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9213793阅读:来源:国知局
动的情况下,由于门窗后端卡合销81的头部81b卡合在拉近板82上并且门窗前端卡合销91的头部91b卡合在门窗前端滑动部件40C上,所以也能够成为限制可动门窗扇30的滑动的上锁状态。
[0069]另一方面,在可动上框32与上框架部件11之间,如果将操作手柄50向收容到收容凹部35c中的方向操作,则上方滑动部件40A朝向门窗前端滑动,所以从图15所示的状态转变为图16所示的状态,导引部件60相对于可动上框32朝向室内侧移动。
[0070]这里,可动上框32的导引部件60处于导引臂61的两端部分别经由导引辊62抵接在导引槽120的上方导引面121上的状态,不能够相对于上框架部件11在进深方向上移动。因而,如果导引部件60相对于可动上框32朝向室内侧移动,则可动上框32相对地相对于上框架部件11向室外侧移动。结果,如图6所示,设在上框架部件11上的可动密闭件150成为被压接在位于第2可动玻璃板312的上方的周缘部的状态。
[0071]进而,在可动下框33与下框架部件12之间,如果将操作手柄50向收容到收容凹部35c中的方向操作,则下方滑动部件40B朝向门窗后端滑动,所以从图20 Ca)所示的状态转变为图20 (d)所示的状态,拉近部件72的前端部从第I可动玻璃板311的罩部件318逐渐离开。
[0072]这里,在设在拉近部件72的前端部上的抵接片75抵接到导引轨道100的拉近抵接面103上之前的期间中,如图20 (a)到图20 (b)所示,拉近部件72的前端部以滑动螺钉73为轴心向室内侧移动。在此期间中,在可动门窗扇30上不作用外力,所以可动门窗扇30不会相对于开口框架10移动。但是,在抵接片75抵接在导引轨道100的拉近抵接面103上之后,拉近部件72的向室内侧的旋转被阻止,所以在拉近部件72进一步以滑动螺钉73为轴心旋转的情况下,可动下框33以拉近抵接面103与拉近部件72的抵接片75的接触点为轴心相对地向室外侧移动。结果,如图6所示,设在下框架部件12上的可动密闭件150成为被压接在位于第2可动玻璃板312的下方的周缘部的状态。
[0073]结果,如果将操作手柄50向收容到收容凹部35c中的方向操作,则成为可动门窗扇30的四周都压接在设于开口框架10及固定门窗扇20上的可动密闭件150上的状态,能够使水密性及隔热性、隔音性提高。如上述那样成为可动门窗扇30对可动密闭件150压接的状态是将操作手柄50向收容到收容凹部35c中的方向操作的情况,完全不伴随可动门窗扇30的滑动。因而不必担心在可动密闭件150上发生磨损。
[0074]在再次使可动门窗扇30滑动的情况下,如果将操作手柄50向从收容凹部35c突出的方向移动,则可动门窗扇30的可动框32、33、34、35分别向室内侧移动,可动密闭件150成为从第2可动玻璃板312离开的状态,且门窗后端卡合销81位于形成在拉近板82上的门窗后端凸轮孔85的门窗后端销插通孔部85a中,并且,门窗前端卡合销91位于形成在门窗前端滑动部件40C上的门窗前端凸轮孔92的门窗前端销插通孔部92a中,所以能够不施加较大的操作力而使可动门窗扇30滑动。
[0075]在上述操作的期间,使可动门窗扇30相对于开口框架10向室外侧移动的情况下,其反作用力被施加在各个滑动部件40及导引部件60、门滑轮36上。但是,根据上述门窗,在上方滑动部件40A、下方滑动部件40B及门窗前端滑动部件40C的位于室外侧的部位设有罩部件318。因此,关于上方滑动部件40A、下方滑动部件40B及门窗前端滑动部件40C,被罩部件318阻止向室外侧的移动。此外,在门窗后端滑动部件40D中,在连结于门窗后端滑动部件40D上的拉近板82上设有滑动辊84,并使这些滑动辊84抵接在设于可动门窗后端框35上的滑动板86上。因而,关于门窗后端滑动部件40D,被这些拉近板82、滑动辊84及滑动板86的协同作用阻止向室外侧的移动。结果,当使可动门窗扇30向室外侧移动时,也不会导致滑动部件40被压接在滑动槽32b、33b、34b、35b上等的状况,不需要较大的操作力即能够对操作手柄50进行操作。
[0076]此外,关于导引部件60,在导引臂61的两端部分别具备导引辊62,并使这两个导引辊62分别抵接在设于上框架部件11上的导引槽120的上方导引面121上。因而,能够不对可动门窗扇30的滑动带来妨碍地克服上述反作用力。进而,关于门滑轮36,由于直接支承在可动下框33上并采用具有倾斜面102的结构作为导引轨道100,所以通过门滑轮36及可动门窗扇30沿着倾斜面102—边稍稍向上方移动一边向室外侧移动,不需要克服上述反作用力。因而,不会导致对门滑轮36的滑轮轴施加较大的反作用力的状况,能够进行可动门窗扇30的顺畅的滑动。
[0077]进而,在上述门窗中,在固定门窗扇20中采用具有两层隔热空间215、217的固定多层面材21,并在可动门窗扇30中采用具有两层隔热空间315、317的可动多层面材31。并且,在各个门窗扇20、30的门窗前端框24、34,上框22、32,下框23、33中,如图4及图6所示,位于室外侧的外观面处于被第I玻璃板211、311覆盖的状态,所以第2玻璃板212、312之间的隔热空间215、315位于那里。因而,关于门窗前端框24、34,上框22、32,下框23、33,不会成为室外与室内之间的热桥,在隔热性的方面很有利。进而,关于位于室内侧的第3玻璃板213、313,由于纵横尺寸构成为比第I玻璃板211、311小,所以在将室外侧的外观面用第I玻璃板211、311及第2玻璃板212、312覆盖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进深方向的尺寸较大地增大的状况。另外,在固定门窗后端框25的外周侧端部上,以将固定门窗后端框25的端面及3片固定玻璃板211、212、213的端面覆盖的方式设有对合罩部件221,但由于是在室内侧配设可动门窗扇30的可动门窗后端框35的结构,所以不会有对合罩部件221成为热桥而损害隔热性的情况。此外,作为可动门窗后端框35而采用具有将3片可动玻璃板311、312,313的端面覆盖的部分的结构,但由于是在室外侧配设固定门窗扇20的固定门窗后端框25的结构,所以不会有可动门窗后端框35成为热桥而损害隔热性的情况。
[0078]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单扇单开窗,但只要是门窗扇相对于开口框架滑动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应用到双槽推拉窗中。此外,作为面材而采用多层玻璃,但面材并不一定需要是多层的。
[0079]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要在导引槽120中设置收容部130,所以只要导引部件60不为退避姿势,就难以将可动门窗扇30从开口框架10上拆下。因而,即使假设在门窗上被施加振动或冲击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防止可动门窗扇30从开口框架10上意外脱落。但是,在本发明中并不一定需要在导引槽120中设置收容部130。因此,在不设置收容部130的情况下,通过将导引槽120构成为较大的深度,也能够进行可动门窗扇30相对于开口框架10的拆装。
【主权项】
1.一种门窗,在成为门窗扇的端面的框部件的进深面上设置导引部件,并在与上述框部件对置的框架部件的进深面上形成具有沿着与进深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一对导引面的导引槽,配设成在使上述导引部件抵接在各个导引面上的状态下,上述门窗扇能够沿上述框部件的长度方向滑动,其特征在于, 具备:滑动部件,以沿着上述框部件的长度方向滑动的状态配设在上述框部件上;操作手柄,配设在上述门窗扇上,对上述操作手柄进行操作时,能够使上述滑动部件相对于上述框部件滑动; 上述导引部件能够相对于上述框部件在进深方向上移动地被支承, 在上述框部件与上述导引部件之间,夹装着对应于上述滑动部件的滑动而使上述导引部件相对于上述框部件在进深方向上移动的移位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引部件配设成在从上述门窗扇的外观面突出的突出姿势、与配置在上述门窗扇的沿着进深方向的宽度内的退避姿势之间移动,在配置成上述突出姿势的情况下抵接在上述一对导引面上,在配置成上述退避姿势的情况下从各个导引面离开。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窗,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引部件具备:能够通过与上述框部件的进深面正交的支承轴相对于上述框部件回转且能够沿进深方向移动地配设的导引臂,配设在上述导引臂的两端部上的导引辊,和限制上述导引臂相对于上述框部件的回转的限制部件; 在上述导引臂被上述限制部件维持在相对于上述框部件为上述突出姿势的状态的情况下,上述导引辊的周面分别从上述门窗扇的外观面突出,上述导引辊经由上述导引辊抵接在各个导引面上,在上述导引臂为上述退避姿势的情况下,上述导引辊的周面配置在上述门窗扇的沿着进深方向的宽度内; 在设于上述框架部件上的导引槽的进深面上形成有收容部,能够收容配置成上述退避姿势的上述导引臂及上述导引辊,并且不能收容配置成上述突出姿势的上述导引臂及上述导引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窗,其特征在于, 上述限制部件具备:第I臂,经由前端部连接在上述导引臂的一方的端部上;第2臂,能够沿上述框部件的长度方向滑动地配设,一方的端部连接在上述第I臂的基端部上; 通过使上述第2臂滑动,借助上述第I臂使上述导引臂向上述突出姿势或上述退避姿势移位。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门窗不会导致构造的复杂化及对门窗扇的滑动带来妨碍,并提高了水密性及隔热性、隔音性。在使设于可动上框(32)的进深面上的导引部件(60)抵接在设于上框架部件(11)上的上方导引面(121)上的状态下,可动门窗扇(30)能够沿着可动上框(32)的长度方向滑动地配设的门窗中,具备在操作手柄(50)被操作的情况下沿着可动上框(32)的长度方向滑动的上方滑动部件(40A),导引部件(60)能够相对于可动上框(32)在深方向上移动地被支承,并且在可动上框(32)与导引部件(60)之间夹装着对应于上方滑动部件(40A)的滑动而使导引部件(60)相对于可动上框(32)在进深方向上移动的移位机构(40A、43、63)。
【IPC分类】E06B7/16
【公开号】CN104929501
【申请号】CN201410730831
【发明人】白浜朋彦
【申请人】Ykk Ap 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5日
【公告号】EP2921624A1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