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混泥土墩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9770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管混泥土墩桩。



背景技术:

现有钢管混泥土墩桩,多数采用的技术手段是首先在需要灌注墩桩的泥土或岩石中打孔,然后将钢管(又称套管)伸入孔内,再将混泥土灌注到钢管中,待墩桩成型之后,将钢管拔出,形成混泥土墩桩,该种灌装方式为桥梁、建筑等施工带来了很多方便。

但是,发明人发现,现有的钢管或套管灌注墩桩的技术,在使用中仍然存在不足和缺陷,其主要原因在于:首先,混泥土墩桩在灌注成型之后,钢管容易出现不易拔出的现象;其次,部分钢管缺乏吊装设备,或者吊装设备过于复杂,给吊装带来不便;再次,有部分墩桩底部和上部直径几乎相等,导致墩桩底部的稳定性不够,给墩桩支撑带来危害。

因此,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管混泥土墩桩,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针对目前混泥土墩桩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钢管混泥土墩桩,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钢管混泥土墩桩,包括保护筒、钢管、底座、隔离层、筋笼以及吊环,所述钢管以及所述底座外形为锥形结构,所述底座与所述钢管连接为一个整体,所述底座的锥度大于所述钢管的锥度;所述钢管及所述底座内壁设置有防止混泥土粘贴钢管和底座内壁的隔离层,所述钢管和所述底座的空心部位设置有所述筋笼,所述筋笼的外形与所述钢管和所述底座的内部空腔相匹配;所述钢管的管壁顶面对称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安装有所述吊环;所述钢管外部设置有用于隔离水的所述保护筒,所述保护筒的内径大于所述底座的最大外径。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通过打孔设备打下安装所述底座和所述钢管的孔,随后将所述筋笼安装在孔内,然后将所述钢管和所述底座整体吊装,嵌入安装在孔内,将所述筋笼包围在所述钢管和所述底座的空腔内;待上述设备安装稳定之后,将混泥土灌注到所述钢管和所述底座形成的空腔内,直到灌注满为止;当所打的孔位于江河或者湖内时,在打孔之前,先安装所述保护筒,待所述保护筒安装稳定,确保水分被隔离之后,再打孔,随后安装所述筋笼、钢管和底座等设备,最后进行浇灌混泥土,形成混泥土墩桩;待混泥土墩桩成型之后,可通过吊装设备和吊环的辅助作用,将所述钢管和所述底座吊出,在所述钢管和所述底座吊出过程中,所述隔离层起到隔离所述混泥土和钢管、底座内壁的作用,防止混泥土粘黏在所述钢管和底座内壁,出现吊装困难的局面;同时所述钢管的所述底座的锥形设计,为快速而省力地吊出所述钢管和所述底座提供了方便。当所述钢管和所述底座吊出之后,所述筋笼便留在所述墩桩内,加强所述墩桩的强度。

优选的,所述钢管的壁厚为20~30mm,在保证管壁强度要求的同时,也节省了材料。

优选的,所述隔离层材质为尼龙、纤维、腈纶或者麻布,有利于防止混泥土粘黏在所述钢管和所述底座的内壁上,影响墩桩成型之后的设备起吊。

优选的,所述隔离层通过胶水粘贴在所述钢管和所述底座的内壁上,有利于保证所述隔离层不容易掉落。

优选的,所述钢管的内径大于900mm,使其形成的混泥土墩桩能够具有更好的强度,满足支撑需要。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锥度为1:8~1:15,有利于保证墩桩底部的稳定,为墩桩的支撑稳定提供更好的保障。

优选的,所述钢管和所述底座的材质为20号钢,由于2号钢为无缝钢,适应寒冷环境的能力较强,有利于适应寒冷气候环境下灌注墩桩。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首先,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钢管和所述墩桩设计,有利于方便混泥土墩桩成型之后,取出所述钢管和所述底座方便,所述保护筒的设计,能够避免在水下打孔和灌注墩桩时,水流对工作造成干扰,为水下打孔和灌注墩桩带来了方便;其次,所述吊环的设计,方便了所述钢管的起吊和安装,降低了吊装成本;再次,所述隔离层的设计,能够有效防止混泥土粘黏所述钢管和所述底座的内壁,为减小起吊阻力带来方便;最后,所述底座的设计,为混泥土墩桩的支撑稳定提供了更好的保障。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成型的墩桩强度较高,操作方便,具有较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保护筒;2、钢管;3、底座;4、隔离层;5、筋笼;6、螺纹孔;7、吊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如图1所示:

一种钢管2混泥土墩桩,包括保护筒1、钢管2、底座3、隔离层4、筋笼5以及吊环7,所述钢管2以及所述底座3外形为锥形结构,所述底座3与所述钢管2连接为一个整体,所述底座3的锥度大于所述钢管2的锥度;所述钢管2及所述底座3内壁设置有防止混泥土粘贴所述钢管2和所述底座3内壁的隔离层4,所述钢管2和所述底座3的空心部位设置有所述筋笼5,所述筋笼5的外形与所述钢管2和所述底座3的内部空腔相匹配;所述钢管2的管壁顶面对称设置有螺纹孔6,所述螺纹孔6内安装有所述吊环7;所述钢管2外部设置有用于防水的所述保护筒1,所述保护筒1的内径大于所述底座3的最大外径。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通过打孔设备打下安装所述底座3和所述钢管2的孔,随后将所述筋笼5安装在孔内,然后将所述钢管2和所述底座3整体吊装,嵌入安装在孔内,将所述筋笼5包围在所述钢管2和所述底座3的空腔内;待上述设备安装稳定之后,将混泥土灌注到所述钢管2和所述底座3形成的空腔内,直到灌注满为止;当所打的孔位于江河或者湖内时,在打孔之前,先安装所述保护筒1,待所述保护筒1安装稳定,确保水分被隔离之后,再打孔,随后安装所述筋笼5、钢管2和底座3等设备,最后进行浇灌混泥土,形成混泥土墩桩;待混泥土墩桩成型之后,可通过吊装设备和吊环7的辅助作用,将所述钢管2和所述底座3吊出,在所述钢管2和所述底座3吊出过程中,所述隔离层4起到隔离所述混泥土和钢管2、底座3内壁的作用,防止混泥土粘黏在所述钢管2和底座3内壁,出现吊装困难的局面;同时所述钢管2的所述底座3的锥形设计,为快速而省力地吊出所述钢管2和所述底座3提供了方便。当所述钢管2和所述底座3吊出之后,所述筋笼5便留在所述墩桩内,加强所述墩桩的强度。

优选的,所述钢管2的壁厚为20~30mm,在保证管壁强度要求的同时,也节省了材料。

优选的,所述隔离层4的材质为尼龙、纤维、腈纶或者麻布,有利于防止混泥土粘黏在所述钢管2和所述底座3的内壁上,影响墩桩成型之后的设备起吊。

优选的,所述隔离层4通过胶水粘贴在所述钢管2和所述底座3的内壁上,有利于保证所述隔离层4不容易掉落。

优选的,所述钢管2的内径大于900mm,使其形成的混泥土墩桩能够具有更好的强度,满足支撑需要。

优选的,所述底座3的锥度为1:8~1:15,有利于保证墩桩底部的稳定,为墩桩的支撑稳定提供更好的保障。

优选的,所述钢管2和所述底座3的材质为20号钢,由于2号钢为无缝钢,适应寒冷环境的能力较强,有利于适应寒冷气候环境下灌注墩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