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海绵城市道路集水防臭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6493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城市节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在我国正在从概念走向实际应用。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在原始自然的条件下,大部分的雨水由地面吸收并渗入地下,然后由地表和植物表面被蒸发,回到大气中,多余的雨水从地表缓慢地汇集于溪流江河,排入湖泊海洋。但是,城市的开发建设改变了这种自然循环,由于不透水屋面和地面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持续不断地快速增加,能够吸收雨水的地面和水面急剧减少,地下水的渗入更是匮乏,从而导致地表径流的不断增加,加大内涝威胁。 无法流入土地的雨水在地面汇集形成径流排入市政排水系统,但地表径流的增加,意味着更多原本清洁的雨水经城市地表的污染物所污染,并且排水管道的压力也随之增加。同时因为城市排水管道为硬质设施,难以配合多变的降雨而变化排量,所以会出现排水不足而产生内涝的情况。尤其在我国前期建设不够规范的情况下,城市所依赖的管道排水系统其实已不堪重负,因此内涝频繁发生。海绵城市的首要优点是将雨水“变废为宝”进行收集利用。新加坡水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211m³,占世界倒数第二位,该国利用蓄水池收集雨水回收利用,对自来水的依赖减少了40%。反观国内许多城市,因水资源缺乏而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量急剧减少,结果是城市地下空间出现大量空洞,地面沉降,危害城市居民生活。海绵城市强调雨水下渗和雨水回用,同时增强了对地下水的补给并减少地下水的需求,保证安全的地下水位,减少地面沉降的风险。 由于海绵城市将雨水进行下渗和收集,减少了城市对市政管网的依赖,从而能减少管道铺装投入。以美国波特兰为例,以替换管道升级传统排水系统将耗费$250万,而实施海绵城市排水系统仅$200万,大大减少管网投入。海绵城市主要以下凹式绿地的形式通过自然下渗吸收雨水径流,在城市“海绵体”增加的同时也调节了城市生态。

在海绵城市的整体构建中,集水坑或集雨坑是常见的装置,现有的集水坑结构较为简单,存在长期存放雨水发臭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海绵城市道路集水防臭坑装置,具有集雨、节水、防臭的综合功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改进的海绵城市道路集水防臭坑装置,包括依城市道路设置的集水坑及向此集水坑汇流的引流沟,所述集水坑内部水平设置隔离防臭滤层,此隔离防臭滤层包括固接在集水坑侧壁上的支承层架、设置在支承层架上表面的微孔网膜和堆置在微孔网膜上的自然滤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集水坑顶端还设置有与路面齐平的封盖格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封盖格栅上设置警示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自然滤层上表面还设置有一层微孔网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承层架由混凝钢筋浇筑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微孔网膜采用塑料微孔网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自然滤层由集水坑挖掘所得自然土壤堆置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自然滤层厚度不小于10c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对海绵城市中大量构建的道路集水坑装置进行了改进,具有集雨、节水、防臭的综合功能。本实用新型在集水坑内部水平设置隔离防臭滤层,此隔离防臭滤层包括固接在集水坑侧壁上的支承层架、设置在支承层架上表面的微孔网膜和堆置在微孔网膜上的自然滤层,且支承层架由混凝钢筋浇筑构成、微孔网膜采用塑料微孔网布、自然滤层由集水坑挖掘所得自然土壤堆置构成,这样当雨水汇集到集水坑时,需要先经过这个隔离防臭滤层的才能进入到集水坑下部的存储空间,雨水在经过隔离防臭滤层中自然土壤的过滤,其中含有的各种有机物及大部分细菌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滤除,这样就能有效防止集水坑下不存储空间中的存水腐败发臭。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应用中还有一个十分精巧的效果:一般情况下,由于雨水经隔离防臭滤层缓慢进入到集水坑下部的存储空间,降雨过后的1-2天内,集水坑上部仍然有存水,那么这些存水正好供当下利用,一方面不用深入到集水坑下部空间采水,同时1-2天内集水坑上部空间的存水也不会发臭。

本实用新型在自然滤层上表面还设置有一层微孔网膜,能够进一步提升隔离防臭滤层的整体完整性和稳定性,提升其使用效果,同时对于清理隔离防臭滤层上表面的垃圾也很有效用。本实用新型在集水坑顶端还设置有带警示装置的封盖格栅,具有封盖、警示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集水坑(1)、封盖格栅(2)、警示装置(3)、隔离防臭滤层(4)、支承层架(41)、微孔网膜(42)、自然滤层(43)。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附图,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中包括依城市道路设置的集水坑1及向集水坑1汇流的引流沟,集水坑1顶端还设置有与路面齐平的封盖格栅2,封盖格栅2上设置警示装置3;集水坑1内部水平设置隔离防臭滤层4,隔离防臭滤层4包括固接在集水坑1侧壁上的支承层架41、设置在支承层架41上表面的微孔网膜42和堆置在微孔网膜42上的自然滤层43,自然滤层43上表面还设置有一层微孔网膜42,其中,支承层架41由混凝钢筋浇筑构成,微孔网膜42采用塑料微孔网布,自然滤层43由集水坑挖掘所得自然土壤堆置构成,自然滤层43厚度不小于10cm,且根据当地将于状况适当调整,降雨较多则适当减小自然滤层43的厚度,反之亦然。

参看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于:本实用新型在集水坑内部水平设置隔离防臭滤层,此隔离防臭滤层包括固接在集水坑侧壁上的支承层架、设置在支承层架上表面的微孔网膜和堆置在微孔网膜上的自然滤层,且支承层架由混凝钢筋浇筑构成、微孔网膜采用塑料微孔网布、自然滤层由集水坑挖掘所得自然土壤堆置构成,这样当雨水汇集到集水坑时,需要先经过这个隔离防臭滤层的才能进入到集水坑下部的存储空间,雨水在经过隔离防臭滤层中自然土壤的过滤,其中含有的各种有机物及大部分细菌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滤除,这样就能有效防止集水坑下不存储空间中的存水腐败发臭。本实用新型对海绵城市中大量构建的道路集水坑装置进行了改进,具有集雨、节水、防臭的综合功能。

上述描述仅作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技术方案提出,不作为对其技术方案本身的单一限制条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