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防护端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64542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新型防护端盖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防护端盖,包括端盖本体,端盖本体为一四面密封两面敞开的罩体结构,在其第二防护面和第三防护面上远离第四防护面且远离第一防护面的一端分别凸设一钩状部,两个钩状部均朝向端盖本体内部相对布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全可靠、安装简单,无需额外加设紧固件,在型材端面安装本防护端盖,有效防止了雨水等腐蚀液落入型材空心内部,从而间接延长了型材的使用寿命;另外,在型材端部设置本防护端盖,可以将型材端部包裹起来,降低了型材自身结构带来的安全隐患。
【专利说明】
新型防护端盖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端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防护端盖,主要用于型材端部的防护,如应用在梯子踏步等空心式型材的端部防护。
【背景技术】
[0002]众所周知,空心式的型材端部无端盖时,当型材处于室外时,其内部空心处会有例如雨水等一些容易引起型材腐蚀的固体或液体掉入,这样会加速型材的腐蚀,减少型材的寿命。另外,型材具有一定的硬度,人们在使用型材时,通常会将型材的端部防护处理或者隐藏起来,这是因为型材端部的棱角、棱边异常坚硬,若不处理且裸露在外,当人们不小心碰撞上该端部时,就会对人体造成一定伤害。如当某种型材应用在梯子上作为梯子的踏步时,人们爬梯子双手扶梯时,双手必不可少地会与踏步端部相触碰,如果踏步端部不进行处理,踏步端部的棱角或棱边就会对人们的双手造成刮伤。
[0003]为了减少上述的缺点,人们通常在型材的端部加设一端盖,而现有型材的端盖通常是通过铆钉或者螺丝等紧固件将端盖防护在型材的端部,采用这种方式复杂、繁琐,需要额外加设紧固件,一但紧固件脱落就需要重新铆接或旋拧螺丝;而且采用铆钉铆接或用螺丝这类金属紧固件紧固时,还有可能导致型材破裂等。
[0004]因此,提供一种新型防护端盖,便成为本实用新型所要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防护端盖,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端盖需要额外加设紧固件才能固定在型材端部,并且现有端盖安装繁琐等的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防护端盖,包括端盖本体,所述端盖本体为一四面密封两面敞开的罩体结构,定义装配状态下,所述端盖本体上与被防护体端面平行的一面为第一防护面,第二防护面和第三防护面对称设置且连接在第一防护面的两侧,第四防护面分别与第一防护面、第二防护面以及第三防护面邻接;
[0007]所述第二防护面上远离第四防护面且远离第一防护面的一端凸设一第一钩状部,该第一钩状部朝向端盖本体内部设置,所述第三防护面上远离第四防护面且远离第一防护面的一端凸设有一第二钩状部,该第二钩状部朝向端盖本体内部设置;所述第一钩状部和第二钩状部相对布置。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0009]1、上述方案中,在所述第四防护面的外表面上设有一圆柱凸部,在第四防护面的内表面上对应圆柱凸部的位置处设有一铆接部,所述铆接部为一空心圆柱体结构;所述圆柱凸部在压力作用下可贯穿端盖本体的内外表面,并楔入铆接部的空心结构中以使所述铆接部沿其径向向外膨胀。
[0010]2、上述方案中,对应所述被防护体上开设一供所述铆接部插入的安装孔。
[0011 ] 3、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防护面为一正梯形面。
[0012]4、上述方案中,所述防护端盖由工程塑料一体式成型。
[0013]5、上述方案中,所述空心圆柱体结构的内表面上沿圆柱体周向间隔布置有若干凸筋。
[0014]6、上述方案中,所述凸筋的长度方向与铆接部的中心轴线方向平行。
[0015]7、上述方案中,所述新型防护端盖,主要用于如梯子踏步等需要进行端部防护的空心式型材,当然也不排除其应用在实心式型材上,给实心式型材的端面采用防护端盖包裹从而降低或减少型材端部的棱角、棱边给人们带来的危险。
[001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
[001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防护端盖,包括端盖本体,端盖本体为一四面密封两面敞开的罩体结构,在其第二防护面和第三防护面上远离第四防护面且远离第一防护面的一端分别凸设一钩状部,两个钩状部均朝向端盖本体内部相对布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全可靠、安装简单,无需额外加设紧固件,在型材端面安装本防护端盖,有效防止了雨水等腐蚀液落入型材空心内部,从而间接延长了型材的使用寿命;另外,在型材端部设置本防护端盖,可以将型材端部包裹起来,降低了型材自身结构带来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18]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申请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申请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申请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申请。在附图中:
[0019]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新型防护端盖安装状态的示意图(一);
[0020]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新型防护端盖安装状态的示意图(二);
[0021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新型防护端盖安装状态的剖视图;
[0022]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新型防护端盖安装状态的示意图(三);
[0023]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新型防护端盖的立体图;
[0024]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新型防护端盖的主视图;
[0025]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新型防护端盖状态(一)的剖视图;
[0026]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新型防护端盖状态(二)的剖视图。
[0027]以上附图中:1、立柱;2、型材;3、端盖本体;30、第一防护面;31、第二防护面;310、第一钩状部;32、第三防护面;320、第二钩状部;33、第四防护面;34、圆柱凸部;35、铆接部;36、凸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29]实施例1:新型防护端盖
[0030]参见附图1-6,包括端盖本体3,所述端盖本体3为一个四面密封两面敞开的罩体结构。定义装配状态下,端盖本体3上与被防护体端面平行的一面为第一防护面30,第二防护面31和第三防护面32对称设置且连接在第一防护面30的两侧,第四防护面33分别与第一防护面30、第二防护面31以及第三防护面32邻接。
[0031]第二防护面31上远离第四防护面33且远离第一防护面30的一端凸设一第一钩状部310,该第一钩状部310朝向端盖本体3内部设置,第三防护面32上远离第四防护面33且远离第一防护面30的一端凸设有一第二钩状部320,该第二钩状部320朝向端盖本体3内部设置;所述第一钩状部310和第二钩状部320相对布置。
[0032]参见附图1-4,以梯子上的踏步和立柱I为例,此时,型材2应用在踏步上。参见附图1,在安装状态下,端盖本体3的第一防护面30紧贴型材2制成的踏步的端面,第二防护面31、第三防护面32以及第四防护面33紧贴包围在踏步的三个外侧面上,将踏步端部防护起来。其中,第一防护面30为一正梯形面,以此该防护端盖构成一上头细下头粗的梯形防护罩结构。
[0033]本实施例中,第二防护面31上远离第四防护面33且远离第一防护面30的一端凸设一第一钩状部310,该第一钩状部310朝向端盖本体3内部设置,在安装状态下,第一钩状部310正好钩住踏步内侧面上的某一位置处。第三防护面32上远离第四防护面33且远离第一防护面30的一端凸设有一第二钩状部320,该第二钩状部320朝向端盖本体3内部设置,在安装状态下,第二钩状部320正好钩住踏步的内侧面上的另一位置处,第一钩状部310和第二钩状部320相对布置。
[0034]实施例2:新型防护端盖
[0035]参见附图7-8,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所述第四防护面33的外表面上设有一圆柱凸部34,在第四防护面33的内表面上对应圆柱凸部34的位置处设有一铆接部35,所述铆接部35为一空心圆柱体结构;圆柱凸部34在压力作用下可贯穿端盖本体3的内外表面,并楔入铆接部35的空心结构中以使所述铆接部35沿其径向向外膨胀。
[0036]附图7呈现的是圆柱凸部34未楔入铆接部35的空心结构中的状态,而附图8呈现的是圆柱凸部34楔入铆接部35的空心结构中的状态。
[0037]对应在型材2的侧表面开设一供铆接部35穿设的安装孔(图中未给出),安装孔的孔径与铆接部35的直径相同,或者安装孔的孔径稍微略大于铆接部35的直径。本实施例中,防护端盖由工程塑料一体式成型,上圆柱凸部34在压力作用下可贯穿端盖本体3的内外表面,然后楔入铆接部35的空心结构中以使铆接部35沿其径向向外膨胀卡在型材2的安装孔中,铆接部35的直径膨胀到大于安装孔的直径,从而使得该防护端盖牢牢固定在型材2的端面。
[0038]进一步地,所述空心圆柱体结构的内表面上沿圆柱体周向间隔布置有若干凸筋36,本实施例中,凸筋36设为八个,八个凸筋36围绕空心圆柱体结构中心等间距布置,且凸筋36的长度方向与铆接部35的中心轴线方向平行。
[0039]针对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可能产生的变化描述如下:
[0040]1、以上实施例中,铆接部35的空心圆柱体结构内表面上间隔设有八个凸筋36,实施例上,设有六个、七个、九个、十个等等个数的凸筋36都是可行的,设计者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凸筋36的个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容易得出设置六个、七个、九个、十个等等个数的凸筋36,也可以实施的结果。
[0041]2、以上实施例中,本防护端盖除了可以应用在梯子的踏步上作为踏步端盖外,还可以应用在其他如应用在脚手架上的型材2端部等等一系列裸露在外的型材端部。
[0042]本实施例的新型防护端盖,包括端盖本体3,端盖本体3为一四面密封两面敞开的罩体结构,在其第二防护面31和第三防护面32上远离第四防护面33且远离第一防护面30的一端分别凸设一钩状部310和320,两个钩状部均朝向端盖本体3内部相对布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全可靠、安装简单,无需额外加设紧固件,在型材端面安装本防护端盖,有效防止了雨水等腐蚀液落入型材2空心内部,从而间接延长了型材的使用寿命;另外,在型材2端部设置本防护端盖,可以将型材2端部包裹起来,降低了型材2自身结构带来的安全隐患。
[0043]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案中,第二防护面31、第三防护面32是相对的,它们结构相同,且分别对称设在第四防护面的左右两侧,实际应用中,第二防护面31、第三防护面32的位置可以对调,对应地,第一钩状部310和第二钩状部320也会跟着对调,以图6所示方向作为参考。
[0044]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4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46]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
[0047]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0048]应该理解,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方式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教导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前述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出于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参考包括专利申请和公告的公开都通过参考结合在本文中。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省略这里公开的主题的任何方面并不是为了放弃该主体内容,也不应该认为
【申请人】没有将该主题考虑为所公开的申请主题的一部分。
[0049]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申请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申请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新型防护端盖,包括端盖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本体为一四面密封两面敞开的罩体结构,定义装配状态下,所述端盖本体上与被防护体端面平行的一面为第一防护面,第二防护面和第三防护面对称设置且连接在第一防护面的两侧,第四防护面分别与第一防护面、第二防护面以及第三防护面邻接; 所述第二防护面上远离第四防护面且远离第一防护面的一端凸设一第一钩状部,该第一钩状部朝向端盖本体内部设置,所述第三防护面上远离第四防护面且远离第一防护面的一端凸设有一第二钩状部,该第二钩状部朝向端盖本体内部设置;所述第一钩状部和第二钩状部相对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防护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面为一正梯形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防护端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四防护面的外表面上设有一圆柱凸部,在第四防护面的内表面上对应圆柱凸部的位置处设有一铆接部,所述铆接部为一空心圆柱体结构;所述圆柱凸部在压力作用下可贯穿端盖本体的内外表面,并楔入铆接部的空心结构中以使所述铆接部沿其径向向外膨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防护端盖,其特征在于:对应所述被防护体上开设一供所述铆接部插入的安装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防护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圆柱体结构的内表面上沿圆柱体周向间隔布置有若干凸筋。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防护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的长度方向与铆接部的中心轴线方向平行。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新型防护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端盖由工程塑料一体式成型。
【文档编号】E06C7/08GK205654292SQ201620412159
【公开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请日】2016年5月9日 公开号201620412159.9, CN 201620412159, CN 205654292 U, CN 205654292U, CN-U-205654292, CN201620412159, CN201620412159.9, CN205654292 U, CN205654292U
【发明人】谢小燕
【申请人】苏州飞华铝制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