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穴管道及树穴管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8350发布日期:2019-11-12 23:00阅读:597来源:国知局
树穴管道及树穴管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绿化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树穴管道及树穴管道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树木种植后,为保证树木的成活率,树穴下往往埋设多根连通管,其作用:一是可以进行透气;二是可以实时监测树穴下积水,一旦下雨,可以及时将树穴内的积水抽走,避免积水造成树木烂根而死。然而,实际施工中,树穴积水与土壤浸泡后会形成泥浆,抽水时会将泥浆一并抽走,使得树穴内形成空洞,树根与土壤不能完全有效接触,出现营养吸收不均衡,造成树木长期营养不良而烂根死掉。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树穴管道,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抽取树穴内积水时易把泥浆一起抽走导致树穴内形成空洞进而影响树木的生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中还提出了一种具有该树穴管道的树穴管道系统。

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树穴管道,该树穴管道包括:连通管和过滤机构;其中,连通管部分插设于树穴的土体内,连通管置于土体内的管壁开设有多个开孔,各开孔均用于使土体中的积水渗入至连通管内;过滤机构设置于连通管置于土体内的部分,用于过滤土体中的积水。

进一步地,上述树穴管道中,过滤机构包括:过滤网;其中,过滤网设置于连通管置于土体内的管壁,以覆盖各开孔和连通管置于土体内的端部。

进一步地,上述树穴管道中,过滤网为反滤土工布。

进一步地,上述树穴管道中,过滤网呈兜状,过滤网罩设于连通管的外部,并且,过滤网的开口端通过连接件与连通管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树穴管道中,连接件为卡箍,卡箍将过滤网的开口端与连通管相锁紧。

进一步地,上述树穴管道中,过滤机构包括:第一过滤片和多个第二过滤片;其中,第一过滤片设置于连通管置于土体内的一端;各第二过滤片均连接于连通管的管壁且一一对应地置于各开孔处。

进一步地,上述树穴管道中,各开孔在连通管的管壁上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上述树穴管道中,连通管置于土体内的一端为封闭端且开设有多个开孔。

进一步地,上述树穴管道中,连通管为PVC管。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连通管的管壁开设开孔,使得树穴的土体能够与外界相连通,起到了透气的作用,并使土体内的积水可通过开孔渗入至连通管内,便于将积水抽走,过滤机构的设置能够对土体内的积水进行过滤,阻挡积水与土体浸泡后形成的泥浆进入至连通管内,进而避免了将泥浆抽走,从而保护了树穴的土体,使得树木与土体有效地接触,确保了树木吸收土体中的营养,保证了树木的正常生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抽取树穴内积水时易把泥浆一起抽走导致树穴内形成空洞进而影响树木的生长的问题。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树穴管道系统,该系统包括:至少两个上述任一种树穴管道;其中,各树穴管道在树穴内沿周向均匀分布。

由于树穴管道具有上述效果,所以具有该树穴管道的树穴管道系统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树穴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树穴管道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树穴管道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树穴管道安装于树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树穴管道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4,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中该树穴管道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树穴管道包括:连通管1和过滤机构2。其中,连通管1的两端均为开口端,连通管1部分插设于树穴的土体3内,则连通管1的第一端12(图1所示的左端)置于树穴的土体3内,连通管1的第二端13(图1所示的右端)置于地面上,连通管1用于与地面相连通,其作用是透气和监控树穴下的积水。连通管1置于树穴土体3内的部分具有预设长度,以使连通管1更好地将空气输送至树穴的土体3内,并能够更好地监控树穴下的技术情况。优选的,连通管1为PVC管。

具体实施时,预设长度可以根据树穴的深度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在本实施例中,预设长度为连通管1长度的四分之三。

连通管1置于土体3内的管壁开设有多个开孔11,各开孔11均用于使树穴的土体3内的积水渗入至连通管1内。具体地,每个开孔11均用于使得树穴的土体3与连通管1的内部相连通,当树穴的土体3内有积水时,积水可通过各开孔11渗入至连通管1内。

优选的,各开孔11在连通管1的管壁上均匀分布,具体地,各开孔11在连通管1置于土体3内的管壁上沿周向均匀分布,并且,各开孔11均是由连通管1的第一端12向第二端13处沿连通管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具体实施时,每个开孔11的孔径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每个开孔11的孔径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开孔11的孔径均相同,每个开孔11的孔径均为5~10mm。

具体实施时,由于连通管1的管壁开设有开孔11,所以当树穴的土体3内有积水时,积水可通过开孔11和连通管1的第一端12的开口端渗入至连通管1的内部,则可以监测连通管1内是否有积水。当连通管1内有积水时,可以通过抽取工具将积水从连通管1内抽走,以消除土体3内积水,确保树穴土体3内的水平衡,保证树木的正常生长。

当树穴的土体3内有积水时,积水会与土体3浸泡形成了泥浆,这时抽取工具从连通管1抽走积水时泥浆在抽取工具的作用下也会随开孔11和连通管1的第一端12进入连通管1内,并被抽取工具抽走,这样就容易使得树穴的土壤减少,从而形成空洞。为了避免出现该情况,则将过滤机构2设置于连通管1置于土体3内的部分,过滤机构2用于过滤树穴土体3内的水。由于连通管1的第一端12为开口端,则过滤机构2不仅对连通管1管壁上的各开孔11处进行过滤,也对连通管1的第一端12处进行过滤,以阻挡积水与土体3浸泡后形成的泥浆,避免泥浆通过开孔11和连通管1的第一端12进入至连通管1内,从而保证过滤机构2将泥浆阻挡在连通管1外。

使用时,将连通管1部分插设于树穴的土体3内,使得连通管1的第一端12置于土体3内,第二端13置于地面上。监测连通管1内是否有积水,若连通管1内有积水,采用抽取工具抽取连通管1内的积水。积水与土体3浸泡后形成了泥浆,但是过滤机构2对泥浆中泥进行阻挡,同时也阻挡了土体3中的其他杂物,只允许积水通过开孔11和连通管1的第一端12渗入至连通管1内,并在抽取工具的作用下由连通管1的第二端13输出至地面上,直至将土体3内的积水清除干净,停止抽取即可。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连通管1的管壁开设开孔11,使得树穴的土体3能够与外界相连通,起到了透气的作用,并使土体3内的积水可通过开孔11渗入至连通管1内,便于将积水抽走,过滤机构2的设置能够对土体3内的积水进行过滤,阻挡积水与土体3浸泡后形成的泥浆进入至连通管1内,进而避免了将泥浆抽走,从而保护了树穴的土体3,使得树木与土体3有效地接触,确保了树木吸收土体3中的营养,保证了树木的正常生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抽取树穴内积水时易把泥浆一起抽走导致树穴内形成空洞进而影响树木的生长的问题。

继续参见图2,图中示出了过滤机构的一种优选结构。上述实施例中,过滤机构2可以包括:过滤网21。其中,过滤网21设置于连通管1置于土体3内的管壁,过滤网21覆盖各开孔11和连通管1置于土体3内的端部,则过滤网21使得土体3内的积水可通过,而将积水与土体3浸泡后的泥浆阻挡在连通管1外,避免泥浆和土体3中的其他杂物通过开孔11和连通管1的第一端12进入至连通管1内,这样保证了仅仅土体3内的积水能够被抽取工具抽取,消除土体3内的积水,避免树木浸泡在积水内,还保护了树穴的土体3,确保了树木与土体3的有效接触,从而保证了树木吸收土体3中的营养。

优选的,过滤网21为反滤土工布。

参见图3,上述实施例中,过滤网21呈兜状,过滤网21罩设于连通管1的外部,并且,过滤网21的开口端通过连接件4与连通管1相连接。具体地,连通管1置于土体3内的部分的管壁的外部罩设过滤网21。过滤网21呈兜状,即过滤网21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则过滤网21的封闭端对应于连通管1的第一端12,以将连通管1的第一端12覆盖,过滤网21的开口端置于管壁最靠近第二端13的开孔11的右端(相对于图3而言),以将各开孔11均覆盖,并且,连接件4将过滤网21的开口端与连通管1相锁紧。

优选的,连接件4为卡箍,过滤网21的开口端置于卡箍与连通管1之间,则卡箍将过滤网21的开口端与连通管1相锁紧。具体实施时,当连通管1为PVC管时,卡箍为PVC管卡箍。

具体实施时,卡箍可以包括:两个半圆形的卡环和两个螺栓。其中,两个卡环相对扣合,并且,两个螺栓分别设置于两个卡环的连接处,以使两个卡环相连接。过滤网21的开口端置于两个卡环与连通管1之间,两个卡环的连接从而对过滤网21的开口端进行锁定,防止过滤网21的开口端沿连通管1滑动进而导致过滤网21的脱落。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过滤网21呈兜状,能够将连通管1的各开孔11和连通管1的第一端12均覆盖在内,有效地阻挡积水与土体3浸泡后形成的泥浆和其他杂物,只允许积水渗入连通管1内,有效地保护了树穴的土体3,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本实施例中还示出了过滤机构的另一种优选结构。过滤机构2可以包括:第一过滤片(图中未示出)和多个第二过滤片(图中未示出)。其中,第一过滤片设置于连通管1置于土体3内的一端,即第一过滤片设置于连通管1的第一端12,用于对由连通管1的第一端12渗入的积水进行过滤。具体地,第一过滤片的尺寸与连通管1的第一端12的尺寸相匹配。

第二过滤片的数量与开孔11的数量相同,各第二过滤片均连接于连通管1的管壁且一一对应地置于各开孔11处,具体地,各第二过滤片与各开孔11一一对应,即一个第二过滤片与一个开孔11相对应。每个第二过滤片均与连通管1置于土体3内的管壁相连接,并且,每个第二过滤片均置于对应的开孔11处。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过滤片对连通管1的第一端12处的积水进行过滤,各第二过滤片均是对连通管1管壁上的各开孔11处的积水进行过滤,能够有效地将积水与土体3浸泡后的泥浆阻挡在连通管1外,避免泥浆和土体3中的其他杂物进入至连通管1内,消除土体3内的积水,避免树木泡在积水内,还保护了树穴的土体3,确保了树木与土体3的有效接触,从而保证了树木吸收土体3中的营养。

参见图1至图4,上述各实施例中,连通管1置于土体3内的一端可以为封闭端,并且,连通管1置于土体3内的封闭端均开设有多个开孔11。具体地,连通管1的第一端12的端面可以呈封闭状态,并且,连通管1的第一端12的端面开设有多个开孔11,每个开孔11均用于使土体3内的积水渗入连通管1内,以使土体3内的积水可由连通管1的第一端12的端面渗入至连通管1内。优选的,各开孔11在连通管1的第一端12均匀分布。

过滤机构2设置于连通管1的第一端12,以对连通管1第一端12的端面渗入的积水进行过滤,阻挡积水与土体3浸泡后的泥浆和土体3中的其他杂物。

具体实施时,可以在连通管1的第一端12的端面设置过滤网21,也可以在连通管1的第一端12的每个开孔11均设置过滤片。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通过连通管1的管壁开设开孔11,使得树穴的土体3能够与外界相连通,起到了透气的作用,并使土体3内的积水可通过开孔11渗入至连通管1内,便于将积水抽走,过滤机构2的设置能够对土体3内的积水进行过滤,阻挡积水与土体3浸泡后形成的泥浆进入至连通管1内,进而避免了将泥浆抽走,从而保护了树穴的土体3,使得树木与土体3有效地接触,确保了树木吸收土体3中的营养,保证了树木的正常生长。

树穴管道系统实施例:

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树穴管道系统,参见图4,如图所示,该系统包括:至少两个上述任一种树穴管道;其中,各树穴管道在树穴内沿周向均匀分布。其中,树穴管道的具体实施过程参见上述说明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实施时,树穴管道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树穴管道为四个。

由于树穴管道具有上述效果,所以具有该树穴管道的树穴管道系统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树穴管道及树穴管道系统的原理相同,相关之处可以相互参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