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铺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9396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定位铺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定位铺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全国各地修建的公路、铁路立交工程逐日增多。道路的排水设设计是市政道路施工的重要环节和要素,排水设计不合理,极易造成严重的积水。城市雨水收集管道施工,不仅考虑到施工的工程质量还要考虑施工进度,如何在保证施工的工程质量的情况下,提高施工进度,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需要解决方向之一,现有的道路雨水管道施工过程中,下管和接口的操作如下:采用吊车配合人工下管。用吊车下管时,应根据沟槽宽度深度、土质等环境情况,确定吊车距槽边的距离,管材存放、行车路线等。松软地面还需用方木铺垫进行加固,以确保停放平衡。下管后需要找正拨直,在撬杠下垫以木板,不可直插在混凝土基础上,待两窨井间全部管子下完,检查坡度无误后即可接口。上述施工过程存在的问题是:操作过程中,需要多个工人下沟槽协助吊车下管作业,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而且效率低,并且管节容易与槽下的管道相互碰撞,造成管道破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种安全性较好、施工效率较高的定位铺管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定位铺管装置包括定位行车、装置支架、液压支撑脚、后置定位机构,装置支架的两侧固定有液压支撑脚,所述装置支架通过定位吊绳连接至定位行车,定位行车用于驱动装置支架前后左右上下移动,装置支架上具有用于从上而下罩在管道主体上的后置定位空间,所述后置定位机构包括后置左侧管、后置右侧管、后置中侧管以及,后置左侧管、后置右侧管、后置中侧管均转动安装在后置定位空间内,后置左侧管的轴线和后置中侧管的轴线之间呈40°~50°的夹角,后置右侧管的轴线和后置中侧管的轴线之间呈40°~ 50°的夹角,后置左侧管、后置右侧管分别位于后置中侧管的左右两侧,装置支架上固定有用于感测管道主体外壁位置的管道限位开关,装置支架的两侧均固定有侧边支撑机构,侧边支撑机构包括侧边液压缸以及侧边支撑板,侧边液压缸的缸体固定在装置支架上,侧边支撑板固定在侧边液压缸的伸缩杆上。定位行车可以固定在一行驶在地面或沟槽内的车辆上,实现定位行车的移动。由于管道主体为圆管形结构,因而左侧管、后置右侧管、后置中侧管的外壁抵在管道主体的外壁上,管道主体的轴线距离左侧管、后置右侧管、后置中侧管的距离为管道主体的半径,因而确定了管道主体的轴线和装置支架相对位置。后置左侧管、后置右侧管、后置中侧管采用转动安装也便于实现装置支架沿管道主体的轴线进行滑动。当装置支架自上而下放下后,后置左侧管、后置右侧管、后置中侧管的外壁抵在后置定位空间内的管道主体的管壁,实现装置支架和后置的管道主体的定位,装置支架上具有用于承接下落的管道主体的前置定位空间,前置定位空间的两侧均固定有倾斜设置的导向板,所述后置定位机构包括前置左侧管、前置右侧管、前置推送机构、用于展开前置左侧管的左侧管驱动机构、用于展开前置右侧管的右侧管驱动机构,所述左侧管驱动机构、右侧管驱动机构均包括第一铰接座、第二铰接座、侧管支撑杆以及侧管液压缸,第一铰接座铰接在装置支架上,第二铰接座铰接在侧管支撑杆的一端,所述侧管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在侧管液压缸的伸缩杆上,左侧管驱动机构的第一铰接座、第二铰接座分别和前置左侧管的两端转动连接,右侧管驱动机构的第一铰接座、第二铰接座分别和前置右侧管的两端转动连接。管道支撑在前置左侧管、前置右侧管上时,由于管道的轴线距离前置左侧管、前置右侧管的距离为管道的半径,因而实现了管道的轴线和装置支架的定位,即实现了待安装管道的轴线和已安装管道的轴线实现共线定位,前置左侧管、前置右侧管可以实现分别绕自身轴线转动,因而便于管道可以实现绕管道的轴线滑动,下落的管道主体落入前置定位空间内后,前置定位空间内的管道主体的管壁支撑在前置左侧管、前置右侧管的外壁上,实现下落的管道主体和装置支架的定位,此时后置定位空间内的管道主体和前置定位空间内的管道主体处于共轴位置,从而实现对落下的管道主体可以对准需要对接的管道承接口。

后置推送机构和前置推送机构包括横向推杆以及两个推送液压油缸,两个推送液压油缸的缸体固定在装置支架上,两个推送液压油缸的伸缩杆分别固定横向推杆的两端。

装置支架上固定有用于向下投射激光线束的激光灯。激光灯可以向下发射激光线束,激光线束打在管道上,可以有利于给操作者参考装置支架和管道的相对位置。

所述液压支撑脚的底部开设有支撑脚凹槽,支撑脚凹槽内固定有用于接触地面的触底限位开关。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基于前一管道,对后安装的管道提供定位基准,从而实现快速的定位,方便快速对接,提高了操作效率,并且下管过程中,避免了通过人工在撬杠下垫以木板,并进行找正拨直的动作,避免了安全隐患,由于前置定位空间提供了导向的通道,同时避免了管节槽下的管道相互碰撞,造成管道破损的情况;后置定位空间不仅可以实现前置定位空间的定位,而且在管道下落至前置定位空间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对后置定位空间内的管道进行限位,防止在对接过程中,后置定位空间内的管道发生偏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定位铺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后置定位空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前置定位空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定位铺管装置包括定位行车1、装置支架2、液压支撑脚3、后置定位机构4,装置支架2的两侧固定有液压支撑脚3,所述装置支架2通过定位吊绳连接至定位行车1,定位行车1用于驱动装置支架2前后左右上下移动,装置支架2上具有用于从上而下罩在管道主体上的后置定位空间41,所述后置定位机构4包括后置左侧管42、后置右侧管43、后置中侧管44以及,后置左侧管42、后置右侧管43、后置中侧管44均转动安装在后置定位空间41内,后置左侧管42的轴线和后置中侧管44的轴线之间呈40°~ 50°的夹角,后置右侧管43的轴线和后置中侧管44的轴线之间呈40°~50°的夹角,后置左侧管42、后置右侧管43分别位于后置中侧管44的左右两侧,装置支架2上固定有用于感测管道主体外壁位置的管道限位开关45,装置支架2的两侧均固定有侧边支撑机构,侧边支撑机构包括侧边液压缸71以及侧边支撑板72,侧边液压缸71的缸体固定在装置支架2上,侧边支撑板72固定在侧边液压缸71的伸缩杆上。定位行车1可以固定在一行驶在地面或沟槽内的车辆上,实现定位行车1的移动。由于管道主体为圆管形结构,因而左侧管、后置右侧管43、后置中侧管44的外壁抵在管道主体的外壁上,管道主体的轴线距离左侧管、后置右侧管43、后置中侧管44的距离为管道主体的半径,因而确定了管道主体的轴线和装置支架2相对位置。后置左侧管42、后置右侧管43、后置中侧管44采用转动安装也便于实现装置支架2沿管道主体的轴线进行滑动。当装置支架2自上而下放下后,后置左侧管、后置右侧管43、后置中侧管44的外壁抵在后置定位空间41内的管道主体的管壁,实现装置支架2和后置的管道主体的定位,

装置支架2上具有用于承接下落的管道主体的前置定位空间51,前置定位空间51的两侧均固定有倾斜设置的导向板52,所述后置定位机构44包括前置左侧管53、前置右侧管 54、前置推送机构6b、用于展开前置左侧管53的左侧管驱动机构55、用于展开前置右侧管54的右侧管驱动机构56,所述左侧管驱动机构55、右侧管驱动机构56均包括第一铰接座571、第二铰接座572、侧管支撑杆573以及侧管液压缸574,第一铰接座571铰接在装置支架2上,第二铰接座572铰接在侧管支撑杆573的一端,所述侧管支撑杆573的另一端铰接在侧管液压缸574的伸缩杆上,左侧管驱动机构55的第一铰接座571、第二铰接座 572分别和前置左侧管53的两端转动连接,右侧管驱动机构56的第一铰接座571、第二铰接座572分别和前置右侧管54的两端转动连接。管道支撑在前置左侧管53、前置右侧管 54上时,由于管道的轴线距离前置左侧管53、前置右侧管54的距离为管道的半径,因而实现了管道的轴线和装置支架2的定位,即实现了待安装管道的轴线和已安装管道的轴线实现共线定位,前置左侧管53、前置右侧管54可以实现分别绕自身轴线转动,因而便于管道可以实现绕管道的轴线滑动,下落的管道主体落入前置定位空间51内后,前置定位空间 51内的管道主体的管壁支撑在前置左侧管53、前置右侧管54的外壁上,实现下落的管道主体和装置支架2的定位,此时后置定位空间441内的管道主体和前置定位空间51内的管道主体处于共轴位置,从而实现对落下的管道主体可以对准需要对接的管道承接口。

后置推送机构6a和前置推送机构6b包括横向推杆61以及两个推送液压油缸62,两个推送液压油缸62的缸体固定在装置支架2上,两个推送液压油缸62的伸缩杆分别固定横向推杆61的两端。

装置支架2上固定有用于向下投射激光线束的激光灯46。激光灯46可以向下发射激光线束,激光线束打在管道上,可以有利于给操作者参考装置支架2和管道8的相对位置。

所述液压支撑脚3的底部开设有支撑脚凹槽31,支撑脚凹槽31内固定有用于接触地面的触底限位开关32。

定位铺管装置工作过程如下:

1)定位行车1控制装置支架前后左右移动,使得装置支架上的激光灯46发出的光线向下投射在第一节管道的承接口靠后适当位置(10cm-40cm左右)。

2)定位行车1控制装置支架2下降,使得后置定位空间41罩在第一节管道上,当管道限位开关45接触到第一节管道主体的外壁后,定位铺管装置停止下降,此时解除对定位装置支架的前后方向的牵引,使得装置支架具有前后移动的自由度。

3)后置推送机构6a的横向推杆61位于第一节管道承接口的正前方,在后置推送机构6a 的推送液压油缸62的驱动下,横向推杆61运动一段距离后,抵在第一节管道承接口的端面上,在横向推杆61的推动下,定位铺管装置向前移动,直至横向推杆61运动到推送液压油缸62的行程终点。

4)装置支架2两侧的液压支撑脚3伸出直至触底限位开关32碰触到沟槽底面,通过侧边液压缸将侧边支撑板顶在沟槽的侧壁上时,可以有效减小管道对接过程中产生偏移,定位铺管装置被牢固地支撑在沟槽底面上。

5)通过吊机将管道吊落至沟槽内,使得管道主体下落至前置定位空间51内,管道主体的外壁支撑在前置左侧管53、前置右侧管54上,前置推送机构6b的横向推杆61位于刚落下的管道承接口的正前方。

6)在前置推送机构6b的推送液压油缸62的驱动下,横向推杆61运动一段距离后,抵在刚落下的管道主体的端面上,在横向推杆61的推动下,刚落下的管道被向后推进,直至横向推杆61运动到推送液压油缸62的行程终点,此时刚落下的管道主体和第一节的管道承接口完成对接。

7)前置左侧管53、前置右侧管54在侧管液压缸574的作用下向外侧折叠,避免前置左侧管53、前置右侧管54运动过程中与管道的外壁产生干涉,定位行车1吊起定位铺管装置至初始设定位置,装置支架2两侧的液压支撑脚3升起。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