及关于所述中区左右对称的、截面为任意形状的弧形的左翼和右翼,所述左翼、右翼以及中区共同形成两个向所述中区的前端方向凹陷的凹陷部,当所述干身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所述左翼和右翼的前部下方与人的站立平面之间形成所述空间。

上述方案中,所述面板的x构型或t构型的设置是两种比较实用、简洁、小巧、美观的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干身机与背景技术中所述专利的便携式干身机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保持与所述便携式干身机共有的向上出风对人体进行全方位同时干身的高干身效率优点的同时,做到无接触使用,卫生便捷;

(2)可同时吹干脚背部、脚趾和身体其它部位,还可从脚部侧面配合脚部姿态吹干脚底,进一步提高干身效率和效果;

(3)可以穿拖鞋使用,可以连带拖鞋一块吹干,且对脚的尺码基本没有限制;

(4)脚部可以有更多的活动空间,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整使用者的站立位置和站立姿势从而使得身体更充分地被吹到,进一步提高干身效率和效果;

(5)不会有烫到脚部的风险;

(6)不会有因需要站在干身机上滑倒的风险;

(7)可扩展应用到多种特殊或高档应用场景;

(8)实用、简洁、小巧、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已公开的一种便捷式干身机的实用新型专利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干身机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等轴测视图。

图3为图2所示干身机的左视图。

图4为图2所示干身机的前视图。

图5为图2所示干身机的后视图。

图6为图2所示干身机的俯视图。

图7为图2所示干身机的仰视图。

图8为图2所示干身机中控制单元相关的连接电路图。

图9为图2所示干身机配合使用者的使用状态等轴测视图。

图10为图9所示使用状态的左视图。

图11为图9所示使用状态的前视图。

图12为图9所示使用状态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13为图9所示使用状态的另一视角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14为本发明所述的干身机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主体结构的等轴测视图。

图15为本发明所述的干身机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下的主体结构的等轴测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的干身机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2-7示意了本发明所述干身机的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

如图2-7所示,干身机1包括x形的面板10和位于其下方的圆柱形底座11,其中面板10的x构型包括左翼10a、右翼10b、中区10e,其中左翼10a、右翼10b分别通过关于底座11的中轴轴对称的两个圆心以四分之一圆的扇形aa和ab沿着垂直于底座11的中轴的平面方向扫掠180°得到,这样左翼10a和右翼10b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就共同形成了两个向底座11的中轴方向内凹的凹陷部,包括左凹陷部ac和右凹陷部ad。同时,左翼10a和右翼10b的前部下方与干身机1的放置平面即人的站立平面之间形成一对可供人的双脚以自然站立的姿势放入的空间。面板10与圆柱形底座11均具有内部空间且互相连通。干身机1还包括依次通风连接的底座进风口110、作为空气驱动机构的电动风机(图中未明示出,位于底座11内部)、作为空气加热机构的电热组件(图中未明示出,位于电动风机和出风通道机构之间)、出风通道机构(图中未明示出,位于面板10和底座11内部,包括套设于x形面板10中的x形出风管路以及设于底座11中的其它出风管路,与出风管路连接的第一区域出风口b和第二区域出风口c)。干身机1还包括控制单元(图中未明示出,包括:包括对射式光电开关的感应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测量模块、控制电路、包括电源开关的控制面板),控制单元与电动风机和电热组件电性连接。

底座进风口110开设于底座11的柱面上,连通底座11外部和底座11内部,通过底座11与电动风机的进风口通风连接。

第一区域出风口b包括位于面板10的左翼10a上表面前部的出风口b1a、b2a、b3a、b4a、b5a、b6a以及后部的出风口b1c、b2c、b3c、b4c、b5c、b6c;还包括位于右翼10b上表面前部的出风口b1b、b2b、b3b、b4b、b5b、b6b以及后部的出风口b1d、b2d、b3d、b4d、b5d、b6d;还包括位于中区10e上表面的出风口b1e、b2e、b3e、b4e、b5e、b6e。

第二区域出风口c包括位于面板10的左翼10a下表面前部的出风口c3a、c4a;还包括位于右翼10b下表面前部的出风口c3b、c4b;还包括位于底座11左侧柱面的出风口c1a、c2a以及右侧柱面的出风口c1b、c2b。

左翼10a的上表面前部开有孔d1a,后部开有孔d1c;右翼10b的上表面前部开有孔d1b,后部开有孔d1d。

图8示意了图2所示干身机中控制单元相关的连接电路。

如图8所示,控制单元包括控制电路12、控制面板13、感应模块14、测量模块15,其中控制面板13上设置有电源开关,感应模块14包括对射式光电开关,测量模块15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控制面板13、感应模块14、测量模块15、电动风机16以及电热组件17分别与控制电路12电性连接。

图9-13示意了图2所示干身机配合使用者的使用状态。

如图9-13所示,使用者2使用时,将干身机1放置于地面使之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底座11的底面与地面接触,此时左翼10a和右翼10b的前部下方即其中相应出风通道机构的下方与干身机1的放置平面即人的站立平面之间形成一对可供人的双脚以自然站立的姿势放入的空间,使用者将双脚20伸入面板10的下方(左脚伸入左翼10a下方,右脚伸入右翼10b下方),自然站立,此时使用者2的左脚脚踝至小腿之间区域21a位于左凹陷部ac且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使用者2的右脚脚踝至小腿之间区域21b位于右凹陷部ad且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使用者2的左脚脚趾区域22a位于左翼10a的前部下方,使用者2的右脚脚趾区域22b位于右翼10b的前部下方。此时使用者2左脚的区域21a正好位于孔d1a和孔d1c之间,使用者2右脚的区域21b正好位于孔d1b和孔d1d之间。

孔d1a和孔d1c中装有配对的对射式光电开关,同样孔d1b和孔d1d中也装有配对的对射式光电开关。因此在干身机1的电源被接通且电源开关被闭合的状态下,当使用者2的双脚20伸入面板10的下方并自然站立时,使用者2左脚的区域21a和右脚的区域21b分别遮挡了相应的对射式光电开关的对射光线(图9-13中孔d1a和孔d1c之间的虚线以及孔d1b和孔d1d之间的虚线示意了相应的对射光线),该遮挡效应将触发控制电路对电动风机的启动控制。当使用者2的双脚20离开面板10的下方则遮挡效应消失,此时判断使用完毕并触发控制电路对电动风机的停止控制。电动风机启动后将在控制电路的控制下逐步过渡到以适合当前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功率运行,同时电热组件也将在控制电路的控制下逐步过渡到以适合当前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功率工作,其控制参数基于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对环境空气的实时检测数据确定。控制面板上安装电源开关,同时还设有手动调节相关控制的旋钮,以及实时运行数据的显示。控制面板根据实际产品外观和使用方式布局,可根据情况分为多个部分设置在不同区域。

电动风机工作时将空气从底座进风口110经电动风机的进风口吸入,并通过出风管路将吸入的空气从各出风口吹出,吹出的空气同时吹向使用者2的身体各部位。

图9-13中对应各出风口的虚线示意了各出风口吹出的风的方向。具体来说,当干身机1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且使用者2的部分脚部放入左翼10a和右翼10b的前部下方空间并自然站立时:

第一区域出风口的空气吹出方向指向人的高于左翼10a和右翼10b的前部即其中相应出风通道机构的部位,包括:出风口b1a、b2a、b3a、b4a、b5a、b6a的出风分别吹向使用者2的左臂前侧、左大腿前侧、左小腿前侧、左胸、左腹、区域21a前侧,出风口b1c、b2c、b3c、b4c、b5c、b6c的出风分别吹向使用者2的左臂后侧、大腿后侧、小腿后侧、左腰、左背、区域21a后侧,出风口b1b、b2b、b3b、b4b、b5b、b6b的出风分别吹向使用者2的右臂前侧、右大腿前侧、右小腿前侧、右胸、右腹、区域21b前侧,出风口b1d、b2d、b3d、b4d、b5d、b6d的出风分别吹向使用者2的右臂后侧、右大腿后侧、右小腿后侧、右腰、右背、区域21b后侧,出风口b1e、b2e、b3e、b4e、b5e、b6e的出风分别吹向使用者2的裆部前侧、裆部后侧、左膝内侧、右膝内侧、左小腿内侧、右小腿内侧,

第二区域出风口的空气吹出方向指向人的低于左翼10a和右翼10b的前部即其中相应出风通道机构的部位,包括:出风口c3a、c4a、c3b、c4b、c1a、c2a、c1b、c2b的出风分别吹向使用者2的左脚脚背、左脚脚趾、右脚脚背、右脚脚趾、左脚足弓、左脚足跟、右脚足弓、右脚足跟。

上述方案使得使用者2的身体各主要部位同时被吹到,干身效率高。由于出风碰到人体后还会继续沿着人体往上运动,配合人的头部稍加转动,人的头部、头发都会被吹到。脚部姿态稍作调整也可以使得整个脚部包括脚底,连带拖鞋都可以被吹到。此外使用者2还可以前后稍作移动,使得全身各部位可以被更充分地吹到,这样也使得不同身材体型的使用者都可以很好地适用。此外还可以考虑多设置几个对射式光电开关,这样使用者2的脚部左右移动的空间就可以更大,从而进一步提升使用体验。

上述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部分,包括未图示或者未描述具体细节的部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的相关介绍自行设计,因此这里省略了相关的图示和阐述。

图14示意了本发明所述干身机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主体结构。

如图14所示,该实施方式下的干身机2的主体结构包括面板20和位于其下方的底座21。该干身机2是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干身机的一种变形,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图2中的干身机1不同的是,该干身机2将干身机1的左翼和右翼之间的部分填满,并且将底座变为长方体形。这样的好处是面板上表面和下表面的面积变得更大,可以容纳更多的出风口或控制面板等结构,底座的体积也变得更大,可以容纳更大的电动风机,或者其它功能加成的组件例如空气过滤装置、智能设备等,同时放置稳定性也更好。缺点是重量会有所增加以及美观性有所下降。

该实施方式下其它部分包括底座进风口、空气驱动机构、出风通道机构以及控制单元等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或相似,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的相关介绍自行设计,因此对该实施方式下其它部分的详细设计不再加以图示和阐述。

图15示意了本发明所述干身机的又一种实施方式下的主体结构。

如图15所示,该实施方式下的干身机3的主体结构包括面板30和位于其下方的底座31。该干身机3是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干身机的一种变形,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图2中的干身机1不同的是,该干身机2将干身机1的面板的x构型变为了t构型,并且将底座变为长方体形。其中面板30的t构型包括左翼30a、右翼30b、中区30e,其中,中区30e为以半圆ab’为截面的半个圆柱体,左翼30a、右翼30b为通过关于中区30e的中轴左右对称的两个椭圆焦点以四分之一圆的扇形aa’沿着椭圆轨迹扫掠180°得到,这样左翼30a、右翼30b以及中区30e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就共同形成了两个向中区30e的前端方向凹陷的凹陷部,包括左凹陷部ac’和右凹陷部ad’。同时,左翼30a和右翼30b的前部下方与干身机3的放置平面之间形成一对可供人的双脚以自然站立的姿势放入的空间。这样的好处是使用者进入和退出使用位置比较方便,放置稳定性也更好。缺点是身体后侧吹干的效果可能会有所下降。

该实施方式下其它部分包括底座进风口、空气驱动机构、出风通道机构以及控制单元等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或相似,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的相关介绍自行设计,因此对该实施方式下其它部分的详细设计不再加以图示和阐述。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上述干身机还包括支撑机构,该支撑机构直接或间接地、固定或可活动地支撑干身机于人的站立平面,且当干身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支撑机构不影响人的至少部分脚部放入上述空间并自然站立。

上述设计可以扩展应用在多种特殊或高档应用场景,例如可以在医院病床底部设计一种可以支撑干身机的可手动或自动推拉的活动支架,将干身机安装在上面,使用时拉出来,不使用时推回原位,可以方便对病人的擦身护理。又例如在高档家居、酒店、养老院等场合,可以在浴室洗手池底部设计一种可以支撑干身机的可手动或自动推拉的活动支架,将干身机安装在上面,使用时拉出来,不使用时推回原位,可以方便消费者的使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上述控制单元与空气驱动机构、出风通道机构、空气加热机构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性连接;控制单元包括用于控制空气驱动机构启动和停止的启停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空气驱动机构功率的驱动功率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出风通道机构出风风向的风向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出风通道机构出风风量的风量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空气加热机构功率的加热功率控制模块、用于感应是否有人的脚部放入上述空间的感应模块、用于获取人体参数和/或环境参数的测量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模块;上述人体参数包括人体轮廓、人体表面温度分布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环境参数包括环境温度、环境湿度中的一种或多种。

控制单元通过上述电性连接对上述空气驱动机构、出风通道机构、空气加热机构等机构中的一种或多种机构的相关功能进行控制。上述测量模块可以通过摄像头获取人体轮廓实时数据,可以通过红外摄像头或红外传感器获取人体表面温度实时分布数据,可以通过温度计、湿度计获取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实时数据。上述控制单元可以根据人体轮廓实时数据实时控制出风方向分布,可以根据人体表面温度实时分布数据实时控制出风热度分布,可以根据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实时数据控制出风大小分布,或者将以上综合并引入使用者偏好大数据或者偏好设定进行综合控制。通过以上综合控制可以对人身体各个部分的表面做到用实时适合该部分的热度、风量、风速的风进行吹干,从而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上述方案可以通过设计相应的电子电路并通过设计或选择具有相应执行功能的产品实现。控制单元可以应用包括感应开关、旋钮、触摸屏控制电路、遥控器等部件中的一种或多种。各模块的功能实现所需的技术和设计方案在相关行业例如空调设备、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等领域都已经很成熟,因此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列举的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随之有着许多的类似变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如果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此外,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现有技术部分并不局限于本申请文件所给出的实施例,所有不与本发明的方案相矛盾的现有技术,包括但不局限于在先专利文献、在先公开出版物,在先公开使用等等,都可纳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案中各技术特征的组合方式并不限本案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组合方式或是具体实施例所记载的组合方式,本案所记载的所有技术特征可以以任何方式进行自由组合或结合,除非相互之间产生矛盾。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