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558467阅读:来源:国知局
设置紧固件40,这样当驾驶室10侧翻时,由于驾驶室10的右侧有动臂支撑,因此受力最恶劣的应该在驾驶室10的左侧(依据ISO12117-2:2008中侧向加载位置、大小及方向也可判定),当驾驶室10由于受力变形而超过减震器50的缓冲间隙(即预设距离h)时,通过靠近驾驶室10的左前立柱11和左后立柱12的两个紧固件40对驾驶室10、地板架20以及安装基础30三者的连接变为刚性连接,从而阻止驾驶室10从安装基础30上脱离,而且在此过程中减震器50可以吸收一部分能量,保证了驾驶员的人身安全。同理,当驾驶室10发生前翻时,受力最恶劣的应该在驾驶室10的后侧(依据ISO 12117-2:2008中纵向加载位置、大小及方向也可判定),当驾驶室10由于后侧受力而变形并超过减震器50的缓冲间隙(即预设距离h)时,通过靠近驾驶室10的左后立柱12和右后立柱14的两个紧固件40对驾驶室10、地板架20以及安装基础30三者的连接变为刚性连接,从而阻止驾驶室10从安装基础30上脱离,而且在此过程中减震器50同样可以吸收一部分能量,保证了驾驶员的安全。
[0049]其中,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程机械中,减震器50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左前立柱11、右前立柱13、左后立柱12、右后立柱14处均设置减震器50,在所述左前立柱11与左后立柱12之间以及右前立柱13与右后立柱14之间均设置减震器50。
[0050]另外,为了进一步增加驾驶室10安装的可靠性,结合图2至图4,在靠近左前立柱11与右前立柱13的位置分别设置两个第二连接件90,在靠近左后立柱12与右后立柱14的位置分别设置一个第二连接件90,在驾驶室10的所述另一侧的前立柱与对应的后立柱之间设置一个第二连接件90,当动臂设置在驾驶室10的右侧时,“驾驶室10的所述另一侧的前立柱”实际指的是左前立柱11,“对应的后立柱”实际指的是左后立柱12。这里的第二连接件可以采用螺栓并配合垫圈实现。
[0051]由于挖掘机主要用于土方、石方等作业,作业场地大多是在工况恶劣的场地。传统的挖掘机的驾驶室的前部基本都是玻璃,而且驾驶室的顶部的前部也都是天窗玻璃,因此驾驶室的强度比较有限,尤其是在隧道、矿山、林场等经常发生岩石、砖块等落物坠落事故的场地,当落物坠落事故发生时,飞石、砖块等容易撞击驾驶室前部的玻璃以及驾驶室顶部的玻璃,从而使驾驶员的人身安全受到伤害。有鉴于此,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程机械对其驾驶室10的前部与顶部也做了相应的改进。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程机械包括驾驶室防护部件,该驾驶室防护部件包括前防护部件70和/或顶防护部件80,其中:前防护部件70固定在驾驶室10的前部,前防护部件70由第一扁钢74和圆钢75交叉固定(例如通过焊接)形成,第一扁钢74沿驾驶室10的高度方向设置,圆钢75垂直于第一扁钢74的方向设置,本实施方式在驾驶室10的高度方向设置第一扁钢74以增加视野空间,在垂直于第一扁钢74的方向设置圆钢75以增强该前防护部件70的的纵向抗拉性能,在受到纵向载荷时避免该前防护部件70被击穿而侵入驾驶室,威胁驾驶员的安全。结合图8至图10,顶防护部件80固定在驾驶室10的顶部,顶防护部件80包括呈板状并朝向驾驶室10的方向折弯以包裹驾驶室10的顶部的壳体,壳体包括封闭区81和形成为开口的透光区82,封闭区8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槽钢83,透光区82设置有纵横交错的第二扁钢84,横向设置的第二扁钢84与壳体的透光区82边缘处的板面成角度设置,从而使得顶防护部件在满足对驾驶室10顶部保护的前提下,增加驾驶室10顶部的视野空间。
[0052]为了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所述前防护部件70包括沿驾驶室10的高度方向布置的第一前防护部件71和第二前防护部件72,第一前防护部件71与第二前防护部件72固定(例如,第一前防护部件71与第二前防护部件72可以通过螺栓固定)且均通过各自的安装座73可拆卸地安装在驾驶室10的前部,第一前防护部件71与驾驶室前部的窗口 15相对应。之所以设置安装座73是为了避开位于驾驶室前方的刮雨器与喷水嘴。
[005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程机械,一方面通过紧固件40驾驶室10、地板架20以及安装基础30三者固定,从而避免了发生倾翻时驾驶室10与安装基础30脱离的危险,提高安全系数,保证驾驶员的人生安全,而且通过使凸缘61与安装基础30相距预设距离h,从而避免减震器50失效并提高减震器50的寿命;另一方面,通过设置驾驶室防护部件,从而防止落物、飞石等击穿驾驶室,保护驾驶员的生命安全。
[0054]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55]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
[0056]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主权项】
1.一种工程机械,该工程机械包括驾驶室(10)、安装基础(30)和设置在所述驾驶室(10)和安装基础(30)之间的地板架(20),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架(20)与所述安装基础(30)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所述地板架(20)与所述驾驶室(10)通过第二连接件(90)固定,所述驾驶室(10)、地板架(20)以及安装基础(30)三者通过紧固件(40)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减震器(5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40)为螺栓,所述工程机械包括套设在所述螺栓上的中空垫套(60),所述中空垫套¢0)具有凸缘(61),所述螺栓依次穿过驾驶室(10)、地板架(20)以及安装基础(30)并通过螺母将所述驾驶室(10)、地板架(20)以及安装基础(30)三者固定,所述凸缘¢1)通过所述螺母定位于所述安装基础(30)的与所述地板架(20)相背的一侧且所述凸缘¢1)与所述安装基础(30)相距预设距离(h)。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为开槽螺母(40a)并通过开口销(40b)锁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机械为挖掘机,所述安装基础(30)为所述挖掘机的转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10)包括驾驶室骨架,所述驾驶室骨架包括前立柱和后立柱,所述前立柱包括左前立柱(11)和右前立柱(13),所述后立柱包括左后立柱(12)和右后立柱(14); 所述驾驶室(10)的一侧设置有动臂,至少分别靠近所述驾驶室(10)的另一侧的前立柱、左后立柱(12)以及右后立柱(14)设置所述减震器(50),至少分别靠近所述驾驶室(10)的另一侧的前立柱、左后立柱(12)以及右后立柱(14)处的减震器(50)设置所述紧固件(4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立柱(11)、右前立柱(13)、左后立柱(12)、右后立柱(14)处均设置减震器(50),在所述左前立柱(11)与左后立柱(12)之间以及右前立柱(13)与右后立柱(14)之间均设置减震器(5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在靠近所述左前立柱(11)与右前立柱(13)的位置分别设置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90),在靠近所述左后立柱(12)与右后立柱(14)的位置分别设置一个所述第二连接件(90),在所述驾驶室(10)的所述另一侧的前立柱与对应的后立柱之间设置一个所述第二连接件(90)。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该工程机械包括驾驶室防护部件,该驾驶室防护部件包括前防护部件(70)和/或顶防护部件(80),其中: 所述前防护部件(70)固定在所述驾驶室(10)的前部,所述前防护部件(70)由第一扁钢(74)和圆钢(75)交叉固定形成,所述第一扁钢(74)沿所述驾驶室(10)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圆钢(75)垂直于所述第一扁钢(74)的方向设置; 所述顶防护部件(80)固定在所述驾驶室(10)的顶部,所述顶防护部件(80)包括呈板状并朝向所述驾驶室(10)的方向折弯以包裹所述驾驶室(10)的顶部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封闭区(81)和形成为开口的透光区(82),所述封闭区(8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槽钢(83),所述透光区(82)设置有纵横交错的第二扁钢(84),横向设置的所述第二扁钢(84)与所述壳体的透光区(82)边缘处的板面成角度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防护部件(70)包括沿所述驾驶室(10)的高度方向布置的第一前防护部件(71)和第二前防护部件(72),所述第一前防护部件(71)与第二前防护部件(72)固定且均通过各自的安装座(73)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驾驶室(10)的前部,所述第一前防护部件(71)与所述驾驶室(10)前部的窗口相对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程机械,该工程机械包括驾驶室(10)、安装基础(30)和设置在所述驾驶室(10)和安装基础(30)之间的地板架(20),所述地板架(20)与所述安装基础(30)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所述地板架(20)与所述驾驶室(10)通过第二连接件(90)固定,所述驾驶室(10)、地板架(20)以及安装基础(30)三者通过紧固件(40)固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程机械,通过采用紧固件将该工程机械的驾驶室、地板架以及安装基础可靠的连接在一起,从而增加了驾驶室的抗拉性能,避免了发生倾翻时驾驶室与安装基础脱离的危险,提高了安全系数,保证了驾驶员的人身安全。
【IPC分类】E02F9-16
【公开号】CN204266281
【申请号】CN201420745912
【发明人】苏新平, 姚小奇, 刘海奇, 彭波, 刘欢
【申请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渭南分公司,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