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坝的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94444发布日期:2019-01-22 19:21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降坝的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升降坝的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升降坝,通常采用单缸多节式的驱动装置支撑坝体的升降,以达到一定的顶升行程,具有这种结构液压缸的驱动装置在起升过程中油压逐节递减,对坝体支撑力度不足,升降响应缓慢;结构不合理,支撑不牢靠,抗洪水冲击能力弱,安全性能差,事故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下问题,现有升降坝的驱动装置对坝体支撑力度不足,升降响应缓慢;结构不合理,支撑不牢靠,抗洪水冲击能力弱,安全性能差,事故率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种升降坝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油箱、液压泵、液压缸和活动体,所述液压缸包括主油缸和副油缸,所述副油缸位于主油缸的两侧,所述主油缸和副油缸均为单行程油缸,所述主油缸与所述副油缸反向布置,所述各液压缸的缸体相互连接。

在此基础上,还包括连接管,所述主油缸的有杆腔与所述两个副油缸的有杆腔分别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主油缸的无杆腔与所述两个副油缸的无杆腔分别通过连接管连通。

在此基础上,所述主油缸包括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端部设有进油孔和出油孔,所述活塞杆内设有分别与所述进油孔和出油孔相对应的进油通道及出油通道。

在此基础上,所述进油通道及出油通道均与主油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通。

在此基础上,还包括安装法兰,所述各缸体间通过安装法兰连接。

在此基础上,所述连接管为耐高压无缝钢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多个单节液压缸保证足够的顶升油压,主缸副缸同时伸缩,起升降落响应快;多液压缸反向布置增大顶升行程;采用三缸布置结构,借用三角形的支撑稳定性,可使得起升坝的结构更加牢靠;油路通道布置在主油缸的活塞杆内,简化外部管路结构,避免软管的使用,管路不会随着液压缸的伸缩来回运动,避免管路老化而产生漏油渗油的风险,更安全可靠。即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现了在保证顶升行程的同时增强了结构稳定性,升降力度足,抗洪水冲击力强,安全性高,延长液压缸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液压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活动体,2、主油缸,3、副油缸,4、下安装座,5、上安装座,6、安装法兰,7、连接管,10、缸体,20、活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示意性的示出了一种升降坝的驱动装置。

本发明披露一种升降坝的驱动装置,如图1所示,驱动装置包括油箱、液压泵、液压缸和活动体1,液压缸支撑连接在活动体1背水侧,液压缸包括主油缸2和副油缸3,副油缸3位于主油缸2的两侧,如图2所示,主油缸2和副油缸3均为单行程油缸,主油缸2与副油缸3反向布置,各液压缸的缸体10相互连接;主油缸2的有杆腔与两个副油缸3的有杆腔分别通过连接管7连通,主油缸2的无杆腔与两个副油缸3的无杆腔分别通过连接管7连通;本发明升降坝的驱动装置中,主油缸2的活塞杆20端部设有进油孔及出油孔,在活塞杆20内设有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进油通道与进油孔连通,出油通道和出油孔连通,各油路通道均与主油缸2的有杆腔端与无杆腔端连通,通过进出油的配合完成各油缸的同伸同缩。将油路通道设在活塞杆20内,通过活塞杆20端部的进出油口分别连接置于活塞杆20内的进出油道,缩短了外部油管的长度,简化外部管路结构,管路相对固定不动,不会随油缸伸缩来回运动,从而更稳定,安全可靠。连接管7采用耐高压无缝钢管,摒弃了软油管的使用,避免因管路老化引起的漏油渗油的风险,保证管路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各主副油缸的缸体10间通过安装法兰6连接为一体,连接可靠且可拆卸,便于进行单缸维修更换。活动体1底端为可活动的铰连接,可沿着铰连接轴转动。在活动体1的背水侧设有与活动体1呈“人”字支撑的液压缸组件,通过液压缸的伸缩来实现对活动体的升降控制。液压缸组件由三个单节液压缸构成,单节液压缸可保证足够的顶升油压,顶升力度大,升降响应迅速,主油缸2的活塞杆20向下与下安装座4通过铰链轴连接,两侧副油缸3的活塞杆20与活动体1对应位置上的上安装座5通过铰链轴连接。借用三角形的支撑稳定性,可使得整个起升坝的结构更加牢靠,支撑更稳定。这样的布置方式不仅可得到很稳定的支撑效果而且反向布置可增大液压缸的顶升行程,从而保证活动体1的活动范围较大。

根据河道实际宽度可将活动体设计成单扇坝体或多扇坝体,各扇坝体之间以橡胶止水带或其它密封件密封以达到防漏水效果。对于这种较长的活动体1,采用将驱动装置均匀间隔排列支撑在活动体1背水侧,每扇坝体可根据其实际宽度或水压大小布置二组、三组、四组或更多组液压缸组件。间隔大小、排列密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以保证起升坝整体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升降坝的升降可通过液压控制系统自动完成,也可通过操作设置在液压控制系统的的手动控制阀门来实现泄压降坝,以保证在洪水暴涨且又失电状态下起升坝的安全,还可通过在上游水中设置控制液压系统的浮标开关控制坝的升降。驱动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当水位到设定的位置时,浮标开关打开回油路,两侧副油缸3无杆腔内的油通过连接管7流到主油缸2无杆腔,从而经主油缸2活塞杆20内的油路通道流回油箱,各油缸的有杆腔端进油,使得液压缸回收,活动体1渐渐下降,液压缸也绕上下安装座转动,带动活动体1收起;在一定水位上,需要升坝蓄水时,通过控制系统使油泵泵油,经活塞杆20内的进油通道到主油缸2的无杆腔内,并通过连接管7分别通入副油缸3的无杆腔内,油压驱使活塞杆20伸出。同时两侧副油缸3有杆腔内的油经连接管7汇入主油缸2的有杆腔内,再经回油通道流回油箱,实现液压缸顶升,推动活动体1以底端的铰链轴为转轴渐渐升起,升高的同时即实现挡水蓄水作用。

本发明升降坝的驱动装置,采用单节液压缸以保证足够的顶升油压,起升降落响应快;多液压缸反向布置增大顶升行程;借用三角形的支撑稳定性,可使得整个起升坝的结构更加牢靠;油路通道布置在主油缸2的活塞杆20内,简化外部管路结构,管路不会随着液压缸的伸缩而来回运动,摒弃了软管的使用,避免管路老化而产生漏油渗油的风险,更安全可靠;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科学,实现了在保证顶升行程的同时增强了结构牢固度,升降力度足,升降坝响应迅速,使得起升坝抗洪水冲击力强,安全性高。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升降坝的驱动装置,包括油箱、液压泵、液压缸和活动体,液压缸包括主油缸和副油缸,副油缸位于主油缸的两侧,主油缸和副油缸均为单行程油缸,主油缸与副油缸反向布置,各液压缸的缸体相互连接,这种升降坝的驱动装置支撑结构牢固可靠,油压力度大,响应迅速,使得升降坝抗洪水冲击力强,安全性高。

技术研发人员:陈忠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钟楼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技术研发日:2018.10.27
技术公布日:2019.0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