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淤泥块河床护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2222阅读:6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涉及河道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再生淤泥块河床护坡结构。



背景技术:

运用重金属污染河底淤泥,再生固化形成不同的产品结构,将不同的产品再加以利用,传统的方法为:将清除的淤泥固化或晾干,再外运,但传统方法存在投入巨大,工期长且降水时淤泥中部分重金属进入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流并随水流迁移,会对河流及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提供了一种再生淤泥块河床护坡结构,其主要的技术方案如下:

再生淤泥块河床护坡结构,其包括由坡段基层(11)及沿清淤后河底延伸的平直段基层(12)构成的河床护坡基层(1),其还包括:

嵌入于坡段基层(11)与平直段基层(12)连接部的基座梁(2);

设于坡段基层(11)之上且沿基座梁(2)一侧向坡段基层(11)高位填实的黏土层(3);

设于黏土层(3)之上且依次向黏土层(3)高位铺设的渗滤层(4);

设于渗滤层(4)之上且向渗滤层(4)高位铺设的营养土层(5);

其中,所述营养土层(5)的厚度为100~120mm且于营养土层(5)上种植有草本植物(6);

其中,所述渗滤层(4)为条块状体依次铺设后构成,所述条块状体为淤泥固化后的多孔条块状结构;

更进一步的说,所述条块状体的厚度为100~120mm。

更进一步的说,所述基座梁(2)为河底淤泥固化后的块状结构。

更进一步的说,所述河床护坡基层(1)的顶部设有沿坡段基层(11)水平延展方向布置的排水沟(7)。

更进一步的说,所述排水沟(7)为淤泥固化后制成且排水沟(7)的截面呈“U”形。

本实用的有益效果是:淤泥固化后生产的固化条块状体构成的渗滤层可完全吸收水体中的重金属微量元素,一方面可以减少河道清淤工程量;另一方面,将淤泥中的有害物质固结在固化层内,可减少或减缓有害物质溶出造成的二次污染,从而达到综合治理护坡、增强观感、驳岸渗透、水质净化的生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再生淤泥块河床护坡结构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

参见图1,首先采用机械清淤至优质基层,同时收集淤泥备用,再生淤泥块河床护坡结构,其包括:由坡段基层11及沿清淤后河底延伸的平直段基层12构成的河床护坡基层1,基座梁2,黏土层3,渗滤层4及营养土层5,基座梁2嵌入于坡段基层11与平直段基层12连接部之间;黏土层3设于坡段基层11之上且沿基座梁2一侧向坡段基层11高位铺设;渗滤层4设于黏土层3之上且依次向黏土层3的高位铺设;营养土层5设于渗滤层4之上且向渗滤层4的高位铺设;其中,营养土层5的厚度为100~120mm且于营养土层5上种植有草本植物6;其中,渗滤层4为条块状体依次铺设后构成,条块状体为淤泥固化后的多孔条块状结构,多孔结构便于渗水,从而达到保持水土的目的。

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条块状体的厚度为100~120mm。

下面进一步描述基座梁2的结构,所述基座梁2为河底淤泥固化后的块状结构。

为了便于排水,防止营养土层5的水土流失,于河床护坡基层1的顶部设有沿坡段基层11水平延展方向布置的排水沟7。

下面进一步描述一下排水沟7的结构,本实施例中的排水沟7为淤泥固化后制成且排水沟7的截面呈“U”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属于本实用原理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的原理的前提下进行的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