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玄武岩纤维预应力锚索系统及其锚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782182发布日期:2020-01-24 13:0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玄武岩纤维预应力锚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应力工作锚具系统(1)、尾端锚固器(2)、玄武岩纤维锚索(3)以及位于预应力工作锚具系统(1)和尾端锚固器(2)之间的集束器(4);所述预应力工作锚具系统(1)包括工作锚盘(11)和位于所述工作锚盘(11)外侧的限位装置;所述尾端锚固器(2)具有锯齿形的外侧表面以及多个索孔道(21),所述索孔道(21)在指向所述工作锚盘(11)方向的直线上延伸并贯穿尾端锚固器(2);所述玄武岩纤维锚索(3)具有玄武岩纤维索股(31),所述玄武岩纤维索股(31)自工作锚盘(11)的外侧沿着工作锚盘(11)、集束器(4)、尾端锚固器(2)的一个索孔道(21)、该尾端锚固器(2)的另一个索孔道(21)、集束器(4)、工作锚盘(11)的路径来回穿设至少一次,玄武岩纤维索股(31)的端头通过所述限位装置固定在工作锚盘(11)的外侧,并在限位装置的外侧编织合成一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玄武岩纤维预应力锚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玄武岩纤维锚索(3)具有多根玄武岩纤维索股(31),每根玄武岩纤维索股(31)沿着所述路径来回穿设一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玄武岩纤维预应力锚索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限位装置的外侧,每根所述玄武岩纤维索股(31)的两个端头编织合成一股,形成该玄武岩纤维索股(31)的编织部分,相邻的两根玄武岩纤维索股(31)的编织部分相互交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玄武岩纤维预应力锚索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限位装置的外侧,每根所述玄武岩纤维索股(31)的两个端头分别与相邻的两根玄武岩纤维索股(31)的各自的一个端头编织并依次串联形成整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玄武岩纤维预应力锚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玄武岩纤维锚索(3)仅具有一根所述玄武岩纤维索股(31),该玄武岩纤维索股(31)沿着所述路径来回穿设多次直至填充所有索孔道(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玄武岩纤维预应力锚索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不同预应力要求设置所述尾端锚固器(2)的数量;对于集中端头锚固类≤200kn的预应力锚索,设置一个尾端锚固器(2);对于集中端头锚固类≥600kn的预应力锚索和端头扩大型预应力锚索,设置至少两个尾端锚固器(2)。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玄武岩纤维预应力锚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工作锚具系统(1)的各部件采用玄武岩纤维与树脂基体制成和/或采用玄武岩纤维与树脂基体涂覆的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尾端锚固器(2)采用玄武岩纤维与树脂基体制成。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玄武岩纤维预应力锚索系统的锚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玄武岩纤维锚索(3)中仅有一根玄武岩纤维索股(31)时,将该玄武岩纤维索股(31)沿着所述路径来回穿设多次直至填充所有所述索孔道(21);在工作锚盘(11)外侧采用单股单向张拉的方式施加预应力,张拉达到预应力设计值时,利用限位装置锚固,并在限位装置外侧编织合成一股;

当玄武岩纤维锚索(3)中具有多根玄武岩纤维索股(31),将每根玄武岩纤维索股(31)沿着所述路径穿设一次;各玄武岩纤维索股(31)的两个端头在工作锚盘(11)外侧依次穿过限位装置、穿心千斤顶与工具锚后进行交叉编织,然后采用穿心千斤顶对各玄武岩纤维索股(31)施加预应力,通过张拉与超张拉使得预应力达到设计值,利用限位装置固定后,除去穿心千斤顶与工具锚,将玄武岩纤维索股(31)的端头编织合成一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锚固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穿设玄武岩纤维索股(31)后,在锚固段根据尾端锚固器(2)的形式选择注浆方式进行注浆的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锚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尾端锚固器(2)需要对中支架对中时,采用一次注浆;当尾端锚固器(2)能够自对中时,采用二次压力注浆;当锚固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时,对玄武岩纤维索股(31)进行张拉,然后在非锚固段注入填充物,在封堵完成后,按设计施加预应力,完成后对预应力工作锚具系统(1)进行整体密封。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