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213793阅读:来源:国知局
35的收容凹部35c突出的状态。该操作手柄50连接在设于可动门窗后端框35上的门窗后端滑动部件40D上,通过以绕支承轴51的轴心旋转的方式操作,能够经由门窗后端滑动部件40D使全部的滑动部件40滑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操作手柄50向收容到收容凹部35c中的方向操作了的情况下,门窗后端滑动部件40D朝向上方滑动,随之上方滑动部件40A朝向门窗前端滑动,门窗前端滑动部件40C朝向下方滑动,下方滑动部件40B朝向门窗后端滑动。相反,在将操作手柄50向从收容凹部35c突出的方向操作了的情况下,门窗后端滑动部件40D朝向下方滑动,随之上方滑动部件40A朝向门窗后端滑动,门窗前端滑动部件40C朝向上方滑动,下方滑动部件40B朝向门窗前端滑动。
[0038]虽然在图中没有明示,但在操作手柄50与可动门窗后端框35之间,夹装有将操作手柄50向从收容凹部35c突出的状态施力的施力机构。在克服施力机构(未图示)的施力而使操作手柄50收容到收容凹部35c中的情况下,通过卡合到设在收容凹部35c上的闩52上,能够将操作手柄50配置为收容在收容凹部35c中的状态。在将闩52解除的情况下,通过施力机构(未图示)的施力,操作手柄50从收容凹部35c突出而成为可操作状态。
[0039](设在可动门窗扇30上的导引部件60及移位机构的结构)
如图5、图9、图10所示,在可动门窗扇30上,在可动上框32中为长度方向的大致中间的部位设有导引部件60。导引部件60具备导引臂61和配设在导引臂61的两端部的导引辊62。导引臂61是具有两端部分别能够从可动门窗扇30的外观面突出的长度的宽度较窄的板状部件。该导引臂61在成为长度方向的大致中间的位置具有支承销(支承轴、移位机构)63,经由支承销63可回转地支承在支承臂64的前端部上。支承臂64是配设在形成于可动上框32上的滑动槽32b中由上方滑动部件40A的基部41和一对肋板部42包围的空间中的长尺寸的薄板部件,经由基端部通过安装螺钉65支承在可动上框32的上表面上。该支承臂64形成为宽度比一对肋板部42的相互间隔小,以安装螺钉65为轴心,前端部能够在一对肋板部42之间移动。
[0040]上述导引臂61通过使支承销63插通到形成在上方滑动部件40A的基部41上的上部凸轮孔(移位机构)43中,以露出到上方滑动部件40A的外部的状态支承在支承臂64的前端部上。上部凸轮孔43具有沿着上方滑动部件40A的长度方向的两个定位孔部43a、43b,和使这些定位孔部43a、43b之间相连的连接孔部43c。上部凸轮孔43的两个定位孔部43a、43b及连接孔部43c形成为宽度大致等于支承销63的外径。如图9所示,两个定位孔部43a、43b形成在相互在可动门窗扇30的进深方向上错开的位置上,连接孔部43c以相对于上方滑动部件40A的长度方向倾斜的方式形成,以将它们的端部间相连。经由支承销63支承在支承臂64的前端部上的导引臂61在上方滑动部件40A沿着可动上框32的长度方向滑动的情况下,由于支承销63相对于上部凸轮孔43的位置被两个定位孔部43a、43b相对地变更,所以被移动到靠近可动多层面材31的第2可动玻璃板312的位置、和靠近第3可动玻璃板313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上部凸轮孔43形成为,位于上方滑动部件40A的门窗前端侧的定位孔部43a比位于门窗后端侧的定位孔部43b更靠近可动多层面材31的第2可动玻璃板312地取位,在上方滑动部件40A朝向门窗前端移动的情况下,导引臂61相对于可动门窗扇30靠近可动多层面材31的第3可动玻璃板313地移动。
[0041]导引辊62以周面从导引臂61突出的状态经由辊轴62a配设在导引臂61的两端部。各个导引辊62能够以与支承销63平行的辊轴62a为中心旋转。
[0042](用来将导引部件60变更为突出姿势和退避姿势的结构)
在导引臂61的一方的端部上连接着限制臂(限制部件的第I臂)66的一端部。限制臂66如图11及图12所示,经由基端部可旋转地支承在操作臂(限制部件的第2臂)67的前端部上。操作臂67是配设在可动上框32的上表面上的长尺寸部件,经由两个滑动导引68支承在可动上框32的上表面上,以便能够仅沿着可动上框32的长度方向滑动。该操作臂67形成为在滑动到门窗前端侧的情况下基端部能够从可动门窗前端框34的门窗前端面突出的长度。
[0043]上述限制臂66如图9及图11所示,在使操作臂67朝向门窗后端滑动的情况下发挥功能,使导引臂61回转成导引臂61相对于上方滑动部件40A大致正交、导引臂61的两端部分别从可动门窗扇30的外观面突出的姿势(突出姿势)。在此状态下,操作臂67的基端面成为与可动门窗前端框34的门窗前端面大致一致的状态,如果使操作臂67的基端部卡止到设在可动门窗前端框34的上端部上的卡止部件(限制部件)69上,则能够维持为导引臂61的两端部从可动门窗扇30的外观面突出的状态。
[0044]另一方面,在将操作臂67的基端部与卡止部件69的卡止状态解除、如图12及图13所示那样使操作臂67朝向门窗前端滑动的情况下,导引臂61回转成导引臂61与限制臂66的连结部向操作臂67拉近。在如图12所示那样使操作臂67滑动到基端部从可动门窗前端框34的门窗前端面突出的情况下,如图13及图14所示,成为导引臂61及一对导引辊62都配置在可动门窗扇30的沿着进深方向的宽度内的姿势(退避姿势)。
[0045](拉近机构70的结构)
如图17?图19所示,在可动门窗扇30的可动下框33上设有拉近机构70。拉近机构70具备基础块71和拉近部件72。基础块71配设在形成于可动下框33的下表面上的收容缺口 33c的内部。收容缺口 33c以连通到形成在可动下框33上的滑动槽33b的方式形成。该基础块71通过连结到下方滑动部件40B上并经由形成在两端部上的长孔71a分别将滑动螺钉73螺合到可动下框33中,可沿可动下框33的长度方向滑动地被支承。拉近部件72是配设在基础块71的下表面上的平板状部件,通过螺合在可动下框33的门窗后端侧的一方的滑动螺钉73经由基端部与基础块71 一起紧固。在该拉近部件72上设有下部凸轮孔74及抵接片75。下部凸轮孔74如图20所示,在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以大致直线状延伸后,向逐渐远离下方滑动部件40B的方向倾斜,再朝向前端侧以大致直线状延伸。在该下部凸轮孔74中贯通着凸轮销76。凸轮销76是设在基础块71上的圆柱状部件,形成为可滑动地嵌合在下部凸轮孔74中的外径。抵接片75如图5及图6所示,是在拉近部件72的前端部从与第I可动玻璃板311接近的边缘部朝向下方突出的平板部分。根据该图也可知,该抵接片75以突出的下端面的位置比门滑轮36的下部周面稍稍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形成。
[0046]如图18及图20 Ca)所示,拉近部件72配置成在基础块71位于最靠门窗前端侧的情况下,凸轮销76位于下部凸轮孔74的前端侧,抵接片75抵接在第I可动玻璃板311的罩部件318上的状态。如果从该状态起基础块71朝向门窗后端滑动,则如图19及图20(b)?图20 Cd)所示,凸轮销76相对于下部凸轮孔74逐渐向基端部侧移动,所以拉近部件72以滑动螺钉73为轴心旋转,拉近部件72的前端部沿着可动下框33的进深方向向远离第I可动玻璃板311的罩部件318的方向移动。
[0047](用来可滑动地支承可动门窗扇30的开口框架10的结构)
在上述支承可动门窗扇30能够滑动的开口框架10上,如图2及图5所示,在下框架部件12上设有导引轨道100及滑动收容槽110,而在上框架部件11上设有导引槽120及收容部 130。
[0048]导引轨道100是沿着下框架部件12的长度方向配设在下框架部件12的上表面上的长尺寸部件,在其上表面上具有下方导引面101。下方导引面101是沿着下框架部件12的上表面的平面,形成为能够载置门滑轮36的宽度。在下方导引面101的两侧部分上,设有逐渐朝向上方平缓地倾斜的倾斜面102。这些倾斜面102发挥使可动门窗扇30的门滑轮36与下方导引面101抵接的功能。在导引轨道100中,在位于室外侧的部分上,构成有用于上述拉近部件72的抵接片75抵接的拉近抵接面103。
[0049]滑动收容槽110是在下框架部件12的上表面上形成在比导引轨道100靠室外侧的部位的凹部,沿着下框架部件12的长度方向形成。该滑动收容槽110在使可动门窗扇30的门滑轮36载置在导引轨道100的下方导引面101上的情况下用来避免比可动下框33向下方突出的第I可动玻璃板311的端部及第2可动玻璃板312的端部与下框架部件12的干涉,具有比第I可动玻璃板311及第2可动玻璃板312的沿着进深方向的尺寸大的宽度。
[0050]导引槽120是沿着上框架部件11的长度方向形成在上框架部件11的下表面上的凹部,具有沿着与进深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一对上方导引面(导引面)121。上方导引面121具有在上述导引部件60的导引臂61为突出姿势的情况下配设在各个端部上的导引辊62的周面能够抵接的间隔。
[0051]收容部130是形成在导引槽120的顶面上的凹部。该收容部130形成为仅在导引部件60的导引臂61及导引辊62为退避姿势的情况下能够将两个滑动导引68及限制臂66、操作臂67与这些导引臂61及导引辊62 —起收容的大小。
[0052]此外,在开口框架10的门窗前端纵框架14上,在进深面上形成有门窗前端收容槽140。门窗前端收容槽140是沿着门窗前端纵框架14的长度方向形成的凹部,形成为能够收容可动门窗扇30的门窗前端的宽度。在门窗前端收容槽140中位于室外侧的侧面位于与在固定门窗扇20的固定门窗后端框25中面向室内侧的外观面相同的平面上。
[0053](将可动门窗扇30装入到开口框架10中时的操作)
为了使可动门窗扇30相对于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开口框架10支承,首先,使操作臂67朝向门窗前端滑动,并将操作手柄50维持为从收容凹部35c突出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由于导引部件60被维持为退避姿势,所以能够使可动上框32收容到上框架部件11的导引槽120中,并将导引部件60收容到收容部130中。此外,由于为拉近部件72的抵接片75抵接在第I可动玻璃板311的罩部件318上的状态,所以能够将可动门窗扇30的第I可动玻璃板311及第2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