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面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9686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路面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给排水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路面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在城市道路建设中,给排水工程是一项重要工程,其对道路交通通畅、安全性有着很大的影响。道路为了便于排水,一般采用中间高、两侧低的结构。雨天时,落在路面上的雨水将排至道路两边,透过排水井盖,进入排水道中。路边的排水井盖,用的比较多的一种结构是圆形排水井盖,井盖上有条形的透水孔,如图11所示。这种井盖结构简单,抗压能力好,排水速度快,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对于当前这种排水井盖,也存在一些缺陷。首先,这种排水井盖由于需要兼顾排水速度,因此排水孔相对较大。在突遇暴雨时,短时间内降水量大,路面上的杂物容易顺着雨水穿过排水孔流入排水道中,造成排水道的阻塞;而疏通排水道则需要大量的人力协同工作,而且需要等到雨停后才可以进行;其次,在天气炎热时,排水道中的异味会通过排水孔逸出,影响周围空气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排水装置,可应用于当前的排水井盖上,避免杂物进入到排水道中,且具有防臭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路面排水装置,包括可拆卸地固定在排水井盖下方井壁上的阻挡盖,阻挡盖底部开设有底通孔,底通孔下方活动式装配有活动盖,活动盖的外径大于底通孔的直径,且活动盖可在轴向上沿靠近或远离阻挡盖的方向运动;所述的活动盖上开设有透水缝。

进一步地,所述的阻挡盖为漏斗形结构,在阻挡盖的小端上设置有卡圈,所述的底通孔即为卡圈的中心孔;在阻挡盖的大端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橡胶圈。

进一步地,所述的井壁上设置有卡台,卡台上设置有横截面呈T形结构的卡槽,卡槽穿透卡台顶面;所述的阻挡盖的侧壁上设置有L形的支柱,在支柱端部设置有滑块。

进一步地,所述的活动盖为半球面形结构,活动盖的圆周上设置有一圈卡沿。

进一步地,所述的排水井盖的下方安装有固定架,固定架包括环形的顶架,顶架中沿直径方向设置有横杆,横杆上设置有固定杆,所述的活动盖通过伸缩杆与固定杆可拆卸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伸缩杆包括上段杆和下段杆,上段杆和下段杆之间通过第一弹簧连接,在第一弹簧外部设置有波纹管;所述的下段杆外壁上设置有L形的卡杆,卡杆的端部装配在沿轴向开设于上段杆外壁上的滑槽中;所述的下段杆的下端分布有连接杆,连接杆与所述的活动盖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阻挡盖上分布有侧通孔,在阻挡盖下方的井壁上设置有安装杆,安装杆上通过侧支杆连接有侧弹盖,侧弹盖与侧支杆之间通过第二弹簧连接,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侧弹盖封堵在所述的侧通孔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杆下端设置有上连接钩,所述的伸缩杆的上端设置有与上连接钩配合的下连接钩,当上连接钩与下连接钩连接后,在下连接钩与固定杆下端面之间留有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的伸缩杆上活动式装配有下端带有内沿的滑筒,伸缩杆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滑筒移动位置的限位台;所述的固定杆上开设有第一插孔,在滑筒上开设有与第一插孔配合的第二插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滑筒上开设有方形的第三插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阻挡盖结构,在平时水流较小时,只留下供水流通过的细小间隙,有效地防止了井盖下方异味向上散逸,而当水流较大时,则提供较大的疏水通道,不影响井盖的排水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排水装置在防臭的同时,也具有杂物阻拦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二次阻拦的作用,避免较大的杂物进入到排水道中;

3.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实际需要加装在现有路段上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路段的排水井盖上,使用方便且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阻挡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活动盖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顶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侧弹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固定杆和伸缩杆连接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滑筒上移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卡台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卡台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排水井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代表:1—排水井盖,2—顶架,3—透水孔,4—阻挡盖,5—活动盖,6—井壁,7—支撑台,8—侧通孔,9—卡台,10—卡沿,11—固定杆,12—伸缩杆,13—透水缝,14—橡胶圈,15—横杆,16—卡圈,17—底通孔,18—卡槽,19—侧弹盖,20—侧支杆,21—安装杆,22—第二弹簧,23—上段杆,24—滑槽,25—卡杆,26—波纹管,27—第一弹簧,28—下段杆,29—连接杆,30—第一插孔,31—间隙,32—上连接钩,33—下连接钩,34—限位台,35—滑筒,36—第二插孔,37—第三插孔,38—第一固定销,39—第二固定销,40—支柱,41—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遵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路面排水装置,包括可拆卸地固定在排水井盖1下方井壁6上的阻挡盖4,阻挡盖4底部开设有底通孔17,底通孔17下方活动式装配有活动盖5,活动盖5的外径大于底通孔17的直径,且活动盖5可在其轴向上沿靠近或远离阻挡盖4的方向运动;所述的活动盖5上开设有透水缝13。

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的排水井盖1的下方可拆卸地安装了阻挡盖4结构,用以阻止下方排水道中的异味向外散出。阻挡盖4的底部开设了底通孔17,底通孔17上弹性安装有一个活动盖5,在自然状态下,活动盖5在弹力作用下将底通孔17封堵。当外界有水流通过排水井盖1上的透水孔3落下时,如果水流较少,水流进入到阻挡盖4内部后,其重力不足以克服活动盖5的弹力,这部分较少的水流将通过活动盖5上的透水缝13逐渐落入到排水道中。而当排水量较大时,大量的水流进入到阻挡盖4中,这部分水流的重力将会把活动盖5向下推动,使活动盖5不能继续封堵底通孔17,这时候水流将通底通孔17被排除。排除完毕后,在弹力作用下,活动盖5复位。这种结构,使得排水井在不排水时,绝大多数部分均被阻挡盖4和活动盖5封堵,仅留排水缝排除少量的水流,由于排水缝直径较小,因此可以有效阻挡下方异味向上散逸。

如图2所示,本方案中,阻挡盖4为漏斗形结构,在阻挡盖4的小端上设置有卡圈16,所述的底通孔17即为卡圈16的中心孔;在阻挡盖4的大端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橡胶圈14。卡圈16的作用是和活动盖5配合,用来卡住活动盖5,防止活动盖5穿过底通孔17;而橡胶圈14则是起到密封阻挡盖4和井壁6之间的作用,防止异味通过阻挡盖4和井壁6之间的缝隙向上散逸。如图3所示,活动盖5为半球面形结构,活动盖5的圆周上设置有一圈卡沿10,活动盖5向上运动时,卡沿10与卡圈16接触,使活动盖5不能继续运动,这样就将底通孔17进行了封堵。如图1所示,透水缝13开设在活动盖5底部的位置。

阻挡盖4的一种可拆卸安装方式是,井壁6上设置有卡台9,卡台9上设置有横截面呈T形结构的卡槽18,卡槽18穿透卡台9顶面;所述的阻挡盖4的侧壁上设置有L形的支柱40,在支柱40端部设置有滑块41。安装时,先把排水井盖1掀开,然后将滑块41对准卡槽18,将阻挡盖4缓缓放下,使滑块41进入到卡槽18中,然后松开,当滑块41触到卡槽18底部后,阻挡盖4就得到了相对固定。

如图1所示,图中的支撑台7是用来安装排水井盖1的,支撑台7固定在排水井的井口处,排水井盖1卡在支撑台7的内台阶上。本方案中,排水井盖1的下方安装有固定架,固定架包括环形的顶架2,顶架2中沿直径方向设置有横杆15,横杆15上设置有固定杆11,所述的活动盖5通过伸缩杆12与固定杆11可拆卸式连接。固定架如图4所示,其作用是卡在所述的支撑台7上,以便于弹性安装所述的活动盖5。

如图6所示,提供了一种活动盖5的弹性安装方式。伸缩杆12包括上段杆23和下段杆28,上段杆23和下段杆28之间通过第一弹簧27连接,在第一弹簧27外部设置有波纹管26,波纹管26的作用是保护第一弹簧27,防止其锈蚀;所述的下段杆28外壁上设置有L形的卡杆25,卡杆25的端部装配在沿轴向开设于上段杆23外壁上的滑槽24中;卡杆25和滑槽24的作用是限制下段杆28与上段杆23的相对位置,使下段杆28只能在轴向上运动;所述的下段杆28的下端分布有连接杆29,连接杆29与所述的活动盖5连接,多根连接杆29均撑在活动盖5的内表面上。

当短时间内排水量过大时,为增大排水效率,阻挡盖4上分布有侧通孔8,在阻挡盖4下方的井壁6上设置有安装杆21,安装杆21上通过侧支杆20连接有侧弹盖19,侧弹盖19与侧支杆20之间通过第二弹簧22连接,在第二弹簧22的作用下,侧弹盖19封堵在所述的侧通孔8上。在排水量较少时,水的重力不足以克服第二弹簧22弹力,使侧弹盖19保持封堵状态。而水量较大时,将冲开侧弹盖19,使侧通孔8起到疏水作用。

如图7和图8所示,为了方便整个装置的安装,需要分段设置成可拆卸结构。固定杆11下端设置有上连接钩32,所述的伸缩杆12的上端设置有与上连接钩32配合的下连接钩33,当上连接钩32与下连接钩33连接后,在下连接钩33与固定杆11下端面之间留有间隙31。采用钩式连接的作用是,与螺纹连接相比,在锈蚀后能更方便的拆卸。伸缩杆12上活动式装配有下端带有内沿的滑筒35,伸缩杆12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滑筒35移动位置的限位台34;所述的固定杆11上开设有第一插孔30,在滑筒35上开设有与第一插孔30配合的第二插孔36。滑筒35的内沿,即在滑筒35下端内表面上的一个环形圈。当滑筒35向上滑动至内沿与限位台34接触后,不能继续向上滑动,此时滑筒35将固定杆11和伸缩杆12连接处保护在内部。如图8所示,第一插孔30和第二插孔36对准后,插入一根第一固定销38,以固定滑筒35位置,同时起到分担连接钩处拉力的作用;而通过第三插孔37插入一根方形的第二固定销39,使第二固定销39穿过下连接钩33与固定杆11下端面之间的间隙31,可防止连接处发生旋转,保证结构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