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地下混凝土结构的快速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31041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地下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小型地下混凝土结构的快速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对于传统的地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式而言,操作相对简单快捷。

传统的地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式包括开挖土方、制作护坡、打钢板桩等防止塌方,槽坑底部铺设土工布、石子、绑扎钢筋并立模,随后在浇筑混凝土、拆模、拔桩和回填砂石以及后期的混凝土养护等一系列工作,整个过程往往需要不低于2个星期,另外地下土方开挖还受到天气影响,当遇到下雨天,槽坑内不仅积水严重而且槽坑内泥土十分泥泞,施工条件十分艰难;此外在土方开挖后3-4天时会出现土方塌方或严重塌方的现象,因此需要制作护坡等防护措施,此时工程的难度系数提高,而施工期限大幅度延长,从而使得整个地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成本提高。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地下混凝土结构的快速制造方法,地下施工时间短,减少施工中土方塌落、积水问题对生活生活的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型地下混凝土结构的快速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预制模的制作:在平地上绑扎钢筋制作内骨架,在内骨架的内外两侧进行立模处理,经模板加固后得到预制模;

b、试吊:完成预制模制作后,该预制模需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起重机的吊点,吊点确定后试吊,直至确定预制模不变形即可得到稳定的预制模结构;

c、基础划线定位以及土方开挖:在施工工地上采用石灰进行基础划线处理,定位后开挖土方,直至达到设计标高后即可得到槽坑;

d、槽坑底部预处理:在槽坑底部经打夯机进行夯实处理后,在槽坑底部从下往上依次铺设土工布和石子,铺平石子后在其上表面铺设钢板或模板,待槽坑底部平整后在钢板或模板上方搭建钢管,将钢管与钢板经电焊固定后待用;

e、吊模定位:经起重机将步骤b中得到的稳定的预制模结构吊入到槽坑内,人工指挥摆正后使预制模与钢管相接触,将内骨架与钢管经电焊固定;

f、浇筑混凝土:在步骤f中得到的定位后的预制模内以及槽坑底部均浇筑混凝土;

g、拆模和回填砂石:浇筑2-3天后拆除模板,周围撒上砂石混合物进行回填处理;

h、养护和使用:对所述混凝土结构进行养护,1-2周后即可使用或安装设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步骤a中以钢筋架结构为内骨架,进行立模处理后即可完成预制模的制作,较之以往施工人员在槽坑内搭建模板而言,难度系数有所下降,并且大大缩短了槽坑内施工的时间,从而提高了施工的效率,改善了施工的条件;

在步骤b中,对该预制模进行试吊,确定起重机的吊点,可以通过试吊的方式检验制作好的预制模的强度,使得操作者在后期搬运该预制模时更加的稳定和安全;

步骤c中采用传统的石灰线定位法进行基础划线定位,不仅操作简单而且成本低廉,另外,操作者采用挖掘机进行土方开挖时,按照上述石灰线的范围竖直向下进行挖掘,使得挖掘得到的槽坑的位置准确且施工方便;

步骤d中,前期施工人员在挖掘时会使得槽坑底部土壤松软,若此时直接进行后期施工处理则土壤受力后会出现下陷现象,从而会造成槽坑内凹凸不平,而且还可能会影响后期施工的质量,因此操作者在采用打夯机进行槽坑底部夯实处理后可以提高土壤密度,另外在槽坑内进一步铺设土工布、石子和钢板或模板,可以矫正槽坑底部高低落差,从而提高了槽坑底部的平整度;

步骤d和步骤e中通过槽坑底部立钢管处理,根据预制模中内骨架的位置精确计量并进行定位,由此操作者在采用起重机将该预制模吊入到槽坑底部时能够准确定位,另外将钢管的上端与内骨架焊接固定,提高了整个结构的稳定度和牢固程度;

步骤c-f中,从土方开挖到混凝土浇筑完成全程共计18-24h时,换言之,操作者实际在槽坑内施工的时间也只有不到一天,大大减少了槽坑内施工的时间,另外土方在开挖后3-4天左右会出现塌方的情况出现,此时施工人员能赶在土方塌方前完成整个槽坑内部土方的施工,降低了施工的困难程度;

步骤g中浇筑后3-4天时,土方会出现塌方,此时操作者能够通过在浇筑的混凝土结构的周边撒上砂石混合物进行回填,可以有效的减少土方塌方的情况的出现,从而使得整个槽坑结构更加的安全;

步骤h中,对于混凝土结构的结构的养护十分重要,能够有效的减少该混凝土结构因缺水而开裂的情况方式,从而有助于提高该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该小型地下混凝土结构的快速制造方法,地下施工时间短,减少施工中土方塌落、积水问题对生活生活的影响。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步骤b中,观察所述预制模的形状特点,大致计算预制模的重心位置,然后经多次试吊确定所述预制模的吊点,并摆正所述预制模的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多次试吊确定起重机的吊点位置,该吊点位于预制模中心的纵垂线的上方位置,此时操作者能够将预制模平稳的从平地上吊起而不发生翻转、偏移等现象,从而可以使得操作者在进行步骤e吊模定位时能准确地将预制模定点放置在槽坑内。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步骤b中,所述预制模在试吊的过程中发生形变则需要对预制模采用钢管箍加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对预制件进行钢管箍加固处理,可以进一步加强预制模的强度,且采用上述方式进行加固具有操作简单以及施工方便的优点。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步骤c中,根据土质和槽坑的深度作坡面的保护工作,其保护措施采用镐和锨对坡面进行修整处理,清除虚土,保证修整后的坡面坡度均匀并且坡面粗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坡面进行修整防护措施可以减少坡面塌方或严重塌方的现象的发生,由此可以使得操作者后期在浇筑混凝土时更加的安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步骤e中,采用千斤顶将定位后的预制模从上往下压住,此时槽坑内钢板或模板上表面与预制模底部相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千斤顶对预制模进行固定可以有效的放置下雨或槽坑底部积水使得预制模上浮进行偏移的可能性,从而使得浇筑的混凝土结构更加的准确。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g中的养护的方式为:根据天气情况,定期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带模包裹、浇水或喷淋洒水等方式进行保湿、潮湿养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水分能够沿着模板进入到混凝土结构与模板之间的间隙内,方便了操作者后期脱模,使得操作者在脱模时更加的方便和快捷,另外也可以减少混凝土结构因缺水而开裂的可能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h中的养护的方式为:采用蓄水、浇水或覆盖洒水等措施进行潮湿养护,也可在混凝土表面处于潮湿状态时,迅速采用麻布、草帘等材料将暴露面混凝土覆盖或包裹,再用塑料布或帆布等将麻布、草帘等保湿材料包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减少混凝土结构因缺水而开裂的可能性,从而使得浇筑好的混凝土结构更加的牢固安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步骤g和步骤h中,在砂石混合物回填时,在其混凝土结构周围撒上一层砂石,经过7-10天的养护后将砂石内的水排空,同时采用打夯机夯实砂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混凝土的强度问题若将周围的砂石夯实,则容易会造成混凝土结构变形,从而影响该混凝土结构整体的强度,此外在该混凝土结构的周围轻轻的撒上一层沙石,由此可以减少土方开挖3-4天后坡面塌方的可能性,从而起到保护混凝土结构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小型地下混凝土结构的快速制造方法,操作简单、施工快捷,能够减少长时间的地下施工,有效缓解了地下施工中土方塌落、积水现象对生产生活的的影响,并且整个地下施工从开挖到浇筑完成全程18-24个小时,较之以往提前了13-14天,大大缩短了地下施工的困难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工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小型地下混凝土结构的快速制造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a、预制模的制作:在平地上绑扎钢筋制作内骨架,在内骨架的内外两侧进行立模处理,经模板加固后得到预制模;操作者通过改变施工的顺序将预制模优先在平地上完成制作,较之以往施工人员在槽坑内搭建模板而言,难度系数有所下降,并且大大缩短了槽坑内施工的时间,从而提高了施工的效率,改善了施工的条件。

b、试吊:完成预制模制作后,操作者通过观察预制模的形状特点,大致计算该预制模的重心位置,根据吊点一般会位于重心上方的基本判断,随后对该预制模进行试吊确定起重机的吊点,同时查看该预制模的强度,直至确定预制模不变形即可得到稳定的预制模结构,若预制模在试吊的过程中发生形变则需要对预制模采用钢管箍加固,于此同时,摆正预制模的位置和方向,静置待用。

c、基础划线定位以及土方开挖:在施工工地上采用石灰进行基础划线处理,定位后开挖土方,直至达到设计标高后即可得到槽坑,随后根据土质和槽坑的深度作坡面的保护工作,其保护措施采用镐和锨对坡面进行修整处理,清除虚土,保证修整后的坡面坡度均匀且坡面粗糙;操作者采用传统的石灰线定位法进行基础划线定位,不仅操作简单而且成本低廉,另外,操作者采用挖掘机进行土方开挖时,按照上述石灰线的范围竖直向下进行挖掘,使得挖掘得到的槽坑的位置更加准确。

d、槽坑底部预处理:在槽坑底部经打夯机进行夯实处理后,在槽坑底部从下往上依次铺设土工布和石子,铺平石子后在其上表面铺设钢板或模板,待槽坑底部平整后在钢板或模板上方搭建钢管,将钢管与钢板经电焊固定后待用;前期施工人员在挖掘时会造成槽坑底部土壤较为松软,若此时直接进行后期施工处理则此处土壤受力后会下陷,从而会造成槽坑内凹凸不平并影响后期施工的质量,因此操作者在采用打夯机进行槽坑底部夯实处理后可以提高土壤密度,另外在槽坑内进一步铺设土工布、石子和钢板或模板,可以矫正槽坑底部高低落差,从而提高了槽坑底部的平整度。

e、吊模定位:经起重机将步骤b中得到的稳定的预制模结构吊入到槽坑内,人工指挥摆正后使预制模与钢管相接触,将内骨架与钢管经电焊固定,随后操作者通过千斤顶将定位后的预制模从上往下压住,此时槽坑内钢板或模板上表面与预制模底部相贴合,有助于后期浇筑的进行;通过步骤d中槽坑底部立钢管处理,根据预制模中内骨架的位置精确计量并进行定位,并经起重机将该预制模吊入到槽坑底部准确定位,另外,通过电焊将钢管的上端与内骨架进行固定,提高了整个结构的稳定度和牢固程度。

f、浇筑混凝土:在步骤f中得到的定位后的预制模内以及槽坑底部均浇筑混凝土;其中测量可得,完成土方开挖大致需要5-6h,此外再经槽坑底部预处理、吊模定位以及完成浇筑混凝土全程共计18-24h时,换言之,实际在槽坑内施工的时间也只有不到一天,大大减少了槽坑内施工的时间,另外土方塌方或严重塌方大致需要3-4天的时间,此时施工人员能够赶在土方塌方前完成整个槽坑内部土方的施工,从而使得整个施工更加的安全快捷。

g、拆模和回填砂石:根据天气情况,定期对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进行带模包裹、浇水或喷淋洒水等方式进行保湿、潮湿养护,在浇筑2-3天后除去千斤顶并拆除模板,浇筑后3-4天时,土方会出现塌方,此时操作者能够通过在混凝土结构的周边撒上砂石混合物进行回填,可以有效的减少土方塌方的情况的出现,从而使得整个槽坑结构更加的安全,另外此时撒砂石时注意不用夯实,以免破坏浇筑后混凝土结构的形状以及强度。

h、养护和使用: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养护,能够有效的减少该混凝土结构因缺水而开裂的情况发生,从而有助于提高该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稳定,其养护的具体操作方式为:采用蓄水、浇水或覆盖洒水等措施进行潮湿养护,也可在混凝土表面处于潮湿状态时,迅速采用麻布、草帘等材料将暴露面混凝土覆盖或包裹,再用塑料布或帆布等将麻布、草帘等保湿材料包覆,另外在砂石混合物回填后,经过7-10天的养护后需将砂石内的水排空,同时采用打夯机夯实砂石,接着在保养1-2周后即可使用或安装设备。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