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管廊的拼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9428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管廊的拼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管廊的拼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许多一二线城市已开始建造地下管廊,学习西方的技术经验,为城市规划提供更优质更安全的服务,同时由于我国的技术起步晚,地下管廊的施工中仍然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有待解决,其中最常见的便是将管廊水平移动,由于施工时的管廊质量大,明挖状态下可以通过吊车将管廊吊人坑道,但是要与前段管廊对接还需要将管廊水平移动以达到与前段管廊接触的目的,现有的技术均是采用人工调整的方式,通过吊车和人为施工保证管廊位置,同时利用螺栓等紧固件提供水平推力,将管廊移动到位,这种方式既耗时耗力,又无法准确保证管廊位置,同时吊车在起吊与调整位置时还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安全可靠、准确定位的地下管廊的拼接装置,使得地下管廊在施工过程中不再通过人工确定施工位置,降低人工成本,同时通过施工装置来移动地下管廊,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施工中安全隐患。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地下管廊的拼接装置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管廊的拼接装置,包括管廊体、位于管廊体下方的多组运输轮组、位于预埋在混凝土基础内部的运输轨道和位于管廊体后方的牵引装置;所述的运输轮组均布在所述的管廊体底部,与所述的管廊体形成可拆卸式的连接,所述的运输轮组同时位于所述的运输轨道内,在所述的运输轨道内自由移动;所述的牵引装置与所述的管廊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管廊体包括螺母孔、连接孔、连接凸台、连接凹槽和吊耳;所述的螺母孔位于所述的管廊体外壁内部,与所述的管廊体固定连接;所述的连接孔位于所述的管廊体外壁内部,与所述的螺母孔联通,同时与所述的管廊体固定连接;所述的连接凸台位于所述的管廊体前端,与所述的管廊体固定连接;所述的连接凹槽位于所述的管廊体后端,与所述的管廊体固定连接;所涉及的吊耳位于所述的管廊体上,水平方向放置,与所述的管廊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孔内设置有连接螺栓,所述的连接螺栓贯穿所述的连接孔;所述的螺母孔内设置有连接螺母,所述的连接螺母与所述的连接螺栓适配,并且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螺栓、连接螺母、螺母孔和连接孔共有八个,对称分布在所述的管廊体前后端的四角处;所述的连接凸台和连接凹槽相互配合,均为“回”字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的运输轮组包括滚轮和轮组支架;所述的滚轮位于所述的轮组支架下方,与所述的轮组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的轮组支架位于所述的管廊体底部,与所述的管廊体可拆卸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轮组支架上设有固定螺栓和固定螺纹孔;所述的固定螺栓穿过所述的管廊体,与所述的固定螺纹孔配合连接;所述的固定螺纹孔贯穿所述的轮组支架,数量与所述的固定螺栓相同;所述的固定螺栓和固定螺纹孔数量不少于1个,均布在所述的轮组支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牵引装置包括缆绳和牵引机;所述的缆绳穿过所述的吊耳,与所述的管廊体连接;所述的牵引机位于所述的管廊体后方,所述的缆绳缠绕在所述的牵引机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地下管廊的拼接装置采用滚轮运输的方式,既可以准确定位安装管廊,又可以减少人工调整管廊位置,同时减少移动管廊所需动力,如此降低了施工时的人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减小了施工时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A-A剖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左视图。

其中:1.管廊体、2.运输轮组、3.运输轨道、4.牵引装置、11.连接螺栓、12.连接螺母、13.螺母孔、14.连接孔、15.连接凸台、16.连接凹槽、17.吊耳、21轮组支架、22、滚轮、23.固定螺栓、24.固定螺纹孔、41.缆绳、42.牵引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所示,一种地下管廊的拼接装置,包括管廊体1、位于管廊体下方的多组运输轮组2、位于坑道底部的运输轨道3和位于管廊体前方的牵引装置4;所述的运输轮组2均布在所述的管廊体1底部,与所述的管廊体1形成可拆卸式的连接,通过所述的运输轮组2到达方便运输所述的管廊体1的目的,同时可拆卸连接可以将所述的运输轮组2在使用后拆除,到达重复使用的功能,有利于完工后将所述的运输轨道3填平的工作;所述的运输轮组2同时位于所述的运输轨道3内,在所述的运输轨道3内自由移动,通过所述的运输轨道3既可以提供移动所述的管廊体1的运动轨道,又可以为所述的管廊体1确定连接位置,保证尺寸的正确性;所述的牵引装置4与所述的管廊体1连接,用于拉动所述的管廊体1。

进一步的,所述的管廊体1包括螺母孔13、连接孔14、连接凸台15、连接凹槽16和吊耳17;所述的螺母孔13位于所述的管廊体1的外壁内部,与所述的管廊体1固定连接;所述的连接孔14位于所述的管廊体1的外壁内部,与所述的螺母孔13联通,同时与所述的管廊体1固定连接;所述的连接凸台15位于所述的管廊体1前端,与所述的管廊体固定连接;所述的连接凹槽16位于所述的管廊体1后端,与所述的管廊体1固定连接;所涉及的吊耳位于所述的管廊体1上,水平方向放置,与所述的管廊体1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孔内设置有连接螺栓,所述的连接螺栓11贯穿所述的连接孔14;所述的螺母孔13内设置有连接螺母,所述的连接螺母12与所述的连接螺栓11适配,并且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螺栓11、连接螺母12螺母孔13和连接孔14共有八个,对称分布在所述的管廊体1前后端的四角处;所述的连接凸台15和连接凹槽16相互配合,均为“回”字形状。

当所述的管廊体1向前运动时,通过所述的连接螺栓11与相连的所述的管廊体1定位,当所述的连接凸台15与所述的连接凹槽配合时说明相邻两个所述的管廊体1连接位置确定,等到所述的连接螺栓11和连接螺母12拧紧后,所述的管廊体1的位置便已经确定下来了。

进一步的,所述的运输轮组2包括滚轮22和轮组支架21;所述的滚轮22位于所述的轮组支架21下方,与所述的轮组支架21固定连接;所述的轮组支架22位于所述的管廊体1的底部,与所述的管廊体1可拆卸的连接,通过所述的运输轮组2到达方便运输所述的管廊体1的目的,同时可拆卸连接可以将所述的运输轮组2在使用后拆除,到达重复使用的功能,有利于完工后将所述的运输轨道3填平的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的轮组支架22上设有固定螺栓23和固定螺纹孔24;所述的固定螺栓23穿过所述的管廊体1,与所述的固定螺纹孔24配合连接;所述的固定螺纹孔24贯穿所述的轮组支架22,数量与所述的固定螺栓23相同;所述的固定螺栓23和固定螺纹孔24数量不少于1个,均布在所述的轮组支架22上。

需要使用所述的运输轮组2时,可以通过所述的固定螺栓23和固定螺纹孔24,将所述的轮组支架22与所述的管廊体1固定连接为一体,进行运输;当运输完成后,通过所述的固定螺栓23和固定螺纹孔24,将所述的轮组支架22与所述的管廊体1拆开,可以将所述的运输轮组2移除。

进一步的,所述的牵引装置4包括缆绳41和牵引机42;所述的缆绳41穿过所述的吊耳17,与所述的管廊体1连接,用于传递拉动所述的管廊体1的动力;所述的牵引机42位于所述的管廊体1前方,所述的缆绳41缠绕在所述的牵引机42上,通过所述的牵引机42工作,拉动所述的缆绳4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