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压式对接锁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2433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按压式对接锁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具,特别是涉及一种操作方便、容易的按压式对接锁具。
以往的锁具种类很多,例如挂锁,在操作时不管是闭锁或开锁,都必须配合钥匙的转动才能达成,使用时比较不方便,又例如链条式的对号锁,在使用时,如果要开锁,必须将对号锁的多数个号码圈一一转到正确的位置,才可顺利开锁,相反地,闭锁时,除了必须将链条钩合在对号锁的锁头上外,还必须转动对号锁的多数个号码圈,使对号锁的数字位置变动,如此才完成闭锁的操作,在开、闭锁的操作使用上具有不方便的缺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容易的按压式对接锁具。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该锁具借一个可以推压方式定位卡制的锁心体与套毂,使锁心体与套毂定位卡制于承接座中,达到锁闭的作用,而且,只需要以设定的钥匙解除锁心体与套毂的定位卡制状态,就能同时解除锁杆的卡制,而完全开锁的作用。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间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闭锁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闭锁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闭锁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闭锁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闭锁状态示意图。

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本实施例的锁具有包括一个承接座1、一个可伸置于承接座1中的锁杆2、一个容置在承接座1中的锁心体3以及一个套覆锁心体3与承座1的套毂4。
承接座1端面中央设有一个卡制槽11,承接座1的后端设有一个容置槽12,容置槽12的壁面设有一个通孔121及一个导引道122,承接座1环壁上相对于卡制槽11处设有多数个穿孔111,穿孔111与卡制槽11连通,每个穿孔111各设有一个卡制元件14,每个卡制元件14上套设有回复元件141;锁杆2的杆身设有第一凹环21与第二凹环22;锁心体3包含一个锁心31、一个套设于锁心31后端的内毂32及一个套设锁心31与内毂32的锁心毂33,并利用一个固定锁34将锁心毂33与内毂32连接,该内毂32与锁心毂33相对应处设有一个卡制条35,该卡制条35可伸置于锁心毂33的外部,且当锁心31被转动时,该卡制条35可缩回锁心毂33中,锁心毂33的端面设有一个锁孔331,钥匙经由该锁孔331伸入而带动锁心31转动,锁心壳33靠近前端的外环壁上设有一个凹环332,锁心体3伸置于承接座1的容置槽12中,在容置槽12中设有一个从锁心体3压制的弹性元件124;套壳4为一个中空体,其前端内环端面上设有一个环锥面41,其后端设有一个固定槽42(如图中虚线所示),供锁心体3的前端固设,并利用两个连结销43插设于锁心壳33的凹环332中,以枢接锁心体3与套壳4。
如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当锁心体3组装完毕后,其凸出外部的构件只有卡制条35,然后,将锁心体3置于该承接座1的容置槽12中,使固定销34经由承接座1的导引道122插置于锁心体3的锁心壳33与内毂32上,以连接固定锁心体3与承接座1,此时卡制35被容置槽12的槽壁压制而缩回于锁心体3的内部。再分别将卡制元件14及回复元件141放置于承接座1的穿孔111中,然后以套壳4套覆于承接座1与锁心体3的外环,最后再以两连结销43穿过套壳4并伸置于锁心体3的凹环332中,如此就完成了套壳4与锁心体3的连接,套壳4前端的锥环面41位于卡制元件14的外端,使卡制元件14的外端利用回复元件141的支撑,而触接于锥环面41上,并使卡制元件14的内端未伸置于承接座1的卡制槽11中。另外,锁心体3的末端也触靠于容置槽12的弹性元件124,该锁心体3于推压时可压缩该弹性元件124,因锁杆2未伸置于承接座1中,所以此时为开锁的状态。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闭锁状态示意图,并配合
图1、2,当本实施例要达到闭锁的目时,先将锁杆2的杆身穿过待锁物90(如机车的碟刹环片)的孔洞900,再将承接座1具有卡制槽11的一端置放于待锁物90的另一面,使锁杆2的杆身伸置于承接座1的卡制槽11中,然后推压锁心体3,使套壳4一起移动,直到缩回于锁心体3的卡制条35移动到承接座1的通孔121时,该卡制条35就可伸置于通孔121中,达到固定卡制锁心体3与套壳4的作用,同时套壳4的锥环面41也已离开卡制元件14处,使卡制元件14因受到套壳4的内环壁的推压而伸入于锁杆2的第二凹环22中,将锁杆2卡制于承接座1的卡制槽11中,如此就达到锁闭的效用,使用时非常方便迅速。当本实施例的锁具于锁闭状态时,其内部的弹性元件124及回复元件141都呈被压缩的状态,而且,因套壳4是以两连结销43连接设在锁心体3的凹环332中,当盗开者欲以扳手或其它类似工具强行转动套壳4时,套壳4会相对于锁心体3转动,也就是套壳4只是空转而已,并不会连同锁心体3转动,如此可具有防止破坏的优点。另外,本实施例也可以使用于较厚待锁物,锁闭时,卡制元件14的内端可伸置于锁杆2的第一凹槽21中,如此也可达到卡制锁杆2的作用。
当开锁时,只要以配合的钥匙(图未示)插入锁心体3中并旋转,驱使锁心体3的卡制条35缩回锁心体3内,解除锁心体3与套壳4的定位,借着弹性元件124的回复力,锁心体3就可被弹回,直到锁心体3的固定销34碰触到承接座1的导引道122的另一个端壁止(如图2所示的状态),且连同套壳4也一起从移,直到其锥环面41再移顺到相对应卡制元件114的位置,此时,卡制元件14也借其回复元件元件141的回复力而弹移到卡制元件14的外端碰阻于套壳4的锥环面41为止,也就是卡制元件14的内端已脱离锁杆2的第二凹槽22,该锁杆2可脱离承接座1,并抽开待锁物90,而完成开锁的作用。
如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闭锁状态示意图,本实施例同样具有套壳4、锁心体3、承接座1′及锁杆2′,该套壳4与锁心体3,承接座1′也同样具有一个供锁杆2′插设的卡制槽11′及一个供锁心体3置放的容置槽12′,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于此不再详述,其不同处在于该承接座1′向外延伸有一个锁座16,该锁座16设有一个供待锁物92插置的槽沟920,该承接座1′的卡制槽11′的出口端设有一个供一个压缩元件180固设的凹槽18。当锁杆2′插入卡制槽11′锁闭时,压缩元件180可被压缩,当闭锁时,锁杆2′不被卡制元件14卡合,可利用该压缩元件180的回复力自动弹移,使待锁物92脱离此锁具,如此可增加本实用新型的使用便利性。
如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闭锁状态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前述两较佳实施例具有相同的组合构件,其不同处在于锁杆2″的一端枢设于套壳4′上,可使整个锁具具有挂锁的使用功效,其余各构件的关系位置及使用操作方式与前述两较佳实施例一样,于此不再重述。
如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本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同样具有套壳8、锁心体7、承接座5及锁杆6,该承接座5的通孔521是开设成形状与导引道522相同的孔洞,该穿孔511中的卡制元件54为球体元件,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该承接座5的卡制槽51内依序置入一个恢复元件513及一个压筒515,该套壳8外套覆有一个外壳84,该外壳84包含一个壳本体85及一个固设于壳本体85内的环块86,该环块86的壁面设有一个开口860及第一导引槽862,该外壳84与套壳8间套设有一个可将套壳8向上顶推的反弹元件87,该套壳8管壁设有一个通口81及第二导引槽82。
如图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并配合图6,本实施例的锁心体7依其固定销74穿过环块86的第一导引槽862、套壳8的第二导引槽82及承接座5的导引道522,而被限制在外壳84内,该外壳84将恢复元件513及压筒515限制在卡制槽51中,该恢复元件513可将压筒515向上顶,使该压筒515的外壁能将承接座5的穿孔511中的卡制元件54向外顶推,而使外凸的卡制元件54依套壳8的锥环面83将套壳8下压,使套壳8保持在向下压缩反弹元件87的状态,此时,该锁心体7也被弹性元件524向下抵压,使该锁心体7的卡制条75、套壳8的通口81及外壳84的开口860三者依存错开,而位于不同轴线上,同时,该锁心体7的卡制条75被套壳8内壁压制而限制在承接座5的通孔521中,如此,本实施例是处于开锁的状态。
如图8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闭锁状态示意图,并配合图6、7所示,当本实施例欲达到闭锁的目时,先将锁杆6的杆身穿过待锁物94的孔洞940,再将承接座5具压筒515的一端置放于待锁物94的另一面,使锁杆6的杆身伸置于承接座5的压筒515中,然后以锁杆6轻推压筒515,使压筒515向下压缩恢复元件513,而使压筒515外壁脱离对卡制元件54的抵压,卡制元件54失去可提供抵压套壳8的外力,使套壳8被反弹元件87向上顶推,卡制元件54受到套壳8内环壁的推压,其内端伸入于锁杆6的第二凹环62中,将锁杆6卡制于承接座5的卡制槽51中,此时,上移后的套壳8的通口81与外壳84的开口860连通,最后,将锁心体7向上推移,使该锁心体7的卡制条75移动到套壳8的通口81位置处,就可使锁心体7的卡制条75通过套壳8的通口81,而伸置放外壳84的开口860中,达到定位卡制锁心体7与套壳8的作用,以完成锁闭的效用。
如图9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本实施例同样具有外壳84′、套壳8′、锁心体7′、承接座5′及锁杆6′,该外壳84′、承接座5′与锁心体7′与第六较佳实施例相同,于此不再重述,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该锁心体7′与套壳8′间相互固接,该承接座5′的容置槽51′中没有设置如图7中的弹性元件524′,该锁心体7′的卡制条75′通过承接座5′的通孔521′并伸置于套壳8′的通口81′中,此时,套壳8′的锥环面83′受卡制元件54′外端的抵压,使套壳8′保持向下压缩反弹元件87′的状态,如此,套壳8′的通口81′与外壳84′的开口860′错开而不位于同一轴线上,同时,锁心体7′的卡制条75′被外壳84′中,如此,本实施例是处于开锁的状态。

图10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闭锁状态示意图,并配合图9,当本实施例欲达到闭锁的目的时,先将锁杆6′的杆身穿过待锁物96的孔洞960,再将承接座5′具有压筒515′的一端置放于待锁物96的中另一面上,使锁杆6′的杆身伸置于承接座5′的压筒515′中,然后以锁杆6′轻推压筒515′,使压筒515′向下压缩恢复元件513′,而使压筒515′外壁脱离对卡制元件54′的抵压,卡制元件54′失去可提供抵压套壳8′的外力,使得套壳8′受反弹元件87′的弹力作用,而带动锁心体7′向上移动,卡制元件54′受到套壳8′内环壁的推压而其内端伸入于锁杆6′的第二凹环62′中,达到将锁杆6′卡制于承接座5′的卡制槽51′中,此时,上移后的套壳8′的通口81′外壳84′的开口860′连通,使锁心体7′的卡制条75′能迅速伸置于外壳84′的开口860′中,达到定位卡制锁心体7′与套壳8′的作用,以完成锁闭的效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锁具欲呈闭锁状态时,只要借由锁心体或锁杆的往前推移就可以达成,当锁具欲呈开锁状态时,将互相配合的钥匙插入锁心体中并旋转,以解除锁心体与套壳的定位卡制状态,达到开锁的目的。所以,本实用新型的锁具在闭锁时只需按压的动作就可以完成,开锁时才需要将钥匙插入锁具中,具有操作方便、容易的优点。
权利要求1.一种按压式对接锁具,包括一个承接座、一个可伸置于承接座中的锁杆、一个可相对承接座移动的锁心体,以及一个套覆锁心体与承接座的套壳,其特征在于该承接座的一端面设有一个供锁杆插设的卡制槽,另一端设有一个供锁心体置放的容置槽,该容置槽的壁面设有一个通孔,该卡制槽壁面设有穿孔,每个穿孔中设有可活动的卡制元件;该套壳的前端内环前设有一个锥环面,该锁杆的杆身上设有供该卡制元件伸入的凹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式对接锁具,其特征在于该锁杆的一端枢设于该套壳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式对接锁具,其特征在于该卡制内依序置入一个恢复元件及一个压筒,该套壳外套覆一个将该恢复元件及压筒限制在卡制槽中的外壳,该外壳的内壁设有一个开口,该外壳与套壳间套设有一个将套壳向上顶推的反弹元件,该套壳管壁穿设有一个与该外壳的开口相连通的通口。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按压式对接锁具,其特征在于该承接座的容置槽中设有一个被锁心体推移压制蝗弹性元件。
专利摘要一种按压式对接锁具,包括承接座、锁杆、锁心体及套覆锁心体与承接座的套壳,承接座一端面设有供锁杆插设的卡制槽,另一端设有供锁心体置放的容置槽,容置槽壁面设有通孔,卡制槽壁面设有穿孔,每个穿孔中设有卡制元件,套壳前端内环面设有锥环面,锁杆的杆身上设有供卡制元件伸置的凹环,闭锁时,将锁心体与套壳定位卡制于承接座中,且锁杆被承接座卡制,开锁时,解除锁心体与套壳的卡制,就可使锁杆退出承接座。
文档编号E05B55/00GK2214999SQ9520254
公开日1995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1995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1995年1月27日
发明者许易旗 申请人:许易旗, 魏新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