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桩体施工激光应用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8687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桩体施工激光应用定位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桩体施工激光应用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灌注桩及预制桩施工广泛应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工程中,桩头的精确定位及标高控制在工程中至关重要。施工传统方式是采用经纬仪和拉线配合的方式进行。传统施工方法定位精度不高,不能一次就位,易出现桩头位移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桩头钢筋(或桩体)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容易出现位移现象,以及边施工边矫正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利用激光装置对桩体进行矫正的装置,解决了返工的问题,保证桩体的垂直度和位置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桩体施工激光应用定位装置,包括一个激光发射器和安装在桩体上的靶向牌,在所述的靶向牌中心设有靶心线,所述的激光发射器安装在一个高度调节杆上,高度调节杆安装在桩体的一侧与桩体在同一轴线上,激光发射器向靶向牌发射激光线;所述的高度调节杆包括多个嵌套在一起的中空管,且多个中空管连通,相邻中空管在连接处通过密封环进行密封,其中与激光发射器相连的中空管顶部封闭,在该中空管的侧面设有一个与抽真空装置相连的排气孔,位于最底端的中空管底部封闭且在其侧面设有一个与充气装置相连的充气孔。

本实用新型利用激光线的直线特性,观察标靶向牌上激光点的位置即可对桩头钢筋笼及桩头进行调整。

进一步的,所述的靶向牌通过一个支架竖直的安装在一个抱卡上,所述的抱卡抱在桩体的钢筋笼外圈,实现对靶向牌的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的抱卡包括两个半圆形的抱箍,两个抱箍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圆圈,所述的圆圈的直径方向上设有一个横梁,在所述的横梁上安装一个竖直的支架,在所述的竖直的支架上安装有一个靶向牌。

进一步的,所述的激光发射器安装在一个高度调节杆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激光定位装置由激光发射器及标靶向牌组成,施工中先将激光发射器固定在高度调节杆上并支设在与桩体相对应的轴线上,在每根已经下放完的钢筋笼上安装靶向牌,利用激光的直线特性,观察标靶向牌上激光点的位置即可桩头钢筋及桩头进行调整;

同时本实用新型将激光发射器安装在由气动控制的高度调节杆上,实现了激光发射器的高度自动调节,现对于现有技术中的三角支架,方便且适用性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装置结构简单,固定、连接方便,易于加工制造,没有复杂、贵重的元器件,制造成本低廉。

2、本装置使用灵活,可以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靶向牌安装位置;

图2靶向牌制作图;

图3激光器的安装结构图;

图中:1靶向牌,2抱卡,3桩体,4-中空管,5-中空管,6-中空管,7-密封环,8-抽真空装置,9-充气装置,10激光发射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桩体施工激光应用定位装置,包括一个激光发射器10和安装在桩体上的靶向牌1,在所述的靶向牌1中心设有靶心线,所述的激光发射器10安装在桩体的一侧与桩体在同一轴线上向靶向牌1发射激光线,利用激光线的直线特性,观察标靶向牌上激光点的位置即可对桩头钢筋及桩头进行调整。

进一步的,靶向牌1通过一个支架竖直的安装在一个抱卡上,抱卡抱在桩体的钢筋笼外圈,实现对靶向牌的固定。

进一步的,抱卡2包括两个半圆形的抱箍,两个抱箍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圆圈,所述的圆圈的直径方向上设有一个横梁,在所述的横梁上安装一个竖直的支架,在所述的竖直的支架上安装有一个靶向牌。

具体的,靶向牌装置由50*5镀锌扁钢依据桩外径尺寸制作而成,两个抱箍间保持2~3cm的间距,以便于螺栓的紧固。在抱卡顶部中间安装靶向牌。

进一步的,激光发射器10安装在一个高度调节杆上,高度调节杆包括3个嵌套在一起的中空管4、5、6,且3个中空管4、5、6连通,相邻中空管在连接处通过密封环7进行密封,其中与激光发射器10相连的中空管顶部封闭,在该中空管4的侧面设有一个与抽真空装置8相连的排气孔,位于最底端的中空管底部封闭且在其侧面设有一个与充气装置9相连的充气孔。

激光发射器高度调节的原理如下:

当向充气孔通入压缩空气时,则中空管4、5、6内部压力变大,内部两节伸缩杆在高压气体的作用下抬高,激光发射器升起;当抽真空装置抽真空时,中空管4、5、6内部压力变小,中空管在自身重力以及激光发射器的重力作用下开始下降,激光发射器降下。

本实用新型使用激光发射器的直线原理进行轴线的控制,可以边施工边调整,避免返工现象的出现。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