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加热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92653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多用途加热器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多用途加热器具,详细地,涉及如下的多用途加热器具,上述多用途加热器具包括下部的第一加热部、上部的第二加热部及支柱,上述支柱以垂直方式连接第一加热部的一侧端与第二加热部的一侧端,用于在上述第一加热部和第二加热部之间形成空间,由此,能够通过下部的第一加热部对食物进行烹饪,能够通过上部的第二加热部煮熟借助下部的第一加热部进行烹饪中的食物,并且,不仅能够借助单独的电源供给和电源切断来控制上述第一加热部及第二加热部,而且第二加热部也能以支柱为基准,通过上下旋转来执行温热功能。
【背景技术】
[0002]通常,用于烤制肉类等食物的烹饪机基本上利用加热器,借助直接或间接的辐射热进行烤制,至今,多样地提出多种并广泛地使用,而作为加热的热源,使用炭火、燃气、电等,且提供多样的形态。
[0003]在现有技术中,主要利用借助炭火或燃气火直接烤制食物的方式,但在长时间烹饪的情况下,需要持续更换供给炭或燃气,尤其,炭存在难以维持规定的温度的缺点,燃气存在安全性薄弱的缺点。相反,电具有方便使用、自由控制温度且安全性优秀的优点,因而近来正广泛普及利用电的烹饪机。
[0004]另一方面,利用上述电的电烹饪机大致采用直接向食物传递借助电源供给加热的加热器的热并进行烤制的方式和针对上述热加热额外的加热板等,并借助其间接辐射热来烤制的方式。其中,在直接传热方式的情况下,可缩短烹饪时间,但由于直接对食物加热可导致食物所含有的水分在短时间内蒸发,因而不仅食物的内外熟度不一样,还严重破坏营养素,最终存在大大降低食物的味道,且使已烹饪的食物在短时间内固化,从而降低消费者食欲的缺点。并且,随着上述水分在短时间内蒸发,食物的内外熟度不一样,为了改善这种缺点,近来,提出了利用卤素灯的间接热来对食物进行烹饪的方式的电热烹饪机。
[0005]但是,作为现有的烹饪机,在韩国登录特许第0833966号中存在不能向烹饪对象的整个前面部及后面部均匀且迅速地传热的缺点,难以使烹饪时间增加。并且,由于这种问题,在上部设置了可使食物的上部变熟的额外的加热部,但当烹饪机周边的用户切断或夹食物时,会因设置于上部的加热部而带来不便,因而当前正需要开发通过向烹饪对象的整个前面部及后面部均匀传热,从而能够与现有技术中相比,更减少烹饪对象的烹饪时间的结构,并需要赋予便利性,使得用户可以容易地夹食物。

【发明内容】

[0006]技术问题
[0007]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的问题而提出,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包括下部的第一加热部、上部的第二加热部及支柱,上述支柱以垂直方式连接第一加热部的一侧端与第二加热部的一侧端,用于在上述第一加热部和第二加热部之间形成空间,由此,能够使食物的上部、下部及内部均匀地熟透,并使与上述支柱的上端相连接的第二加热部向上部旋转,由此便于使用高度高的容器,即蒸锅或壶等,并且,不仅能够使烹饪机周边的用户容易对食物进行烹饪,容易夹取食物并摄取,而且由于第一加热部及第二加热部受单独的电源控制,使得第二加热部能够执行加热功能。
[0008]技术方案
[0009]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通过如下实施例来解决问题。
[0010]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提供多用途加热器具,包括:下部的第一加热部,上部的第二加热部,以具有预定空间的方式设置于上述第一加热部的上部,以及支柱,以垂直方式连接上述第一加热部的一侧端与第二加热部的一侧端;上述第一加热部包括:第一本体,内部形成有第一收容部,上述第一收容部用于收容借助电来放热的选自陶瓷、线圈、碳、石英管、正温度系数(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加热器、红外线灯及齒素灯中的一种的第一热产生部件,传热板,覆盖上述第一本体的上部,在上述传热板的中央形成有管形的排油管,上述排油管与第一收容部的底面中央内通,烹饪板,放置于上述传热板的上部,在形成于上述烹饪板的中央的排油孔的下侧外周端形成有突出的引油片,以及接油部,以与上述传热板的排油管的下端相对应的方式设置于第一本体的下侧;上述第二加热部包括:下部开放的第二本体,在内部形成有第二收容部,上述第二收容部用于收容选自陶瓷、线圈、碳、石英管、正温度系数(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加热器、红外线灯及卤素灯中的一种的第二热产生部件,以及保护网,用于覆盖上述第二本体的下部;上述支柱借助螺栓,通过形成于支柱的下端的紧固孔固定于上述第一加热部的一侧的一面,在上述支柱的上端形成有旋转片,上述支柱借助铰链,通过隔开的一对紧固片与上述第二加热部的一侧的一面相结合。
[0011]另一方面,提供多用途加热器具10,在上述多用途加热器具10中,上述第一加热部100的传热板130由陶瓷板或钢化玻璃板形成,且上述烹饪板140由透明钢化玻璃形成。
[0012]有利的效果
[0013]如上所述,就本发明的加热烹饪机而言,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的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包括下部的第一加热部、上部的第二加热部及支柱,上述支柱以垂直方式连接第一加热部的一侧端与第二加热部的一侧端,用于在上述第一加热部和第二加热部之间形成空间;由此,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能够使食物的上部、下部及内部均匀地熟透,能够缩短烹饪时间,能够使与上述支柱的上端相连接的第二加热部向上部旋转,由此便于使用高度高的蒸锅或水壶等,并且,不仅能够使烹饪机周边的用户容易对食物进行烹饪,容易夹取食物并摄取,而且由于第一加热部及第二加热部受单独的电源控制,使得第一加热部能够用于烹饪,第二加热部用于烹饪或温热。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发明的多用途加热器具的结构图。
[0015]图2为本发明的多用途加热器具的组装分解图。
[0016]图3为本发明的多用途加热器具中的第二加热部-支柱组装图。
[0017]图4为本发明的多用途加热器具中的第一加热部的烹饪板安装于传热板的结构图。
[0018]图5为本发明的多用途加热器具中的第一加热部的结构图。
[0019]图6为本发明的多用途加热器具中的第二加热部的结构图。
[0020]图7为本发明的多用途加热器具中的具有圆形结构的多用途加热器具的结构图。
[0021]图8为本发明的多用途加热器具的相对第一加热部及第二加热部的电源供给及电源切断的结构图。
[0022]图9为本发明的多用途加热器具中的保护壳安装于第一加热部的第一本体的结构图。
[0023]图10为本发明的多用途加热器具中的安装有保护壳-第一本体的剖视图。
[0024]图11为根据本发明制成的多用途加热器具的一实施例的照片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通过附图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
[0026]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多用途加热器具10,包括:下部的第一加热部100,上部的第二加热部200,以具有预定空间的方式设置于上述第一加热部100的上部,以及支柱300,以垂直方式连接上述第一加热部100的一侧端与第二加热部200的一侧端;上述第一加热部100包括:第一本体110,内部形成有第一收容部111,上述第一收容部111用于收容借助电来放热的选自陶瓷、线圈、碳、石英管、正温度系数加热器、红外线灯及卤素灯中的一种的第一热产生部件120,传热板130,覆盖上述第一本体110的上部,在上述传热板130的中央形成有管形的排油管131,上述排油管131与第一收容部111的底面中央内通,烹饪板140,放置于上述传热板130的上部,在形成于上述烹饪板140的中央的排油孔141的下侧外周端形成有突出的引油片142,以及接油部150,以与上述传热板130的排油管131的下端相对应的方式设置于第一本体110的下侧;上述第二加热部200包括:下部开放的第二本体210,在内部形成有第二收容部211,上述第二收容部211用于收容选自陶瓷、线圈、碳、石英管、正温度系数加热器、红外线灯及卤素灯中的一种的第二热产生部件220,以及保护网240,用于覆盖上述第二本体210的下部;上述支柱300借助螺栓50,通过形成于支柱300的下端的紧固孔302固定于上述第一加热部100的一侧的一面,在上述支柱300的上端形成有旋转片301,上述支柱300借助铰链202,通过隔开的一对紧固片201与上述第二加热部200的一侧的一面相结合。
[0027]如图2和图5所示,在上述第一加热部100设有第一本体110,在上述第一本体110形成有用于收容第一热产生部件120的第一收容部111,设置于上述第一本体110的第一收容部111的第一热产生部件120选自陶瓷、线圈、碳、石英管、正温度系数加热器、红外线灯及卤素灯中的一种,用于产生热,并通过传热板130进行传热,上述传热板130以传递由上述第一热产生部件120产生的热的方式覆盖上述第一本体110的上部,从而以一体方式设置。
[0028]并且,如图2和图4所示,在上述传热板130的中央设有通孔,在上述传热板130的下侧形成有与上述通孔垂直地延伸的管形的排油管131,上述排油管131的末端与第一收容部111的底面内通。
[0029]并且,如图2和图4所示,在上述第一加热部100的第一本体110的下侧设有接油部150,上述接油部150呈容器形态,并以与排油管131的下端相对应的方式设置于第一本体I1下侧,油等异物通过上述传热板130的排油管131向上述接油部150流入并排出,从而被收集。
[0030]并且,如图4所示,在设置于上述传热板130的上部的烹饪板140形成有引油片142,上述引油片142向形成于上述烹饪板140的中央的排油孔141的下侧外周端突出,上述引油片142内置于上述传热板130的排油管131,使得在烹饪板140的上面被烹饪的食物的异物通过排油孔141流入,并通过传热板130的排油管131收集于接油部150。
[0031]并且,如图2和图6所示,上述第二加热部200借助设置于第二本体210的第二收容部211的第二热产生部件230产生热,并向与第二加热部200相对应的第一加热部100放热,由此在第一加热部100的烹饪板140对食物进行烹饪,此时,在上述第二加热部200设有反射板220和保护网240,上述反射板220用于反射通过第二热产生部件230产生的热,上述保护网240用于确保用户的安全,并支撑第二热产生部件230。
[0032]并且,如图2和图3所示,设有支柱300,上述支柱300用于维持上述第一加热部100和第二加热部200之间的规定空间,并引导第二加热部200的上下旋转,通过形成于上述支柱300的下端的一面的紧固孔302,在第一加热部100的一侧的一面固定支柱300的下端,形成于上述支柱300的上端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