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路基软土边坡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4669发布日期:2019-06-14 23:27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路路基软土边坡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固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公路路基软土边坡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软土路基是指常见的一种特殊地区路基。需要特殊设计处理。多分布于江、河、海洋沿岸、内陆湖泊、塘、盆地和多雨的山间洼地。软土具有含水量大、渗透性差、天然强度低和压缩性高等特征。如果超过临界高度,地基要失去稳定,软土边坡是软土路基中重要的一个结构,如何对其进行加固便是重要的问题,传统的加固方式是打桩加固,以达到防止软土边坡失稳的目的,可是这样做的弊端也很明显,加固不牢,遇到雨水天气软土边坡由于雨水的冲击极易被冲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公路路基软土边坡加固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公路路基软土边坡加固结构,包括主路基,所述主路基两侧均设置有软土边坡,所述软土边坡内部固定安装有加强板,所述软土边坡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加固层,所述加固层上表面固定设置有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上表面固定设置有防渗层,且所述加固层、混凝土层、防渗层上端均延伸至主路基内,所述主路基上端固定安装有外表面层,且所述外表面层两侧的下端均与防渗层固定连接,所述防渗层上端的外表面层内设置有若干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三加强筋依次贯穿防渗层、混凝土层、加固层并固定连接在加强板上,所述加强板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若干第一加强筋,且第一加强筋贯穿软土边坡并延伸至主路基内,所述主路基上端两侧的外表面层内设置有第二加强筋,且第二加强筋依次贯穿防渗层、混凝土层、加固层并延伸至主路基内。

优选的,所述外表面层上开设有若干引流槽。

优选的,所述引流槽、第三加强筋、第一加强筋均为均匀等距排列。

优选的,所述加固层包括碎石层、细沙层、覆土层,且所述碎石层固定设置在细沙层上表面,所述细沙层固定设置在覆土层上表面。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公路路基软土边坡加固结构,有益效果在于:该公路路基软土边坡加固结构通过在软土边坡上设置的混凝土层、加固层、覆土层能够有效地防止外界的冲击对于软土边坡的损坏以及雨水的冲刷,而且通过多个加强筋能够极大的增强软土边坡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公路路基软土边坡加固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公路路基软土边坡加固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公路路基软土边坡加固结构的加固层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路基1、第一加强筋2、第二加强筋3、混凝土层4、加固层5、碎石层51、细沙层52、覆土层53、加强板6、软土边坡7、外表面层8、第三加强筋9、防渗层10、引流槽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公路路基软土边坡加固结构,包括主路基1,主路基1两侧均设置有软土边坡7,软土边坡7内部固定安装有加强板6,软土边坡7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加固层5,加固层5为3cm-4cm,加固层5包括碎石层51、细沙层 52、覆土层53,碎石层51、细沙层52、覆土层53的厚度均相等,加固层5能够有效地对软土边坡7进行加固,且碎石层51固定设置在细沙层52上表面,细沙层52固定设置在覆土层53上表面,加固层5上表面固定设置有混凝土层4,混凝土层4上表面固定设置有防渗层10,加强板6能够有效地防止软土边坡7 被雨水冲散,混凝土层4具有较高的抗应力性,因此混凝土层4的存在能够使得软土边坡7具有较好的抗冲击力性,防渗层10能够防止雨水浸入,避免了雨水对于软土边坡7的长期作用。

且加固层5、混凝土层4、防渗层10上端均延伸至主路基1内,主路基1 上端固定安装有外表面层8,外表面层8上开设有若干引流槽11,且外表面层8 两侧的下端均与防渗层10固定连接,防渗层10上端的外表面层8内设置有若干第三加强筋9,第三加强筋9依次贯穿防渗层10、混凝土层4、加固层5并固定连接在加强板6上,引流槽11能够将雨水引走,第三加强筋9的存在能够增强防渗层10、混凝土层4、加固层5之间的连接,从而提高整体的加固性能。

加强板6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若干第一加强筋2,且第一加强筋2贯穿软土边坡7并延伸至主路基1内,主路基1上端两侧的外表面层8内设置有第二加强筋3,且第二加强筋3依次贯穿防渗层10、混凝土层4、加固层5并延伸至主路基1内,引流槽11、第三加强筋9、第一加强筋2均为均匀等距排列,第一加强筋2能够提高软土边坡7与主路基1之间的连接,第二加强筋3能够提高防渗层10、混凝土层4、加固层5与主路基1之间的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